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脑水肿 > 内容

脑水肿内容

哪些症状应该警惕?脊髓髓内常...

病请描述:室管膜瘤 髓内室管膜瘤通常生长缓慢,为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血供中等的灰红色的团块。室管膜瘤常好发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2:1),儿童罕见,其中8%的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可并发II型神经纤维瘤病。 髓内室管膜瘤主要发生在颈髓和胸髓,马尾部位少见,是髓内最常见合并脊髓空洞的肿瘤。 由于通常生长于脊髓中央,室管膜瘤往往较早出现髓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肌力减弱以及相应区域疼痛,尽管如此,但多数患者可站立行走。 肿瘤全切可使患者获得痊愈。然而,室管膜瘤在所有髓内肿瘤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星形细胞瘤 髓内星形细胞瘤通常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在20-40岁人群髓内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青少年多为低级别。1/4的成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可恶性变。 星形细胞瘤主要发生于颈髓,20%患者伴有空洞。与髓内室管膜瘤一样,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共济失调以及运动障碍的概率大体一致,约1/3患者可出现疼痛。 与成人相对不同的是,肌力减退是儿童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入院时最主要的主诉,而腹痛、斜颈以及肌肉萎缩等不典型症状常使小儿髓内星形细胞瘤诊断困难重重。需要注意的是,4%的髓内肿瘤患儿出现会进行性脊柱侧弯,主要导致疼痛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 长节段如侵犯颈髓或胸髓全长的星形细胞瘤病变相对少见,病理类型多为纤维性星型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为体积小、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团块状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1-40岁。血管母细胞瘤多散发,且多发于男性,一旦发现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应警惕VHL可能。 血管母细胞瘤可发生于神经轴索上任一位置,最常见于颈髓后侧或后外侧。脊髓空洞发生率较上述两种肿瘤发生率低,但高达70%的肿瘤可囊变。 诊断 大多数髓内肿瘤患者症状表现为髓性症状缓慢进展,若病变侵犯腰骶部可出现神经根性症状。病情急性恶化罕见,但一旦发生,则预示瘤内出血或肿瘤恶性程度高。 评估 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这类肿瘤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和正常脊髓组织的界面,以及肿瘤相关的囊变、脊髓空洞和血肿。值得注意的是,髓内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相似,故单纯依靠MRI有时很难鉴别。神经胶质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在磁共振上表现为T1相低或等信号,T2等或高信号,强化多不均匀。 血管母细胞瘤多表现为T1等高信号,T2高信号,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多沿脊髓中线部位对称性膨胀式生长,延伸至多个脊髓节段,少见病例呈偏心生长并伴有髓外部分。而星形细胞瘤则一般表现为侵袭性生长。若无增强MRI,炎性病变和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分。血管母细胞瘤通常为实性或有壁结节的囊性病变,可伴有明显的瘤周水肿。 瘤内出血在室管膜瘤中相对常见,即使为非特征性表现,MRI上常见肿瘤两极或瘤内“含铁血黄素帽“。 图1:所示颈髓室管膜瘤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均匀强化,肿瘤上下极脊髓空洞(白色箭头),呈对称性膨胀性生长,正常脊髓被挤压变薄(黑色箭头,左图).注意髓内空洞两端的T2相高信号(右图) 图2:颈段室管膜瘤伴有少量强化,肿瘤下极可见一小出血灶(箭头所示,右图)。 图3:图中所示为一名VHL患者胸髓血管母细胞瘤伴多发髓内病变。注意巨大肿瘤位于脊髓偏心位置且伴一大型囊肿。 图4:图中所示为伴囊变的胸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此病理类型肿瘤主要位于脊髓背侧,呈偏心性生长。不同于更高级别的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边界清楚,表现为压迫脊髓而非浸润性生长。 对于髓内肿瘤的患者而言,脊柱X线平片检查价值有限,但仍然在整体评估脊柱骨性结构、侧弯以及复发肿瘤的脊柱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少能看到纤细的椎弓根。 对怀疑脑积水患者要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髓内肿瘤同时合并脑积水尽管少见,但也有文献报道。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9925

脑外伤脑出血后意识障碍---...

病请描述:1. 什么是意识障碍?什么是昏迷?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高级神经功能受损所致,根据意识水平和意识内容损害程度不同分为嗜睡、意识朦胧、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轻度、中度、重度)。      昏迷是指患者意识完全丧失,无自发睁眼,缺乏觉醒-睡眠周期,任何言语和疼痛刺激均不能唤醒的状态,是一种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严重的意识障碍,属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 2. 昏迷的分类和原因?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三级,快速的分级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肿瘤、炎症等导致受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或神经细胞代谢障碍,造成脑组织水肿肿胀,使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入、传输、输出障碍,不能维持觉醒状态,产生昏迷状态。     诱发昏迷的原因较多,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与昏迷关系密切,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部结核等;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均可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病等,也会诱发昏迷;颅脑外伤、爆炸伤、一氧化碳中毒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昏迷。 主要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外界的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不能自发睁眼,甚至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昏迷的治疗关键是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采取药物、手术、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等方法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地改善脑部供血供氧。 3.  脑外伤脑出血引起的昏迷如何促醒?    (1)积极治疗脑水肿、脑积水、颅骨缺损等并发症,脑水肿引起的昏迷:患者急性期炎症、肿瘤压迫等导致昏迷,其表现为脑组织内细胞或细胞间隙水分增多,脑体积增大一种病理状态。当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时,由于影响脑血液循环和代谢而又加重脑水肿,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使颅内压愈来愈高。脑水肿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脑组织对各种有害刺激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也是血-脑屏障通透性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要病理状态,常是颅内高压症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脑水肿3-7天为高峰期,一周后逐渐消退,两周后逐渐消失。手术治疗可以去颅骨骨瓣减压或切除部分非功能区脑组织减压,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等静脉输注,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高压氧等康复治疗对脑水肿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脑积水积极行分流手术,颅骨缺损积极修复可以改善脑组织供血和促进脑脊液循环。    (2)高颈段脊髓电刺激促醒术: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疾病的方法。1967年shealey首先通过锥板切开方法将电极置于脊髓背侧柱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来刺激脊髓。随后到1975年,Dooley提出了经皮穿刺将电极置人脊髓背侧硬膜外腔的新方法。直至最近十年以来,人们再次启用该方法治疗非恶性起源的慢性顽固性疼痛。 而在临床上将电极放置在C3-C4水平,发现颈部脊髓电刺激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大脑半球血流量,改善大脑血流增加糖代谢。这种机制可能与电刺激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中血管活性中枢有关,也可能与颈部脊髓电刺激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有关。为植入到体内的电刺激仪器,研究证实,颈部SCS能够显著增加昏迷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提高脑脊液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肾上腺素水平无改变),减少氧化应激,从而起到保护脑组织促醒昏迷患者的作用,一系列研究证实SCS能够改善植物人的临床症状。脊髓电刺激加上高压氧针灸、理疗等相关治疗的综合治疗确实为一部分患者昏迷促醒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1.0万

