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恶心 > 内容

恶心内容

脑肿瘤的分类、各期症状、治疗...

病请描述:  对于脑肿瘤,很多人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很少或者一点都不了解,可是一旦确诊脑肿瘤的那刻却又慌了神,其实,脑肿瘤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大家生活中不注意饮食起居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引起颅内肿瘤的发生,那么患者朋友应该如何就医?   一、脑肿瘤的类型   脑肿瘤即指大脑中异常增殖的细胞。虽然这种异常生长的细胞被普遍称之为脑肿瘤,但并非所有脑肿瘤都是癌症。癌症是对恶性肿瘤的特定术语。恶性肿瘤快速地生长和扩散,侵占健康细胞的生存空间、血供和营养物质(就像人体的所有细胞,肿瘤细胞也依靠血液和养分生存)。   那些并不播散或转移的肿瘤则被称为良性肿瘤。一般来说,良性的肿瘤并没有恶性肿瘤造成的危害严重。然而大脑中的良性肿瘤仍会导致不少问题。   1、原发性脑肿瘤   大脑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当一种类型的细胞从正常特征转变时,脑肿瘤便形成了。一旦发生转变,细胞便以一种异常的方式生长增殖。这些异常的细胞生长成为一个肿块,或肿瘤。   以这种异常方式转变并生长的脑细胞形成的肿物被称之为原发性脑肿瘤,因为它们起源于脑组织本身。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包括神经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髓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其中大多数脑肿瘤是根据它们的起源部位或起源细胞命名的。   2、转移性脑肿瘤   转移性脑肿瘤是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的癌细胞转移至脑所致的。癌细胞从身体其他部位至脑细胞的过程称为转移。约25%的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可转移至脑。   二、脑肿瘤的病因   像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脑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遗传因素,各种环境毒素,辐射,吸烟均与脑肿瘤的发生有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未能找到明确的病因。   原发性脑肿瘤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对头颅部的辐射,②特殊的遗传体质,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然而这些因素是否真正增加了你罹患脑肿瘤的风险是不确定的。   三、脑肿瘤的症状   并非所有的脑肿瘤都会产生症状,有些(如垂体瘤)常在死后才被发现。脑肿瘤的症状很多但都并非特异,这就意味着它们也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明确是什么导致了临床症状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诊断学试验。   一些症状的产生是由于肿瘤的压迫或对大脑其他部分侵犯,影响了正常组织的工作。一些症状的产生是由于肿瘤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引起的脑水肿所致。原发性脑肿瘤与脑转移瘤所产生的症状相似。   1、脑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如下:   头痛、无力、行为笨拙、行走困难、癫痫发作。   2、脑肿瘤非特异性症状如下:   精神状态的改变,集中力,记忆力,注意力及神志的改变;恶心,呕吐——尤其是在早晨;视觉异常;言语困难;进行性智力减退或情绪变化。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症状的出现非常缓慢,可能被脑肿瘤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忽视。然而有时,这些症状出现得非常之快。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表现就像是罹患了中风。   3、您有任何以下症状请立刻向您的医生寻求帮助:   不明原因的持续呕吐;复视或原因不明的视力模糊,尤其是一侧;嗜睡或睡眠时间延长;新出现的癫痫;新出现的头痛。   虽然头痛被认为是脑部肿瘤的常见症状,它们可能不会出现直至疾病晚期。如果您头痛的性质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提示您需要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如果您已经罹患脑肿瘤,任何新出现的症状以及原有症状相对突然或迅速恶化,应及时前往就近医院急诊室就诊。   4、以下新的症状有提前的认识:   癫痫发作;精神方面的改变:如过度嗜睡,记忆力障碍,或无法集中精神;视觉改变和其他感觉异常;言语不利或语言表述障碍;行为及人格改变;笨拙或行走困难;恶心或呕吐(尤其是在中年或老年人);突然发烧,尤其是化疗后。   四、脑肿瘤诊断与检查   脑肿瘤的患者往往存在其他医疗问题,因此,也可能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分析,电解质,肝功能和血凝的检查。如果您以精神方面的改变为主要症状,血液和尿液的检查可排除药物使用所致。逐渐的,MRI扫描正取代CT扫描被用以怀疑脑肿瘤方面的诊断,这是因为MRI对于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不过现在,大多数机构还是将CT作为脑肿瘤的首选诊断性检查。颅骨X线已不再经常用于脑肿瘤的诊断。   五、脑肿瘤的治疗   脑肿瘤的治疗应该个体化:根据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大小,部位和类型,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最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许多病例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首先手术尽可能的全部切除。

赵天智 2024-08-30阅读量1924

胃食管反流病服用制酸药出现胃...

