知识库 > 胸部 > 胸痛 > 内容

胸痛内容

冠心病与高血压:双重压力下的...

病请描述:冠心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们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双重压力下的血管守护方法。 冠心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相互影响: 冠心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互影响,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冠心病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和加重。 共同病理生理机制: 冠心病和高血压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如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硬化、心肌肥厚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心血管病变的发展和进展。 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双重存在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中风)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血管守护方法 控制血压: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关键。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维持血压在目标范围内。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饮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适度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减轻体重,对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都有益处。 定期监测: 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注意事项 密切关注症状: 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症状,如胸痛、头晕、心悸等,及时就医。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按医生建议规范使用降压药物、抗血栓药物等,不可自行更改用药方案。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面对疾病,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结语 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双重存在给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维护血管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迎接健康的未来。

王亮 2024-04-24阅读量1304

冠心病与糖尿病:双重挑战下的...

病请描述: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疾病,在许多情况下,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增加了健康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双重挑战下的健康管理策略。 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相互影响: 冠心病和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冠心病也会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 共同危险因素: 冠心病和糖尿病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病理生理机制: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加速冠心病的发展和进展。 健康管理策略 严格控制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管理冠心病的关键,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等方式维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管理血压和血脂: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合理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定期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对于改善血糖控制、降低血压和血脂、增强心血管功能都有益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 药物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确保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注意事项 定期复诊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诊,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烟酒: 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对于心血管健康有害,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及时就医: 如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心血管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的可能。 结语 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双重挑战给患者的健康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策略,包括严格控制血糖、管理血压和血脂、合理饮食和定期运动等,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和家人应密切配合医生和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应对双重挑战,维护健康。

王亮 2024-04-24阅读量899

早期冠心病症状:紧急求助信号...

病请描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症状可能在早期时非常轻微,但却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了解早期冠心病症状并及时求助是至关重要的。 早期冠心病症状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心绞痛(也称为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所致。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早期冠心病症状: 胸痛或不适感:最常见的早期冠心病症状是胸痛或不适感,通常描述为胸闷、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胸骨后部,也可能辐射到手臂、颈部、下巴、背部或胃部。 呼吸困难:一些人可能在早期感觉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这种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不足或肺部受累引起的。 乏力和疲劳:早期冠心病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乏力和疲劳,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不规律的心跳: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不齐或心悸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律失常所致。 紧急求助信号不容忽视 如果您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或几种症状,尤其是胸痛或不适感,您应该立即寻求紧急医疗帮助。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预防早期冠心病 除了及时求助外,预防早期冠心病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 遵医嘱服药: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疾病,要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结语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了解早期冠心病的症状,尤其是胸痛或不适感,以及紧急求助信号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遵医嘱服药,我们可以预防早期冠心病的发生,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王亮 2024-04-23阅读量1096

当心,冠心病越来越&ldqu...

病请描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冠心病”、“心肌梗死“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胸痛,胸闷前来就诊后被诊断出冠心病。造成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压力过大、三高疾病的年轻化等。 首先,年轻人患冠心病主要与经常熬夜、酗酒、长期抽烟以及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当代年轻人在公司团建、朋友聚餐时常常”烟酒”不离手。但是酒精与烟草的长期摄入会慢慢侵蚀年轻的血管,让这些血管逐渐狭窄最后甚至阻塞,冠心病也就悄然无息的发生了。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高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让我们的大脑向血管发出收缩和痉挛的信号,同样会导致血管损伤,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也会日趋年轻化。 此外,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年轻人喜欢的各种烧烤、外卖、夜宵中涵盖了不健康的油脂和糖分,同样会慢慢让年轻人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三高”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大大的增加了年轻人患冠心病的风险。 针对冠心病的逐渐年轻化,年轻人需要注意这些: 1.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工作压力让年轻人的作息逐渐紊乱,这对于我们的心脏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年轻人可以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尽量避免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调整饮食习惯,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腹;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炸鸡、披萨、甜点、糖果等,避免过多的盐和糖;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不酗酒。 2.加强体育锻炼:可能年轻人总是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去锻炼。实际上改变简单的生活习惯,如下意识的多走走路,把坐电梯改为爬楼梯都是较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心脏的保护有非常大的益处。 3.定期体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作再累再辛苦,也应该每年定期到医院查体,或许医生能帮助你发现一些你发现不了的指标帮助你提前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沈迎 2024-04-17阅读量2839

2月29日国际罕见病日:关爱...

