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综合
医生
就诊经验
问诊
预约挂号
重置
确定
该地区暂无可选医院,换个地区试试~
重置
确定
(可选多家医院)
选择科室
选择地区
VIP专享 问诊一单回本+号源提醒
去看看
就诊经验
宝宝3号摔跤,5号下午发现额头肿了起来,昨晚肿的不得了,去医院拍了个CT,显示额部
皮下血肿
,但是今天早上醒过来感觉眼周也肿起来了,而且一直揉眼睛没有眼泪,偶尔也会眯眯眼,而且感觉宝宝就是不太舒服
韩瑞璋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
咨询医生
你好,CT做了脑子里没有什么问题,前额摔到之后会有一个肿胀期,我看这个
血肿
还是蛮大,会影响到眼眶周围,目前来说观察小孩子的情况,一般这个
皮下血肿
慢慢会消退掉,肿胀就会好很多
头部撞击导致头顶上有个包 那个包是软软的 有一些血珠 会不会是
皮下血肿
如果是怎么治疗疫情在家去不了医院会不会感染图片照的不是很清楚
王晶
主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咨询医生
您好,我是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王晶医师,非常感谢你的信任,您先别担心,我会仔细看您的资料以后,再详细回复您。分析病情和回复需要一些时间,请您耐心等待哟~一、建议您提供完整的病历资料和检查记录以及用药记录,方便医生分析。二、建议您将自己的疑问详细提出,因为有的时候医生并不知道您想咨询哪方面,这样的话能够增加有效沟通。三、如果医生长时间没有回复,建议您提醒一下,日常工作繁忙,有的时候可能会遗漏,会定期查看手机留言,一定会给您详细解答。
查看更多问答
一病多问,多位专家把关病情
快速提问
为您推荐
黄金微针治疗腋臭
一到夏天,不少腋臭患者苦不堪言,不管是乘坐公交,还是到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活动,他们都小心翼翼,生怕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20多岁的小苏就饱受困扰,腋臭让他害怕靠近别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产生了自卑心理。近日,他到市第三医院皮肤科接受了腋臭治疗仪的治疗,“没有损伤,治疗过程很快,治疗完也看不到疤痕,新方法很好。”小苏挺满意,整个人如释重负,平添许多自信。bodytite腋臭治疗仪是一种微创、无痛苦、无疤痕的新型治疗仪器,运用黄金包裹的微针技术加热,矩阵状排列的微针刺入肌肤深层后,在针尖处发射射频,规避表皮损伤风险情况下,可以安全有效,精准作用于大汗腺(顶浆腺)与小汗腺,达到持续降低腋下排汗与减少异味的效果。腋臭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效确切,但一般需要住院治疗,天气炎热容易感染,恢复期长,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皮下血肿。对比之下,腋臭治疗仪治疗后,表皮愈合更快速、无结痂、无疤痕。术前局部麻醉,治疗过程无痛苦、无出血,术后表皮恢复约为7天左右。据统计,我国腋臭发生率约占人口总数的10%-20%,腋臭最常见于青少年,青春期大汗腺受内分泌的影响,汗液经皮肤表面的细菌作用导致腋臭的形成。有腋臭的孩子,会因为腋臭给心灵造成创伤,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严重的还会让孩子陷入自卑、自闭之中。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
刘厚广
微整形手术后不能吃什么食物
微整形手术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求美者需非常注意日常饮食调养,很多朋友微整形之后,都不知道什么不能吃,会长特别就此问题咨询了郑大二附院整形美容中心杨丽主任,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下的四类食物微整形术后不能吃。一、含活血中药的食物当归、红花、川芎等中药有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食用后可能造成已经止血的创面再次出现渗血,甚至引发局部血肿,延长恢复过程。做内切法去除眼袋、小切口去颊脂垫等小切口精密手术者,因手术采用的是小切口的精细操作,术中可能无法做到完全止血,且由于切口小,自行引流的量少,本来就容易发生渗血、皮下血肿等问题,术后若再“活血”,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做的是范围大、渗出多的手术(如吸脂手术等),术后也应避免食用“活血”食物。另外,由于酒精也有活血作用,故微整形后短期内应避免饮酒。二、辛辣及过烫食物人在食用辛辣或过烫的食物以后,会出现燥热、出汗等反应,由于汗液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菌,若手术切口附近的汗腺大量分泌汗液,不仅不利于创面的愈合,还容易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三、海鲜、热带水果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海鲜中的螃蟹、虾等甲壳类动物因含有组胺等成分,很容易引起机体过敏;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也容易导致过敏。过敏发生时,皮肤会发红、起皮疹,还会有蜕皮、瘙痒等症状。四、硬度大、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涉及口腔内及其周围的微整形手术,如口内切口下颌角成形术、颊脂垫去除术、唇腭裂修复术、厚唇修薄及薄唇增厚术、面部除皱术等,患者在术后一定要吃软食,尽量减少因咀嚼而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创面出血等问题。皮肤要想恢复的好,就不要吃一些无益于微整形的食物,上述的四大类食物是一定不能吃的,这一点希望爱美的朋友引起重视,一旦吃了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会影响微整形的效果。
刘先超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STARmed)的利弊
