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一、什么是血管瘤? 血管瘤,顾名思义,是一种血管组织的异常增生或畸形,通常表现为皮肤或组织内部的红色或紫色斑块。它可出现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从皮肤表面到内脏器官,如肝脏、脾脏等。 二、血管瘤的分类 血管瘤的分类有多种,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毛细血管瘤等。不同类型血管瘤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三、血管瘤的危害 1. 生长部位与大小:血管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生长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因摩擦、抓挠等原因导致破溃出血。 2. 功能障碍:如果血管瘤生长在关节、眼球等重要部位,可能会影响这些部位的正常功能。例如,长在眼球附近的血管瘤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 3. 并发症风险:部分血管瘤可能发生感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少数血管瘤还可能发生恶变,转化为恶性肿瘤。 四、血管瘤的症状 血管瘤的症状因类型和生长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表面的红色或紫色斑块、局部隆起、疼痛、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相关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五、血管瘤的治疗与预防 1. 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长部位等因素制定。 2. 预防: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措施可防止血管瘤的发生。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有助于降低患上血管瘤的风险。 3. 早期发现与干预:早期发现血管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如发现皮肤表面有异常斑块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六、总结 总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组织异常增生疾病,其危害程度取决于生长部位、大小及组织成份。了解血管瘤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原则,对于预防和治疗血管瘤具有重要意义。如有疑虑或发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邓娟 2025-02-06阅读量1448
病请描述:2023年3月10日,《青春有你3》练习生蒋智豪透露自己身患肺癌晚期,自此开始了与病魔的战斗。2024年12月7日,蒋智豪父亲突然在其账号发声求助,称蒋智豪今年9月底突然昏迷,在ICU顽强抗争一个月才转到普通病房,现在情况稳定,但仍需持续治疗。据了解,蒋智豪的母亲多年前因肺癌离开了人间,如今自己这么年轻,不抽烟,经常运动也确诊了肺癌,不禁让人唏嘘,网友们也发出疑问:难道癌症真的会遗传?为什么那么多的肺癌患者,一查出就是中晚期了?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一区副主任医师张涛表示,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致癌基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权威医学杂志《自然》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达 70% 至 90% 的癌症皆由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所诱发。[1] 抽烟只是众多致癌因素之一。“不吸烟的肺癌逐渐增多,因为环境、饮食、遗传因素都与肺癌有关。”张医生表示:“我们的环境中也会有一些致癌因素,比如被动吸 “二手烟”、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等。近年来肺癌年轻化,也和年轻人熬夜、过劳加班,免疫力减弱等因素有关。”医生解释:患癌真的会遗传吗?实际上癌症不传染,但家中有一级亲属(涵盖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得肺癌,其家庭成员的患癌风险可能会增加一半。张涛医生介绍:“癌症的家族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一个家族中存在某种癌聚集现象。”2019 年《JTO》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家族内存在一位或两位一级亲属罹患肺癌时,个体患肺癌的相对风险会提升至无家族病史人群的 2.57 倍;而倘若有 3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肺癌,那么其自身相对风险将大幅攀升至 4.24 倍。[2] 为什么大部分癌症,一确诊就是中晚期?根据蒋智豪2023年晒出的病例诊断,他的癌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转移。张医生表示,大多数癌症(如肺癌、胃癌),早期都没有很典型的症状,引起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早期可能有的一些感觉是低热、体重减轻、疲乏等,这类症状比较轻,很容易被人忽视。另外,很多人没有定期进行癌症筛查的意识,尤其是一些没有家族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认为自己不会得癌,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去医院检查,此时癌症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六大症状,可能是肺癌的“预兆”张医生提醒市民,早期肺癌一般没有症状,也没有典型特异性。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以下表现,大家要引起警惕:咳嗽:多为无痰或少量白痰的刺激性干咳。咳嗽可加重,转为持续性或刺激性呛咳。咯血:常表现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偶有大咯血。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闷痛或刺痛,随呼吸、咳嗽加重。发热:肿瘤引起的发热,通常为低热,抗生素治疗作用不大。消瘦: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