病请描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指一类无明确原因、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欧美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诊断年龄为50~65岁。男女发病率为1:2~3。欧洲资料显示,成年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约为5.9/100万。我国缺乏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流行病学数据,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平均诊断年龄约为36岁,2011年我国研究表明,此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5.1%,基本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 目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致病因素不明确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状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活动后气短,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晕厥等。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检查诊断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检查血常规、心电图、X线等,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血气分析、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功能、CT等检查。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治疗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主要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右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一般治疗:对不合并抗凝禁忌证的IPAH患者建议抗凝治疗,合并右心功能衰竭和液体潴留患者给予利尿剂,外周血氧饱和度低于91%时氧疗,心排血量降低或合并心室率偏快的房颤时给予地高辛等。包括教导患者严格避孕、适度运动和康复训练、预防感染、心理社会支持、避免前往高海拔地区等。 1.钙通道阻滞剂:只有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的IPAH患者才能应用大剂量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由于仅有不到10%的IPAH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敏感,因此强烈建议对没有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或者试验结果阴性的患者禁忌应用钙通道阻滞剂 2.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 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内皮素-内皮素受体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常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马昔腾坦,波生坦,安立生坦等。②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通过抑制环磷酸鸟苷的降解从而发挥肺血管舒张作用,包括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③前列环素类药物:前列环素是目前最强力的内源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具有细胞保护和抗增殖作用,常用的包括:司来帕格,依前列醇/曲前列尼尔/伊洛前列素。④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奥西呱是一种新型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可单独或与NO协同提高血浆中cGMP水平。 3.手术治疗:①患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考虑利用手术治疗,进行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可作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姑息性治疗手段或肺移植前的过渡性治疗。②肺或心肺联合移植移植来达到一个治疗的效果。虽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它是能够根治患者病情的一种治疗方法。 结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病因,平常的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运动方面,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搭配饮食,合理的运动,如果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选择一个适用于自己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避免病情严重发展

姜蓉 2024-03-20阅读量2211

心梗心脏支架是救人还是害人?...