一、射频消融技术的原理和STARmed射频消融治疗系统射频消融(rfa)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990年rossi和mcgahan等最先报道rfa应用于动物肝脏组织的消融,随后用这一技术治疗人类的肝脏肿瘤。目前,rf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多种器官的疾病,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此外还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非肿瘤疾病如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等。rfa是一种肿瘤热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损毁肿瘤组织,由电极发出射频波使其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和极性大分子振荡撞击摩擦发热,将肿瘤区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时间以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射频热效应能使周围组织的血管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供血而防止肿瘤转移。另外,rfa不但可以杀灭肿瘤,也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nk细胞、红细胞等免疫状态,从而起到非特异性肿瘤杀灭作用。STARmed射频消融治疗系统是目前唯一可使用移动消融技术的射频治疗系统,用于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的射频消融电极针均为18G(直径1.25毫米)中空水循环电极针,可以在减少创伤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射频消融过程中组织的碳化,有利于治疗后的甲状腺结节吸收缩小;唯一可单侧消融的射频电极针,在消融诸如喉返神经旁的结节时可只针对病灶形成半月形消融区而不向喉返神经等重要脏器组织进行消融。在治疗中,主机采用连续输出模式和自动阻抗控制的功率输出保障电极针可进行移动消融(MovingShot),是将甲状腺良性结节和肿瘤设想为多个小的消融单位,将电极针自峡部送至结节远端,退针移动中进行消融的技术。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及肿瘤移动射频消融顺序:下-中-上、远-近、遗漏补充,可实现消融完全覆盖结节及肿瘤。二、甲状腺射频治疗技术的动物实验研究2000年HajimeKanauchi等首先在一头重20kg的猪身上进行B超引导下的甲状腺射频消融的动物实验,当时仅仅对甲状腺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了简单的观察。E.J.Hanly等报道对8头重35-45kg的猪行B超引导下行甲状腺射频消融,射频能量设定为500J,1000J,1500J,射频部位定在甲状腺中心,术后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免疫球蛋白,甲状旁腺素;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的出现,结果显示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并不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异常释放,短期(3个月内)亦未见引起自身免疫异常的征象,当射频针距甲状腺被膜1.5cm以上时,喉返神经未见损伤。虽然动物实验证实了甲状腺射频消融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仍然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甲状腺射频毁损灶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的变化规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特别是接近甲状腺被膜的操作);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后的转归及预后;射频治疗会否增加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的粘连,增加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的风险;射频治疗会否增加感染及自身免疫反应等。三、甲状腺射频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2001年DupuyD等最早将射频消融用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手术后复发的治疗。目前临床上用于甲状腺疾病治疗的主要是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设备主要是冷循环射频系统,操作前多使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病人不能耐受时也可以使用颈丛麻醉。现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相对较小的良性结节,一些自主高功能性肿瘤,不能完全切除的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不愿手术的患者;随着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高频超声可以清晰的显示直径2mm的甲状腺结节。行射频消融时,B超引导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针尖部位呈不规则回声增强变化,这可以大致判断最终所引起组织凝固坏死的范围,保证操作范围远离甲状腺被膜以内,定位相对准确,一般操作时中心灶的温度保持在60—80摄氏度,而有效范围之外的温度多在40度以下,这样可以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且射频针非常纤细,不会在颈部留下明显的瘢痕,操作简便,费时短,但对于靠近甲状腺被膜的肿瘤,由于接近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操作时往往比较谨慎,容易治疗不彻底。