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综合
医生
就诊经验
问诊
预约挂号
重置
确定
该地区暂无可选医院,换个地区试试~
重置
确定
(可选多家医院)
选择科室
选择地区
VIP专享 问诊一单回本+号源提醒
去看看
就诊经验
儿子两岁半,两周前手臂开始长肉瘤似小疹子,亮晶晶,不确定是否有液体,不痛不痒。请问医生这是何种症状?该如何用药?是否需要就医?
徐涵
主治医师
门诊皮肤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咨询医生
最好趁宝宝熟睡时拿消过毒的细针刺破一个试试,如果里面是实性的,没有液体,要当心传染性软疣,这个需要去医院一个个钳除。如果是液体,可能是
白痱
,保持皮肤干燥,或涂炉甘石洗剂。
产后顺产30天因奶水不足,失眠主要症状,去嘉定中医院对症下药。 后40天左右发现,胸口及腹部皮肤处出现透明状小白点,有点痒
金瀛凯
主治医师
皮肤科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
咨询医生
你好,需要考虑
白痱
,和皮肤出汗潮湿有关,问题不大,可以观察,皮肤尽量干爽一些,如果持续两周未退,建议去医院面诊一下
查看更多问答
一病多问,多位专家把关病情
快速提问
为您推荐
皮肤性病的18种皮损表现,图文并茂,助你诊断无忧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皮肤性病的主要依据。01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称为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感等,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和关节疼痛等。症状的轻重与原发病的性质、病变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关。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轻可重,时间上可为持续性、阵发性或间断性,范围上可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常见于荨麻疹、慢性单纯性苔藓、湿疹、疥疮等,一些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也可伴发瘙痒。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结节性红斑、淋病和生殖器疱疹等,疼痛性质可为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等,多局限于患处。麻木感及感觉异常可见于麻风患者。02体征客观存在可看到或触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称为体征,又称为皮肤损害(简称皮损)。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有时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如脓疱为原发性皮损,也可继发于丘疹或水疱。1.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图4-1A)。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patch)。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红斑是局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分为炎症性红斑(如丹毒等)和非炎症性红斑(如鲜红斑痣等),前者局部可有皮温略升高,有时肿胀高起,压之变白;后者多由毛细血管扩张、数量增多导致,局部皮温不高,压之褪色。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所致,压之不褪色,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pelechia),大于2mm时称瘀斑(echymosis)。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是表皮或真皮色素增加、减少(或消失)所致,压之均不褪色,如黄褐斑、花斑糠疹和白癜风等。(2)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图4-1B)。见于银屑病等。(3)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图4-2A)。丘疹表面可扁平(如扁平疣)圆形脐凹状(如传染性软疣)、粗糙不平呈乳头状(如寻常疣),颜色可呈紫红色(如扁平苔蘚)淡黄色(如黄色瘤)或黑褐色(如色素痣)。丘疹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如银屑病)、代谢产物聚积(如皮肤淀粉样变)或炎症细胞浸润(如湿疹)引起。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疹(maculpapule),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papulovesicle),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4)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图4-2B)。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5)水疱(vesicle)和大疱(blla)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图4-3A),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因水疱在皮肤中发生位置的不同,疱壁可薄可厚,位于角质层下的水疱,疱壁薄,易干涸脱屑,见于红斑型天疱疮,白痱等;位于棘细胞层的水疱疱壁略厚不易破溃,见于水痘、带状疱疹等;位于表皮下的水疱,疱壁较厚,很少破溃,见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等。(6)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型银屑病)引起。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黏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图4-3B)。水疱继发感染后形成的脓疱为继发性皮损。(7)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图4-4A)。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如结节性红斑)或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引起。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8)囊肿(eyst)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图4-4B)。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见于皮脂腺囊肿、毛鞘囊肿、表皮囊肿。2.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1)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图4-5A)。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2)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图4-5B)。其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着,边缘可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3)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图4-6A)。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糠疹)、蛎壳状(如银屑病)或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4)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如湿敷较久、指(趾)縫等皱褶处(图4-6B)。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5)裂隙(fssre)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图4-6C)。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于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部位。(6)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图4-6D)。可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前者呈隆起、表面光滑、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见于烧伤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后者较正常皮肤略凹陷,表皮变薄,皮肤光滑,局部血管扩张,见于红斑狼疮等。(7)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变薄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图4-7A)。表皮萎缩常表现为皮肤变薄,半透明,表面有细皱纹呈羊皮纸样,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表现为局部皮肤凹陷,表皮纹理可正常,毛发可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则表现为明显凹陷。(8)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图4-7B)。痂可薄可厚,质地柔软或脆硬,附着于创面。根据成分的不同,可呈淡黄色(浆液性)、黄绿色(脓性)、暗红或黑褐色(血性)或因混杂药物而呈不同颜色。(9)抓痕(excoriation)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图4-7C)。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如搔抓、划破或摩擦。皮损表面可有渗出、血痂或脱屑,若损伤较浅则愈后不留瘢痕。(10)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图4-7D)。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庞艳华
如何预防痱子?