张涛 2025-01-15阅读量1537
病请描述:在恶性肿瘤的众多转移部位中,肺无疑是最为常见的“受害者”。作为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肺不仅承担着气体交换的关键职能,还常常成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肿瘤转移的首选目标。肺转移癌,这一术语特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这一“隐形通道”,悄无声息地在肺部“安营扎寨”,形成新的肿瘤病灶。据统计,约20%至3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个阶段,会遭遇肺转移的命运。而在这其中,乳腺癌、骨癌、消化道癌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癌,更是肺转移癌的“主力军”。肺转移癌的临床特征与分类肺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严重程度与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途径以及受累范围密切相关。在多数情况下,肺转移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完全缺失,这为早期发现和治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开始逐渐显现,包括但不限于干咳、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肿瘤已经对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了显著的破坏。从转移病灶的数量和分布来看,肺转移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多发性转移和局限性(或孤立性)转移。数据显示,约80%至90%的肺转移癌病例属于多发性转移,即肺部出现多个肿瘤病灶;而剩余的10%至20%则为局限性或孤立性转移,即肺部仅出现单个或少数几个肿瘤病灶。这种分类不仅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肺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与机制肺转移癌的发生,离不开原发癌的生物学特性和机体的免疫状态这两大关键因素。在转移过程中,恶性肿瘤细胞会通过各种途径“逃离”原发部位,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而“远走他乡”,在肺部等远处器官“落户生根”。具体来说,肺转移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浸润或蔓延:这是指原发于胸壁、胸膜、纵隔或膈下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直接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的方式,向肺部蔓延。虽然这种转移方式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预示着病情已经进展到晚期。2. 气道种植转移: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转移方式,多见于支气管肺癌。肿瘤细胞可以沿着支气管的管腔,向余肺或对侧种植,形成新的肿瘤病灶。3. 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原发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进而通过淋巴循环到达肺部。这种转移方式在腹腔、盆腔的恶性肿瘤中尤为常见。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广泛的转移途径。肿瘤细胞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在肺部,这些肿瘤细胞可以停留在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分叉部位,粘附在血管内皮上形成凝块,进而穿过管壁进入血管外的结缔组织,开始增殖并形成转移癌。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当肺部出现肿块并进行穿刺活检时,结果却呈阴性。这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穿刺活检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因为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手段,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穿刺部位的选择、取材的质量以及病理诊断的水平等。因此,当穿刺活检结果为阴性时,我们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来做出判断。如果考虑肺部肿块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而患者又不适合进行手术切除活检的话,我们可以考虑进行PET-CT检查。PET-CT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内的代谢物质来反映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PET-CT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如果PET-CT结果考虑恶性可能性大,而患者又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活检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再次进行穿刺活检或采取其他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PET-CT结果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则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情变化。 当然,除了上述的检查和诊断手段外,我们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局限性或孤立性的肺转移癌来说,如果原发肿瘤已经得到控制或治愈的话,我们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治疗不仅可以彻底去除转移病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对于多发性的肺转移癌来说,由于转移病灶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手术切除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总之,肺转移癌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有能力对肺转移癌进行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治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的曙光。