四、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采用STARmed射频消融治疗系统,Jeong等对23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的301个良性甲状腺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随访1—41个月,结节体积缩小84.11%,无严重并发症,证实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缩小甲状腺结节的方法。Baek等对111例126个无功能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4年平均49个月的随访结节体积缩小率达到了93.4%且美观和症状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其在对消融次数的研究中提出<20m
m的结节可以一次达到完全消融;在一项联合13家中心对并发症的研究中得出1459例病人射频消融1543病灶而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目前国内甲状腺射频也已在几家大型的医院开展,但未见有关的文献报道。虽然甲状腺射频治疗已经在临床上证实其有效性及可行性,且已有一些有关治疗效果的随访结果的报道,但由于报道的例数不多,随访时间不长,且缺乏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短期及长期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有关其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治疗后效果的评价时间及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五、甲状腺射频消融的并发症Jeong等报道射频消融治疗23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有3位(1.3%)患者术后出现暂时的喉返神经麻痹,大约2个月左右均恢复正常。在一项联合13家中心对并发症的研究中得出1459例病人射频消融1543病灶而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目前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上开展的时间及范围都有限,且治疗时特意为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射频针往往距甲状腺被膜较远,一般在0.5cm以上,这样必定限制其应用范围,影响其治疗效果,因而如何建立甲状腺射频治疗的标准,扩大其适用范围,同时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有待更多临床病例的观察总结。此外,射频消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热效应引起异常组织的凝固性坏死,热反应及凝固性坏死组织都可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导致甲状腺发生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至于是否会出现这方面的不良反应还有待验证。其他甲状腺射频消融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疼痛,皮下血肿等,但多为暂时性的,经过较短的时间(一般1周左右)后症状往往能消失,影响不大。结语:虽然甲状腺射频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且已逐渐在临床上开展,相比较于手术,其微创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应用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其安全性及适用范围,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失败后是否会增加手术处理的风险和难度等问题,复发几率及长期效果,会否引起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都有值得更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作进一步探索。
王培松
特重度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案例
右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情况:患者段某,现年40岁,男性,西安市临潼人,于2012年10月6日入院,患者哥哥陈述病史,可靠。主诉:车祸致意识不清伴呕吐8小时现病史:患者于8小时前被一辆车撞伤,当即出现头晕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神志尚清,紧急送往高陵县人民医院,行头颅CI提示:轻度脑挫裂伤,右侧顶骨骨折,给予对症治疗,于2小时前患者意识加深,右侧瞳孔散大,遂紧急送往我院(唐都医院)救治,门诊以“特重度颅脑损伤”为诊断收住院。病后呈深昏迷状,小便失禁,大便未行。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顶部硬膜外血肿,右侧顶部头皮下血肿(临潼区人民医院)最后诊断:一.特重度颅脑损伤1.右侧顶叶硬膜外出血(脑疝形成)2.右侧颞顶部硬模下血肿3.右侧颞顶也脑挫裂伤4.右侧颞顶骨骨折二.双肺挫裂伤手术治疗:患者在全麻下进行了手术切除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病房。术后三个月复查MR,手术切除彻底未见复发,目前患者的症状已经彻底消除,生活恢复正常状态。
贾栋
干货:自发性气胸的急救处置及护理