临床上,痱子分为三种类型: 1、红痱(红色粟粒疹)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2、白痱(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在颈、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无自觉症状,轻擦之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3、脓痱(脓疤性粟粒疹)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也有医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一般来说,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分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预防发生痱子,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容易生痱子的人,洗完澡要擦干,然后涂上一点爽身粉或痱子粉。不要在烈日下嬉戏,饮食不要过饱,少吃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
曹洪麟
夏季高温出汗多,捂出痱子怎么办?
随着夏季的到来,各地已经开始启动高温模式了,最近常有家长抱着宝宝,头上戴着帽子,身上裹着毯子,里面也穿得严严实实的,里三层、外三层一打开,头面部、颈子、腋窝、背部都是密集的红色小丘疹,宝宝总是在衣服上蹭,晚上也睡不好,看了叫人好心疼。为什么会长痱子?这就是典型的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闭塞,汗液不能顺利排出、发生潴留,最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人们常说“痱子”是捂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什么人容易长痱子?痱子一般多见于儿童,出现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皱襞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多汗部位,特别是像上面那种小婴儿,夏天本来就热,加上宝宝排汗不畅,妈妈又担心其受凉盲目添加衣服,就更容易发生痱子了。三招教你认识痱子:部位+小丘疹、丘疱疹+颜色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晶形粟粒疹顾名思义,就是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小水疱,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2、红色粟粒疹比较常见,可以是小丘疹或者是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又称红痱,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表皮稍深处。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3、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顶端有一个针头大小的脓疱。4、深部粟粒疹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其它汗腺功能基本丧失,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痱子的辨识度还是蛮高的,老百姓一般都能看出来。但有时候,还是需要好好鉴别一下的,比如说夏季皮炎,也是夏天常见的,但它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且一般都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并有剧烈瘙痒。此外,婴儿的痱子还容易和婴儿湿疹混淆,前者是暂时性的,后者则是慢性、反复性的,搔抓后常会有黄色渗液,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此外,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发生痱子怎么办?痱子是夏天比较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长期被“捂着”的宝宝更容易发生,一旦发现,妈妈们也不必惊慌,主要是局部治疗。可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得是:皮肤有溃烂后就不能使用痱子粉;不要将成人用和儿童用的混淆,因为成人痱子粉中一般含有硼酸,而在小儿痱子粉中是禁放硼酸的。另外,成人痱子粉与小儿痱子粉所含的药物、剂量都不相同,儿童要选购专供儿童使用的痱子粉。此外,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手上搽了痱子粉后,总是不注意就被舔到了嘴里,妈妈会担心影响孩子健康。一般来说,痱子粉99%以上的成分是滑石粉,温和安全,不具有毒性,所以少量摄入不会有太大影响。家长也可以尽量选择在孩子熟睡的时候轻轻搽一点在手上。另外,还可以在手上局部抹一些玉米淀粉等可以食用的干粉代替痱子粉,既可以保持局部干燥,孩子不小心食入后也不会影响健康。如何预防痱子的发生?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对于出汗多的宝宝,可以随身携带汗巾,随时更换、擦拭。4、多食用清热解暑、化湿的食品,如西瓜、苦瓜、绿豆汤、金银花露等。5、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欢迎扫码加入我的患者群(备注骆主任)
骆丹
小孩子身上容易长痱子,红点处会感到瘙痒,宝宝长痱子怎么办?
