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跳绳,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实则蕴含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诸多益处。特别是对于那些渴望长高的孩子们来说,跳绳无疑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锻炼方式。那么,跳绳究竟如何促进儿童长高呢?接下来,让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深入探讨跳绳对儿童长高的好处,并分享跳绳的标准动作及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拉伸方法,最后为6岁以上儿童制定一个合适的运动长高计划。 首先,跳绳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它能够刺激儿童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尤其在骨骼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孩子们跳绳时,身体的运动刺激会促使脑垂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此外,跳绳时,孩子们的关节和骨骼会经历反复的压缩和伸展,这种物理刺激也有助于促进骨骼生长板的增殖和骨密度的增加。 除了对生长激素和骨骼的直接作用外,跳绳还有助于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和食欲。我们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跳绳运动能够增加孩子们的疲劳感,促进深度睡眠,而深度睡眠正是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段。同时,跳绳运动还能增强肠胃蠕动,提高食欲,帮助孩子们从日常饮食中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身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原料。 那么,跳绳的标准动作是怎样的呢?首先,孩子们需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双脚并拢,身体直立,膝盖轻微弯曲以增加运动的灵活性。在跳绳过程中,双手握住绳柄,手臂自然下垂,避免过度摆动。跳跃时,通过脚踝的力量进行起伏跳跃,尽量保持身体的垂直线条,着地时用脚尖着地,避免用整个脚掌着地。同时,要控制跳跃的高度,以便轻松跳过绳子,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疲劳。 在进行跳绳运动前,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热身可以帮助孩子们的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预防运动损伤。简单的热身活动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胯部预热、腿部摆动以及踝关节转动等。这些动作可以活动关节,放松肌肉,为接下来的跳绳运动做好准备。 跳绳运动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拉伸也是非常重要的。拉伸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防止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和拉伤。跳绳后的拉伸动作可以包括站直后一条腿尽量往后踏一步,保持鞋底着地,身体向前拉伸;或者跷起一腿,用手抓住鞋子,尽量靠近臀部,保持平衡。这些拉伸动作可以帮助放松腿部和臀部肌肉,促进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最后,为6岁以上儿童制定一个合适的运动长高计划至关重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跳绳运动,如每天跳绳200~1000个,分多次进行,避免一次性过量运动造成身体负担。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跳绳场地,确保地面软硬适中,避免在硬地面上跳绳造成关节损伤。此外,跳绳时要穿着质地软、重量轻的鞋子,以保护脚部和脚踝。 除了跳绳运动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们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保持饮食多样化,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跳绳运动对儿童长高具有诸多好处。通过正确的跳绳动作、合适的运动强度以及科学的饮食和睡眠习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促进生长发育,实现健康长高的目标。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跳绳运动中茁壮成长吧!
生长发育 2024-03-28阅读量2367
病请描述: 图源网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人口数的不断上升,骨关节炎也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致残中老年人群的主要因素之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类型,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如何治疗? 一旦得了膝关节炎骨关节炎,应尽早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上一是要缓解症状,二是要保护关节的功能。 1、休息:当关节出现疼痛和积液时,应减少运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受凉受潮,避免久坐。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减轻体重。 2、功能锻炼 :以不负重活动为主,可在床上进行下肢屈伸关节和收缩肌肉的锻炼。 