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血小板聚集增强 > 内容

血小板聚集增强内容

别让“帕金森&r...

病请描述: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在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健康周刊特约沪上神经内科中西医方面专家,就如何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各抒己见。    吞咽有困难需进食流质    帕金森病病人吞咽困难和流口水可以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食物和药片在口腔内停留、转动和咀嚼困难,可能会出现呛咳。    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导致舌头运动减少,咽部不能提升,吞咽反射减少和咽部蠕动减少。少数老年病人可伴发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死,影响到脑干的延髓,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外,由于病人不能自动吞咽唾液,大量的唾液储留在口中和喉部,还会影响发声。    病患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和汤等。服药时药片先溶解于水中,再用小勺把流质或药片送到舌根处,让病人自己吞咽,心不要急,要慢慢来。也可给病人一根吸管让其伸入口中,自己做吸吮动作。进半流质时,须少量,反复咀嚼,吞下一口再吃下一口。若病人确实无法完成吞咽动作,那么只能经鼻腔留置胃管,定时注入药片、水和营养物质等。待病情稳定,出现吞咽功能时,再拔胃管让其自己进食和服药,原则上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常规饮食。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    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合理调配也非常重要。因为,患病者多数为老年人,有的同时还伴有心脑血管系统其他突变,所以原则上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多食动物脂肪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如猪油、牛油、奶油等要进行限制,胆固醇高的食物还有蛋黄、鱼籽、动物内脏和皮、肥肉等。炒菜可用豆油、菜油、芝麻油等,因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排泄转化为胆汁酸,可起到降低胆固醇、推迟动脉硬化的发生。    另外,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奶也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病人在平常的饮食中可多吃些鱼、瘦肉、蛋清及豆制品等,以保持营养的平衡。    还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及钾、镁等微量元素(糖尿病者要控制糖摄入),其中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钾和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含碘丰富的如海带、紫菜、虾米等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还有海鱼、蕈类(如香菇、花菇、草菇等)、洋葱、大蒜、姜、芋艿、荞麦、燕麦、花粉等,木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食盐一天控制在3-5克(低血压者可适当加量),盐中成分主要为纳离子,量太大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还可增加血粘度,使血压升高,对有高血压病者不利。此外,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用粉碎机打碎后加蜂蜜冲服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平常生活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包括兴奋神经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等。    多摄入纤维素预防便秘    便秘在患帕金森病的人群中比较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率占一半以上,这与患病后植物神经症状及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有关。    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粪便在直肠中积聚,不仅会由于粪便干结导致排便困难外,还会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产生慢性的中毒症状。此外,便秘还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减弱,直接影响药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入血。帕金森病患者要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关键要改变饮食结构。每天要吃足够的含纤维素的食物,并喝足够的水。水分和纤维素共同作用,保持大便通畅。    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吸收,它在肠道内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然后体积膨胀许多倍,形成体积较大而松软的粪团,可以促进肠蠕动,容易唤起排便反射,使人产生便意,及时排除大便,防止便秘,缓解痔疮和肛裂的症状。另外,纤维素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含纤维素多的食品有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尤其是有带有叶子或茎杆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    饮水和吃纤维素一样重要,纤维素如没有水浸泡,仍然是干且硬的,可能会更糟。所以,每天至少应喝4至8杯水,还可以加上果汁、牛奶或者其他饮料。    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    夜晚入厕避免摔倒引发骨折    长期用多巴胺的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是指这个病人在吃药两三个小时以后,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改善,但是症状会在下一次吃药之前提前一两个小时出现了,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吃了药好,过一段时间就又不好了,    帕金森患者晚间多醒,而且许多患者每次醒后都上厕所,如果此时出现“剂末现象”,就很容易跌倒。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一旦跌倒便可能引起骨折,运动能力就更受到影响。    因此,帕金森患者在夜间起床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如果可能的话,睡在带卫生间的卧室,便桶旁最好安置把手,或床旁放置便盆。卧室以及卫生间的地砖必须防滑,不要在室内地板打蜡,潮湿后尽快擦干。    此外,浴室对像帕金森病患者这样平衡不好的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将坐浴和淋浴相结合,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还可以在浴缸或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的设施,比如长条状或一整片的橡胶垫,浴缸处最好设有安全扶手便于抓扶。    中药与针灸双管齐下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有阴虚内动、气血不足,血瘀阻络、痰浊阻滞等。对此有以下四种中药疗法:    ★对于阴虚内动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因此要“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大多选择定振丸、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大补阴丸、大定风珠等化裁治疗。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虚风内动,因此要益气养血。一般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    ★对于血瘀阻络型患者来说,病人由于气虚耳无以推动血液,血滞脉中,成为瘀血,因此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推拿嘎等治疗。    ★对于痰浊阻滞型患者来说,治疗目的以化痰通络为主,一般用导痰汤、涤痰汤治疗。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帕金森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疗法,即多种方法选择使用或交替使用。中药针灸配合西药治疗,不仅大大降低了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提高了疗效。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对中药与针刺、针刺与艾灸、头针与体针结合等综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帕金森外科治疗方法:    脑起搏器治疗: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后该病治疗的最大进展,长海医院医院1999年开展该项目,接受手术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效果。费用相对较高。    毁损术治疗: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术后不排除出现脑出血、偏瘫等并发症可能。现在各医院已经停止使用此方法。