病请描述:制酸药,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长期应用PPI的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骨折/骨质疏松、维生素B12缺乏、社区获得性肺炎、肠道感染等。 长期服用PPI与胃黏膜变化之间的关系也已受到关注。PPI对胃酸的抑制作用会导致胃泌素的产生增加,后者可导致壁细胞和肠嗜铬细胞样细胞增生,可诱导胃黏膜发生组织病理学变化。PPI可诱导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在内镜下可表现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息肉、多发性白色扁平状病变、鹅卵石样黏膜和黑点。多项研究表明,PPI治疗增加胃底腺息肉风险,且息肉的数量和大小与PPIs治疗的持续时间成正比。   胃底腺息肉(FGPs)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层,突出于胃腔的良性隆起性病变。在内镜下,表现为淡粉红色广基息肉样隆起,可单一出现,也可成群出现。大多数FGPs位于胃底部或胃体部。FGPs是胃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少部分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烧心等临床表现。   FGPs分为散发型和综合征型两类。综合征型FGP与家族性腺瘤息肉综合征(FAP)密切相关。散发型FGP与FAP无关,常孤立出现。PPI引起的FGP属于散发型FGP。 散发型/PPI相关FGPs与β-catenin基因突变有关,较少表现为异型增生。与普通人群相比,PPI相关FGPs并不增加恶性转化风险。一项对132例大型(>1cm)散发型FGP进行的研究中,经过3.2年的中位随访,结果显示异型增生的年发生率为2.6例/1000人,无一例发生癌变。而综合征型/FAP相关FGPs由腺瘤息肉病与APC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有关,常表现为异型增生,且息肉体积越大,异型增生发生率越高。此外,综合征型FAP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   良性FGPs通常是直径<1cm的无柄息肉,具有光滑轮廓。当内镜检查在胃体发现<20个具有FGPs特征的息肉时,无需活检。若息肉表面不规则、发红、糜烂或凹陷等不典型特征,可能提示异型增生和癌变,应切除并行活检。当息肉大小>1cm或位于胃窦部时也建议切除息肉,以评估增生性胃息肉等其他病理类型。一般来说,对于排除FAP的散发性FGPs患者,若存在给药指征,可在最低有效剂量下继续PPI治疗。然而,当息肉数量>20个或直径>1cm,呈现“铺路石”样外观,则应考虑停用PPIs。几项研究表明,即使散发性FGP存在异型增生,其癌变率低且进展缓慢,在息肉切除术后1-3年复查内镜即可。还有证据表明,停用PPI后,FGP会自行消退,无需随访内镜检查。

韩俊毅 2024-08-26阅读量1667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手术治疗恢复...