脑外伤后遗症的规范化治疗

病请描述: 1.什么是脑外伤?       脑外伤,顾名思义,是脑部受到了损伤。指因为车祸、跌倒、爆炸等造成的脑部损害。 对于轻症患者,休息观察即可,重症患者则有死亡风险。 轻度脑震荡、单纯颅骨线性骨折为轻微损伤。颅脑损伤多见于工矿,交通事故,火器伤,锐器伤,钝器伤等,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虽皆可单独发生,但需警惕其合并存在,其中,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2..脑外伤有哪些后遗症?    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 包括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头痛、神经过敏、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疲劳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发现。如果这一组症状在脑外伤后3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而无好转时,则为脑外伤后综合征。通常这类病人多为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外伤,没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颅脑外伤还会引起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如下:(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 3.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易疲劳与精神萎靡,或行为冲动,亦可出现谵妄状态。 (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颅脑外伤还会遗留颅骨缺损和脑积水(一)颅骨缺损(defect of skull)部分是由于开放性颅脑创伤或火器性穿通伤所致,部分是由于手术减压、颅骨病变所致的穿凿性破坏或切除颅骨病损所致。颅骨缺损会致头皮塌陷会影响美观,也影响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循环,导致脑功能下降,脑组织在颅骨缺损区摆动亦可诱发癫痫,一部分伤员因害怕颅骨缺损区被撞击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伴有有精神症状。颅骨重建具有以下作用:1.恢复患者头面部容貌,增加生活自信;2.恢复颅腔的解剖生理结构,重建脑的保护屏障,消除恐惧心理;3.改善脑组织供血、促进脑脊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病情稳定后及时修复颅骨缺损(补脑壳或补头骨)尤为迫切。(二)脑积水(Hydrocephalus)不是一种单一的病,脑积水多见于各种颅脑外伤后或颅内肿物,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按压力可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根据脑脊液动力学可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早期CT表现为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1]  。其典型症状为头痛、下肢无力、起步或步态站立不稳、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进行性自主语言躯体活动减少,腰穿观察后可确诊。中度与重度脑积水通过一次CT扫描脑室普遍扩大,并伴有大小便失禁、进行性痴呆、卧床不起 [2]  、便秘、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即可确诊。3.脑外伤后遗症如何规范化治疗?(一)耐心倾听和心理辅导大多数病人认为自己病情非常严重,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顾虑重重,怀疑自己能否正常工作与生活。对脑外伤此从医学角度向病人讲解,诚恳地告诉他们各项检查都正常,只要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很快便能痊愈,而且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中女性较多,情绪多变,针对这一特点,认真倾听其主诉,耐心解释其提出的问题,引导其阅读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观看一些令人快乐的电视节目,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觉到温暖,情绪逐渐趋于稳定。(二)稳定情绪和生活照顾因此类病人大多无器质性病变,在情绪稳定时,都能做一些很细致的工作,所以,及时地给予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生活护理:1.脑外伤后遗症病人注意居室的安静、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一切干扰。2.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3.对慢性期病人不要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例如早起、洗漱、进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个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病人的责任心,如负责自己居室的门窗开关、清洁床头桌、扫地等,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4.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逐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5.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6.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份,必要时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三)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和定期随访神经外科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或相关的药物或康复治疗等医疗措施,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如颅骨缺损修补、脑积水分流手术、昏迷促醒手术、神经功能重建手术。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1.1万