导语干货:收藏!01关于胸痛的几个常见概念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主诉症状,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AD;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心包炎导致的心脏压塞以及食管损伤等。气胸:胸膜腔内积气。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若未及时处理往往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尤其是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患者诊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常损害肺功能,甚至威胁生命。张力性气胸: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者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为高压性气胸。02胸痛常见的原因胸痛的主要原因多来至于胸部,请看下图图片03气胸的分类气胸可以分为:1、闭合性气胸:胸内压低于大气压;又称单纯性气胸,多见于闭合性损伤,空气经肺的破裂口进入,也可经胸壁的小伤口进入胸膜腔,随之伤口迅速闭合,胸膜腔与外界大气不通,空气不再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2、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就是胸膜腔的破裂进气口只能进气不能出气,有一个单向活塞或者叫单向瓣,只能进去气体,不能出气,出气的时候瓣就关起来了,很通俗的比喻就跟打气筒吹气球一样的,往气球里面打气,气只进不出,气球越来越大。胸腔里面的压力不断增高,会超过大气的压力,也就是胸膜腔的压力会比外界的压力要高,受伤侧胸部的肺组织往往被压缩,由于气体的大量占位,将纵隔推向没有气胸的一侧。3、开放性气胸:外界空气经胸壁伤口或软组织缺损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腔。开放性损伤后使得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相通,以致呼吸时空气可以自由出入胸膜腔,引起病人呼吸与循环功能迅速发生严重紊乱。04张力性气胸的表现症状:呼吸严重或极度困难、进行性加重、烦燥不安、紫绀、意识障碍、大汗淋漓、昏迷、紫绀甚至休克。体征:颈静脉怒张,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伤侧胸部饱满,肋间增宽,呼吸运动减弱,可有皮下气肿。气管、心浊音界向健侧明显移位。伤侧胸部叩诊高度鼓音,呼吸音消失。X线检查:胸腔严重积气、肺部完全萎陷、纵膈移位、有纵膈和皮下气肿。05张力性气胸的紧急处置1、张力性气胸是可以迅速致死的急危重症。2、应紧急处理,立即减压,在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3、在院前急救中可以选用较大针头穿刺胸膜腔进行减压。并外接单向活瓣装置。4、如果特殊情况可以选用乳胶手套(气球、塑料袋、安全套等)连接在针柄部位,剪一个小口,使胸腔内高压气体排出,而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胸腔内。5、院内可以尽快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引流位置为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进行引流。6、进一步处理应安置闭式胸腔引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闭式引流装置与外界相通的排气孔外接可适当调节恒定负压的吸引装置,以利加快气体排除,促使肺膨胀。7、漏气停止24小时后,x线检查证实肺已膨胀,方可拔除插管。持续漏气而肺难以膨胀时需考虑开胸探查手术。06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适应症:1,气胸:中等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2,外伤性中等量血胸3,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4,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5,开胸术后操作方法1、术前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2、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积液(或积血)引流选腋中线第6~7肋间进针,气胸引流选锁骨中线第2~3肋间。3、消毒手术部位。4、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备层,直至胸膜并可见积液或积气抽出;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1.5-2cm,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见有液体或气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3-4cm,以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引流管末端连接至水封瓶,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5、胸膜腔大量积气、积液者,开放引流时应缓慢。引流液体首次勿超过1000ml,防止发生纵隔的快速摆动移位或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开放止血钳。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cm,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图片2、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1)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3-10cmH2O,而咳嗽时及深呼吸波动幅度可增至12—16cmH2O。胸腔内残腔大的患者,水柱波动较大,有的高达500px,甚至水封瓶内的液体会吸人到储液瓶中。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膨胀不好。