张百华 2025-01-09阅读量1361
病请描述:原发于喉咽(下咽)的恶性肿瘤较少见,根据发生部位,分梨状窝癌、环状软骨后区癌及喉咽后壁癌,梨状窝较为多见。 环后癌多发生为女性,而梨状窝及喉咽后壁癌多见于男性,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过量烟酒及营养因素有关。 【病理】95%为鳞状细胞癌,且大多数分化较差。故极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喉咽部异物感,吞咽梗塞感。肿瘤增大,表面发生溃烂时,可引起吞咽疼痛,并出现同侧反射性耳痛,常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流涎及痰中带血。肿瘤累及喉腔,则引起呼吸困难、声嘶。 【诊断】早期因无声嘶,易被漏诊。间接喉镜检查应仔细观察喉咽各解剖区域有无肿瘤,注意粘膜有无水肿,梨状窝有无饱满及积液。早期病变难以发现者,宜采用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及时取活检作病理检查。颈部检查注意喉体是否膨大,活动度是否受限,会厌前间隙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CT及MRI检查可进一步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 【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根据肿瘤侵犯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肿瘤累及喉部,需同时行喉切除。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需行颈淋巴结廓清术。根据术后创面大小,采用带蒂皮瓣、肌皮瓣、胃上提、结肠代食管等进行修复,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本病预后较差。
江满杰 2025-01-09阅读量1571
病请描述:多囊肝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是存在多个单纯性肝囊肿(至少>10-20个)。多囊肝患者通常无症状。女性为主(>80%),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与妊娠和口服避孕药使用有关。对于囊肿较多较大的患者,可出现肝肿大、早饱、腹部不适、腹胀、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和明显的体重减轻等表现,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虚弱、生活质量差。患者还可出现与囊肿破裂、感染、出血、压迫下腔静脉、门静脉、胆管等有关的相应并发症。B超、CT、MRI均可对多囊肝作出诊断,CT或MRI检查可以同时评估有无合并存在的肾囊肿。多囊肝的治疗以缓解症状和维持生活质量为目标。可以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而采用抽吸联合硬化疗法、手术开窗或切除主要的囊肿,对难治的病人可考虑肝移植或联合肾移植。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推荐:(1)建议患有多囊肝的女性停止使用外源性雌激素。(2)对于肝脏中有多个小到中等大小的囊肿,不适合手术切除、囊肿开窗或抽吸硬化治疗的患者,或者对于有症状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合并多囊肝的患者,建议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强烈推荐)。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12-31阅读量1709
病请描述:俞先生,69岁,浙江杭州人,2023年3月因“心脏瓣膜病,房颤,心力衰竭”,在我们医院做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三尖瓣修复+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几个月前,俞先生到新加坡探亲旅居。近期,俞先生女儿跟我联系,说俞先生出现了活动后气短,伴夜间平卧时呼吸费力。我建议回国复查,排除心脏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工瓣膜衰败、房颤复发等。今天,俞先生来到我的门诊复查,我安排查了胸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胸片结果正常,无气胸、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无房颤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生物瓣功能正常,无瓣周漏及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也就是说,根据这三个检查说明,俞先生的心脏结构是基本正常的。那为什么会有心衰的表现呢?我给俞先生测量了血压,发现血压很高,170/100mmHg左右,再看心脏彩超中的数据,E峰/E’峰比值25.4,这些都提示俞先生存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HFpEF的诊断标准:(1)具有HFpEF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人群特征;(2)存在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如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及水肿等);(3)心脏影像学检查(主要指TTE 检查)LVEF≥50%;(4)存在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和(或)左心室充盈压升高一致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包括NPs水平升高等。(见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年,第24页)。结合俞先生的症状和辅助检查,符合HFpEF的诊断标准。我给俞先生处方了以下药物:SGLT-2抑制剂,利尿剂,RAAS抑制剂,并嘱咐每天测量血压,一定要血压控制好。