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病请描述:室管膜瘤 髓内室管膜瘤通常生长缓慢,为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血供中等的灰红色的团块。室管膜瘤常好发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2:1),儿童罕见,其中8%的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可并发II型神经纤维瘤病。 髓内室管膜瘤主要发生在颈髓和胸髓,马尾部位少见,是髓内最常见合并脊髓空洞的肿瘤。 由于通常生长于脊髓中央,室管膜瘤往往较早出现髓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肌力减弱以及相应区域疼痛,尽管如此,但多数患者可站立行走。 肿瘤全切可使患者获得痊愈。然而,室管膜瘤在所有髓内肿瘤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高。     星形细胞瘤 髓内星形细胞瘤通常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在20-40岁人群髓内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青少年多为低级别。1/4的成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可恶性变。 星形细胞瘤主要发生于颈髓,20%患者伴有空洞。与髓内室管膜瘤一样,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共济失调以及运动障碍的概率大体一致,约1/3患者可出现疼痛。 与成人相对不同的是,肌力减退是儿童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入院时最主要的主诉,而腹痛、斜颈以及肌肉萎缩等不典型症状常使小儿髓内星形细胞瘤诊断困难重重。需要注意的是,4%的髓内肿瘤患儿出现会进行性脊柱侧弯,主要导致疼痛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 长节段如侵犯颈髓或胸髓全长的星形细胞瘤病变相对少见,病理类型多为纤维性星型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为体积小、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团块状良性病变,多发生于31-40岁。血管母细胞瘤多散发,且多发于男性,一旦发现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应警惕VHL可能。 血管母细胞瘤可发生于神经轴索上任一位置,最常见于颈髓后侧或后外侧。脊髓空洞发生率较上述两种肿瘤发生率低,但高达70%的肿瘤可囊变。 诊断 大多数髓内肿瘤患者症状表现为髓性症状缓慢进展,若病变侵犯腰骶部可出现神经根性症状。病情急性恶化罕见,但一旦发生,则预示瘤内出血或肿瘤恶性程度高。 评估 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是诊断这类肿瘤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和正常脊髓组织的界面,以及肿瘤相关的囊变、脊髓空洞和血肿。值得注意的是,髓内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相似,故单纯依靠MRI有时很难鉴别。神经胶质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在磁共振上表现为T1相低或等信号,T2等或高信号,强化多不均匀。 血管母细胞瘤多表现为T1等高信号,T2高信号,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多沿脊髓中线部位对称性膨胀式生长,延伸至多个脊髓节段,少见病例呈偏心生长并伴有髓外部分。而星形细胞瘤则一般表现为侵袭性生长。若无增强MRI,炎性病变和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分。血管母细胞瘤通常为实性或有壁结节的囊性病变,可伴有明显的瘤周水肿。  瘤内出血在室管膜瘤中相对常见,即使为非特征性表现,MRI上常见肿瘤两极或瘤内“含铁血黄素帽“。 图1:所示颈髓室管膜瘤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均匀强化,肿瘤上下极脊髓空洞(白色箭头),呈对称性膨胀性生长,正常脊髓被挤压变薄(黑色箭头,左图).注意髓内空洞两端的T2相高信号(右图) 图2:颈段室管膜瘤伴有少量强化,肿瘤下极可见一小出血灶(箭头所示,右图)。   图3:图中所示为一名VHL患者胸髓血管母细胞瘤伴多发髓内病变。注意巨大肿瘤位于脊髓偏心位置且伴一大型囊肿。 图4:图中所示为伴囊变的胸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此病理类型肿瘤主要位于脊髓背侧,呈偏心性生长。不同于更高级别的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边界清楚,表现为压迫脊髓而非浸润性生长。 对于髓内肿瘤的患者而言,脊柱X线平片检查价值有限,但仍然在整体评估脊柱骨性结构、侧弯以及复发肿瘤的脊柱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很少能看到纤细的椎弓根。 对怀疑脑积水患者要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髓内肿瘤同时合并脑积水尽管少见,但也有文献报道。

戴大伟 2020-05-04阅读量9785

脑梗死能通过开刀手术或者支架...

病请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患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脑梗死患者病情有轻有重,病情轻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或者因为头晕、头痛等不舒服查头颅CT或者核磁时才发现有腔隙性脑梗死;而病情重的患者,一发病就口眼歪斜,言语不能,手脚瘫痪,甚至出现昏睡、昏迷等严重症状。脑梗死一旦发病,对患者和家庭影响都极大,而且此病复发机率高,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药物保守治疗,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能通过外科手术或者支架置入治疗彻底治愈或者好转吗?相信这是困扰很多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今天我们就具体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前面提到,脑梗死治疗一般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治疗目的是稳定脑梗死急性期病情,控制病情尽量不要继续加重,等急性期度过后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脑梗死复发几率,预防下一次脑梗死的发生。         那什么情况下才考虑开刀手术或者支架置入治疗呢?         开刀手术治疗和支架置入治疗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考虑实施:         1.开刀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伴有严重的脑水肿、坏死水肿的脑组织压迫正常的脑组织明显,已经形成脑疝征象的患者,为了保命可行去骨瓣减压术(说通俗点就是把脑壳打开,让脑内的压力释放,尽量减少坏死水肿脑组织对正常脑组织的压迫损害作用,尽量抢救正常的脑组织);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时,可进行抽吸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挽救患者生命。综合以上情况,也就是脑梗死外科手术治疗是用于病情危重患者保命用的,不是常规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2.支架置入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的脑梗死,支架置入是没有治疗作用的,说白了支架置入是为了预防下一次严重脑梗死的发生。也就是说,对于脑梗死患者,如果检查脑血管发现存在严重的狭窄,预估发生急性闭塞的风险很高,为了避免因狭窄脑血管突然闭塞而导致严重的大面积脑梗死,医生会建议患者支架置入治疗。         关于哪些脑梗死患者适合支架置入治疗,也是有严格标准的。一般脑血管存在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在严格内科药物治疗同时可考虑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其次,对于一部分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患者,虽经严格内科治疗,但效果差,仍频繁发作责任侧脑缺血症状或者脑梗死,经过严格筛选,也可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支架置入治疗可减少远期脑梗死的发生机率。

尹延伟 2020-02-27阅读量9888

对抗流感!2000多名学生吃...

