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如果60岁出头刚刚退休,这时候的静脉曲张,就已经处于一个中重度的阶段,具体表现为腿上血管凸起很明显了,并且伴有酸胀感、沉重感,或者腿上皮肤色素沉着比较明显了,瘙痒开始出现了,这种情况下建议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很多老年朋友在这个年龄阶段,静脉瓣膜的功能会出现快速减退的问题,可能之前瓣膜处于半开半合的状态,还有一定的功能。但现在阻止血液反流的核心功能,它完全丧失了,就像一个弹簧片完全疲软了,这时候极易造成血液快速在腿部的淤积。 再加上60岁这个年纪也不太小了,穿戴弹力袜配合度都不是蛮高,可能因为穿戴的力度的原因,或者说是膝关节或者腰椎的压迫等等,不能坚持穿。 这个时候的静脉曲张,可能进入快速的发展期,还会出现皮肤变薄、发黑溃疡,甚至出现皮肤的溃烂,这个时候老烂腿就开始了。 如果比60岁这个年纪再大一点,比方说到了70岁以上,那运动锻炼的量会大大减少。活动量少了导致静脉曲张的血压,回到心脏的速度和助力减少了, 那血液淤滞在腿上程度越来越重,静脉血栓的风险也在开始增加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60岁还是70岁,未来还有好几十年的美好的退休生活等着去享受,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出现了并发症了吗,长期不管不顾的话,总有一天它会带来以上两个麻烦。 #湖南静脉曲张案例分享##云南静脉曲张案例对比#
钟若雷 2024-12-25阅读量1158
病请描述: 关于糖尿病足的现状,其实有一组数字非常让人触目惊心:,在所有非外伤性的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到了一半以上;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以后;,而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是4%~10%;,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是20%;,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是35%。还有一组更恐怖的数字:大概有30%~8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
张黎 2024-12-25阅读量1049
病请描述: 1、静脉曲张很简单,哪里做都一样? 静脉曲张看似一个简单的下肢血管疾病,但是每个人的病因不一样,制定什么样的手术方案,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以及对血液动力学有足够深的理解。 如果医生手术量不够大,选择了不匹配的治疗方式,或者对于细节的把控不到位,就容易遗漏一些变异血管造成复发。 2、不要盲目的选择治疗方式 静脉曲张是有一个发展周期的,不是说今天不治,明天就会导致烂腿或者形成血栓。如果觉得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没有影响可以观察,选择恰当的时机治疗,但是千万不要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 比如有些静脉曲张患者,看到网络上一些宣传,于是在一些小诊所、医馆扎针放血,看似取得一个不错的短暂效果,实际上潜在一些风险。 因为扎针放血针孔处增加感染其它疾病的风险,也容易导致腿上局部感染和溃疡,且感染严重时可造成菌血症或者败血症等疾病,而且血液大量流失也会导致贫血和失血性休克; 3、静脉曲张,能不做尽量不做,太痛苦了! 传统的剥脱手术通过切除扩张的静脉,常会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美观,并且容易造成出血和神经损伤,术后还需要较长恢复期。许多接受过此类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往往会以此劝告他人。 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静脉曲张手术理念不断进步,传统治疗概念也得到更新。例如,以前教科书上要求找到大隐静脉开口处的五大分支并结扎,而现在则认为没有必要完全结扎。 像现在做的联合微创,不需要在腿上做很多切口,术后只有针眼不会留下疤痕,大幅度提高了美观度、舒适度。 #USG腔内联合微创术##下肢静脉曲张钟若雷挂号#
钟若雷 2024-12-23阅读量1480
病请描述: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误诊率极高(大于90%),主要就是常规的检查查不出病因。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尿急、膀胱区或者骨盆区感到压力或者胀痛为主要症状。一般情况下,耻骨上疼痛伴有储尿期加重以及尿频症状,就需要怀疑该病的可能,同时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粘膜出血改变。 膀胱水扩张既是诊断又是治疗,其作用在于: 1、诊断:膀胱水扩张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诊断治疗方法,扩张前膀胱镜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原因(如:结石、肿瘤。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见膀胱黏膜下点状出血或Hunner溃疡。根据膀胱镜检IC可分为溃疡型(Hunner溃疡)和非溃疡型,溃疡型表现为膀胱底或者侧壁可见一个或多个小的溃疡,检出率大约10%。非溃疡型表现为水扩张后膀胱黏膜片状出血点,见于90%的患者。 2、同时治疗:在诊断出溃疡的同时,可以将膀胱的溃疡切除,起到治疗的目的。 3、为后期治疗提供时机:膀胱水扩张治疗后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康复,并为后期可能的灌注治疗提供治疗机会; 术后能改善患者疼痛、尿频等现象。 另外,还有膀胱灌注的方法(常用膀胱灌注药物为透明质酸钠,既往所用肝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疗效有限);骶神经调控疗法;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
李旭东 2024-12-23阅读量1378
病请描述: Q1: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Q2: 炎症性肠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Q3: 炎症性肠病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Q4: 如何诊断炎症性肠病? Q5: 炎症性肠病如何进行治疗? Q6: 炎症性肠病如何进行随访, 预后如何? “炎症性肠病”六连问 Q1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胃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包括两种疾病: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20年来,IBD患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趋势,增多的原因认为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及环境饮食变化有关。IBD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及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甚至漏诊或误诊。IBD随着病程延长,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有很多药物出现,但迄今为止,仍无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但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完全可以实现病情控制,甚至达到黏膜愈合,病人也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尽管同属于炎症性肠病,但二者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是有区别的。 Q2炎症性肠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大肠,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很少累及大肠以外的消化道。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点,通常不会出现肛周病变。 