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2)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操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15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或用滑石粉捋管:将滑石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3、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Ⅰ-Ⅱ度漏气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渐转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行处理。4、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5、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07胸痛的处置流程
国敬芝
点赞 1
我的名字叫TACE
Hello,大家好,我的名字叫“TACE”,很高兴能和大家在“微医-医言堂”这个平台相遇!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的这个名字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能使大家更加详细的了解我,我准备先做个自我介绍呢,大家先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吧!我有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大致的意思就是将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入到肝脏肿瘤供血动脉后,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的栓塞剂,使供瘤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然后再使用抗癌药物或药物微球进行化疗性栓塞的过程,为了更好的与国际医学专家们交流,我也有个很好听的英文名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有点长哦,读起来也比较绕口呢,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记住我,我为自己取了个简称就是TACE。好,现在大家记住了名字的意义,可以还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我能做什么?下面我会进一步介绍我自己。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哦!首先,我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我的出现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说的详细一点就是适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功能Child分级为A、B级)、肝血管瘤等肝脏肿瘤性占位病变的治疗。同样,不是所有的肝脏肿瘤都可以是使用我,对于那些WBC<3×10^9/L;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有严重的出血倾向;碘过敏;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肝癌时严重黄疸、门静脉主干完全栓塞、严重腹水等情况存在时,是不能让我来为他们减轻痛苦的!其次,我是怎么实现的呢?第一步,必须要让我的同伴安心的在手术室“上班”,我的同伴叫“DSA”,英文全称为: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中文名字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为了更好的与大家相识,我偷拍了它的照片,现在传上来大家一起目睹一下吧。是不是很有范儿呢?第二步,我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用seldinger技术做股动脉穿刺,一般选择是右侧股动脉入路。看图说话吧!第三步,我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经穿刺路径将导管送至腹腔干-肝固有动脉,然后通过我的伙伴DSA行血管造影。第四步,在明确了肿瘤供血动脉以后,超选后经导管注入栓塞材料及化疗药物,此时,往往又会遇到一个新的名词:三明治疗法!为什么这么讲呢?就是先栓塞后化疗药物灌注然后再栓塞。第五步,再次造影,评估栓塞情况。第六步,术毕,拔除导管,局部压迫止血。总之,我的原理就是饥饿疗法。可能很多人对我仍有很多顾虑和担忧,究竟我会有哪些并发症呢?再继续听我细细说来:首先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皮下血肿;血管创伤形成夹层或假性动脉瘤;需要密切观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其次是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即可;第三就是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局部疼痛、腹胀,症状一般技术3-7天,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主要的并发症有这个三方面表现。影响我疗效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呢?1)肿瘤血供:血供越丰富,疗效则好;2)肿瘤包膜:有包膜者,疗效好;3)肝硬化越轻则疗效好,无动—静脉瘘者疗效好,无腹水者疗效好;4)年长者较年轻者疗效好;5)性格开朗,意志坚强,适当休息者效果好。这些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所以在接受我以后,记得一定要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冯智军
点赞 8
血液透析患者,如何防治溶血?