虽然现在已经是入秋,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温暖,南方地区甚至还是“秋老虎”肆虐,气温比较高的,所以在临床上也还会看到有小孩子在这个时候出痱子,因为瘙痒而抓得厉害,那么宝宝长痱子了怎么办?我们今天来简单说说这个痱子的问题。痱子,又称痱、粟粒疹,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因为皮肤出汗过多且蒸发不畅,汗液的长期捂着皮肤使皮肤的表皮出现角质层浸渍、角质层过度脱脂及继发表皮细菌过度繁殖等情况,引起汗孔闭塞、汗液排泄受阻、汗管破裂、汗液外渗至周围组织等现象,继而引起浅表性炎症反应,导致汗液潴留在皮肤内出现相应表现的一组皮肤疾病。在夏秋季均可见,某些长期湿热的工作或者生活环境下也容易诱发。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按照相应的临床表现,常把痱子分成3类:1、红痱(红色粟粒疹):本型最常见,是由汗液在表皮较深处螺旋形的汗管处溢出引起。在夏季多见,常呈急性发病,皮损为手背、肘窝、腋窝、颈胸部、小儿头面及妇女乳房下等皮肤处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成批出现皮疹,患者可自觉有轻微烧灼及刺痛感,剧烈搔抓后可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2、白痱(晶状粟粒疹):本型见于高热大量出汗、卧床不起或术后体弱者,是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所致。皮疹为颈躯干部和间擦部位皮肤密集分布针头大小、薄壁而微亮的小水疱,稍擦易破,干涸后有极薄的细鳞屑,多无自觉症状。3、脓痱(脓疱性粟粒疹):大部分是由红痱发展而来,皮疹为四肢屈侧、会阴部及小儿的头颈部等处皮肤针尖大小浅表小脓疱或脓性丘疱疹,脓疱内通常无菌,有自觉刺痒感。痱子是一种物理性的皮肤病,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要处理治疗痱子的话:首先是要脱离长期湿热的环境,对于较为轻微的痱子只需要外用清凉收敛的粉剂、洗剂即可,如痱子粉、复方炉甘石洗剂等;其次,对于皮疹较多、瘙痒较剧烈的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口服;再次,如果搔抓剧烈引起继发感染时,还应视情况口服或外用抗生素。一般用药3-5天左右皮疹能控制并消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预防为主:1、夏秋季气温较高的时候应注意穿着宽松及环境的通风散热,以利于减少出汗及汗液的蒸发。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擦汗,最起码要保持皮肤干燥在8小时以上。3、发生痱子要及时处理,避免过度搔抓,防治继发感染。4、对于婴儿要时常翻身,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抱在怀里,避免长时间哭闹。PS: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医生声明我在微医健康号、知乎专栏(皮肤科学)、头条号(皮肤科医生谭颖)、WX公众号(皮肤科学)以及有关网站的内容来源于相关医学教科书和文献,或是作者在其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仅供读者参考,请勿自行对号入座。当您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适,最佳选择是及时到正规医院面诊治疗。
谭颖
认识痱子
痱子,又称热疹,是由于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出汗多引起的,好发于皱襞部位。儿童很常见,生活或工作在炎热、潮湿环境中的成人也可发生,卧床的老人也不少见。有时容易误诊为湿疹、疱病和毛囊炎,处理不当有时会继发感染。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吴蓓玲1痱子是什么样的?表现为红色疹子或小水疱,甚至脓疱。分别称为红痱、白痱和脓痱,其中红痱最常见。自觉症状不明显,可以有轻度的烧灼、刺痛或瘙痒,但也可以不痛不痒。白痱主为表现为水疱,周围不红,常见于长期卧床、高热大量出汗者。脓痱则表现为小脓疱。2痱子最常见于那些部位?以皱襞部位最常见,如肘窝、颈部、胸背和乳房下,小儿头面部也容易发生。3为什么会长痱子?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孔导致汗孔口角质浸润,引起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出不来,导致汗腺导管破裂而引起炎症,出现红疹或水疱。4如何预防痱子?要特别注意:①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控制环境温度,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②衣服应宽松吸汗性好,并及时更换潮湿衣服;③应尽量保持皮肤干燥,常用毛巾擦汗。5得了痱子怎么办可以局部外用痱子粉、氧化锌洗剂、炉甘石洗剂等。注意预防后,痱子可迅速消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吴蓓玲
给宝宝的「祛痱、防痱攻略」!学会这几招,让宝宝和痱子说再见!