病请描述:“凭啥你们说心梗就心梗?你们说放支架就放支架?我才20多岁,怎么可能心梗,要我放支架到底是救我,还是害我?装了支架我就废了!” 急诊室里,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在与值班医生争论着,而且还准备回家,不看医生了,但是值班医生还是在苦口婆心地劝导,希望他能够认识到心梗的危害性。 但是这位年轻小伙根本就不听医生劝告,并且扬言:“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了!”无奈之下,医生只有让其签字离开了医院。 原来这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因为出现典型的胸口痛、伴出汗,而且反复发作一周,在凌晨的时候去医院看急诊,医生接诊之后,诊断为心肌梗死梗,急需做介入手术,放支架,开通血管。但是患者却认为医生夸大其词,在害他,无非就是要赚那黑心钱。 那么,心脏支架手术真的如上面那位年轻小伙说的那样,这个手术不是治病救人,而且缺德害人,装了之后人就会废了吗?下面,我就跟你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心脏支架手术? 心脏支架手术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在发生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入一个金属支架,从而将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撑开,那么原本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就通畅了,这样病变的血管就恢复畅通,血液就会正常的流动,这是近20多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冠状动脉阻塞的治疗技术。 二、安装心脏支架是救人还是害人? 我们应该知道,心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发动机”,心脏的正常跳动才能使我们人体的血液不断循环,将营养物质提及氧气输送到全身的各个器官组织。 但是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了阻塞,那么就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心肌细胞,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心肌细胞缺氧而死亡。而过多的心肌细胞死亡,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跳动,可引发心跳骤停,如果心脏骤停的话,那么就代表着生命终结。 而当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严重心绞痛,如果不能及时将阻塞的血管打开,使血液流动恢复正常,那么就可引起心肌细胞大面积死亡,从而引起心脏骤停,也就是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的“猝死”。 而这个急性心肌梗塞的猝死率可高达20%-50%,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在家中或者工作中发生猝死,有些甚至在去医院的路上就已经猝死了,即使是到了医院,如果不赶紧进行血管疏通的话,那么也可在短时间内猝死。所以,在医院里,对于那些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医院可以说是争分夺秒,与死神斗争,甚至为这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之后再缴费。 据资料显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经治疗,其死亡率为40%左右;如果使用药物溶栓进行治疗,其治疗后死亡率为8%左右;如果急诊实行心脏支架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可以降到5%以下。 因此,对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或者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能够及时到医院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就可以快速撑开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使心肌恢复供血,避免心肌细胞大面积死亡,从而挽救生命,大大降低猝死的可能。 所以说,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病救人的手术,而不是缺德害人的手术,对于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患者来说,这是用来救命以及治疗的手术。 大家在前段时间,应该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房地产老总,因为胸痛去医院看急诊,医生建议她马上住院,立刻进行手术,否则随时有猝死的可能。但是他却拒绝住院、拒绝做手术,离开医院5天之后却猝死了。如果当时他接受医生的建议,进行心脏支架手术,那么很有可能避免猝死,还能陪着老婆、女儿,还能花那花不完的钱。但是可惜,世界没有后悔药,医生给了他一次活命的机会,他却自己放弃了。 既然是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病救人的手术,那么为什么那也有人说,放了支架之后就要终身吃药,从此离不开药,这不是没事找事,活受罪吗? 其实,如果得了心肌梗塞,患上了冠心病,即使是不做心脏支架手术治疗,一经诊断也须终身口服抗血板凝聚药物进行治疗,这根本就与放不放支架无关。 放支架之后,只是将阻塞的血管撑开,使供血恢复正常,但是动脉斑块仍然存在,斑块仍然有脱落的可能,就算放了支架也并非一劳永逸,所以还是需要继续吃药治疗。因为吃药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软化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预防心衰等。 三、放了心脏支架之后,人真的会变废吗? 有人说,放了心脏支架之后,人就废了,连运动、重活都不能干了,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也与放不放支架无关。因为本身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心脏能力就不如常人,医生也会建议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及干重活。但是对于心功能没有受损的患者,放了支架后,只要按时坚持服用药物,定期去医院检查,也是可以适度做一些缓和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爬山、骑车、打太极等,是完全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说了这么多,可能许多人还是认为放支架之后人就会废,重活也干不了。既然还不相信我说的话,那么钟南山院士的亲身经历应该相信吧。 在2005年的时候,69岁的钟南山院士突发心肌梗死,当时就去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是放了支架之后,并没有对钟南山造成多大的影响,仍然能够天天进行体育锻炼,跑步、游泳等,仍然能够正常工作、正常生活。 就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我们还看到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活跃在疫情第一线,健硕的身体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身体素质比一些60多岁的老年人还好。钟南山院士这铁一般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放支架之后,并不会让人变废。 四、总结: 总的来说,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病救人的手术,是一种救命手段,只要放了支架以后仍然还需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当然了,心脏支架手术毕竟也属于一种大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但确是迫不得已的救命手段,在危急关头可以救人一命,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不建议植入支架。 另外,对于那些已经放了心脏支架的病人,除了规律服药、定期复查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要保证低盐低脂的饮食,多吃绿色蔬菜水果,戒烟戒酒,同时也可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最后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心态乐观,避免情绪激动

王亮 2024-03-11阅读量1443

春节假日,警惕“...

病请描述:春节假日即将来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自动切换成“过节模式”,熬夜聚会、胡吃海喝,再加上天气寒冷,使得春节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其中有一种疾病,不仅可以发生在本来就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上,也可以出现在没有心脏病史的健康人群中,这就是“假日心脏病综合征”。 “假日心脏病综合征”与饮酒和抽烟密切相关。为了增加节日氛围,烟酒助兴必不可少。但是不加节制地大量饮酒与抽烟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的“假日心脏病综合征”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心率失常,增加血栓与猝死的风险。特别是在冠心病患者中,“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猝死风险会增加3倍。 一、​如何预防“假日心脏病综合征”? 预防“假日心脏综合征”的关键在于两个字:适度。虽然时逢佳节,享团聚时刻,但是也不能放纵。对于酒,切莫贪杯,小酌怡情,大喝伤身。对于烟,能不抽就坚决不要抽,戒烟对自己和亲友都有好处。此外要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于劳累。 二、如果“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突然发生了,怎么办? 1.最重要的是停止饮酒,注意休息,防止症状加重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在停止饮酒后的6小时~12小时后,心律失常症状通常会消失。 2.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就诊,通过静脉输液,促进酒精排出,减轻对心脏的损害作用。 三、假期结束后,要如何护心? 节后“护心”也不可放松。春节期间会比平时要多摄入三倍以上的脂肪和胆固醇,因此节后几天要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吃绿叶类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补充维生素C;要加强锻炼,心脑血管患者可以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有效预防房颤;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心梗高危人群应在节后进行心脏专科体检,做到防范于未然;不管是心血管患者还是健康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年味已经越来越浓,大家沉浸在节日喜悦的氛围中时,也不要放松警惕!心脑血管病人在这段时间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服用药物,别让心脑血管病来搅局,安“心”过大年。