病请描述:   “我妹妹2年前间断头疼,也没重视,最近半年多视力下降,感觉手脚变大,去医院检查出垂体瘤,需要手术。她看了好几个大医院,后来听说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非常权威,就慕名到唐都看,在唐都医院也看了好几个大教授,看了赵天智主任后,感觉他很护专业,也很耐心。在他的门诊,找他看的病人超级多,别的医生都按时下班了,赵主任把病人看完都晚上7点了,我们是最后一个看的,他仍然很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让我们感受到他非常敬业负责。手术,赵主任给我妹妹做了4个多小时,肿瘤切除很干净,恢复也快,视力明显看东西清楚了很多,没有后遗症,非常满意,非常感谢!”   赵天智主任介绍:在临床中,原本精致的五官变得粗大,是因为吃多了不运动而发胖吗?月经不调四处看妇科却一直无法改善、视力却渐渐模糊……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因为脑子里长了瘤。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前者会分泌激素,后者不分泌激素,只压迫神经,根据分泌乳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分泌激素最常见的三种:分泌生长激素、泌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   垂体瘤有哪些症状?   容貌越长越丑——垂体生长激素瘤如果发生在成年人,会导致肢端肥大,表现为手脚、头颅、胸廓及肢体进行性增大,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远端呈球形,前额隆起,眼眶、颧骨即下颌明显突出,牙缝增宽,口唇变厚,鼻梁宽而扁平,耳廓变大等。如果发生在少年儿童(多在15岁以前),则会导致巨人症,患者不仅有上述肢端肥大症的表现,还表现出生长迅速,身高最终可达1.8m(女)-2.0m(男)以上。因此,患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瘤患者,经常描述自己是越长越丑,越长越粗暴,哪儿都又大又凸。   体型越来越胖——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即脸部及躯干部胖,但四肢包括臀部不胖。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和锁骨上窝脂肪垫是库欣综合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越来越胖的外观表现,患者常常还会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生长发育障碍、女性月经紊乱、男性阳痿等诸多健康问题。   大姨妈越来越“不准时”——垂体泌乳素瘤发生在青春期前女性,表现为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及原发性闭经。若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表现为经期缩短、经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性欲减退或缺如、性感丧失、交媾痛、流产、不孕、非哺乳期乳汁分泌等。垂体泌乳素瘤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不育症、精子数目减少等。   视力越来越差——垂体瘤压迫视交叉会造成视野缺损,患者早期表现为双眼外上视野缺损,逐步扩大,最终失明。   经常感到头疼——垂体瘤生长造成脑膜受牵拉而产生头疼。早期患者表现为持续钝痛,可呈胀痛伴阵发性加剧。突然严重头痛伴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肿瘤出血梗死,需立马送至医院抢救。   当出现了上述症状的类似情况,提醒大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肿瘤医院进行诊治,警惕垂体瘤的发生,可到医院做以下的检查:视力视野检查、垂体瘤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垂体瘤及时治疗,患者需坚持随访   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垂体瘤,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一方面是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所造成的危害,如轻者导致体力精力下降、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等生活质量不佳,重者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是大的肿瘤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侵犯,最常见的就是对视神经的压迫。   此外,垂体瘤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往上下、左右、前后、周围扩散,而且在垂体周围都是脑的中央部位,还有中枢神经最重要的那些结构都在附近。所以,及时诊断与治疗垂体瘤是非常关键。

赵天智 2024-08-21阅读量2298

【在线答疑】听神经瘤手术如何...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在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伴有头晕症状,1个月前听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在医院行头颅核磁共振结果示考虑听神经瘤可能性大,请问能确定是听神经瘤吗?还有就是我现在感觉自己一说话,自己右边脑袋就会嗡嗡嗡的,听别人稍大声音说话也是这样,请问这种情况手术后会有改善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目前提供的检查资料看,听神经瘤的可能性非常大,从患者描述中看应该是有耳鸣症状,对于听神经瘤术前耳鸣的症状,术后能不能缓解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不像面神经功能说能保就能保住,耳鸣的问题因人而异,有时候能缓解,有时候反而会加重。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10%,发病率约为1/10万人。临床上,听神经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听神经受到影响,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需要同正常耳科疾患鉴别。据统计,57%的听神经瘤患者会出现耳鸣、听觉障碍或者有耳部症状;26%的听神经瘤患者会出现突发性耳聋。因此,当出现听力异常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听神经瘤的可能。   除了耳部症状,听神经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不稳感和平衡问题,表现为:眩晕、恶心及呕吐,面色苍白与多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   听神经瘤作为良性肿瘤,患者只要及时接受治疗,多数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听神经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有的患者会问:能不能不手术?手术危险吗?   需要提醒听神经瘤患者的是: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如果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时候,一般建议患者尽早手术,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听力下降!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抗拒手术,及时手术有利于保留听力。治愈患者朋友们担心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赵天智 2024-08-06阅读量1219