克罗恩病发病部位与溃疡性结肠炎有所不同,从口腔到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跳跃性分布,以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多见,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肠梗阻及瘘管形成为特点,常并发肛周病变。 除肠道症状外,二者均可有肠外表现,其发生率高达30-40%,且约1/3的患者发生在IBD确诊之前。主要累及皮肤、口腔、骨骼肌肉系统、眼、肝胆等多个系统,如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溃疡、骨关节病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肠外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隐匿性,经常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混淆。部分患者因肠外症状就诊于其它科室,常导致误诊,延误了IBD的诊治。肠外表现的存在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Q3炎症性肠病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黏膜层,主要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大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重度贫血;由于低血钾或使用胆碱能药物有可能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甚至肠穿孔,部分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此外,反复炎症刺激可致肠粘膜息肉形成,而腺瘤型息肉异型增生增加了癌变的几率,可能会发生结肠癌。 而克罗恩病由于肠道炎症、瘢痕组织形成、肌肉功能受损等可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甚至发生肠梗阻。此外,克罗恩病是透壁性炎症,若侵及浆膜层,可致瘘管形成、尤其以肛瘘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发生肠穿孔,引起腹膜炎症状,或腹腔脓肿形成。也有部分患者并发大出血、吸收不良以及严重的肛周病变。 Q4如何诊断炎症性肠病? 目前,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或是克罗恩病,均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须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肠炎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就溃疡性结肠炎而言,黏液血便是就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主要依据,隐窝炎或隐窝脓肿是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典型的病理学改变。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卫蛋白等的检测可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活动程度。诊断溃疡性结肠炎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损伤,如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药物性肠病及结肠克罗恩病等。 同样,克罗恩病也没有严格定义的诊断标准,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是最常见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炎性指标及营养状态评估,如血常规、CRP、ESR、粪便钙卫蛋白、白蛋白等。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主要包括回结肠镜、胃十二指肠镜、小肠胶囊内镜及气囊辅助小肠镜。克罗恩病的典型内镜下表现包括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铺路石样改变、狭窄或瘘管、肛周病变等。克罗恩病肠道炎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小肠CT成像(CTE)、小肠磁共振成像(MRE)和肠道超声等。 Q5炎症性肠病如何进行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目标为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具体地,在活动期诱导临床缓解、血清或粪便炎性标志物正常化,并力争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缓解期维持治疗,以求实现长期维持无激素临床缓解、炎性标志物正常和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从而最终改善远期结局,避免残疾,维持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如抗TNF药物、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等。以往采用的是升阶梯治疗措施,从基本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逐步升级到生物制剂,新进的指南推荐降阶梯治疗方案,即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尽快诱导疾病缓解,之后长期维持缓解。但具体方案的实施,应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此外,小分子药物的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尽管如此,部分患者,随着疾病进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仍需要手术治疗。 Q6炎症性肠病如何进行随访?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随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药物疗效、并发症情况等,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制定随访计划。一般来说,炎症性肠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频率可能从几个月到一年不等。在随访中,医生会询问患者在上次随访以后的症状变化、药物使用情况、饮食习惯、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以了解疾病的活动性和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估炎症水平、贫血程度、营养状况等。在随访中,患者需进行定期的内窥镜检查,以评估肠道的炎症程度、病变情况等。根据随访结果,医生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增加、减少或更换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医生也会就饮食、运动、压力管理等方面给予患者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管理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
刘强 2024-12-23阅读量2295