沈迎 2024-02-18阅读量2323

乙流来袭!需要警惕心肌炎

病请描述:近期流感频发,周围不少人陆续「中招」,而流感病毒亦是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病因之一。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极高,需要引起重视。本月,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发布,特梳理要点,以飨读者。一暴发性心肌炎有哪些常见病因?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1、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常见病毒包括腺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近年来,也有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罹患暴发性心肌炎。除了病毒感染外,细菌、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原虫、蠕虫和支原体感染也可能致暴发性心肌炎。2、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系统性疾病(乳糜泻、结缔组织病、韦格纳肉芽肿病、川崎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甲状腺毒症)、超敏反应(抗生素、氯氮平、利尿剂、昆虫咬伤、锂、蛇咬伤、破伤风类毒素、美沙拉明)和心脏毒性物质(酒精、蒽环类药物、砷、一氧化碳、儿茶酚胺类药物、可卡因、重金属)。近年来,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二暴发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断?1、临床表现患者常常起病急骤,有发热、乏力、不思饮食、肌痛、卡他性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前驱症状。此外还有心肌受损表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多数患者可出现头昏乏力,甚至黑矇或晕厥;炎症累及心包,可出现胸闷胸痛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左心衰表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等)或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颤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甚至意识障碍等)。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出现高敏肌钙蛋白I或T(hs-cTnI/T)或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显著升高等心肌损伤标志。3、其他检查心电图可出现低电压、广泛导联ST段及T波改变和传导阻滞等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呈现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左心室长轴应变下降等特征;炎症(细胞)因子可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显著上升。4、诊断注意事项拟诊患者需通过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心梗等疾病以临床确诊。应尽早行心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可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及毒物检测,进一步寻找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三暴发性心肌炎如何治疗?1、床边监测包括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和出入量监测、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2、急性期患者救治: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1)机械生命支持推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推荐尽早使用IABP,IABP仍然不能纠正或不足以改善循环时立即启动ECMO或直接启用EMCO治疗(I,A)。Impella单用或连用IABP/ECMO可用于循环支持治疗,TandemHeart作为双心室辅助系统可用于循环支持,当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或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时也可考虑右心辅助装置(ImpellaRP)(IIa,C)。(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合并器官功能不全,特别是肾功能损伤时,推荐早期使用(IIa,C)。(3)免疫调节治疗①极早使用足够剂量糖皮质激素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每天3~8mg/k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连续3~5日后依病情减半,至20~40mg/日维持1~3个月(I,A);②极早静脉使用足够剂量免疫球蛋白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丙种球蛋白每天10~20g静脉注射,使用3~5日后减半至5~10g持续应用3日,总量约2g/kg(I,A)。(4)抗病毒治疗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是主要治疗手段,推荐常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2次/日),帕拉米韦可作为替代,连续使用3~5日(IIa,C)。除流感病毒外,大部分抗病毒药物非特异性且疗效不确定,因此暂不作特别推荐。(5)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①血管活性药常用血管活性药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原则上不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使用,仅在不具备机械循环支持条件时短暂使用。推荐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65mmHg,尽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极早对患者进行机械循环支持或者转诊(I,A)。②正性肌力药  正性肌力药物(左西孟旦、米力农和西地兰)可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来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撤机率(IIa,C)。此外应谨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IIa,C)。(6)一般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清淡、易消化且营养饮食,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正压给氧,曲美他嗪等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补充维生素,量出为入补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建议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7)并发症预防和治疗①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及房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颤等快速心律失常者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电复律,无法终止时,推荐尽早使用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静脉使用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以及快速短效的受体阻滞剂治疗(IIa,C)。心动过缓者首选置入临时起搏器,无条件时可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IIa,C)。急性期发生心动过缓者不推荐置入永久起搏器,急性期发生室速室颤患者不推荐置入式心律复律除颤器(ICD)(III,C);仅在全身病情稳定2周以上传导阻滞仍未恢复时,再考虑置入永久起搏器(IIa,C)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时治疗原发病;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DIC先兆;纠正反复心脏骤停、循环不稳定、交感兴奋;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升血压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外,推荐立即使用新鲜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或者人工肝等治疗。③  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多数患者在病情好转后SCLS也能得到纠正,重症SCLS患者在机械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基础上需加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用量,补充血浆,使用高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帮助恢复血容量;此外还可考虑抗IL-6单克隆抗体等治疗。④感染部分患者有明显肺淤血表现时,或进行气管插管和血管内介入(IABP或IABP+ECMO)等治疗时,建议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持续评估如不合并感染,在拔除循环支持系统后停用抗生素。如已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PCT水平、宏基因检测结果针对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应采取「降阶梯」原则,理想状态下应1h内使用,过程中持续动态评估并快速寻找感染源、控制感染病灶以便随时调整治疗策略。无多重耐药性高危患者不推荐联合用抗生素药;病原菌明确、药敏明确时不推荐联合用药;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真菌药

