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有女性骨盆变形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生完宝宝的妈妈们,会明显看到骨盆变宽、盆底肌松弛,盆骨疼痛等问题。 引起产后妈妈骨盆变形的原因 怀孕后,过度拉伸的腹肌失去对腰椎的支撑作用,子宫重量的增加也会给腰椎施加更的压力,再加脊椎间的韧带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变得松弛,脊椎稳定性差。因此,腰椎弯曲变大,孕妇常感到腰背疼痛,同样,乳房重量的增加也给颈椎、 胸椎施加压力,颈椎弯曲变大,孕妇也会感到疼痛。 产期胎儿通过阴道分娩出,分娩的变化非常大。分娩后,阴道腔的扩张,阴道壁也会变得松弛,肌张力也会降低,黏膜皱襞都会消失。 一些坏习惯也会导致骨盆变形。比如长时间习惯性地跷二郎腿,长期穿高跟鞋、紧身衣等不良习惯。 骨盆变形的危害 耻骨下降分离:腰腹痛、胯骨增宽、阴道松弛、子宫下垂、尿失禁,女性敏感点相应下降。变形严重者的疼痛会更剧烈,活动也受限,单侧或双侧的下肢很难负重,行走 比较困难的,翻身困难;轻者行动无力。下台阶及单腿站立、弯腰、翻身等动作 ,都能引起局部疼痛加剧。 易患盆腔积液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女性妇科炎症反复发作,阴道松弛、降低性生活质量。 修复骨盆的方法 正确的坐姿:生活中不少人都喜欢跷二郎腿或者盘腿放松,但是跷二郎腿的时候容易使得骨盆和髋关节受压增大。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酸痛感、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骨盆歪斜的问题 ,进而诱发骨骼病变的严重后果。 选择适当软硬度的床:除了选择一款软硬度适中的床垫,也采取侧卧或仰卧相互交替的方法来帮助骨盆的恢复。 少穿高跟鞋: 高跟鞋虽然可以使身材显得更加挺拔修长,但是高跟鞋会给女性的踝骨以及膝盖增大负担。久穿容易使得腿部和骨盆肌肉疲劳,长期下去就容易导致骨盆变形问题。 专业的骨盆修复:产后进行专业的骨盆康复训练和治疗,通过对盆底肌、骨骼的专业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及腰骶部疼痛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骨盆、阴道更好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967
病请描述:腰酸背痛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查证有文献报道超过65%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过腰背痛的烦恼,部分数据表明:腰背痛是工人因病休息的第二大类原因。尽管发生率很高,但是腰背痛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今天就和大家来说说这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比如,据统计产后孕妇腰痛发生率高达40.0%~76.0%,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后会逐渐消失。产后出现腰酸背痛,怨“风吹的”?怨“月子里落下的毛病”?都不是,是人体的肌力平衡失调造成的!这些才是造成人体的肌力平衡失调而腰酸背痛的原因。 脊柱是人体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的中轴,它有 4 个弯曲,分别由椎体和椎间盘共同构成,其周 围还连接着肌肉、肌腱以及其中的脊髓神经,在平时活动时,这样的结构能够起到缓冲震荡,稳定身体,增加活动度的作用。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脊柱中椎间盘的水分逐渐丢失,椎间盘的弹性逐渐减低,高度也逐渐 减小,于是椎体之间的韧带和肌肉就相对显得长了,这时候在身体前屈或后仰的时候相邻的椎体之间会出现移位,也就是椎体不稳,这种情况下周围的肌肉为了稳定脊柱就会大力持续的收缩,慢慢地也就疲劳了,也就出现了肌肉劳损,开始的时候多休息可以慢慢缓解,时间长了肌肉水肿,在脊柱上面附着的地方被牵拉出血,从而导致慢慢钙化,就出现了 X 片上常见的骨刺,人体在努力的想重新建立起稳定的脊柱,于是骨刺越长越大,终于将相邻的椎体连接到了一起,脊柱不稳的问题被修复了,但是过多的骨刺却对周围的结构造成了挤压,特别是后方的神经,如果发生在腰椎这时候就表现出了不能走远路、下肢发麻发凉无力等,如果在脖子上发生就会出现双手麻木、灵活性变差等,走路像踩棉花一样发飘。这样就出现了临床上常见的腰椎病、颈椎病。 王明杰博士表示,人体脊柱虽然在人不活动的静止状态下,被稳定在一个能够发挥良好功能状态的平衡位置,并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起着某种稳定和支持作用。但这种身体控制力和平衡是极不稳定的。因人类需要进行各种强度的工作和劳动,要求特定的身体强迫姿势,需要某一组肌群承担更大负荷,平衡就被打破。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脊柱各部处于屈曲位时居多,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驾车、无节制玩手机、高枕、歪斜在沙发上或床上看电视等诸多因素,都会令人体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使脊柱后部肌肉和连接结构被过度牵拉,承受更大牵扯应力,容易发生疲劳,它是疼痛发生的先兆,进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腰酸背痛,日久则会产生肌肉退化,骨关节退变,在不同部位引发疼痛和各种不同疾病。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132
病请描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移动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头族”的数量不断增加,颈椎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患病人群 年轻化越来越明显。对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黄金时期的青少年来说,颈椎病会严重影响其学习、身心发展及生活。 今天下午我特意从系统统计发现,我院骨伤科门诊每年近 20000人次的患者中,颈椎病患者大约为 8000 余人,其中,,青少年颈椎痛患者竟然高达约 20%。特别是今天上午的骨伤科专家门诊,10岁以下的小朋友居然有三个都是颈椎和脊柱疾患,青少年颈椎疾患呈现高发态势,且越来越低龄化,需引起社会的重视。 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及其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失稳,出现骨质增生、韧带与关节囊增生钙化等病理变化,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血管、脊髓等,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颈项部疼痛、强直为主要症状,疼痛可引至肩背,视力减退、耳鸣,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也有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呈发作性,可 出现复视、眼震,可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耳鸣等症状,分患者可出现下肢短时间无力甚至跌倒。 