血液透析中因管路折曲引发的急性溶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血液透析期间管路折曲的溶血发生率很低,但其危害极其严重,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引发高血钾症,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机械性溶血通常由血液回路不同程度的阻塞引起,包括:针头的开口贴近血管壁,或受到皮下血肿压迫,使血流严重受阻;单针透析;血泵滚筒压力过大,管路折曲,使血液受到剪力作用而发生的。管路折曲多发生于从泵后到透析器入口间这一段,尤其在固定或支撑管路夹子附近和接近透析器入口的那一段管路。01溶血的危害溶血不但引起患者的不适症状,还可引起贫血,加重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性,发生溶血性血管收缩和高血压,冠状动脉和脑组织供血障碍,或透析中出现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如对引起溶血的原因未能及时查清,并给予正确处置,由于症状得不到缓解,被迫停止血液透析,势必降低透析效果。严重溶血可引起急性胰腺炎、高血钾症、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溶血对患者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尿毒症患者的红血球的生存期明显缩短,氧化应激加重,抗氧化能力降低,都促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溶血。02血液透析溶血的诊断透析过程中出现恶心,呼吸急促,腹部/背部疼痛,发冷和急性高血压发作。严重溶血患者甚至出现皮肤颜色变为棕色。血液管路泵后段,尤其在静脉壶处的血液颜色,呈现葡萄酒色;将取出的血液样本离心后,上清液显示粉红色;血液化验检查可见血清结合珠蛋白明显降低至消失,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高,红细胞压积减少。由于压力报警装置对程度不太严重的溶血不能有效报警,主要还需医护人员和技师检查管路的安装状况,包括管路有无折曲,以及有无异常明显的搏动,管路内血液有无变色等,管路的压力变化及趋势,进行监视,如动静脉压力同时明显降低(>25mmHg),就可能发生管路折曲。03预防措施首先,必须对患者、透析机、体外循环的压力及血液管路本身进行全面监视,以预防或及时发现溶血的发生。根据文献报道,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建议使用机器配套的专用管路,检查有无因包装所致的管路折曲。按透析机厂家的说明书要求安装管路,避免因安装的过松或过紧,而发生管路的折曲,特别检查管路支撑架夹子和管路至透析器入口处。尤其在为患者上机,人员工作紧张,繁忙时,更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认真记录与签名。2.治疗中应(建议每30min)检查回路有无折曲。注意管路有无强烈的跳动,此现象可能与管路阻力过大有关。3.于治疗的最初几分钟内,启动压力报警系统,并且定期检查回路压力有无持续的改变,判断压力变化的原因,特别在需要重新设定压力限值后,更要监视压力变化。血流阻力增高通常引起回路压力的增高,而在动脉和静脉回路压力同时的降低,即提示泵后的透析管路发生堵塞。4.密切监视患者的变化。如果在治疗中病人表现任何可能溶血的症状(高血压,恶心,呕吐,痉挛,腹部,胸部或背部的疼痛,呼吸短促),应立即检查管路回路有无折曲,管路内血液有无变色(葡萄酒色)。通过对血样离心后,对观察血清是否变成粉红色,以迅速确定溶血。5.要重视与肝素泵及转轮血泵有关的报警。当连接肝素泵管路与血液管路连接处的下游的管路发生折曲堵塞,而引起的压力增高导致报警。这时肝素管中可出现返流的血液,或推注肝素时会感觉阻力增大,发现此现象后,应仔细检查透析器及管路的通畅性。6.在患者治疗记录表单上,记录当进行管路预冲时有无非典型的压力问题,在透析前对患者血管通路的评估。7.使用压力一时间图时,判别压力变化的趋势是否正常,血液回路动静脉压力是否同时降低,并且在相同的流量速率条件下,与患者前一次治疗的压力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管路平均压力是否降低等。8.建议采用血液流速监测仪器,监视管路狭窄引起的血流速降低,或于血泵后安装压力监测系统,或对管路血液颜色变化的监测系统,并予报警和停止血泵运转联动,以保证患者安全。04紧急处理怀疑溶血时应该立即停止透析。防止管路中的血液输回体内,以免溶血释放的钾离子引起高钾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LDH,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肝功指标等,对贫血严重者需输血治疗,危重患者视情况决定转送重症监护室抢救。如果有多名患者在同一个透析单位发生溶血,就应该怀疑透析液污染,或同一批管路本身缺陷,或透析液渗透压的问题。应对潜在原因进行系统评估,以避免在随后的透析期间再次发生溶血。每次发生溶血以后都要进行根由分析,检查透析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透析管和针头应该保存下来以备调查。对管路折曲引起的溶血就需针对管路的安装、管路的长短、设备以及配件等潜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排查。
王梅利
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1,气胸:中等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1]2,外伤性中等量血胸3,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4,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5,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分类1,肋间细管插管法(6-10Fr):一般用于排出胸内积液,积气或抢救时应用。因管径较细,操作简单临床上经常应用。但其对排出较稠的液体如积血、脓液等不甚通畅。2,肋间粗管插管法(20-24Fr):就是经肋间插入一个稍粗一点的管,操作简单,又可引流大部分不是十分粘稠的液体。但此法长时间带管容易引起疼痛。3,经肋床插管法(28-40Fr):因此法切除一小段肋骨,经肋骨床插管,可插入较粗的引流管。并能通过手指或器械分离胸内感染分隔。因此,适用于脓液较粘稠的具有感染分隔病例,并可长时间带管。但其缺点是损伤较大,手术复杂。引流装置的分类1,引流袋引流: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2]。2,水封瓶引流: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3,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内负压,故适用于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较大的病例。操作方法(肋间粗管)1、术前先做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如用利多卡因,可免作度试),并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lg或哌替啶50mg。