【在线答疑】泌乳素高会影响生...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结婚3年从未怀孕,去检查发现泌乳素高,吃溴隐亭1粒/天,进一个月2粒/天。近期到医院检查,发现有个垂体腺瘤,想让医生帮我看下,我的增强核磁共振结果严不严重?泌乳素严不严重?接下来溴隐亭该怎么吃?是否会影响生育?”   赵天智主任介绍:根据患者现在提供的检查资料,不是很严重的垂体腺瘤,现在泌乳素值1000多点,不到正常值的两倍,但还没有正常,这是患者吃两片溴隐亭药物的情况下的泌乳素,药量没有吃够,具体的建议到内分泌科。其次,等到泌乳素降到正常以后,建议到生殖中心再评估一下。   过多泌乳素对女性患者有什么影响?   成年女性过多泌乳素的影响,主要的表现有闭经、还有月经紊乱或者月经量小,还有结婚以后,不能生孩子,这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一个临床表现。很多女性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去妇科或者产科就诊,一查,发现泌乳素高,结果做个核磁共振,发现有一个泌乳素瘤的存在。   泌乳素高导致不孕,治疗的方法要根据泌乳素高的程度,如果泌乳素在正常的五倍,甚至十倍以上,多半是由于垂体的泌乳素瘤所导致,微腺瘤如果直径大于1cm以上可能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微腺瘤,或者是没有合并为腺瘤,单纯的泌乳素高的患者,可以服用溴隐亭来抑制泌乳素的生长,促进排卵的恢复。   用溴隐亭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副作用,此药因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可能会引发头晕,甚至恶心、不舒服,所以在治疗期间禁止开车、高空作业,以免发生意外。服用的药物也是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加量或者是减量,不能随意停药,要定期复查。

赵天智 2024-07-29阅读量1431

胆囊穿孔原因与治疗01

病请描述:胆囊穿孔(GBP)是急、慢性胆囊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危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GBP的发生率约为2-15%。多种原因可引起GBP,如结石性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恶性肿瘤、创伤、特异性感染(如伤寒、结核),其中约90%的GBP由胆石性胆囊炎引起。女性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通常高于男性,但相关研究表明男性患者GBP的发生率却高于女性,其原因尚不明确。GBP最常见的部位是胆囊底,其次为胆囊体部、颈部、胆囊管,因为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胆囊底部血供最少,当发生胆囊炎症时,底部最容易因血供障碍而引起穿孔,特别是合并有GBP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更易导致胆囊穿孔。 GBP的发生与以下机制有关:(1)胆囊颈结石嵌顿:当结石阻塞胆囊管,胆汁排泄不畅,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肿大,影响胆囊远端血液供应。(2)化学物质损伤:胆汁浓缩后胆红素等化学物质的损伤。(3)继发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胆囊壁发生水肿、化脓、溃疡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局部坏疽穿孔。此外,对于高龄、合并慢性胆囊炎病史患者,胆囊壁逐渐肥厚或萎缩,胆囊组织变脆,收缩功能减退。同时,胆总管Oddi括约肌肌松弛,容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加之高血压、糖尿病引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从而更容易引起胆囊穿孔。 GBP分为3型,即:I型(急性穿孔):胆囊腹腔侧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II型(亚急性穿孔):胆囊周围脓肿或周围胆汁包裹形成,合并局限性腹膜炎;III型(慢性穿孔):胆囊穿孔后与周围脏器形成内瘘,以胆囊-十二指肠瘘最为常见,其次为胆囊-胃和胆囊-结肠瘘。在以上3型穿孔中,II型穿孔最为常见,其次为I型和III型。 既往GBP的死亡率较高,相关报道其死亡率约为12-42%,主要原因为:(1)GBP的症状和体征和急性胆囊炎鉴别困难,超声检查敏感性低,故术前难以获得准确诊断而导致治疗延误;(2)GBP病情重,进展快,且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系统疾病,导致治疗较为棘手;然而,随着超声、CT及MRI等诊断方式的发展,GBP的术前诊断率已有明显提升;同时,随着麻醉技术及重症患者管理不断完善,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GBP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最近文献报道其死亡率为11-16%。 GBP的症状和体征: GBP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为腹痛,可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部疼。I型GBP患者可出现持续性上腹、右上腹痛后逐渐或突然加重并累及全腹,也可表现为腹痛突然减轻后随即出现全腹疼痛,提示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其次,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部分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GBP的体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然而,对于老年患者,上述症状、体征可能不典型,导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部分II型穿孔患者可在右上腹扪及包块,此包块为胆囊周围脓肿形成,具有一定提示性。III型穿孔通常无特征性表现,常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时术中发现胆囊-肠内瘘形成,从而确立诊断。部分III型患者胆囊结石可由瘘管排入肠道而引起结石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另有部分患者形成胆囊-腹壁瘘,可于腹部见瘘管外口,具有提示性,但发生率极低。 本文选自:朱加啟,PTGD序贯LC治疗NiemeierII型胆囊穿孔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原文链接地址:PTGD序贯LC治疗NiemeierⅡ型胆囊穿孔应用价值初步探讨-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7-25阅读量2238