3、理疗: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常用的理疗方法有湿热敷、热气浴、温泉浴、超激光、超短波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4、消炎止痛药:此类药物通过消除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来达到止痛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5、中药治疗:具有舒筋活血作用的内服或外用的中成药或中草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图源网络 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虽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患侧关节的疼痛,但由于不能矫正畸形的膝关节轴向对线,故而长期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由于费用高昂且创伤较大难以被患者普遍接受。而生物力学治疗的膝关节矫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因其花费较低,无创伤,且能有效地减轻疼痛,目前正被广泛地运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膝关节矫形器 膝关节矫形器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靠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常见膝关节矫形器包括三(四)点力式与整体免荷式。 三(四)点力式与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 三(四)点力式膝关节矫形器,依靠三点力学受力原理平衡部分膝关节力矩降低单侧软骨的压力,矫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这种免荷方式增大患侧髁间隙,减小负荷;但同时也增加了对侧髁的负荷,对侧腔室的间隙减小,对侧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软骨磨损增大。 整体免荷式膝关节矫形器通过矫形器分担部分股骨对胫骨的压力,通过增大整个膝关节间室间隙,减小膝关节的整体负荷和关节软骨及骨的摩擦。虽然减少膝关节负荷,却未能从根本矫正下肢力线。 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教授团队,综合了三(四)点力式原理和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特点,在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 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对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对侧的磨损。 在此基础上,王金武教授团队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膝关节矫形支具的设计制造中,研发了新型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支具,在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减轻了矫形支具的重量,大幅度提升了患者佩戴矫形支具时的舒适度。
王金武 2024-03-26阅读量1257
病请描述:儿童扁平足的危害 年仅5岁的小吴,跟着妈妈来到门诊,家长提出孩子的足弓有问题,孩子时常感到脚底酸痛、疼痛和不适,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和运动,平日里孩子在跑步、跳跃、转身等运动动作中容易发生失衡和摔倒,经过足扫仪检查出孩子存在扁平足的问题,在发育阶段,足弓发育不完整或缺乏足弓时所表现出来的足部病变。它是儿童常见的足部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将对儿童的足部健康和全身健康造成一系列的危害,推荐孩子使用3D定制足部鞋垫,通过三维光学足扫测试系统,,进行3D信息采集,基于足踝行走特征,给予适当的支撑,协助孩子进行足弓生长,经过2年的鞋垫治疗,孩子足弓逐渐恢复正常,走路运动中,孩子明显得到改善,不会再有失衡的状态,家长感到特别开心。 首先,儿童扁平足会给孩子的足部带来很多不适。正常的足弓对于支撑身体重量、平衡身体、行走和跑步至关重要,而扁平足的儿童由于足弓发育不全,足底的负重能力较差,容易感到疲劳和酸痛。其次,儿童扁平足也会对孩子的姿势和步态产生负面影响。足弓的不完整会导致足部的内翻,进而使整个下肢出现内扣,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长期处于这种异常姿势和步态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表形象,还会增加脊柱和关节的负担,导致腰背痛、关节疼痛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和骨骼畸形等。 此外,儿童扁平足还会对孩子的运动能力和体力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足弓的缺失会使足部的稳定性降低,导致孩子在跑步、跳跃、转身等运动动作中容易发生失衡和摔倒。同时,足弓不完整也会影响到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限制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挥,使得孩子的体力发展受到限制。 最后,儿童扁平足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脚部不同于其他孩子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羞愧和排斥。这种心理不良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对其整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儿童扁平足不仅对孩子的足部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姿势、步态、运动能力、体力发展、脚指关节和脚底肌肉的发育以及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儿童扁平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足部健康,避免给孩子穿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和行走,以减少扁平足的发生风险。
