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慢性疼痛 > 内容

慢性疼痛内容

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病的相关性...

病请描述:2017 年的大数据显示,颈型颈椎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在青少年年龄段,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高达 40%,并且平均年龄越来越低。这类患者最多的临床表现,突出为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以局部(头、颈、肩等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为特点。颈型颈椎病易复发的特点,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颈型颈椎病易导致颈椎活动度中旋转受限,中度疼痛,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僵直的状况,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轻度到中度影响。国际疼痛协会及美国疼痛学会将颈椎解剖区肌肉、组织疼痛,临床中超过3个月时间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统计,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达到 43%到 66.7%,全球 20%的患者存在反复发生的状况。 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是一条相对平滑的弧形,颈椎曲度的改变会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很大影响。颈椎慢性劳损或受到静力损伤、重力损伤等因素影响时,颈部 肌肉、间盘等组织结构会失去平衡,严重者会遭到破坏,此时颈椎曲度可使失衡的颈部结构代偿性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正常,可缓冲头部对脊柱造成的压力,保证椎动脉和脊神经正常,可减轻震荡导致的脊髓和脑干的损害,使脊柱对抗纵向压力保持正常,从而保证头部正常抬起。 王明杰博士表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长期慢性疾病的累积,导致颈型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并且越来越年轻。临床上,发病年龄段集中在青少年和青少年的主要因素,被归因于颈部频繁的日常活动,高度活动等,在姿势不当的情况下,受到损伤或长时间保持一个相近姿势而出现的劳损等。 颈椎生理曲度可发生变直、后凸反张、错位、偏移/旋转等病理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会引起颈椎解剖结构异常,从而引起颈椎病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对脊髓及大脑的保护作用及震荡缓冲作用。 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可通过观察颈椎曲线的X线表现确诊,随着颈椎曲度的改变,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加速, 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颈椎生理负荷发生改变,关节囊松弛,韧带肥厚、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椎管容积减小, 引起一系列综合征。 大量流行病学病例调查发现,引起颈椎病的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玩手机,长时间低头, 使颈部肌肉不能完全放松,或颅底肌肉痉挛 ,会造成颈部肌肉松弛,弹性降低,关节间出现增生,间盘突出等,进而会影响椎动脉对头部的供血以及压迫 脊髓或神经根,出现肢体麻木、站立不稳等严重症状; ②长时间使用电脑,对于那些以电脑为工作工具的人来说,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他们的职业病,但愈来愈 多的青少年用电脑玩游戏,长期的电脑游戏对肩颈部 的影响十分严重;③长期打麻将,打麻将主要是长时 间的坐立,头部需要持续前倾,在对腰椎的压力增大 的同时,X 线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或消失,甚至椎体呈反弓改变 。 汽车在被追尾或侧方撞击后,颈部会像挥鞭一样甩动,在此过程中出现颈椎被过度后伸继而屈曲,使 颈椎损伤。颈椎病病因多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外 力损伤而导致颈椎曲度发生改变,其发展过程是从颈 项部肌肉的劳损,进而使颈椎关节发生移位、变形 终导致颈椎失去正常的生理曲度。生理曲度的改变会引发头晕、头痛、颈项部不适等局部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上肢麻木、胸腹部束带感以及下肢踩棉花感等全身症状。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60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肌肉、关...