随着夏季暑热的到来,宝宝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令人瘙痒不舒服的「痱子」。许多家长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护理或者是用一些不科学的小偏方给宝宝消除痱子,最后没有达到效果不说,还给宝宝娇嫩的皮肤造成了伤害……所以今天我就来说一说这个令粑粑麻麻们深恶痛绝的「痱子」,以及,宝宝出了「痱子」家长到底该如何护理!宝宝出痱子的原因衣服材质不透气、给宝宝穿得太多、清洁卫生没做好,或是一直处于高温、闷热的环境里,以致于宝宝出汗过多,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管堵塞、破裂,汗液渗入皮肤周围组织,从而刺激其发生炎症反应引起痱子。根据痱子长的不同部位、颜色,可分为三种:白痱、红痱和脓痱。▶白痱常见于新生儿,表现为多数散发或簇集含清液的1-2mm表浅水疱疹,一般宝宝没有症状,轻擦易破,多于1-2天内吸收,有轻度脱屑;▶红痱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散发或融合成片的圆而尖形似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常成批出现在躯干部,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脓痱是痱子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色丘疹顶端出现黄色脓头,常出现在身体褶皱部位,如四肢屈侧和会阴部,宝宝的头颈部也很常见。很多家长在夏天会把湿疹和痱子搞混。虽说湿疹和痱子有一点相似(出汗过多导致毛孔阻塞),但事实上,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引发湿疹的原因有很多,可不止出汗太多这一个▶湿疹易出现于宝宝的面部与四肢,个头稍微有些大,并且是成片存在的,大多数时候会起干皮,触摸后感觉比较粗糙。▶痱子易出现在颈部等易出汗的地方,容易和淹脖子同时出现,个头比较小,但是出现得很密集,一般不会起干皮,手感比较细腻。所以家长千万不可将痱子和湿疹混为一谈,毕竟湿疹和痱子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宝宝出了痱子该怎么治?对于宝宝痱子的治疗,应以外用药物为佳,对症止痒为主,一般不主张用口服药物治疗。很多家长怕麻烦,认为宝宝长了痱子擦点痱子粉就可以了,既省事又管用。但事实上,大多数痱子粉含有滑石粉,会刺激皮肤,如果长期使用,粉末很容易进入宝宝的呼吸道、阴道或尿道中,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所以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既安全又方便,适用于任何年龄宝宝的治疗方法。比如:▶可以用3%的硼酸溶液、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涂抹患处;▶西瓜的白色部分具有治痱子的疗效。生痱子时,可用西瓜的白色部分轻擦患处,非常有效,反复擦两三次,即可止痒;▶用生黄瓜汁或黄瓜片分别擦、贴于患处(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宝宝),两三次即可痊愈;▶取1支霍香正气水加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其稀释浓度比例为:0-3个月的宝宝,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34-12个月的宝宝,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21岁以上的宝宝,药液与水的比例为1:1注:用药之前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擦干,然后将稀释后的药液用消毒棉球蘸药汁涂擦于患处,每日2-3次,5天为1疗程。宝宝出痱子了家长该如何护理?想要预防痱子,那么家长就需要从宝宝的饮食、衣着、环境等多方面注意。例如:1勤洗澡常换衣家里有条件的,要给宝宝勤洗澡,每天可以洗2-3次,保持皮肤清洁。给宝宝穿宽松、透气、吸汗的薄面料棉质衣服,不要穿的过多、过厚,平时勤换洗,穿盖的厚度和成人一样,不可多于成人。2及时擦干汗水不要用凉毛巾擦拭,因为冷水刺激可使汗腺口骤然关闭,更容易生痱子,可用干毛巾反复地擦汗。在宝宝睡觉时,为防止出汗起痱子,可在宝宝身体下面铺一个毛巾吸汗,床头放置手巾,以便随时擦抹汗液。3调节室内温度室内每天要定时通风,保持环境凉爽,遇到气温过高时,可适当使用电风扇或空调,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的蒸发,但要注意不要让出风口对着宝宝吹。