生长发育 2024-03-19阅读量2217
病请描述:你是否经常在电脑前长时工作?或者一直低着头玩手机? 你是否经常感到颈肩酸痛,有时候觉得背部好像被无形的重物压着? 你是否因为自己体态不够挺拔,常常圆肩驼背而苦恼? 这些症状是你的身体在向你发出信号——你可能正面临着一种名为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问题。 Part 01. 什么是上交叉综合征? UCS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最早由捷克康复学家弗拉迪米尔·杨达教授提出,杨达教授强调对抗性肌肉的力学失衡对组织慢性炎症的作用,这些慢性炎症会引起体态改变、局部疼痛等症状。 上交叉综合征描述了身体前后侧肌肉力量不均衡而出现的一种体态,具体表现为斜方肌的中上部、肩胛提肌与胸廓肌群过度紧张,而斜方肌中下部和颈部深肌群无力,两组过度紧张和无力的肌群形成了一种交叉的关系,因此得名“上交叉综合征”。 Part 02. 上交叉综合征有哪些危害? UCS 上交叉综合征患者首先会出现头部前倾(探颈)、颈椎和胸椎曲度变化(驼背),肩部抬高及肩胛骨前倾(圆肩)等姿势变化。 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因为颈椎关节紊乱而出现肩颈部疼痛、手部麻木,甚至因为颈椎血供的改变出现头晕、偏头痛、耳鸣,因为含胸驼背使得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吸不畅。 Part 03. 为什么会患上交叉综合征? UCS 首先,长期以错误的姿势伏案工作、低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是如今青年群体出现此症状的首要原因。 其次,对于部分健身爱好者,在训练过程中过分锻炼胸肌,忽略了背部肌肉,导致了胸背部肌肉力量的失衡。 另外,对于老年人群,因为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改变,也会出现驼背探颈的症状。 最后,还有部分青春期的女性,在胸部快速发育阶段,因不能正视第二性征的出现,刻意做出身体前倾、弓背等动作以掩饰身体发育,长期错误的姿势也会引起上交叉综合征。 Part 04. 自查一下你是否有UCS吧 UCS 保持靠墙站立位,尽可能贴近墙壁,然后从侧面观察:如果你的耳垂和肩峰不在同一条垂线上,若你同时有头颈前倾、圆肩驼背的体态,或者出现了颈后方、肩背部肌肉疼痛僵硬的症状,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患有了上交叉综合征。 Part 05. 怎样避免或改善UCS呢? UCS |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 ① 伏案工作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姿应保持背部挺直,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腿并拢,自然屈曲,双脚距离约与肩同宽。尽量选用有靠背的座椅,腰部紧贴于椅背上,适当抬高电脑的高度,使电脑屏幕与目光直视时高度大致相当。 ② 使用人体工学座椅:人体工学椅的背部和腰部支撑系统能够贴合人体曲线,且通常具有可调节的椅背、椅座和扶手,可以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型和习惯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坐姿更为舒适自然。 ③ 使用姿势辅助矫形器:姿势辅助矫形器能够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帮助我们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态。因为体态问题有较大的人际差异,矫形器的选择及佩戴方式还需咨询专业医生及工程师。 |进行肌肉拉伸放松及力量训练| 适当的训练可以改善胸部和背部肌肉的力学平衡,帮助我们加强肩颈部关节的稳定性。 一方面,我们可以拉伸放松紧张的肌肉: ① 斜方肌上部拉伸:头部靠向左侧,面部向右侧转动45°,左手放在后脑勺右侧,轻轻将头部向左侧牵拉,感受到右侧肩颈部肌肉有牵拉感,左侧肌肉牵拉方法同理。 ② 胸部肌群拉伸:站姿双手抓住两侧门框,或面朝墙壁一个角落站立,双臂展开与躯干垂直,躯干慢慢靠近墙角,感受到双侧胸肌牵伸感,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脚步要随躯干移动,保持躯干与地面垂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薄弱肌肉的力量训练: ③ 颈深肌群力量训练:仰卧于床上,屈髋屈膝放松胸腹部,收缩下颌,做挤出双下巴的动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颈部前方的肌肉在收缩。 ④ 肩背部肌肉力量训练——YTWL练习:YTWL练习是一组通过模拟英文字母Y、T、W、L的姿势来进行肌肉锻炼的方法,可以在站立或俯卧姿势下进行训练。 Y字型动作:双臂向上伸直,然后向两侧打开,形成一个Y的形状; T字型动作:双臂向两侧伸直,与身体形成一个T的形状,肩胛骨要向后靠拢; W字型动作:双臂向下伸直,然后向两侧打开,同时向上弯曲手肘,形成一个W的形状; L字型动作:肩胛骨向内收紧,肘关节屈曲90°,双手同时上抬,手臂形成L的形状。这些动作可以锻炼菱形肌和斜方肌下部的肌肉力量。 具体的训练强度及频率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调整,训练时尽量保持动作缓慢,姿势标准到位。 Part 06. 3D打印个性化颈椎枕辅助治疗上交叉综合征 UCS 如果你已经有上交叉综合征,或表现有颈肩疼痛、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颈椎病问题,可以使用3D打印颈椎枕来矫正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椎不适。 戴尅戎院士、王金武主任医师团队针对存在颈椎曲度异常及肌群痉挛或挛缩的早期颈椎病患者,创新性应用基于计算机辅助下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3D打印颈椎矫治枕来调整颈椎曲度,以实现早期颈椎病的精准治疗。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分阶段矫正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A 患者颈椎曲度变直 B 使用颈椎枕治疗一段时间后颈椎曲度改善 *图中数字为Borden值,正常范围12±5mm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群受到了上交叉综合征的困扰,如果你出现了上交叉综合征,一定要及时改善生活习惯,辅以积极的锻炼加以纠正,症状严重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处理