病请描述:李老师1分钟前 近期流感高发,如孩子有身体不适,建议在家休息或就医,勿带病上课。若孩子患流感,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复课时请凭医院证明或先去学校保健室复查。 这是一则学校流感提醒,上两周不少家长收到类似的短信,2019流感季真的到了! 今 年 流 感 实 况 根据12月15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12月8日,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升高趋势,爆发疫情数明显增多,我国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根据江苏疾控数据显示,12月8日左右,江苏全部的流感监测结果已经阳性率高于10%。主要以甲型H3N2与乙型维多利亚型两种为主,比例各占一半。 今年流感强度高于往期,95%以上为H3N2。 流感病毒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流感病毒3D插图 | 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学 校 紧 急 反 应 每年流感季,儿童中招率居高不下。杭州市儿童医院进入12月之后门诊量骤增2/3。 浙大儿院湖滨院区门诊部副主任说:“发热和呼吸道门诊来看发烧的患儿中,一半是流感,其中甲流居多。” 学校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杭州的小学紧急反应,不仅发送提醒短信,校内也积极“灭毒”。 以杭州为例: 育才京杭小学每天早上校医晨检,一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与医院检查。 胜蓝实验小学在放学后,教室会进行紫外线消毒。 卖鱼桥小学全校2000多名同学,从12月2日开始,每人每天都要吃几瓣大蒜对抗流感病毒。 重 症 流 感 高 危 人 群 流感多数情况下是轻症,能够一周内自愈,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 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因此,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在流感季需要格外注意。 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 1.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 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家里有这5类人的,近期要多注意! 家 庭 如 何 防 流 感 1.不要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尤其老人和小孩,如必须外出请带上口罩可以防护自己,去医院也最好带上口罩,保护他人,保护自己。 2.身边人如有咳嗽发热等,尽量不要接触,尤其像两个孩子一个发热,一个没事,最好隔离开来,不然容易传染。 3.家里备上体温计和降温药。小孩发烧超过38.5度,吃降温药,一般是美林,可以根据体重来计算吃的量,24小时不超过4次。 轻微发热咳嗽多喝热水,可吃点感冒药。热度不退、反复发热请尽快就医。 4.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来源:123RF正版图库 网友关心的流感问题 1 Q: 疫苗三价、四价哪个更好? A: 三价疫苗包含2个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四价疫苗含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各2个。两类疫苗均可对流感感染起预防作用,没有优先推荐,可自愿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 2 Q: 现在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 A: 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0月份,如果错过时间,也可以在流行季任意时间接种。 3 Q: 疫苗要接种几次? A: 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 4 Q: 得过流感的还可以接种疫苗吗? A: 今年还没有接种过的人,可在流感痊愈后接种疫苗。已接种过的不要重复。 5 Q: 鸡蛋过敏者能不能接种疫苗? A: 鸡蛋过敏患者视过敏程度而定,一般不影响接种,但过敏期间避免接种。 不仅鸡蛋过敏,花粉过敏、绒毛过敏时期最好都先别去接种,等过敏症状消退后再去。 6 Q: 成年人得了流感怎么办? A: 成年人患流感一般不用太担心。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7 Q: 孕产妇得了流感怎么办? A: 孕产妇(包括分娩及流产后2周内的女性)是罹患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要及时接种流感灭活疫苗并做好预防措施。 妊娠期一旦感染流感,准妈妈们最担心的是药物影响孩子,但其实不及时治疗也会影响胎儿。 发热是流感的常见症状,也是某些出生缺陷和婴儿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2013年有统计显示,妊娠早期流感增加先天性异常的发生风险,包括唇裂,神经管缺陷,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缺陷。 而且,现在已有安全性高的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了。所以,准妈妈们一旦感染流感,不要盲目硬撑。 出现高热不退,或流感症状持续加重的时候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 8 Q: 抗生素有效吗? A: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冬至都过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家要做好保暖工作,多多运动(有雾霾请选择室内运动哈),增强免疫力,还能防长胖。 距离2020年只有一周了,一定要健健康康美美帅帅地跨个年~ 参考文献: [1]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73-78. [2]秋冬流感季,你需要的都在这里!中国疾控中心 [3]【医脉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健康资讯 2019-12-27阅读量1.0万

关于染色体检查知识点详解(二)