张步升 2024-12-23阅读量1695
病请描述:一、适应症: 反复咳嗽或伴有喘息; 咳嗽持续2~3周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反复“感冒”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天以上; 哮喘患儿病情评估; 急性发作的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与哮喘的早期鉴别;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二、禁忌症: 近一周内有大咯血、气胸、巨大肺大泡且不准备手术治疗; 心功能不稳定; 喉头或声带水肿; 三、肺功能检查对于哮喘儿童的重要性: 1、及时诊断:若小儿出现以下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肺功能检查: ①反复咳喘; ②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 ③慢性咳嗽,尤其夜间咳嗽: ④运动不耐受或诱发咳嗽; ⑤气候变化或冷空气暴露后引起的咳嗽或喘鸣; ⑥反复或吸收较慢的支气管炎或肺炎等; 2、病情评估及检测。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本人苏州看肺纤维化的中医,以下是一些预防肺纤维化的建议: 1. 避免环境因素:远离有害粉尘、化学物质和气体,如石棉、二氧化硅、某些杀虫剂等。 2. 戒烟:吸烟是导致许多肺部疾病的重要因素,包括肺纤维化。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尤其是有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 4.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 5.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肺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减少对肺部的长期损害。 6. 避免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肺纤维化,使用时应遵医嘱。 7. 关注早期症状:如持续的干咳、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8. 疫苗接种:预防某些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的疾病,如肺炎球菌和流感。 9.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压力和焦虑。 10.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诊断的患者,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自我介绍 本人苏州看肺纤维化的中医万太保,曾任中国中医药杂志、河北中医杂志编委,江苏省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疑难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市玄武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为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获荣誉称号:玄武区名中医、南京市医德标兵、2009年推动中国医学发展最具影响力人物及全国五一时代英模、“中国世纪专家”、“华夏英杰”、“当代华佗”等。
万太保 2024-11-05阅读量2157
病请描述:俞先生,68岁,浙江杭州人,2023年1月计划到新加坡旅游探亲,出国前体检发现心脏二尖瓣重度反流,合并心房颤动。在当地医院就诊,建议手术治疗。俞先生问,那能不能等旅游探亲回来,也就是再过1-2个月,再做手术呢?当时医生说可以的。 就这样,俞先生兴高采烈的去新加坡探亲度假了。大概一周后,俞先生在国外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在新加坡看急诊,诊断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心功能IV级,经过药物处理后症状有改善,但轻度活动仍明显气短。因为俞先生在新加坡没有医疗保险,在那里做心脏手术的,需要自付数十万。最终,俞先生决定回国治疗,并提前联系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主任。因为还处于心衰的状态,所以提前申请了绿色通道,飞机上备好氧气,几经辗转飞到了上海。 住院后,检查心超、心电图和胸部CT等,并治疗心衰和肺水肿。大概一周后,俞先生心衰明显改善,肺水肿消退,然后安排了二尖瓣手术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二尖瓣反流消失,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通过俞先生这个病例,引发我们的思考,对于重度二尖瓣反流合并房颤,手术时机如何选择?是可以再等等,还是尽早手术? 2023年1月,俞先生刚发现心脏病时,医生建议可以等1-2个月,等国外探亲回来再做手术,但俞先生偏偏在国外期间发病,经过国外医院简单治疗后,不得不在心衰状态下,冒着一定风险回国手术治疗。
张步升 2024-10-15阅读量1855
病请描述:多发伤怎么办? 一般来说,危及生命的脑外伤、胸部外伤、腹部脏器破裂出血和多发性骨折导致的出血性休克,需要紧急抢救。 通常有多科室协作或者由急诊科医生组织协调,进行必要的抢救。 保证呼吸、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检查。比如呼吸困难可能需要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失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输血或输液,寻找失血的原因并紧急处理。 等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这是将由急诊科或者创伤最严重的科室负责组织抢救和紧急处理,另外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首诊负责制,由首诊医生所在科室负责协调,待病情明确后,交由最严重的科室优先处理。 开放性伤口怎么办? 碰到开放性的伤口,首先要进行止血,可以是压迫止血,严重的需要止血带进行止血,但是要记录好使用的时间。 进入急诊室,一般会由医生进行加压包扎。 完成检查后,较小的伤口可以在急诊室局麻下进一步清创缝合。 如果伤口较大,或者有血管神经损伤或者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这个时候注意暂时不要吃东西和饮水。否则需要等待4-6小时方可进行麻醉和手术。
王晓庆 2024-10-12阅读量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