颈椎病原本多见于四五十岁以上人群,50岁左右的人群有25%,60岁有50%,70岁以上则几乎100%患过或正患此病。 我们发现,青少年颈椎病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坐姿不当 当青少年在长时间内都处于操作电脑、玩游戏或者是伏案学习工作等时候,一般都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同一个坐姿,而这样就会使得他们肩膀以上的部位在很长时间内 都处于一个非自然状态之下,颈椎也会处于弯曲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颈部和肩部就会出现僵硬酸胀的感觉,颈 部会变得僵硬,与此同时,相应的关节韧带和颈间盘也会处于超负荷状态之中,颈椎间盘内部压力会明显增高,而颈部肌肉也会因此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椎的损伤程度随时间而不断增强,这也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持续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睡眠状态不正确 根据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的睡眠姿势都是处于侧卧状态,这种错误的睡眠姿势,同样也是增强颈椎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将头偏向一侧容易使得颈部的肌肉和韧带一直处于扭曲的状态,而这种非正常的扭曲状态也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除此之外,枕头高度不合理或不使用枕头睡眠,都会引发青少年颈椎病,颈椎病发病 的重要先兆之一,就是落枕的反复出现。 (3) 体育锻炼偏少 一般来说青少年正好处于骨骼生长期以及生理的发育阶段,各方面都尚未完全定型,仍然有生长与发育的空间。但目前大部分青少年都过于沉迷于电影电视等电子设备以及游戏当中,足不出户也可以满足所有的日常需求,娱乐活动也逐渐由各种游戏所替代,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时间下降。体育锻炼的传奇缺乏容易使得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体育锻炼的长期缺乏,容易使得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等等出现松弛和劳损,这对于颈椎的稳定性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颈部也会出现僵硬和酸痛等现象,更有甚者可能会直接导致头昏单肢麻木,肩背酸痛等颈椎病症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颈椎病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加上认识的模糊,该病经常与神 经内科、耳鼻喉科或内科疾病相混淆,从而延误诊治。所以,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恶心的症状,还伴有颈部的酸痛不适,就要考虑是否为颈椎问题。 如何防治青少年颈椎病呢? 少低头多仰头 内源性平衡和外源性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颈椎生理平衡的两大主要因素: 前者以静态为主,由椎体、椎间盘、附件和韧带结构组成;后者以动态为主,是脊柱运动的动力,即颈肌的调控。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应结合其生理可塑性较强的特点 来 进 行,主要目的是矫正颈椎的力学失衡。王明杰博士表示,要想维持颈椎正常生理功能,正常的生理曲度是必不可少的。 (1)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要尽量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低头屈曲的姿势,在低头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上身挺直、收腹、两下肢并拢、肩膀放松。青少年还要尽可能的使膝关节略高于髋部,双脚尽量着地。就算是保持正确的坐姿也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处于坐立的状态中,在30 分钟内应该起身活动一下颈部,从而避免椎间隙内压持续升高。 (2)增加课外活动 青少年要在工作学习的空隙,尽可能得多在户外活动,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例如游泳、打乒乓球、篮球等可以活动颈部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的僵直,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关节生理功能和颈部的肌肉力量,提高青少年的颈部健康。 (3)合理使用枕头 枕头是睡眠的必要工具,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每天保持6 h-9 h,而在这段时间之内都是需要依靠枕头来进行的。在进入熟睡的状态之后,颈部与肩部的肌肉会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如果长期使用不合适的枕头,则会发展成颈椎病。经过科学的验证,在睡眠时,青少年应当要以自身的颌肩线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与此同时枕头的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填充物一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为适宜,从而使枕头拥有一定的弹,枕头形态以马鞍型较好。 (4)保持良好的睡姿 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如果长时间偏重于一向的侧卧位,脊柱会因此而逐渐形成一定的侧弯,这种后果导致的不良现象即有可能会发展为脊柱病,也会影响青少年的颈部健康。一般来说,在进行睡眠时,青少年要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在侧卧时要保持不同方向的变换。需要注意的是,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等,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 (5)预防慢性劳损 一般来说,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青少年,如果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身材的适应性,同时也不注重业余时间的运动,使得自身的颈部一直保持弯曲或非正常状态,长期以来就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负荷,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 青少年颈椎病,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及全社会的关注!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62