4合理调整饮食习惯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吃些冬瓜、苦瓜、西瓜、黄瓜、苹果等新鲜蔬果;出汗较多时应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喝一些绿豆汤以清热解毒,但不要放糖,必要时可适当地补充些淡盐水。5头发可剪短,但不要剃光如果宝宝头发很浓密,就会影响皮肤散热、容易长痱子。这时可以把宝宝的头发剪短一下,但尽量不要剃光头。因为头发不仅可以保护头皮,还可以帮助宝宝散热和防晒。6勤剪指甲防破相如果宝宝长了痱子,家长一定要注意替宝宝勤剪指甲,并随时保持双手干净。避免宝宝因搔痒抓破出现感染,那就真的要去看医生了。7不做“袋鼠妈妈”大多数宝宝都喜欢运动与玩耍,极易出汗,所以各位!不要一直把宝宝挂在身上,或抱在怀里、背在身上啊!你热不说,宝宝也热啊,出汗了都不能很好的蒸发,痱子就是这么捂出来的知道吗?!建议让宝宝自由玩乐,家长在一旁好好看护注意安全即可。若宝宝有发烧、耳后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痱子表面出现浅表小脓疱的表现,或宝宝的鼻子、头部、前额出现黄色米粒大小的疙瘩,甚至更大的红色疼痛性大疙瘩时,表示痱子可能合并了皮肤感染,这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总之,对抗痱子就要记住以下10字方针“勤洗澡,勤换衣,保持凉爽!
全科营养健康保健
点赞 2
滚蛋吧,痱子君!
炎炎夏日,阳光嗨起来了,群虫舞动起来了,痱子也开始刷存在感了,宝宝的皮肤正经受着痛与痒的考验。痱子看上去是个小毛病,但会让宝宝疼痒难忍,哭闹不安,如果家长护理不当,可能还会加重病情。小看它,后果可能很严重!痱子喜欢玩哪些花样?“痱”常夏日如何“痱”常对待?怎样才能告别痱子,清凉一夏?痱子究竟是什么?痱子是一种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它主要由于汗孔阻塞而引起。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人体的汗液不易蒸发,皮肤的角质层长期受到汗液的浸渍后,会使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从而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痱子。为什么宝宝易中招?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宝宝?小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加上皮肤本身就娇嫩,汗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更加容易生痱子。痱子也是花样百出痱子有红痱、白痱、脓痱几种,症状也存在差异。红痱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针头到粟粒大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呈密集排列,严重时可融成片,有灼热刺痒。好发于婴幼儿头面部、臀部、躯干等处,也可累及肘窝、腋窝、妇女乳房下等皱褶部位。白痱的皮损表现为针头大小半透明的水疱,壁薄,容易破裂,周围无红晕,无明显刺痒症状,好发于颈部和躯干部。一般在1—2天内自行吸收,有轻度脱屑。常见于体弱、高热患者。脓痱脓痱又称脓疱性痱,皮损为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常孤立散发,有瘙痒感。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四肢躯侧。如何赶走痱子?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痱子不需要特别的治疗,降低环境温度,外用一些收敛、止痒的药物,例如炉甘石洗剂,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如果瘙痒严重,或搔抓后诱发了感染,出现了破溃,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忌盲目用药。切忌让孩子搔抓痱子,以免造成感染,记得给孩子勤剪指甲。痱子粉、花露水能用吗?痱子粉是家长朋友PK痱子的好助手,对于预防痱子以及缓解病情较轻的红痱可以适当使用。但是需注意,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花露水、风油精等对宝宝的刺激性较大,不建议使用,可选择说明书上明确写明适合宝宝的防痱用品。持续不退,当心幕后另有“黑手”痱子有明显的季节性,家长判断起来可能并不非常困难,但有时也不能过于依赖经验。需要注意的是,痱子常常和药疹、湿疹、毛囊性脓疱病等皮肤疾病有相似之处,如果宝宝的病情较重且一直不见好,一定要及时就医,交由专业的医生进行鉴别与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科学预防是关键预防痱子,首先要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家长要减少孩子在阳光下玩耍的时间。宝宝衣着要舒适、宽松,便于汗液的排泄与蒸发。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出汗后要及时用温水擦洗,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瓜果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牛国伟