病请描述:肌肉慢性疲劳及关节损伤在运动和日常生活、工作中极为常见,临床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局部肌肉的过度负荷或反复用力。 负荷低、节奏快、重复高、时间长、强迫姿势等是现代工业劳动者的主要作业特点,极易引发局部肌肉疲劳,如此长期慢性累积,最终导致肌肉及关节慢性疼痛。 造成慢性肌肉骨关节疼痛的主要因素包括: (1)生物力学因素(用力/受力负荷、静力负荷、作业姿势、重复动作等);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机械振动); (3)工作组织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紧张、工作快节奏、单调工作、生活压力等); (5)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工龄、人体尺寸等)。 其中,局部肌肉用力/受力负荷过大、时间过长、重复频率过高是造成慢性肌肉骨关节疼痛的三个基本因素。 中医,西医治疗一样分“治标”和“治本”。 因此,“治本”要从源头上找到防治办法,即应在克服肌肉不平衡上下功夫,增强相应肌肉的力量,以便有效地形成肌肉-骨骼间的新平衡,预防损伤。 有针对性的肌肉功能调控锻炼治疗,在中医、西医和患者中,很多人还认识不足,治疗时,大部分都是把这些调控锻炼方法——“治本”,恰恰是很多忽视的。临床医生将治疗重点经常放在“治标”上,如何选服各种的镇痛药、补钙药、“促进软骨修复”的药,或用各种补肾药、偏方、秘方等解除肌肉痉挛等镇痛方法,追求短期的症状缓解效果,把医学治疗简单化为看病吃药。 不能从根源上通过调控肌肉-骨关节失衡去解决问题,由于致病根本原因没有去除,肌肉本身的功能又没有得到强化提高,所以,一旦停药疼痛的症状就会复发,使很多并不算复杂的肌肉软组织劳损病变,如腰肌损、肩周炎,筋膜炎等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 建立科学的肌肉-骨关节平衡失调防治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要有科学性 2. 科学应用肌肉平衡失调调控方法 治疗力学失衡所致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改变,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病情,发病的不同部位,制定因人而异锻炼方法。如治疗腰椎失稳,有人要锻炼背伸肌,有人则要练仰卧起坐,这是因为患者局部小关节结构不一样的缘故。 3. 营养素的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4. 贵在坚持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397

“睡&rdquo...

病请描述:根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10%至15%的成年人患有颈椎疾病,10%以上的成年人同时患有脊柱、腰颈椎疾病。随着经济发达的程度正在迅速增加,颈椎病人总数预计在5000万人以上,同时正在以每年300万人以上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脊柱、腰颈椎疾病,总患者数接近8000万人。 许多人以为累了一天 往床上一躺 怎么舒服就怎么睡 却没想到 不正确的睡姿 可能对脊柱、颈椎 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 近日,18岁女孩小丽,常常出现腰痛、颈发酸等症状,酸痛情况逐渐严重,其前来就诊,X光片显示,腰椎向右侧弯、旋转,脊柱也向右发生明显侧弯,问诊发现竟然是因为其睡眠姿势不对。 当侧卧时,身体侧向一边,重力中心变高,会形成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且接触面积变小,身体重力集中在肩膀和臀部两个主要区域,椎间盘压力增大,压力比较集中,局部压力也会增加。 人体自然寻求“舒服”与平衡,就会将上面的腿放到身前一侧,就形成了错误的侧卧睡姿。 这样错误的睡姿就会导致原有正常的脊柱在日积月累的错误睡姿中逐渐失衡,骨盆与脊柱位置变化,脊柱就发生了侧弯。 不少人表示自己晚上睡觉经常喜欢用同款睡姿!! 1.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在站姿下,不管从正面或背面看,正常的脊椎排列应该是身体左右两边对称,并且正常的脊椎排列从上到下是呈一直线的。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基本诊断脊柱侧弯。 2.脊柱侧弯的危害 影响脊柱外形和功能 脊柱侧弯导致脊柱变形、肩背部不平、胸廓畸形、骨盆倾斜、长短腿、姿势不良等异常形态,同时影响活动度等功能。 影响生理健康 脊柱变形易导致肩背部、腰部顽固性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神经受损、神经受压、肢体感觉障碍、下肢麻木、大小便异常等症状。 影响心肺、消化功能 脊柱侧弯多发生在胸腰段,可能导致胸廓畸形及容积下降,从而引起胸闷、心慌和气促等症状,也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系统反应,甚至由于骨盆倾斜,影响女性月经及生育功能,导致男性不育等。 引发慢性疼痛 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的不对称负重,造成椎间盘和韧带承受压力不均,影响脊柱平衡,久而久之会引起颈肩、腰背和四肢等部位的慢性疼痛。 3.什么样的睡姿最合适呢 王医生建议,入睡时应尽量遵循“仰睡为主,侧睡为辅”的原则,想保护脊柱和颈椎,睡觉时应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能够托住颈椎的枕头。 仰卧睡姿 仰睡可以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因为保持这样的睡姿身体和床垫有最大面积接触,对于身体背侧各部位有完整的支撑,皮肤受到体重的压强也最小,也最具有稳定性。 另外可以在膝部下垫枕头,能帮助维持一个健康的脊柱曲线,缓解椎间盘压力。对于睡眠中翻身较多的人,可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自己的活动。 侧卧睡姿 侧睡时床垫对于人体的支撑主要集中于头部、肩部、髋部、和下肢。 选择一个高度适当的枕头非常重要,可以保持侧卧位睡觉时头部在冠状面上处于正中位置,这时颈椎、胸椎、腰椎在矢状面上不受重力作用,可以保持脊柱在矢状位上正常的生理曲度。 另外,可以在双腿间夹被子或者枕头,最好是两边换着睡,避免长期单侧睡一边,否则容易出现脊柱侧弯。 4.脊柱侧弯运动的注意事项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377