病请描述:瓶盖拧不开,开始让身边的那个他帮忙 没有刻意减肥,几个月间体重莫名减轻 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摔了个跟头…… 有可能你换上了肌少症,肌少症又叫做肌肉衰减综合征,是肌肉流失、肌力衰减后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与衰弱、跌倒、失能、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等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我们身上有超过600块肌肉,大约占了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和结缔组织一起组成我们的身体,使我们能够自由活动。 人体肌肉量受年龄影响,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一般来说维持5年便开始逐渐丢失,当人在30岁以后,肌肉质量每年下降1%-2%,70岁时,人体肌肉质量下降约40%。 因此,肌少症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肌肉退化现象,年龄越大越普遍,典型症状是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经常和骨质疏松相伴出现,稍不注意很容易摔个大跟头。 肌少症虽然高发于老年人群体,但这并非老年人的“专利”,现如今不少中青年也罹患此病。 中青年人发生肌少症的风险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久坐少动:很多上班族上班时在办公室久坐,下班后继续躺在沙发刷手机、看电影,运动量过少。运动量过少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瘦组织(除去脂肪的骨骼、肌肉等)丢失。 不当减肥:年轻人追求苗条身材,盲目节食或吃素,不科学的减重减去的重量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丢失的肌肉。蛋白质营养不良会使机体更多地动用肌肉蛋白质储备,使肌肉合成速率下降,分解速率上升,导致肌肉流失。 过了30岁,要存钱更要“存肌肉”。 肌肉意味着力量,意味着更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意识到“贮备肌肉”的重要性,在年轻时通过科学营养、运动锻炼等方法,极大地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峰值。 年轻人“存肌肉”的四个关键: 抗阻训练: 针对性增加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可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每次抗阻运动20-30分钟,每周≥3天。 增加运动:每天应累计进行40~60分钟的运动,慢走、游泳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此外,还要减少静坐和卧床时间,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有助于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预防肌少症。 充足营养: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均衡膳食和营养充足,必要时应使用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补充治疗。再者,应补充普通维生素D以改善肌肉无力和活动困难等症状。 重视异常:科学认识肌少症,提高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如果出现心肺功能变差、活动力下降、容易疲劳、基础代谢持续变低,应去医院就诊。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64
病请描述: 什么是足下垂? 足下垂(尖足)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指的是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踝关节背伸力量不足,导致前足无法抬起,患者为了避免拖拽脚趾,行走时可能拖着患足或抬高下肢,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仿佛在跨一道门槛,即“跨阈步态”,部分患者可有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障碍。这一现象多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活动。 01 足下垂形成的原因 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和坐骨神经损伤是导致足下垂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神经损伤可能由外部挤压伤(交叉腿,习惯性或长期蹲跪)、脊髓损伤、小儿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神经损伤后,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局部肌肉僵硬和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导致足下垂。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肌肉疾病,也会导致足下垂。肌肉萎缩使肌肉的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影响踝关节的背伸功能。 骨骼病变: 跟踝关节的病变、腰骶神经丛损害、腰骶神经根损害等,也会引发足下垂。这些病变可能由外伤、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引起,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和肌肉的功能 其他疾病: 如脑卒中、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也可能导致足下垂的发生。 02 足下垂的症状表现 足下垂的主要症状包括: 步态异常: 患者在行走时,常常出现脚部拖地、脚背下垂或脚尖向下翻转等现象。 疼痛与肌肉无力: 患者可能伴有下肢疼痛、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由于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无力,尤其是踝关节周围肌肉。 踝关节及足部畸形: 长期的足下垂可能会导致踝关节、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变形和僵硬,出现踝关节扭曲、脚弓塌陷等情况。 