2、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积液(或积血)引流选腋中线第6~7肋间进针,气胸引流选锁骨中线第2~3肋间。术野皮肤以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术者戴灭菌手套。3、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备层,直至胸膜并可见积液或积气抽出;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50px,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见有液体或气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125px,以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引流管末端连接至水封瓶,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4、胸膜腔大量积气、积液者,开放引流时应缓慢。引流液体首次勿超过1000ml,防止发生纵隔的快速摆动移位或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开放止血钳。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cm,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3]。2,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1)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3~250px,而咳嗽时及深呼吸波动幅度可增至12—400px。胸腔内残腔大的患者,水柱波动较大,有的高达500px,甚至水封瓶内的液体会吸人到储液瓶中。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膨胀不好。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2)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操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15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或用滑石粉捋管:将滑石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3,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Ⅰ-Ⅱ度漏气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渐转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行处理。4,持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般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负压吸引,应以超过吸气末胸腔负压5-250px即可。若患者肺弹性较差、压缩时间较长或肺表面有薄纤维膜覆盖致肺复张困难、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负压可适当加大至10-375px。负压吸引开始应设置在低负压水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缓慢微调。负压吸引时应严密观察胸腔压力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发绀、血性引流液增多等情况,判断气管是否居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负压吸引一般应在术后24h以后开始使用,防止出现胸腔内渗血。在临床工作中,不要随意调整或中断负压吸引,防止复张的肺泡再次发生萎陷。5,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6,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4]。
林芳华
颅脑损伤分类及损伤机制
颅脑损伤分类及损伤机制颅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单纯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骨折、无内开放颅底骨折),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又可分为:(1)原发性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受压包括单纯凹陷骨折、乒乓凹陷骨折;(2)继发性脑损伤:脑水肿、颅内出血、血肿形成。开放性颅脑损伤包括:(1)非火器伤:开放性头皮损伤(擦伤、挫伤、裂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损伤(头皮及颅骨开放,硬脑膜完整),开放性脑损伤(头皮及颅骨开放,硬脑膜破裂,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气颅伴不同程度脑损伤);(2)火器伤:头皮伤,颅脑非穿通伤,颅脑穿通伤;其中颅脑穿通伤又可分为盲管伤、贯通伤、切线伤、反跳伤。脑外伤损伤机制包括: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挤压损伤、挥鞭样损伤、胸部挤压伤、冲击伤、对冲伤、旋转损伤。二、颅脑损伤分级标准GCS评分包括:(1)轻型:GCS13~15分,意识障碍<30min;(2)中型:GCS9~12分,意识障碍<12h;(3)重型:GCS3~8分意识障碍>12h,或持续昏迷。若其作为颅脑损伤的分级标准则具有局限性,评定标准只考虑睁眼、语言及运动3个方面,缺少神经损害、影像学等指标。目前临床使用的颅脑损伤分级标准综合了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等,可分为:(1)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表现为昏迷<30min,仅有轻度头晕、头痛等自觉症状,无阳性神经体征;(2)中型:指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表现为昏迷<12h,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轻度改变;(3)重型: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表现为昏迷>12h,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4)特重型:指重型中更急更重者;表现为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已有晚期脑疝,包括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曾海
掌腱膜挛缩症的诊治技巧,系统详解!