病请描述: 宝宝头部出现血管瘤确实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方面: 避免摩擦和刺激 给宝宝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领口等部位过紧摩擦到血管瘤部位。 尽量避免让宝宝搔抓血管瘤,防止抓破出血引发感染,必要时可给宝宝勤剪指甲。 保持清洁 日常要注意保持血管瘤部位皮肤清洁,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 观察变化 密切留意血管瘤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等变化 。如果血管瘤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颜色加深、表面出现溃疡或出血,或者宝宝出现发热、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血管瘤有异常变化或合并了感染等问题,需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如果医生根据宝宝血管瘤的具体情况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和接受后续治疗,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 治疗后的护理 若是进行了激光等治疗,治疗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水疱等反应,应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必要时按照医生的指导涂抹相应的药膏。 接受治疗后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发热、疼痛加剧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家长自身的心态调整 宝宝患病,家长往往会焦虑和担忧,但要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宝宝,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给宝宝传递信心和安全感。 关注宝宝心理健康 稍大一些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头部血管瘤的外观与其他小朋友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家长要多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宝宝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邓娟 2024-11-27阅读量1758
病请描述:一、概述: PFAPA(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and adenitis,PFAPA)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或周期性发热,常伴有咽炎、阿弗他口炎和/或淋巴结炎。一般从儿童早期(1-4岁)开始发作,大多数患者会在10岁前停止发作,但少数发作可持续至成年。 二、发病机制: PFAP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环境因素被认为在该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部分PFAPA病例可有家族聚集性,但对家族性病例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并未发现有意义的单一基因突变。另有一些队列研究发现,与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和白塞病综合征相关的几个基因组非编码区共有突变也与PFAPA综合征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PFAPA综合征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周期性发热(发热时体温38.5℃-41℃,每2-8周规律发作1次,每次病程持续3-7天),通常可以预测下次发作时间。其他主要表现包括咽炎、阿弗他口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PFAPA患者咽炎可呈渗出性改变,也可伴有扁桃体炎。40-80%患者在发作期间出现阿弗他口炎,表现为唇或颊粘膜的溃疡,偶尔见于咽部。60%-100%患者同时有颈部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同时,PFAPA发作前或发作期间可有畏寒、疲倦、腹痛、呕吐、头痛或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患儿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图1 PFAPA患者阿弗他口炎和咽炎 四、实验室检查: PFAPA综合征目前无诊断性实验室检查。发作期可有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和血沉增快,发作间期以上指标恢复正常。 五、诊断: PFAPA综合征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仍是基于临床的排除性诊断。1989年发布的PFAPA综合征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儿童期早期发病; 2.规律的反复发热发作; 3.发作期至少伴有其中一种特征:阿弗他口炎、咽炎和/或颈部淋巴结炎; 4.患儿在无症状发作间期正常生长,没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5.发作期未见呼吸道感染体征,并排除了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他已知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此之外,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2剂)后几小时内症状(发热和咽炎)缓解也可作为临床诊断PFAPA的依据。 六、治疗: 在发作开始时给予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1–2 mg/kg) 或可以在几小时内快速缓解发热,而咽炎、阿弗他溃疡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需要更长时间缓解。如果一剂不能有效缓解发作,则可在第二天给予第二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和西咪替丁可以用于预防PFAPA发作,有助于延长发作间隔时间。扁桃体切除术可以用于对内科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预防性治疗)无效或发作频率严重干扰生活的患者。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5826
病请描述: 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溃疡,可以伴有感染,也可以不伴有感染;可以是湿性坏疽,也可以是干性坏疽;,甚至会导致截肢,这是狭义的糖尿病足的概念。
张黎 2024-11-18阅读量1839
病请描述: 第一条:吃药抹药都无法治愈 医生开出的药物基本只能缓解不适的症状,它无法达到治愈静脉曲张的效果。 更别说在网上刷到的那些所谓的药膏、凝胶这些东西,即便是有作用,最多的作用是降低局部的皮温,让腿部感觉舒适一点,这和冷水敷脚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但如果买到这种三无产品,它不仅没有用,可能还会加重皮炎。 第二条: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穿弹力袜 如果静脉曲张比较轻,长期穿弹力袜确实有明确的预防效果,它可以避免静脉曲张加重。但弹力袜比较紧,也比较厚,有很多患者无法忍受穿弹力袜的感觉,而且弹力袜它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 比如说有重度的动脉硬化、有缺血的不建议穿,或者溃疡合并的严重的感染,甚至有脓液分泌的也不建议穿,如果只是轻中度的溃疡是可以穿弹力袜的。或者对弹力袜的材料比如说硅胶层或者这种纺织纤维过敏的人,也不适合穿。 第三条:一些偏方治疗到底有没有用 门诊经常会遇到有些病友在某些诊所,或者做过针灸甚至放血、刮痧等等治疗,这些疗法它可能短期之内,有改善症状的作用,但是不可能根本上消除静脉曲张,甚至还可能导致静脉的血栓、失血休克等等更大的危险。 #静脉曲张钟若雷预约挂号##下肢静脉曲张#
钟若雷 2024-11-18阅读量1780
病请描述:卡培他滨之手足综合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皮肤病变,与药物的累积剂量和体内药物浓度有关。可由多种化疗药物引起。表现为手指或脚趾麻、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发展至脱屑、水疱、溃疡和剧痛。防治应早期进行,注意保持手或脚的皮肤湿润。发生手足综合症时,温水浸泡10分钟后将凡士林、尿素乳膏等无酒精或其他无刺激保湿剂涂于湿润患处。日常防寒防冻,穿宽松柔软的鞋袜、手套,降低手足与外界的摩擦,避免过度挤压,减少与刺激性物质接触,避免热水中浸泡,避免搔抓脱皮和角化过度皮肤,避免剥离脱屑。 在服用卡培他滨期间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6,50-100mg口服,每日三次,可以有效预防手足综合症的发生或症状减轻,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去综合性医院皮肤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李骥 2024-11-18阅读量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