先天性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

病请描述:先天性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在20%-34%之间。自156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LeonardoBotallo首次发现PFO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示,PFO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如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先兆性偏头痛等。同时,目前在临床上接受PFO封堵手术的病例,呈指数型爆发增加。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恐声等症状。1998年,DelSette等率先发现偏头痛与PFO可能存在关联,后续研究提示PFO人群偏头痛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5.13倍,偏头痛患者PFO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4倍,不明原因卒中合并偏头痛患者PFO发生率高达79%。PFO人群中偏头痛的高发病率提示右向左分流具有致病作用,即PFO相关偏头痛。这部分患者可能通过PFO封堵术而改善症状。 周女士,32岁,江苏盐城人,反复偏头痛10多年,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神经内科,检查头颅CT、磁共振均无明显异常,神经科医生建议到心脏科就诊,筛查PFO。周女士到我的门诊就诊,检查心超提示心脏结构基本正常,轻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36mmHg。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卵圆孔未闭(右房压升高时出现右向左分流,III级)。 结合周女士的症状和辅助检查,建议进行PFO封堵术。起初周女士对选择手术有顾虑,一是怕疼,二是怕有伤口。那天刚好有位PFO封堵术后的女性患者复诊,她就现身说法,从患者体验角度介绍了手术及恢复过程。重点有两点,一是术中有麻醉师保驾,根据没有感觉到痛,二是穿刺伤口只有3-4mm大小,过了3个月,根本就看不到伤口了。最终,周女士决定选择手术,因为她的偏头痛对她日常生活影响也很大。 手术如期进行,食道心超显示,房间隔卵圆窝处见回声分离,长度约6.6mm,宽度0.5mm,可见细束房水平分流。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顺利植入18#封堵器,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术后恢复很顺利,第2天康复出院。 很快3个月时间过去了,周女士来我的门诊复查,自诉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复查心脏彩超,房间隔中部可见封堵器回声,未测及明显房水平分流,轻微三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24mmHg,较术前明显改善。

张步升 2024-07-16阅读量1415

发现脑膜瘤早治疗会比晚治疗好...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具有生长慢,病程长等特点,患上脑膜瘤,除了忧思惊恐之外,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那么患上脑膜瘤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脑膜瘤早治疗会不会比晚治效果好?   原则上是这样的。脑膜瘤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原则上趁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及早治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小一些。   意外查出脑膜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做手术吗?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核磁、CT等检查已经非常普及了,有的人只是体检,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做头部核磁时,意外发现脑膜瘤,但实际上患者完全没有症状。   那么,意外发现脑膜瘤,是否需要马上做手术,要根据脑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来综合判断。意外发现脑膜瘤,绝大多数患者早晚还是得手术,具体手术的时机应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   脑膜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就说明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脑膜瘤还会引发癫痫,也就是俗话说的“羊癫疯”,患者会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赵天智 2024-07-11阅读量1355