潘凯 2024-01-29阅读量4492

自“枣&rdqu...

病请描述: 冬季. 2023 红枣,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补血、暖身的功效,是许多中老年人的冬日保健首选。 一段患者故事 68岁的张阿姨也不例外,选择了红枣茶作为养生的饮品。每天一杯红枣茶成了她冬日养生的习惯。 然而,有一天,张阿姨在享受这杯红枣茶的时候,不小心将一颗红枣核吞了下去。起初没有感觉异样,过了几小时,张阿姨出现了咳嗽、呕吐和吞咽疼痛等不舒服,但并未太过在意。一天后,张阿姨感觉右下腹隐隐作痛,由于疼痛不是很明显,张阿姨以为过几天就会好转,也没想到枣核的事情,就没有去医院治疗。 一周过去了,疼痛的感觉并未消失,反而越来越严重。家人们发现了张阿姨的异常,于是立即将她送到了医院急诊。 右下腹小肠(回肠)内异物,继发肠穿孔,局部炎性反应。 CT影像 急诊科立即将病人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我科医生先给予张阿姨抗感染、止痛、护胃等对症保守处理。在经过几天的治疗后,张阿姨的腹痛症状得到了缓解。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张阿姨即将康复可以出院的时候,她的下腹疼痛症状再次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明显表明体内存在感染。 为了进一步明确腹部情况,我们为张阿姨安排了腹部CT复查。结果显示:肠腔内的红枣核嵌顿在了小肠壁上,无法自行排出。枣核就像一个海洋猛兽“剑鱼”,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突然袭击你的身体。为了彻底清除隐患,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试图穿透网的“剑鱼” 中上腹|CT影像 病例讨论 在早会上,我们针对张阿姨的病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傅教授意见:利用能量外科和先进的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并直接取出嵌顿在肠壁上的红枣核。他强调,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每天提心吊胆地想枣核会不会完全穿出肠管,倒不如直接采取行动,打几个洞进去取出枣核,并予以修补。这样既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又能规避感染加重风险。面对手术的建议,张阿姨和家人一度犹豫不决。然而,考虑到病情的严重性,他们最终勇敢地决定接受手术。 在腹腔镜的辅助下,鲁兵教授带领医生们进行了细致地探查,由于张阿姨曾做过阑尾手术,腹腔内存在大网膜与小肠的粘连。所幸的是,虽然枣核已经刺穿了肠壁,但是粘连包裹在大网膜中,未完全暴露在腹腔里,腹腔内没有游离肠内容物,周围组织水肿轻微。就像“剑鱼”被困在渔网里只露出尖尖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挣扎”陷得越深,必须借助人工才能“挣脱”。医生们利用能量平台精准地分解粘连,有序整理并排列小肠,成功游离大网膜,精确显露出“剑鱼”隐藏部位,顺利取出“被困的剑鱼”。过程中未发现活动性出血,随后对创面进行了缝合。整个手术过程流畅且顺利。 解救出的“剑鱼”标本 目前,张阿姨恢复良好,预计明天即可出院。傅教授带领团队查房时询问她以后是否还吃枣子?张阿姨笑着回答,仍会继续食用,但会去核后再食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安全,不要像她一样自“枣”麻烦。 科普一下 喝红枣茶养生虽好,但如果不小心吞入枣核,后果真的这么严重吗? 1枣核为何会引起严重后果? 枣核是一种坚硬的物质,不易被消化液消化,两端为尖刺,因此一旦误吞入食道或胃肠道内,很容易刺破、划破消化道壁,引发炎症、感染甚至穿孔等严重后果。如果枣核刺入心脏或大血管,甚至可能致命。 2误吞枣核后应该怎么办? 观察症状:一旦发现误吞枣核,应立即停止进食,观察是否有胸痛、吞咽困难、呕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就医检查:如有必要,可进行CT、胃镜等检查,以确定枣核的位置和大小,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听从医生建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如自然排出、内镜取出或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听从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3如何预防误吞枣核? 细嚼慢咽:在吃带核的食物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导致误吞。 注意饮食安全:老年人和儿童在食用带核的食物时要特别小心,避免食用过硬、过大的食物。