病请描述:做染色体筛查的科室一般叫做遗传诊断科,说到遗传,第一反应是基因,那么染色体到底是什么?它和负责遗传的基因又有什么关系?怎么样才是正常的?异常有什么危害?常见有哪些异常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定义、临床意义、异常结果分析等方面作出详细阐明。 9、哪些人群需要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1)生殖功能障碍者或者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产前诊断)在不孕不育症、多发性流产和畸胎等有生殖功能障碍的夫妇中,至少有7%~10%是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携带者本身往往并不发病,却可因其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而导致不孕症、流产和畸胎等生殖功能障碍。 (2)第二性征异常者常见于女性,如有原发性闭经、性腺发育不良,伴身材矮小、肘外翻、盾状胸和智力稍有低下,阴毛、腋毛少或缺失,后发际低,不育等,应考虑是否有X染色体异常。早期发现这些异常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使第二性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外生殖器两性畸形者对于外生殖器分化模糊,根据生殖器外观难以正确判断性别的患者,通过性染色体的检查有助于作出明确诊断。 (4)先天性多发性畸形和智力低下的患儿及其父母多发性畸形和智力低下者的常见临床特征有:头小、眼距宽、耳位低、短颈、腭裂、肌张低下或亢进、颠痫、通贯掌、肛门闭锁、身材矮小、眼裂小、持续性新生儿黄疸及明显的青斑、心脏畸形、肾脏畸形、虹膜或视网膜缺损等。染色体检查可发现有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异常。 (5)性情异常者身材高大、性情凶猛和有攻击性行为的男性,有些可能为性染色体异常者。该病的发病率一般占男性人群的1/750,患者多数表型正常,即健康情况良好,常有生育能力,男性如出现身材修长、四肢细长、阴茎小、睾丸不发育和精液中无精子者,有时还伴有智力异常,应通过染色体检查确定是否患有克氏综合征,其发病率在一般男性中为1/800,在男性精神发育不全者中为1/100,而在男性不孕者中可高达1/10。 (6)接触过有毒、有害物质者工作、生活中接触辐射、化学药物、病毒等可以引起染色体的断裂,断裂后原来的片段未在原来的位置上重接,将形成各种结构异常的染色体,这些畸变如发生在体细胞中可引起一些相应的疾病,例如肿瘤。如畸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就发生遗传效应,殃及子代,或引起流产、死胎、畸形儿。 (7)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无精子症和原发性男性不育症者;多次检查精液质量,精子活力或浓度极差甚至没有精子等原因不明的需要检查染色体核型 (8)新婚人群及家族中三代内有近亲婚配者婚前检查可以发现表型正常的异常染色体携带者,这些患者极易引起流产、畸胎、死胎,盲目保胎会引起畸形儿的出生率增加;还可以发现表型基本正常,但染色体异常者,这些患者可表现为生殖障碍、无生育能力等。因此,婚前检查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0、结果出来后怎么看懂染色体核型分析?(1)正常男性染色体核型为:46, XY (2)正常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 XX如果你的染色体报告显示的是以上两种核型,且你的性别与染色体核型相符,那么你的染色体就是完全正常的。 (3)染色体变异(又称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e polymorphism)也称异态性,是指染色体结构或带型强度的微小变异,主要表现为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带纹宽窄或着色强度等方面的变异,通常指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主要包括随体区增大,双随体),Y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增加以及1、9、16号染色体副缢痕增加或缺失等。 (4)染色体异常,包括结构异常或者数目异常等。 11、人群中几种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有哪些?(1)异染色质区增加qh+,如1qh+,9qh+,16qh+,Yqh+1号,9号,16号,Y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增加,从分子层面来说,由于异染色质区主要为非编码的DNA,不含有结构基因,没有转录活性,所以一般不影响染色体基因的表达。 (2)倒位, 如inv9,invY9号和Y染色体的臂间倒位,也就是长臂和短臂的染色体部分区带位置的交换,没有涉及基因的丢失和重复,大多被认为是正常变异,也有文献报道inv9跟流产和不良生育史有关。 (3) 随体及随体柄变异, 如13pss,14pss,15pss,21pss,22pss,Yqs染色体D组(包括13,14,15号染色体)和染色体G组(包括21,22号染色体)的随体及随体柄变异。由于随体是没有功能区的,也就是说随体的变异一般不影响染色体的功能。 (4)其他常见正常变异Yqh-是指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减少;1qh-是指1号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减少; 13ps+,14ps+,15ps+,21ps+,22ps+是指13,14,15,21,22号染色体短臂上随体长度增加;13pstk+,14pstk+,15pstk+,21pstk+,22pstk+是指13,14,15,21,22号染色体随体柄长度增加;13cenh+,14cenh+,15cenh+ 是指13,14,15号染色体着丝粒异染色质区增加;9phqh是指异染色质区位于9号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9ph是指异染色质区仅位于9号染色体的短臂 染色体多态通俗讲可以比喻为:人的眼睛鼻子,但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有人鼻梁高,有人塌鼻梁,眼睛大小,鼻梁高低都正常,只是每个人的形态不同罢了。从分子水平上看,结构异染色质所含DNA主要是'非编码'的高度重复序列,不含有结构基因,没有转录活性,无特殊功用,所以往往并不对个体的表型产生直接影响。但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和对非编码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染色体多态性的多态部分很可能在细胞分裂中其多态部分会造成同源染色体配对困难,使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形成染色体异常的配子或合子,导致胚胎发生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或减数分裂中异常配子的产生,最终引发流产、不育不孕、死胎及其他症状的临床效应。染色体多态大多数是遗传而来,可以通过家系分析来判断,同时应尽可能告知受检者多态性研究的新进展,帮助受检者做出合适的遗传选择。 12、染色体异常有哪些常见的?(1)Turner综合征:核型为45, X,绝大多数这种胚胎会自然流产。存活中大部分核型是45, X,其中大约3/4是父系性染色体丢失,该综合征具有蹼颈、肘外翻、幼稚型生殖器等特征。出生体重轻,原发性闭经,不育,矮身材。智力一般正常,有的智力稍差。大部分幸存者可活到成年。 (2)X三体综合征:47,XXX。又名超雌(superfamale)。其临床异常特征有随X染色体数目增加而加重的倾向。一般源自新的突变。表现月经异常,不孕,阴毛、腋毛和头发稀少或缺如。可发生中到重度智力障碍。也有智力、生育力及各方面完全正常者。 (3)克氏综合征:其核型为47,XXY。 表现为男性一般到青春期有正常的躯体比例和正常大小的睾丸,到青春期后表现出睾丸小,精子缺乏,阴茎发育不良,乳房过度发育,脸部、腋部、阴毛稀少或无毛。 (4)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也是人类最早所认知的染色体疾病。其核型大部分为单纯三体型,源自原发性染色体不分离,已生育该患者的父、母,再出生同类患者的经验危险率为2%左右;少部分为罗伯逊易位或者嵌合体。短头畸形,宽眼距,鼻梁发育不全,耳小,蹼颈。手短而宽,通贯掌、智力低下等。如果无严重的心脏畸形,存活率正常。 (5)13-三体综合征:又名Patau综合征,分娩体重轻。小头,小眼畸形,视网膜发育不良,眼距宽。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是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失)。卵巢发育不良,双角子宫(女)。癫痫,严重的智力障碍。常由于喂养困难导致生长障碍,45%的患者在出生后头一个月死亡,50%可活到6个月,少于5%的患者活到5年以上。 (6)18-三体综合征:又名Edwards综合征。表现宫内生长迟缓,吸吮较差,男性隐睾,女性阴蒂和大阴唇发育不良,会阴异常,肛门闭锁。1/3在1个月内死亡,50%在两个月内死亡,少于10%的个体能活到1岁,少数病人已活到10余岁。 (7)5-P综合症:又名猫叫综合征,表现  宫内生长缓慢,哭声咪咪类似猫叫。广泛的大脑萎缩、脑室扩张、小脑萎缩、脑积水。在婴儿期张力减退,成年患者张力亢进,两岁才能坐稳,4岁才能独立行走,极度的智力障碍。通贯掌,掌远轴三射线,指纹弓、斗频率高。大部分患者可活到儿童期,少数成年者带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大部分能行走,但具严重的语言障碍。 13、染色体报告异常怎么办?如果您的染色体核型报告单异常也不用过于焦虑, 可来生殖中心遗传咨询门诊,咨询医生后可根据个人情况及意愿选择受孕方式: 继续试孕、孕后行产前诊断,也可以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或配子捐赠的方式获得正常宝宝。因此,染色体异常筛查不仅是不孕不育的重要诊断依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在妊娠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并给予人工干预,是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