没错,膝关节疼痛与抑郁症还有...

病请描述:很多人认为骨科疾病和抑郁并无关系,但其实在临床工作中却大有关联,有时至关重要。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骨伤科疾病与抑郁症的关系。与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rthritis Care & Research)期刊上的一项研究。 为了探究抑郁症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动态相关性,研究人员对2287例成年参与者数据进行了分析,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对参与者每年就诊时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利用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测定疼痛膝关节疼痛程度。 研究人员表示,抑郁症状并不与骨关节炎患者以后更严重的膝关节疼痛相关,不过抑郁的持久性与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相关性(P=0002)。WOMAC评分显示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及第3次随访时的因果平均差异分别为0.89(95% CI.-0.17-1.96)、2.35(95% CI0.64-4.06)、3.57(95%CI0.43-671)。这项研究使用了统计方法来控制混杂因素和反馈循环。它为理解OA膝关节疼痛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开发针对OA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王明杰博士总结:骨关节炎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双向的关系。一方面,骨关节炎导致的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另一方面,抑郁症可能影响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感知、应对策略和生活质量。此外,抑郁症的持续性与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的严重程度呈剂量-反应关系。这意味着对抑郁症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为什么抑郁会加重疼痛?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抑郁会导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功能减低,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和疼痛感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当神经递质功能减低时,人们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加,疼痛信号的传输也受到干扰 。 抑郁也会引起身体的炎性反应。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增多。这些因子可以刺激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炎性疼痛。同时,这些因子也可以影响大脑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使抑郁加重 。 抑郁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行为和应对方式。比如导致活动能力和精神下降、灾难化思维、对婚姻和社会的不满意、愤怒和其他负性情绪的控制困难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人们对疼痛的主观感受,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和应对能力。 疼痛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疾病并不可怕,只是需要更多关怀。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11

慢性胰腺炎该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一般措施:1.鼓励努力戒烟戒酒。2.建议慢性胰腺炎患者摄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减少每餐份量,多饮水,避免脱水。慢性疼痛的治疗1.排除其他病因的影像学检查:腹痛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开始治疗前,必须做包括CT、磁共振在内的影像检查,以确认症状是慢性胰腺炎引起而不是其他病因。2.腹痛的内科治疗–大多数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需要镇痛药治疗。建议采取升阶梯式治疗策略,避免一开始就应用强力的止痛药。慢性胰腺炎所致腹痛的初始治疗为对乙酰氨基酚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比如布洛芬、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一旦此类药物效果不佳,就建议咨询专业的疼痛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了,因为一方面需要评估病情,另一方面,强力的镇痛药需要专科医生才有权限开立。3.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看胰管是否有扩张。--胰管未扩张的患者:可以采取腹腔神经丛阻滞或手术切除病变的胰腺。--胰管扩张或难治性疼痛的患者:可选择内镜引流或者外科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或者胰管空肠吻合)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消化功能不良、脂肪泻):可以服用胰酶治疗。糖尿病:咨询内分泌科医生,按照糖尿病来系统治疗。    总之,慢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专科医生来进行,所以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孟凡斌 2024-09-02阅读量2996

吗啡泵,癌痛患者和慢性疼痛患...