行走困难: 由于足下垂影响了步态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患者在行走时可能感到困难,容易摔倒或跌倒 03 常见的诊断方法 足下垂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神经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活动,评估神经损害的存在及其程度。 核磁共振检查: 用于观察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病变。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步态分析: ①足底扫描测试: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足部的三维形态数据。 ②足底压力测试:运用压力测量仪器对人体在静止或者动态过程中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对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不同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 ③三维步态分析:根据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及远红外摄像技术得出人体步行过程中头颈部、躯干和下肢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关节力矩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等数据。 04 足下垂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对于神经断裂或严重压迫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牵引截骨术、神经吻合术、髓核摘除术等。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以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还需给予营养肌肉的药物。 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电刺激、理疗和康复运动,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 踝足支具: 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在行走过程中可稳定保护踝关节,改善足内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纠正异常步态。 矫形鞋垫: 矫形鞋垫可矫正足内、外翻及扁平足等足部疾患,改善站立、行走功能以及步态。 矫形鞋: 矫正足畸形,维持正常的站立行走姿势,是以矫正足部变形、分散足部压力和减轻疼痛等为目的而设计制作的矫治足部疾患的特殊鞋。
王金武 2024-09-02阅读量2530
病请描述: 许多颈椎病患者去了医院才知道,原来颈椎病还有那么多种。然后,再和病友一交流,发现每个人的情况还不完全相同,有的人是压到了神经,有的人是压到了脊髓,甚至有些患者神经、脊髓都受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脊髓和神经之间有什么联系?下面我们请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为大家讲讲。 脊髓和神经到底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平时吃羊蝎子时有没有仔细观察,每个椎体块的后侧有一个小洞,这个洞里面有一条白白的长条,吃起来软软的,有的人很爱吃,这就是羊脊髓。而我们人的椎体后侧也有这样的小洞,当所有椎体上下有序的堆在一起时,这些小洞对齐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管道,就是椎管,而脊髓就主要在颈椎管和胸椎管内。 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最重要的司令部是大脑,大脑把一些指令传到长长的脊髓上,脊髓再通过周围分叉的神经传到我们四肢等地方,比如控制我们的手活动、我们的腿走路等。所以,脊髓是比神经更高级的神经组织,它在我们的椎管中间被紧紧地保护起来。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如果说大脑是大树的根,脊髓就是大树的树干,神经是它发出的树枝,肢体就是树叶。要是树干断了,树枝就算是完好的,也无法传导信息,一些功能就会丧失,树叶照样会枯萎,让患者出现脊髓坏死节段以下部位的瘫痪。 而如果只是某条树枝压住了,那也只是这条树枝上的树叶发黄发枯,就是患者哪个颈神经受压,就会出现这条颈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症状。 为啥有的人压到脊髓,有的人会压到神经? 通常比较常见的情况是,颈椎间盘向正后方突出,压迫到椎管里的脊髓,出现相关症状,就是脊髓型颈椎病;而向后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到神经根,出现明显症状,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而这两种情况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更为常见,但脊髓型颈椎病更加危险。 还有,如果患者颈椎间盘突出向后方、侧后方都突出了,就会同时压到神经根和脊髓,这种情况叫作混合型颈椎病。 这两种情况症状一样吗?治疗方法各是什么?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大部分这样的患者主要靠保守治疗就能缓解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了,才会考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常表现为下肢走路出现脚踩棉花感,走路不稳、无力,上肢麻木、无力,手持筷、写字、系扣等精细动作无法完成等。这类患者一般确诊后都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这是为了避免后期脊髓压到坏死后出现不可逆的瘫痪,还有预防轻微外伤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脊髓损伤。
王作伟 2024-09-02阅读量1927