叶臻 2019-11-30阅读量1.4万

身材矮小也是病!不要让无知耽...

病请描述:你是这样的父母吗?以为孩子长得矮是不可逆的,不知道可以治疗。虽然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但不知道孩子能长多高。孩子长得矮,就胡乱给孩子补钙,买一堆所谓的增高产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肖延风主任提醒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矮小”的问题,不要因为自己错误的观念耽误孩子长高,科学治疗,不要让身高成为孩子终身的遗憾。  孩子长得矮,这可能是病!  有些孩子生长缓慢,总是比同龄孩子“矮上一头”,不少家长以为是营养没跟上,其实,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  佳什么是矮小症?人的正常身高是通过对大量人群的统计计算出来的。当孩子的身高低于本民族、本地区、健康的同性别同年龄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2SD)或第3百分位以下就诊断为矮小症。  具体理解:随机抽100名孩子从矮到高顺序站队,如果孩子排在前3名就属于矮小症。如果一个50人的班级,孩子的身高在排除年龄、性别等因素下,为班里倒数3-4名,家长就应该关注孩子的生长问题,监测身高的增长,并到医院咨询和检查,看是否属于矮小症。  引起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 1、内分泌性矮小:主要受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所致,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性早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21-三体综合征;其他染色体异常及畸形综合症。3、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粘多糖沉积症;糖原沉积症;抗D性佝偻病等。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面中线发育缺陷;脑积水;下丘脑垂体肿瘤;精神心理障碍;组织细胞增多症等。5、继发于全身的慢性疾病:如营养素缺乏、严重贫血、佝偻病;慢性肝、肾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功能不全;慢性消化道疾病、消化吸收不良;反复感染。6、孕期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小于胎龄儿。7、特发性矮小: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  孩子正常生长的特点 1、婴幼儿期(3岁以下,快速生长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第二年生长速度为10厘米。此期主要是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的调控。  2、儿童期(3岁-青春期,即稳定生长期):从3岁开始直至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生长主要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调节,每年增长5-7厘米。3、青春期(加速生长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儿童生长再次加速。其中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共同起作用,性激素除促进生长外,还促进性成熟和骨骺闭合,最终导致身高增长停止。在整个青春期,女孩身高可增加20-25厘米,而男孩青春期比女孩青春期迟2年开始,因此比女孩可多获得8-10厘米的身高。怎么判断孩子是矮小症? 如果孩子一条裤子穿几年不变短,比同龄人矮半个头,列队时总是排在前三名,每年长高都低于5cm,到了发育的年纪却没有发育的迹象,那么家长就需要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了。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孩子生长迟缓开始发生的年龄、出生体重身高、过往病史、父母身高问题、运动情况和智力发育情况等。然后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判断孩子矮小的原因,对症治疗。  科学治疗,给孩子正常的身高!   一、规范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人生长激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作用于人的软骨细胞,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是人出生后促生长的最主要的激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美国FDA认证的治疗儿童矮小唯一有效药物,矮小儿童都可使用。它可以帮助患者在儿童期加快生长速率,改善身高;在青少年期保证身高的获得。  重组人生长激素使用疗程及疗效根据孩子所处的生长时期而定,数月至数年不等,最佳用药时间是青春期前。  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例如注射部位疼痛、发麻、红及肿胀等,少数病人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血糖增高等状况,所以应该定期检查。  二、注意孩子生活习惯,监测生长情况  1.  保证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在入睡后分泌的量显著高于醒来时,而青春早期及中期的前阶段,性激素分泌也以夜间分泌为主,所以充足的睡眠有助孩子身高增长。  2.  饮食平衡、避免营养素缺乏。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体格正常生长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由食物供给。要做到营养全面且足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否则均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3.  重视体育锻炼、加强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可加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加快骨组织生长,有益于人体长高。孩子可适当多做些悬垂摆动、跳跃及跳起摸高等有助于长高的运动。4.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做父母的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环境,还要保证孩子有好的精神状况。家庭破裂或不和睦,失去母爱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均可使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减少,导致身材矮小。当环境得到改善后,生长速度可恢复正常。5.  积极治疗各种疾病。疾病因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儿童及青少年期的各种疾病应当积极治疗。  走出误区,了解孩子长高的常识   误区一:身高是遗传的,父母矮孩子也长不高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身高不高,所以即使发现孩子身高比同龄人矮不少,也觉得很正常,认为孩子注定长不高。  其实人的身高只有60%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的,剩余的40%受到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心理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营养指导、运动指导、睡眠保障、疾病预防、药物干预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安全改善身高,长得更高。   误区二:孩子不是长得矮,只是“晚长”  很多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小时候矮小,是因为“晚长”,过几年就可以追上去。其实矮小和“晚长”完全不能等同。矮小,指的是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正常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而“晚长”是青春期延迟,指的是女孩于14周岁以后、男孩于15周岁以后尚无第二性征出现,或女孩18周岁仍无月经初潮。    误区三:孩子长得矮不要急,长大了还能再长很多人相信“二十三,窜一窜”的说法,认为即使过了青春期身高也能再往上长。事实上人的身高是有时限的,人的骨骺在14、15岁(初中二三年级)时候就会闭合,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所以当发现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或身高增长速率低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生长发育机构进行身高干预管理,防止因为自己错误的等待而贻误孩子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  误区四:想要长得高,补钙就行不少家长总是将孩子长得矮归咎于缺钙,所以靠补钙长个儿成了普遍的做法。但事实上,给孩子补钙不能过度,过量补钙可能导致幼儿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身高变矮。孩子只要不偏食,营养均衡,坚持喝牛奶、晒太阳,基本不需要补钙。   专家观点   身高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不少家长因自己孩子矮小,就不加选择地使用各种“增高”药物,还有不少家长期待孩子可能有“晚长”,而一味盲目等待,从而致使不少孩子失掉了最佳增高时期。家长应该关心孩子成长,发现自己孩子明显比其他同龄儿童矮,一定要及早到有儿童内分泌科的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矮小的病因后,根据其原因进行治疗。绝不要乱求医、乱用药,因为有些增高药虽可以暂时起到一些增高作用,但副作用大,常可促进骨骺的提前闭合,反而使最终身高降低,起反作用。同时,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年龄愈小治疗效果愈好,花费也愈少。千万不可盲目等待,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时期而造成终身遗憾。  作者简介:肖延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 主任医师