病请描述:很多患者饱受慢性疼痛的困扰,有的患者疼痛可以忍受,偶尔服用止疼药物就可以。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则疼痛很严重,饱受疼痛的折磨,不仅需要长期服用止疼药物,有些甚至吃止疼药效果也很差,还有的患者出现药物成瘾等并发症。 目前来说,有些慢性疼痛可以通过去除原发病进行治疗。但是另外一些慢性疼痛则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比如,慢性癌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手术后顽固性疼痛,脊柱损伤后疼痛,顽固性臂丛神经痛,丘脑痛等等。患者非常痛苦,特别是夜间疼痛更加明显,有些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吗啡泵的出现,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吗啡泵手术比较简单,一般在腰部放一个小容器,可以持续将吗啡泵入到椎管内,从而达到止疼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慢性疼痛,而且不会形成药物成瘾等副作用。在手术之前一般先给患者做一个吗啡试验,如果有效就进行手术,如果没有效果可以暂停手术。

王雷波 2024-08-23阅读量1398

脊髓电刺激适合什么样的疼痛患...

病请描述:        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减轻慢性疼痛和其他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您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下肢缺血、糖尿病足、带状疱疹后遗症性疼痛、腰椎手术后顽固性腰痛或下肢痛、脊髓损伤后痉挛或疼痛等的患者,正在考虑接受脊髓电刺激治疗,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信息并评估自己的适宜性。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做为国内最大的周围神经疾病外科治疗中心,现已开展脊髓电刺激这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将其与我们最先在国内广泛开展的肢体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相结合,必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解除痛苦。

张黎 2024-08-23阅读量1375

健康科普|经颅磁刺激开启无创...

病请描述: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神经调控技术。它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被称为“大脑钥匙”。   无创穿透颅骨的“大脑钥匙”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康复医学科主任张敏介绍,TMS是一种颅外脑刺激技术。它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TMS刺激线圈产生的变化磁场可穿过颅骨,在特定大脑皮层形成感应电场,改变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达到刺激中枢神经的目的。   根据刺激模式,TMS主要可分为单脉冲(sTMS)、双脉冲(pTMS)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其中,单脉冲和双脉冲TMS常被用来探索大脑功能,这两种方式可以使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去极化来产生动作电位,在皮层运动区产生运动诱发电位,可以测量皮层的兴奋阈值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用以刻画某些神经疾病导致的神经生理变化。 ▲ TMS示意图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则是连续有节奏的磁脉冲。rTMS需要特殊的设备,在同一个刺激部位给出高频rTMS或低频rTMS。低频rTMS可对神经突出产生长时程抑制效果,抑制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相反,高频rTMS可对神经突出产生长时程增强效果,兴奋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通过双向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之间的平衡,对相应疾病起到治疗效果。   张敏主任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神经调控技术,rTMS具有无痛、无创、非侵入性、易操作等优势,可特异性调节刺激脑区的神经兴奋性,刺激停止后仍有持续的生物学效应,是脑功能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有力工具,因而又被称为无创神经调控的“大脑钥匙”。它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磁图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   这些疾病可通过TMS开展临床诊疗   目前,TMS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神经、康复、疼痛、神经电生理等领域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   具体适应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国际rTMS治疗指南(2020版)】包括:   A级:抑郁症、神经病理性疼痛、亚急性脑卒中(改善手运动功能)。   B级:帕金森病(改善抑郁症状、运动功能)、创伤后应激障碍、亚急性脑卒中(改善运动功能)、慢性脑卒中(改善非流利性失语)、抑郁症、纤维肌痛(改善生活质量、疼痛)、多发性硬化(下肢痉挛)。   C级: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强迫症、物质成瘾(戒烟)、早期阿尔茨海默症(轻度认知障碍)、慢性耳鸣、癫痫、亚急性脑卒中偏侧忽视、精神分裂症(改善幻听、阴性症状)、慢性脑卒中(改善手运动功能)。   其他更多:意识障碍、运动性失语、肌张力障碍、慢性脑卒中(改善运动功能)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7A神经内三科主任张静波是上海卒中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委员,在神经系统罕见病、疑难病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研究。 ▲ 张静波主任日常工作照   张主任以经颅磁刺激(TMS)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为重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神经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卒中后约8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经颅磁刺激技术会引起双侧半球神经网络和相关皮质—皮质下兴奋性的改变,可促进脑卒中后患者功能恢复。   具体来说,通过rTMS治疗时,刺激频率 ≤1Hz为低频,引起突触传递功能的长时程抑制,降低神经元活性;刺激频率 >1Hz为高频,引起突触传递功能的长时程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   正常情况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抑制,每一侧都对另一侧产生相同的抑制效应,处于抑制平衡状态。一侧半球卒中后,受损侧兴奋性下降,对另一侧的抑制性减弱,未受损侧兴奋性大于受损侧,并对患侧施加更强的抑制作用,半球间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在脑卒中后上调患侧半球或下调对侧半球的兴奋性,以重塑两半球间平衡状态,有利于卒中后功能恢复。   张静波主任提醒,对于不同患者的大脑功能状况,需用不同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线圈方向等来调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期,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引进了依瑞德磁场刺激仪(CCY系列),以满足广大患者多样化的治疗和康复需求。 ▲ 患者正在进行rTMS治疗   该设备具有多种脉冲模式,可兼容国内外主流肌电图仪、脑电图仪、定位导航系统、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等。配备惰性液态内循环冷却系统,具有三重安全防护功能,确保刺激线圈能安全长时间连续工作。   应用领域包括:   1.检测项目:   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传导时间(CMCT)、皮质静息期(CSP)等。   2.临床应用:   神经康复领域:脑卒中后失语症、吞咽困难、肌张力障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尿失禁、癫痫、帕金森病、慢性疼痛等。   精神心理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等。   儿科领域:脑瘫、孤独症、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动性抽动症等。   成瘾领域:网瘾、戒毒、戒烟、戒酒等。   3.科研:   心理认知科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   患者接受治疗时需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取下手表、磁卡等设备和物件;   2)接受治疗时取坐姿或半卧;   3)接受治疗时,会感觉到头皮轻微的颤动,属正常现象;   4)接受治疗时,磁刺激仪会发出“叭...叭.....”的声音,如对声音敏感者,可戴上耳塞;   5)磁场刺激仪治疗原则上10次为一个疗程,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禁忌症(哪些人不适合经颅磁刺激治疗):   1. 有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   2.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3. 严重酒精滥用者;   4. 有颅脑手术史者,脑内有金属物植入物者,有耳蜗植入物者;   5. 植入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者;   6.颅内压明显增高者;   7. 孕期妇女。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8-16阅读量2249