病请描述: 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说是久病成医,也是私下做了许多功课的,所以提的有些问题还算比较专业。有不少患者咨询过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这样的问题“你说纤维环破裂,里面髓核突出来压到神经,那治疗直接把纤维环补好不就行了?”、“听说日本那边有个非常先进的DST技术,说能补纤维环,国内能不能做?”等等。关于这类问题,王主任就跟大家聊聊。 先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之间,它的中心是像果冻一样的髓核,而髓核外面围绕着一圈圈的纤维环。当我们的纤维环出现裂口后,里面的髓核从破口突出来,刺激或压迫到临近的神经根,患者就会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纤维环一般不是一瞬间就破裂的,许多情况是由于大家平时一些不良的用腰习惯,慢慢地一层层破裂,当然老年人年纪大,腰椎老化了,椎间盘也比较容易突出。 既然纤维环破裂,那治疗就把它修补起来不就好了? 有患者有这样的想法,难道医生就没有吗?其实,国外真的有这样的DST技术,简单说就是纤维环的修补技术,它是通过造影找到纤维环的破口处,然后用注射的方法将纤维蛋白胶注入,对纤维环破口进行修复。修复后,里边的内容物就不会突出了,这种技术听起来挺好的,为啥国内很少听见呢? 这是由于这项技术还存在一些缺点,其中适合做这种技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中非常少见。做这项技术的前提是,您的纤维环出现破口,但里面的髓核还没有突出来,这种情况才适合这种技术。 除此之外,如果您的纤维环出现破口,还没到突出的地步,其实纤维环自己就有一定自愈功能,时间久了自己会形成疤痕组织,也可以说是进行了修复。 那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还要人为的去修复一次呢?费用也不低,另外适用的人群也非常少见。大多数患者纤维环破口是伴随着椎间盘的突出,所以这项技术虽然听起来非常好,但是它的适应症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我们也不否定这种技术,如果真的偶然遇到这种患者,也是可以尝试的。 目前来讲,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只有小部分患者需要手术介入。手术目前多以微创技术为主,将突出的椎间盘切除,给神经彻底减压后,疼痛等症状会立马缓解。 最后,和大家一起期待有更多、更加先进、更加优秀的治疗技术不断涌现。
王作伟 2024-08-26阅读量3123
病请描述: 在生活上,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一个姿势不对,腰闪了,然后腰疼得非常厉害,有些人可能疼得动不了,下不了床,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些患者还比较担心这种情况会不会最后要手术,或者后期会不会发展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今天,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为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急性腰扭伤该怎么处理?要手术吗? 首先,大家不要太过担心,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手术的。但是许多急性腰扭伤患者感觉自己的腰疼是难以忍受的,甚至是疼到下不来床,弯不了腰,这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前三天建议患者进行卧床,多休息。过了三天之后,我们鼓励大家活动,经常扭一扭腰,可能这个时候您扭的时候会觉得疼,但是这是康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休息三天之后,您进行适度的活动会加速您的康复速度。所以,对这类患者来说,处理建议是早期休息,中期康复锻炼,后期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手术介入。 急性腰扭伤会不会发展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些患者发生这样的腰扭伤,就会担心自己的腰椎是不是不好了,会不会以后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如果患者没有好好注意自己的病情,没有合理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慢性的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这种情况说明您的腰部肌肉力量不好了,再加上大家平时爱久坐、缺乏运动,长此以往,腰椎的曲度变直,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腰椎退化加速。这样发展下去,还真有可能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当突出刺激或压迫到周围神经时,就会出现腰疼,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明显症状。 还有,在极少情况下,急性腰扭伤的瞬间腰椎受压猛增,也有可能出现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这类患者该如何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 首先,出现急性腰扭伤后不要不当回事,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除此之外,当疼痛缓解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腰椎的保健,包括不要长时间一个姿势或者久坐,每次坐40分钟左右就起来活动;保持正确的坐势;加强平时的腰背肌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做剧烈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工作等。 做好这些小事,不管是急性腰扭伤的患者还是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腰椎间盘突出,让腰椎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王作伟 2024-08-23阅读量1554
病请描述:脊柱侧弯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据央视新闻报道,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面临的第三大高发疾病,目前我国超过500万的中小学生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并以每年以30万的数量递增,女生和男生的比例约为9:1。 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侧发生不正常的弯曲,形成带有弧度(“C”型或者“S”型)的脊柱畸形。 青少年是脊柱侧弯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在生长发育快速的阶段。了解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以及不进行干预性治疗的后果,对于提高公众认知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段时间内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也会加快。一般来说,青少年的生长高峰期集中在青春期,女孩大约在10到14岁,男孩在12到16岁。在此期间,由于骨骼快速增长,脊柱侧弯的弯曲度数(Cobb角)可能会迅速增加。研究表明,在生长高峰期,·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可以达到每年10度以上,甚至更高。 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性别、弯曲的初始角度、弯曲的类型和位置等。例如,女性的脊柱侧弯进展速度通常快于男性;初始角度较大的弯曲更容易快速进展;胸腰段的侧弯进展速度比单纯的胸段或腰段侧弯更快。 