点赞 1
认识痱子
痱子,又称热疹,是由于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出汗多引起的,好发于皱襞部位。儿童很常见,生活或工作在炎热、潮湿环境中的成人也可发生,卧床的老人也不少见。有时容易误诊为湿疹、疱病和毛囊炎,处理不当有时会继发感染。1.痱子是什么样的?表现为红色疹子或小水疱,甚至脓疱。分别称为红痱、白痱和脓痱,其中红痱最常见。自觉症状不明显,可以有轻度的烧灼、刺痛或瘙痒,但也可以不痛不痒。白痱主为表现为水疱,周围不红,常见于长期卧床、高热大量出汗者。脓痱则表现为小脓疱。2.痱子最常见于那些部位?以皱襞部位最常见,如肘窝、颈部、胸背和乳房下,小儿头面部也容易发生。3.为什么会长痱子?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孔导致汗孔口角质浸润,引起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出不来,导致汗腺导管破裂而引起炎症,出现红疹或水疱。4.如何预防痱子?要特别注意:①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控制环境温度,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②衣服应宽松吸汗性好,并及时更换潮湿衣服;③应尽量保持皮肤干燥,常用毛巾擦汗。5.得了痱子怎么办可以局部外用痱子粉、氧化锌洗剂、炉甘石洗剂等。注意预防后,痱子可迅速消失。
李玲芳
湿疹和痱子傻傻分不清楚?防治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容易出汗,特别是小孩,严重的还会导致痱子疯长,但是有些新手爸妈对痱子和湿疹分不清,不知道怎样区分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湿疹和痱子的区别吧!看看湿疹和痱子到底有哪些不同。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1、湿疹和痱子发生范围不同 痱子以小儿及妇女多见,但是湿疹可见任何年龄;痱子的发生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湿疹和季节关系不大。 2、湿疹和痱子类型不同 痱子皮疹为针头大丘疹或丘疱疹,发生时有小水疱,周围有很狭的红晕,而湿疹为多型性皮疹。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结痂,鳞屑,苔藓样变等多种损害,这也是区分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3、湿疹和痱子根本上有区别 这里主要说的是病因方面的问题。痱子是在炎夏或高温潮湿环境下,由于汗液大量分泌,表皮角质浸渍变软,以及细菌繁殖,致使汗孔闭塞,汗液潴留,从而形成的;但是湿疹则是各种内外刺激因子所引起的。 4、湿疹和痱子临床分型不同 痱子有好几种类型,临床上分为红痱,白痱;湿疹分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而且发生的时候,症状也是不同的。痱子在天气转凉时会很快消退,但遇热后可复发,延误病期。湿疹病程较长,一般2~3周可恢复,慢性者可数月乃至数年不愈,较易复发。 长痱子护理方法: 1、应注意环境通风,避免过热,遇到气温过高(在30℃以上)时,可适当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或使用电风扇保持空气流通。 2、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看到宝宝大汗淋漓,就应及时擦干汗水,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宝宝出汗多,又没有及时擦干,造成汗毛孔堵塞,也特别容易发生痱子。 3、勤给宝宝洗澡,洗澡时可在水中适当加些花露水,有防痱效果。 4、不要穿得过多,避免大量出汗,要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均好的棉质衣服,如背心、无袖的衣服更适合宝宝。 5、在炎热的夏天,不要一直怀抱着宝宝,尽量让宝宝单独在凉席上玩,以免长时间在大人怀中,散热不畅,捂出痱子。 6、保持宝宝精神愉快,不要招惹宝宝大哭。 7、多饮水、尤其是凉开水,常喝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平时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长湿疹护理方法: 1、忌海鲜、肉类、鸡蛋。湿疹可能是过敏性疾病的表现,所以忌食海鲜、肉类、鸡蛋等容易使症状加重的食物。 2、宝宝挠得厉害时,给宝宝套上手套,这样即使挠破也不会留疤痕。3、用凉水进行按摩,香皂或洗发露会加重湿疹症状。结痂时用浸凉水的毛巾按摩可以减轻瘙痒,也能消除皮肤热感。 4、穿棉质衣服。只穿棉质衣服,避免穿合成纤维或毛质衣服。