胡小吾 2021-12-05阅读量9680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病请描述:    高脂血症系人体脂质代谢失调所致,是指当血脂浓度超过“参考值”高限时的病理状态,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以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为结局,后果严重,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临床上,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TC)、高甘油三脂血症(TG)、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四种类型。因此,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对改善冠心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症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的高脂血症临床类型有(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0.9mmol/L。近20年来,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高脂血症的研究。经过临床大量不断的研究和观察,在高血脂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仅供临床医师治疗时参考。 一、胆酸螯合剂 此类药物口服不易吸收,主要是通过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阻碍胆汁酸的重吸收,干扰胆汁酸肠肝循环,促进胆固醇排泄。主要用于TC的治疗,如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该类药物的代表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降胆葡胺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胀、轻度恶心及便秘,可通过缓慢增加剂量,服药期间大量服用可溶性纤维素,以及服用减少肠道气体的药物,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而且能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更明显。又因其可干扰肠道对某些药物的吸收,故口服其他药物时,应在此类药物前1h或后3h服用。 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又称他汀类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加速循环血液中LDL和VLDL残粒清除。临床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此外,这类药物还具有稳定内皮细胞功能、抗炎、抗血栓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调脂以外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这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疗效,目前这类药物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的标准治疗。一般常规剂量可使血浆TC下降30%~40%,LDL-C下降25%~50%,TG中等度下降,HDL-C轻度上升。常用的药物有多种: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纳差、腹胀、便秘、消化不良、头痛、失眠、乏力、皮疹、肌病及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与用药剂量有关,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三、烟酸类药物 主要作用是增强脂肪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减少,脂肪酶活性减低,脂肪分解减少,血浆游离脂肪酸下降,肝脏合成TG及释放LDL随之减少。同时,抑制肝脏活性,减少HDL异化作用,提高血中HDL浓度,另外还有人为这是唯一能使脂蛋白(a)降低的药物,适用于除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的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烟酸、乐脂平、烟酸肌醇酯等。烟酸应用会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灼热或瘙痒等副作用,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肠胀气、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剂量烟酸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糖耐量减退、血尿酸增多及肝损害等,由于烟酸的副作用较多,作用缓慢,已由许多衍生物所代替,如烟酸肌醇酯,作用缓和而持久,除用于高血脂和冠心病外,也可用于各种末梢血管障碍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乐脂平,其降脂作用平稳’而持久,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葡萄糖代谢的功能,与烟酸相比,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适用于各型高脂血症与糖尿病性血脂异常,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降脂药。 四、纤维酸类药物(又称苯氧芳酸类或贝特类调脂药) 主要是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TG的水解增加,对治疗高TG血症有显著的疗效。临床最早使用的是安妥明,而目前较常用的是诺衡、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益多脂等。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肌肉炎症;阳痿、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皮疹等。 五、其他降脂药 主要有脂必妥、血脂康、绞股蓝、月见草油等。以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高脂血症治疗的阶段性成果,尽管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繁多,机理各异,但由于降脂药一般都需长期服用,且多数对肝肾功能都有不良影响,合用药物多有不良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选择疗效肯定,价格合适且易于耐受的药物,用药中应加强临床监护,同时也不主张单一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以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赵飞 2020-06-19阅读量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