健康资讯 2019-11-27阅读量2.0万

转载《关于宝宝和猫猫-弓形虫...

病请描述: 转载自北京协和医院张羽医生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孕期感染了弓形虫,会生出傻孩子或者怪胎。以下是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能发生的情况:孕期感染弓形虫,会导致胎儿宫内死亡、自然流产。如果孩子侥幸存活,妊娠得以继续,弓形虫可能侵犯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积水、小头畸形、脑钙化、肝脾肿大、腹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等问题。宝宝出生后面临抽搐、脑瘫、视听障碍、智障等,死亡率达72%。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张宁 听听,多吓人,要是这么笼统的一看,一旦感染弓形虫,简直是万劫不复,还不赶紧送走猫猫,哪怕再爱,也不能把祸根留在身边了。 弓形虫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刚地弓形虫,传染途径主要是摄取被猫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弓形虫的感染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食物摄入,所谓的“虫从口入”。吃生肉或者半生不熟的肉,尤其是现代人喜食生牛肉是城市人群重要的感染途径之一。进行屠宰或者运输工作的工人如果接触生肉或生内脏后,没有清洁双手就进食也很危险。再有就是养猫的家庭,可能通过接触猫猫的粪便致病。 实际上,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虫的猫会在感染最初两周内传播虫卵。而且,猫粪中的卵囊要“孵化”一天才具有传染性。如此算来,准妈咪养到一只刚好具有危险性的猫的概率应该是不大的。而且,目前唯一确认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狗虽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但是它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单纯和狗接触不会感染弓形虫病。 国外妊娠期弓形虫病发生率约为0.2% ~1% ,我国报道弓形虫感染率为4.9% ~8.4%。弓形虫感染的孕妇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了解病史,如养猫、接触其污物,或生食肉类、或厨具不卫生(生、熟不分)等等才能追根溯源。血清学检测弓形虫抗体(TOXO IgG和IgM)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因为孕妇抽血化验的一个阳性结果,就盲目引产,放弃胎儿。医生会建议可疑患者在妊娠20周后作进一步检查,如羊水穿刺、经皮穿刺取脐带血及B超来综合判断。 妊娠期弓形虫病如积极治疗,可降低先天弓形虫病的发生,同时能减少严重的胎儿损害。早期宫内治疗远比等到孩子出生后再治疗的效果好,能够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智障、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欧洲主要用螺旋霉素治疗,而WHO与美国则在孕12周后用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治疗。据报道,先天弓形虫感染率可下降70%。 一些欧洲国家规定对孕妇常规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查,做法是在怀孕早期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如果为阴性(即没有感染过),告诉孕妇注意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一旦发现孕妇出现急性感染,即给予螺旋霉素治疗,同时对胎儿进行羊膜穿刺和超声检查,如果证明胎儿发生感染,孕妇则采用磺胺加乙胺嘧啶治疗。要是发现胎儿有明显的病症,父母可考虑终止妊娠。但这种方法是否值得采用,仍有争论。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的感染和胎儿感染的机会都很小,鉴于收益和成本的比例,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英美的研究结论是这种筛检不值得常规做。 是否应该对孕妇进行弓形虫感染的筛检是个严肃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在大量详实的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成本和收益,同时还需考虑社会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因素,由国家制定政策。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方面的立法可循,很多医院对早孕妇女进行TORCH筛查,其实真正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不是很高,而且,由于试剂盒本身的质量以及检验方法等等问题,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还引起病人和家属的焦虑,带来很大精神负担,甚至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我本人更倾向于建议女性在怀孕之前检测弓形虫,如果没有近期感染证据,同时进行预防弓形虫感染的健康宣教,预防方法是: (1)怀孕的妇女避免与猫的粪便接触,家庭成员应及时做好猫的粪便清洁工作;(2)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菜等;(3)不要吃生肉,或者半生不熟的肉;(4)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如用两块菜板,两把刀具等;(5)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真正发生在孕早期的这部分危害性最大的感染。希望国内产科学界能够组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观察实验,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指导临床工作,给大众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导意见。 目前,许多医院对孕妇普遍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查。有些医院的检查和处理没有规范,检查归检查,结果无所谓,也不做处理。很多孕妇会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带着全家老小的顾虑和担心,甚至含着泪水,捏着一张检查阳性的化验单来我的门诊进行咨询。阳性怎么办?要不要治疗或终止妊娠?还有的人在这个医院化验阳性,到另一个医院化验又变成阴性了,到底相信哪个?要知道,在美国,如果初级医疗单位发现阳性结果,是不能作为确诊依据的,必须将血清送到国立专门机构进行确证实验。为此,200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产科专家董悦教授曾经专门撰文《对围产期TORCH感染筛查的重新评价》,目的是呼吁不要只管化验,更要学会专业科学的看待结果,针对每一个孕妇,都要具体分析孕期感染微生物类型,感染时间,以及具体到每一个孕妇到底会不会发生宫内传播,给予个体化的专业咨询意见,切不可听风就是雨,只要阳性就盲目引产。 有一些行事谨慎的人家可能会把猫猫送人,或者,暂时寄养在朋友家里,等过了危险期再接回来,我认为这么做是可以接受的,孕育下一代的事情毕竟很重要。如果,你爱猫猫,离开它活不了,实际上留下猫猫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准妈妈们还是把打扫猫沙猫舍这样的活儿交给家人做吧,不要亲力亲为。若是本人和猫猫相依为命,一定要注意以上所述的预防措施,防止“虫”从口入。 也会偶尔碰到一些“弃宠”的家庭,就是把曾经的猫猫抛弃,使他们成为流浪猫。我只想说,我们人类在打算创造一个未知新生命的同时,不要轻易抛弃另一个已经存在的生命。