刘懿博士说肺癌(八一一三)切...

病请描述: 2024-8-14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有些肺磨玻璃结节是需要手术的,有些朋友对肺磨玻璃结节手术还是比较恐惧的,心情可以理解。您想,要通过一个手术切除一部分肺组织,搁谁谁不担心啊? 有一位网友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切完肺磨玻璃结节之后会有什么后遗症么?是不是很多朋友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根据我自己的临床体会,绝大多数患者做完肺磨玻璃的手术后都可以顺利恢复。要找几个后遗症的话呢,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最明显的后遗症是手术后短期之内,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症状,还有很少的患者会出现术后几天发烧或者憋气。但这些症状过段时间就缓解了,不会长期存在。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大家可以感觉到的,那就是在手术切口附近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间断慢性疼痛或者麻木感。这也可以理解,虽然是微创胸腔镜来做这个手术,但不可能保证一点也不疼。 再有就是手术后从片子来看,有些患者可能剩下的肺会出现一些肺气肿的表现,但这属于手术后的肺脏正常代偿性表现,大家不要担心。 另外一个后遗症,那就是心理的改变。这个后遗症不是所有人都有,而是有些性格或者认知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比如会认为自己做完肺的手术伤了元气,限制了自己的正常活动和工作,或者因为肺磨玻璃结节手术后的病理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出现后悔内疚,觉得自己手术的决定做的太草率。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后遗症,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出现的问题也都不同。

刘懿 2024-08-14阅读量927

微创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

病请描述:骨质疏松病友在摔伤、提水,甚至咳嗽、打喷嚏后出现腰背痛,极可能发生了胸腰椎骨折,最佳治疗是在“受伤的骨头上打一针”,可以迅速止痛,早期活动,防止驼背和慢性疼痛。

潘峰 2024-08-14阅读量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