余铭
防痱子去热是关键
痒啊痒,挠啊挠,这是很多宝宝夏天的常见动作。宝宝痒在身上,家长疼在心上,小小的痱子也成了大问题。那么,为什么痱子喜欢找宝宝呢?怎样预防宝宝长痱子?得了痱子之后又该怎么办?听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梁源一一为您解答。长痱子:“热”环境是诱因,过“热”护理不可取痱子是过度热刺激造成的皮肤病。夏季气温比较高,空气湿度大,排出的汗液无法及时挥发,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使角质层发生浸渍,导致汗腺导管口闭塞,继续分泌的汗液不能排出,使得汗腺导管内压力过大而撑破,汗液外泄到皮肤就形成了痱子。痱子最常见于儿童,新生儿发病率最高,可以达到15%。儿童皮肤娇嫩,汗腺发育不完善,加上活动量大,排汗功能差,很容易造成汗管堵塞生痱子。宝宝千万别冻着,这是很多家长的一致观点。夏天给宝宝包裹的严严实实,这样宝宝没有办法散热,很容易引起痱子。另外,有些家长认为夏天开空调对宝宝皮肤不好,实际上气温保持在25~27℃,在比较凉爽的环境下,宝宝出汗少,才不容易发生痱子。还有些家长喜欢孩子热水烫洗,这也不提倡,因为孩子本身皮肤屏障功能就没有成人那么完善,一般要到一两岁以后才能发育成熟,这时候热水烫洗,不光是容易诱发痱子,而且还会引发皮炎、湿疹这种过敏性的皮肤病,这几个问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识痱子:白痱洗个澡,红痱防抓挠,痱毒看医生痱子在临床上一般分为三型,根据汗管堵塞的部位,由浅到深,可以分为白痱、红痱还有深痱。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是白痱和红痱,深痱多发于热带地区,临床上不多见。新生儿宝宝的痱子一般是白痱,脑门长出清亮透明的小水疱,不痒也没有其他症状,一旦环境凉爽,洗个温水澡之后就好了,家长不必到医院来。其实儿童最容易长的是红痱,在宝宝容易出汗的部位,在前额、前胸、颈部、上背部还有一些皮肤皱褶的部分,会出现红色的,像针头大小的一些小疙瘩、小丘疹,上面可见针尖大小的小水泡甚至小脓疱,这种就是红痱。这种类型的痱子因为有炎症刺激,所以会比较痒。孩子刚刚长了红痱家长不用担心,适当处理就可以恢复,给孩子降温,用外用药都可以自愈。但如果不注意,继续捂热它,甚至孩子通过搔抓继发新的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和局部发热,有疼痛表现形成痱毒,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带宝宝到医院看医生了。防痱子:五点提示要记牢减衣服。其实宝宝没有那么容易着凉,夏天与爸爸衣着薄厚差不多就可以。尽量选择比较吸汗、柔软的纯棉衣物,在款式上尽量避免紧领紧袖口,衣领宽松宽大的衣服最适合夏天的宝宝。保持室内凉爽。可以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但需要注意避免冷风直吹宝宝。室内凉爽,减少宝宝汗液排出,可以有效预防痱子发生。洗温水澡。一定要避免热水烫洗,洗澡的水温在34至36℃间即可,洗澡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不要过热也不要过久。夏天洗个热水澡,宝宝舒服也能保证皮肤清洁,还能起到预防其他皮肤病的发生。个人卫生要注意。潮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换之前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宝宝,尤其注意脖子底下、腋窝、大腿根等皱褶部位。另外要勤剪指甲,痱子常伴有痒感,宝宝不由自主地就会去挠,如果宝宝指甲过长的话,搔抓时有可能会抓破皮肤,增加感染几率。正确使用痱子粉。痱子粉是可以预防痱子的,但是使用的前提很重要。痱子粉一定要涂在干燥的皮肤表面才能起到预防作用。宝宝身上所有皱褶部位,在扑痱子粉之前一定先用温水清洁,然后再用干毛巾彻底擦干,保证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下再扑粉,以免痱子粉在潮湿的部位进一步堵塞汗腺导管,加重痱子的发生,甚至即发感染。
王店云
选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