张宁 2018-11-26阅读量7042

胎儿神经管畸形

病请描述: 神经管畸形是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类先天性缺陷。主要包括为无脑儿、脊柱裂、脑疝。发生率为30/10万~210/10万。我是世界上神经管畸形高发区。每年约有8~10万神经管畸形儿出生。河北省人民医院生殖遗传科张宁病因和遗传方式:神经管畸形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主要与叶酸缺乏、高热及药物致畸等。此外,部分染色体病,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可伴有神经管畸形。环境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孕早期缺乏叶酸。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孕早期叶酸的补充可以有效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孕早期母亲因癫痫服用抗惊厥药物可诱发神经管缺陷。所有抗惊厥药物均可干扰叶酸代谢,所以患者在服用抗惊厥药物时可能会导致叶酸缺乏。对于有神经管缺陷家族史的患者,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显著增加。一对正常夫妇已生育一个神经管缺陷的患儿,再生一个神经管缺陷患儿的风险为3~5%。如果双亲中有一个是神经管缺陷患者,那后代神经管缺陷发生风险为5%,如果已生育两个神经管缺陷患儿则再发风险高达6%~10%。临床特征:1.无脑畸形:无脑畸形儿的头部没有发育完全,没有完整的头颅,皮肤,头盖骨甚至大脑都没有发育好。无脑畸形为致死性畸形。大约3/4的胎儿以死胎而告终,即使出生也会在短时间内死亡。2.脑疝:脑疝又称脑膨出,较少见,是因为神经管在靠近延脑部位缺损,造成脑组织向外膨出,外面有封闭的囊状组织包囊。多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智力低下。3.脊柱裂:脊柱裂是神经管缺陷中最常见的一种。因脊柱骨骼发育不完全,致使本应被脊椎骨保护的脊髓突出或暴露于体表。可分为开放型脊柱裂和脊膜膨出(见下图)。脊柱裂的症状包括:腿部无力或瘫痪、腿部变形,大小便失禁,病变一下的皮肤没有痛觉,有时出现脑积水。开放型脊柱裂一般在出生前后很快死亡。脊膜膨出一般会导致下肢功能障碍,感觉丧失,泌尿系统的功能障碍。此外,有一种隐性脊柱裂发生在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一般不会造成损害,可在缺损处见到小凹陷,并伴有体毛生长。诊断方法及标准:1.产前筛查:妊娠期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甲胎蛋白升高,妊娠期孕妇血浆及尿中雌三醇浓度显著降低。2.超声检查:孕期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准确地查出无脑儿和脊柱裂畸形。预防:本病的重点在于预防。孕期叶酸的补充可以有效降低60~70%的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基于英国医学研究会的研究结论公布了孕期叶酸推荐剂量,从至少孕前4周至孕12周给予叶酸口服。,每日口服0.4mg叶酸。对于生育过或怀过神经管缺陷患儿的妇女,平时可补充0.4mg叶酸,当她们计划妊娠时建议每天口服4mg叶酸。对于患有癫痫服用抗惊厥药物的妇女怀孕前后都要补充叶酸,推荐剂量是4mg/d。叶酸广泛的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动物肝肾,瘦肉,谷类等食物中。叶酸的摄取还和饮食习惯相关,中国人食用蔬菜在烹调过程中叶酸被加热破坏。而西方生吃水果,蔬菜沙拉较多,因此体内叶酸含量较国人高。目前我国营养学家推荐孕期妇女每日补充0.8mg叶酸。(我们从市面上买到孕期使用的叶酸片主要是斯利安或金斯利安之类的产品。斯利安每片规格为0.4mg,其说明书推荐为每天0.4mg。跟大家解释一下,过去的确是这么推荐孕妇们使用的。但是现在许多标准已经改变,目前我国营养学家的确推荐孕期妇女每日补充0.8mg叶酸。只是这些药厂不可能因为临床标准改变而却改说明书和药品规格,这些更改手续会相当繁琐。因此您所看到的会和我的推荐有所出入。)

张宁 2018-11-26阅读量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