营养补充知多少-苟芳

病请描述:营养补充知多少   儿童补充在营养品的世界里,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和不断更新的研究成果。营养品的重要性与选择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营养的摄入至关重要。服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了解推荐用量和服用时间。在现代社会,营养品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益生菌,它们对肠道健康的积极作用已经广为人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营养补充,各种营养品成为儿童日常饮食的重要补充。它们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营养品,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营养品呢?然而,营养品并不能取代健康的饮食习惯。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地方,更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   一、儿童营养需求   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益生菌通过平衡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免疫能力。 通过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营养品,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健康加分,为生活增添色彩。这些营养素在儿童日常饮食中均可获得,但每个孩子的饮食习惯和吸收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特定的营养品。没有任何营养品能够完全复制整个水果或蔬菜所提供的营养价值。有些营养素需要空腹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而有些则需要与饭后的食物一起摄取。   二、营养品的选择   1. 针对性:选择针对儿童特定需求的产品,如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促进骨骼发育;铁、锌等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智力发育。但是,我们必须记住,营养品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辅助手段之一,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态仍然是保持健康的基石。 2. 安全性: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查看产品批号,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注意营养品中的添加剂和糖分含量,避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营养专家建议,应当将营养品视为饮食的补充而非替代物。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见类型,还有一些新兴的营养品,如抗氧化剂、抗炎营养素等,它们针对的是细胞层面的健康维护。此外,长期依赖营养品而不改善饮食习惯是不可取的,因为食物中的营养素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并且食物本身也提供了其他的健康益处。 3. 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选择适合的营养品。如有特殊疾病或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均衡的饮食加上适量的营养补充才是健康之道。   三、如何补充营养品   1. 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在餐前或饭后半小时左右给孩子补充营养品,有助于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营养品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领域,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补充营养,更在于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健康理念。 2. 适量原则:根据产品说明和孩子身体状况适量补充,避免过量摄入。 3. 长期坚持:营养品的补充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指望短时间内看到明显效果。在探讨了营养品的科学基础之后,我们不得不提到其艺术的一面——即营养品的创新与市场营销。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营养品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充满科学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抗炎营养素如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减少身体慢性炎症的发生,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四、注意事项   1. 不要盲目跟风:市场上各种营养品广告繁多,家长们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跟风购买。它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同时也要有创造性地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和建议。 2. 不要替代均衡饮食:营养品只能作为日常饮食的补充,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肉类,保证营养均衡。在营养品的选择和使用上,我们必须谨慎而明智。通过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营养品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坚实的健康防线,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拥有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的身体。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可能会带来副作用,甚至影响健康。 3.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补充营养品。   总之,儿童补充营养品是必要的,但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营养品的创新层出不穷,从剂型到口味,从包装设计到功能性,都体现了厂商的创造力。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合理安排营养品的种类和用量,同时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家长们还要注意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食物,让孩子健康成长。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自然食品的价值,毕竟,营养品只是健康饮食的延伸,而不是全部。   例如,过量的维生素A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等症状,长期过量还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同时,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的价值,并鼓励他们做出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   因此,在补充营养品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营养师。   总之,营养品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便的途径来弥补饮食不足、增强身体健康并预防疾病。综上所述,营养品作为一种补充日常饮食的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正确使用需要基于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判断。总之,营养品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领域,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维持和提升健康的新途径。然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营养品是一个需要兼顾科学与艺术的过程。通过综合考量个人的健康需求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营养补充方案,从而达到身心的最佳状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科学的使用,营养品确实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有益补充。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品,以实现健康生活的理想境界。记住,营养品是生活的辅助,而不是替代;但在享受它们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是健康的加分项,而非全部。   毕竟,营养品只是健康之路上的一站,真正的健康生活,还需要我们每天的坚持和努力。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141

肝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即使大血管瘤也没什么明显的症状。只有当大的肿瘤压迫周围胃肠道等器官或合并蒂扭转、出血等时才会引起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超声就可以诊断肝血管瘤,而对于小的或者不典型的血管瘤,可能需要联合CT、磁共振、动脉造影等检查。      由于肝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且生长缓慢,因此没有症状和并发症的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那些特别巨大,有症状,出现并发症的肝血管瘤才需要治疗。对于需要治疗的肝血管瘤,可以采取肝切除、肝动脉栓塞等治疗方法。

孟凡斌 2024-07-08阅读量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