王金武 2024-03-06阅读量1300
病请描述: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与分类探析 儿童体姿态异常,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儿童身体姿势出现非正常状态的现象。这类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外貌,还可能对骨骼发育、内脏功能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详细解析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分类。 一、儿童体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 1. 脊柱相关异常: 柱侧弯(脊柱侧凸):表现为背部肌肉不平衡,肩部、腰部不对称,背部皮肤皱褶明显不均,严重者可见“剃刀背”现象。长时间的脊柱侧弯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受损、疼痛不适和身高增长受限。 驼背(上身前倾):多见于长时间伏案学习或电子设备过度使用的孩子,表现为颈部前伸、肩膀内收,可引发颈部、肩背酸痛以及视力下降等并发症。 2. 下肢姿态异常: “O”形腿(膝内翻):双腿自然站立时,双膝不能并拢,两脚间形成一个明显的空隙,小腿向内偏转,严重影响步态和关节健康。 “X”形腿(膝外翻):双膝可以并拢但双脚间距过大,大腿骨和胫骨成外八字状,同样会导致步态异常和关节磨损。 3. 平足:足弓塌陷,行走时脚底几乎全部着地,易导致运动能力下降,长期可能导致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髋关节的问题。 4. 其他体态问题:如头颈前倾综合症(Tech Neck)、扁平胸、翼状肩胛等。 二、儿童体姿态异常的分类 1. 功能性体态异常:主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锻炼或者坐姿、站姿不当所引起的,如驼背、头颈前倾等,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强化肌力训练通常能得到纠正。 2. 结构性体态异常:主要由骨骼发育异常、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如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这类问题需要医疗干预,部分严重的病例可能需手术治疗。 3. 过渡性体态异常:此类体态异常常见于特定年龄段,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可能会自行消失,如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生理期膝内翻,大多数会在青少年时期恢复正常。 4. 综合性体态异常:涉及多个部位或系统的体态问题,比如脊柱侧弯合并下肢力线异常,这需要全面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结: 儿童体姿态异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至关重要。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体态变化,鼓励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对于发现的体态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专业建议进行矫治,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也应当共同关注儿童体态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家长们应注重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坐姿、站姿、行姿是否正确;定期检查脊柱是否有侧弯、肩背是否对称;保证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时间;留意书包重量,选择合适大小的桌椅以利良好坐姿养成;重视睡眠质量,保持合适的睡姿及枕头高度。对于儿童日常的生活行为方式加以改善和提高,劳逸结合的方式。
生长发育 2024-02-19阅读量2903
病请描述: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脊柱侧弯及体姿态问题科普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体态不仅关乎美观,更是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学业压力增大、电子设备使用频繁以及缺乏科学的生活习惯指导,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各类体姿态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脊柱侧弯。本文将深入科普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可能遭遇的脊柱侧弯和其他体姿问题,并探讨其成因与预防措施。 一、儿童脊柱侧弯:成长路上的隐形威胁 儿童脊柱侧弯,即脊柱侧凸,是儿童生长发育期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之一。正常情况下,人的脊柱从后方看应是一条直线,而在脊柱侧弯时,脊柱会向一侧或双侧形成C型或S型的弯曲。脊柱侧弯的症状包括肩部、腰部不对称,背部皮肤皱褶不均,以及“剃刀背”(即背部中线处肌肉突起)等。 1. 成因:脊柱侧弯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神经肌肉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生长发育不平衡以及长时间不良坐姿、站姿、睡姿等生活习惯影响。 