脊柱侧弯不干预的后果 如果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对脊柱侧弯不进行干预性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1. 脊柱畸形加重 随着脊柱侧弯的进展,脊柱畸形程度会逐渐加重。严重的脊柱侧弯不仅影响外观,导致身体不对称,还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增加脊柱退变的风险。长期的脊柱畸形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2. 呼吸和心脏功能受影响 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导致胸廓畸形,压迫肺部和心脏,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特别是在弯曲角度超过70度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少、心脏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3. 神经系统问题 进展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会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神经系统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和其他基本活动能力。 4. 其他并发症 脊柱侧弯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并发症,如腰背痛、消化系统问题等。由于脊柱侧弯导致身体的不对称,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盆倾斜,进而引发双下肢长度不等,影响步态和身体平衡。 干预性治疗措施 为了避免上述严重后果,早期干预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青少年的脊柱侧弯,常见的干预性治疗包括矫形鞋垫、体操治疗、支具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1.矫形鞋垫 矫形鞋垫可控制足部内外侧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对脊柱姿势的不良影响,降低脊柱侧凸的风险,对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Cobb角小于10度)可以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矫正。 2.体操治疗 对于不超过10度的侧弯,也可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一定的康复效果。 3. 支具治疗 对于中度的脊柱侧弯(Cobb角在10到45度之间),支具治疗是常用的方法。支具可以帮助控制脊柱的弯曲,减缓或阻止弯曲度数的增加,从而避免手术治疗。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弯(Cobb角大于45度),特别是快速进展的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术可以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SUMMER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较快,如果不进行干预性治疗,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脊柱侧弯的进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努力,提高对脊柱侧弯的认识,推动早期干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王金武 2024-08-19阅读量1260
病请描述: 许多得了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腰椎疾病的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神经受压后,已经造成的神经损伤还能不能恢复?听听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怎么说。 颈腰椎病压到神经,常会出现什么症状? 我们经常说的颈腰椎病导致的神经受压,压迫的就是颈神经和腰神经,这些神经主要掌管着我们上肢以及下肢的运动、感觉等重要功能。当由于椎间盘突出等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周围的神经受压或刺激时,患者就会出现受压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明显症状,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出现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则常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 神经受压导致神经损伤,还能再次恢复吗? 其实,这也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而定,一些情况的神经损伤其实是可以再次恢复的。比如我们的神经受到了压迫或者外伤,它出现了断裂,但是仍然是连接的,没有完全断掉,可能患者的功能失去了,而经过长时间的康复,加上一些神经营养的药物,一些神经也是可以再通长过去的,像手的功能失去了,经过我们的康复锻炼,它的功能就可以逐渐恢复的,神经是可以再通的。 而颈、腰神经受压,刚开始轻微的话,患者通过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通过保守治疗都可以缓解症状。但如果患者受压严重,压的时间也很长,这种情况就需要手术介入,而且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肌力下降、肌肉萎缩、麻木等这些症状,说明神经受压比较严重,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做手术给神经尽快减压,一些功能在术后恢复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和快了。 什么情况的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不能恢复的? 那就是神经受压特别严重,把神经压断了后,患者再想完全恢复就非常困难了,一些功能也不能再恢复如此了。 对颈腰椎患者来说,出现明显症状后还是要引起重视,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大多数这类患者只需要保守治疗就可以了,仅有小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当然,如果您不幸需要手术,也不要太过抗拒,说明这个时候您的神经受压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手术去挽救或恢复功能了。
王作伟 2024-08-19阅读量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