傅传刚 2024-01-16阅读量1913

“行”得端,“坐”得正—加强...

病请描述:“行”得端,“坐”得正—加强“脊柱侧弯”认识 人们常说“行得端,做得正”,以此教导孩子做人正直、做事正派,养成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优秀品格。但家长在关注孩子品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们是否坐、立、行姿势正确。根据去年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我国约有500万以上的中小学生存在脊柱侧弯,并且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那么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因何发生,有何危害,又该如何防治呢? •定义:简单来说,脊柱侧弯即从背后看,人的脊柱不再是一条直线。从学科的定义上来说,脊柱侧弯即儿童青少年的脊柱偏离正中线,而呈现出“C”型或“S”型弯曲,影像学上将Cobb角>10°定义为脊柱侧弯。         •病因:导致脊柱侧弯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环境,遗传,维生素缺乏,化学物质,有毒物质,疾病影响都可以造成脊柱侧弯。儿童青少年由于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脊柱可出现不均匀生长,儿童骨骼肌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当背部肌肉支撑力不足或受到不等力量牵拉时,可引起脊柱侧弯。 姿势性脊柱侧弯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类型。现今青少年学习压力大,学生在校长时间埋首苦读,校外因作业繁多继续伏案笔耕,久坐本就使椎体和椎间盘承受巨大压力、椎旁肌肉疲劳,加之长期不良的坐姿,如歪头、扭身、跷二郎腿等,使脊柱长期受力不均匀,两侧肌肉紧张度不平衡最终导致侧弯。缺乏体育锻炼使腰背肌力量不足,或者运动姿势不正确,也是导致脊柱侧弯的重要原因。 •危害:直观上,脊柱侧弯儿童腰背部骨骼肌肉畸形,存在双肩高低不等、胸廓变形等形体异常,外在形象不美观。生理上可引起儿童青少年腰背部疼痛、胸痛;肺部扩张受限,心肺功能降低、体力下降;严重的脊柱侧弯可压迫神经,引起走路姿势异常,甚至因脊髓压迫而无法行走。心理上可因上述外观、生理表现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疾病,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治疗:存在原发病的脊柱侧弯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Cobb 角<10°时,轻微脊柱侧弯可观察随访; Cobb 角在 10°~44°时,建议合理选择保守方法治疗,如肌肉力量不足引起的脊柱侧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矫正目的,姿势异常引起的脊柱侧弯可规范坐姿,避免久坐达到矫正目的,如上述方法仍未达到满意效果,可穿戴矫正器完成矫正。 Cobb 角≥45°时,建议实施手术治疗。 当然,治已病不如治未病,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有效预防脊柱侧弯的发生。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合作,在家注意提供合理、均衡的饮食,提供营养支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注意坐、立、行姿势、尽量减少久坐;学校应注意劳逸结合,鼓励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教育部门可在学校推行脊柱锻炼操,打造健康生活习惯。

生长发育 2024-01-16阅读量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