2. 影响:轻度脊柱侧弯可能仅引起外观改变,但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受损、躯体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影响身高增长,对心理健康也构成潜在威胁。 二、其他常见体姿态问题 1. 驼背:长期伏案学习或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易使儿童形成上身前倾、头部前伸、肩膀内收的驼背姿势,不仅影响形象,还会造成颈部、肩背酸痛,甚至引发近视等眼部问题。 2. “X”形腿、“O”形腿:由于骨骼发育不均衡或者过早站立行走等原因,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腿部畸形,这不仅影响步态美观,还可能导致关节磨损、骨盆倾斜等问题。 3. 扁平足: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使得脚底呈现接近平面的状态。平足可能源于遗传或肌肉韧带松弛,不仅增加运动时脚踝受伤的风险,还可能连带影响到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健康。 三、预防与改善策略 1.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读写姿势,定期休息眼睛,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尤其是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强化核心肌群和脊柱稳定性训练的运动。 2. 定期体检:家长应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态检查,尤其在快速生长期,一旦发现体态异常,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矫正治疗或佩戴矫形支具。 3. 营养补充与充足睡眠:保证孩子摄取足够的钙质、维生素D等促进骨骼发育的营养素,并确保每天有充足的高质量睡眠,以利于身体修复和生长激素分泌。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和社会的关注与引导。对于脊柱侧弯以及其他体姿态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其危害,才能更好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保障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未来。因此,家长需积极参与并配合学校、医疗机构共同做好儿童体态健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让孩子们能在阳光下自信挺拔地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1-12阅读量2263
病请描述:下颌关节疼痛弹响伴张口困难,是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典型症状。什么是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呢? 是指患者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外伤、免疫等因素引发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群发生病变,表现为下颌关节转动或滑动异常、常始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 该疾病通常迁延较久,甚至达数十年,但往往有症状的时缓时急。多在咀嚼硬物或治疗牙齿大张嘴后诱发加重。 目前根据该病不同类型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尽相同,常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若治疗无效者部分也可尝试手术治疗。但即使是手术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 由于下颌关节结构复杂。它的功能涉及到咀嚼,表情吞咽呼吸。而支配的神经系统涉及到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颈神经丛等。而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治疗多数是针对关节和免疫等的治疗。在疼痛科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下颌关节炎多数合并有神经系统损害,尤其是颈椎的病变,内脏病变尤其是胃肠疾病河中医的痹症等同时存在,经过辨证施治,脏腑筋骨同调。改善综合功能治疗,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疗效病人过3~5次的治疗张口困难,疼痛和弹响明显改善。 典型案例 女患,63岁,下颌关节间歇性酸痛不是十余年,21年4月因牙病就医治疗准备做种植牙。两次就愈之后下颌关节疼痛加重,不能张嘴张口只能达到两公分。先后采用药物治疗,关节注射理疗针灸等治疗病情没有明显缓解。最后告知需要手术治疗,而手术医生答复术后也不能保证完全恢复。23年11月来我院因为颈肩疼痛就诊。查体双侧下颌关节肿,胀压痛张口闭口弹响,开口仅能达到两公分。双侧颈椎3~6有明显压痛。核磁共振检查双侧下颌关节盘变性前移位。颈椎3~6,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 治疗前张口困难弹响 治疗两次后疼痛缓解,弹响减轻,张口扩大 等了两年的种植牙终于可以继续了。 真实案例视频截图,可以看本医生发布案例视频。 疼痛科治疗的优势是:不只局限于下颌关节,而是综合多学科,从颈椎,颅脑神经,血管。肌肉,代谢免疫,关节病变,运动协调等多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治疗方法,选最优方案,从更本入手治疗的结果。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马彩毓 2023-12-25阅读量3162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1888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1737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