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王建军引言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sDiseaseDD)是手掌腱膜及手指筋膜因增殖性纤维变性形成许多结节和条索状结构,从而导致以手指关节继发性屈曲挛缩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疾病,比较常见,该病的特征性表现是结节、条索及手指挛缩畸形。多发生于中年或老年男性,以环指最多见,其次为小指,示、中指、拇指较少,该病本质上并不累及屈肌腱,但会侵犯真皮并造成特征性的皮肤起皱和皮肤牵拉,严重影响了手部功能,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不便。二病因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尚不明确,重要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学、族群、性别和年龄,还可能包括某些环境因素和其他疾病。最常发病的是60岁以上的北欧和斯堪的纳维亚血统的白人男性,似乎具有显著的遗传易感性;本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普遍;吸烟、肺部疾病、酗酒以及使用抗惊厥药物与Dupuytren's病有关,但其关系尚不清楚;手部创伤也可能在本病的发展中起作用。掌腱膜挛缩症与下列疾病和习惯有关:在工作时需要反复手工作业或振动的工人中,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是无此类创伤者的2-5倍,但这种关联仍有争议。糖尿病成人的掌腱膜挛缩症发病率增加(16%-42%)。其他局限性纤维化,例如结节性跖纤维瘤病、结节性腘筋膜炎和Peyronie病(阴茎硬结症)。吸烟和饮酒。掌筋膜炎,该病与掌腱膜挛缩症不同,但可被误诊为后者,而且常与恶性肿瘤有关。有人认为掌腱膜挛缩症与癫痫及使用抗癫痫药有关,但不是所有相关研究都证实了这种关。三解剖掌腱膜复合体包括:桡侧、尺侧及中央腱膜,掌指腱膜及指腱膜。桡侧腱膜由四部分组成:①鱼际腱膜,是中央腱膜的延续;②拇指前腱束,很小或缺如;③远端、近端联合韧带。尺侧腱膜由三部分组成:①小鱼际肌腱膜,是中央筋膜的延续;②小指前腱束,实质性的,性质均一;③与小指外展肌汇合。中央腱膜是掌腱膜挛缩病病变的核心,呈三角形,尖角朝向近端。它的纤维走行分为纵向、横向和垂直的。纵向纤维固定皮肤和抵抗抓握时产生的剪切力,通过垂直纤维连接皮肤和骨骼,彼此之间又通过横向纤维相连。①纵向的纤维束随着中间三个手指前腱束而成扇形散开。②横向纤维组成了远端掌侧的指蹼韧带(NL)和掌腱膜横韧带(TLPA)。③虽然垂直纤维束微小,但Grapow垂直束及Legueu-Juvara隔膜很坚韧,它们位于掌筋膜的深层。掌指腱膜由众多筋膜结构环绕而成,包括:①腱前束的末端纤维、②螺旋束、③指外侧鞘的起始端及④指蹼韧带。手指腱膜包绕指神经血管束,其中包括:①掌侧Grayson韧带、②背侧Cleland韧带、③侧方的Gosset指侧鞘④可能来自Check-rein韧带内侧和背侧的纤维。四分期依据Meyerding对掌腱膜挛缩症的分期:五诊断掌腱膜挛缩症属于临床诊断,依据是手指不能伸展但无疼痛的病史,以及下列查体表现:腱膜挛缩症最早的征象为屈肌腱上覆皮肤组织出现三角形“皱褶”,刚好位于手指屈肌皮褶的近端。被动伸展患指会引起MCP关节处皮肤褶皱。在靠近手掌远端皱褶的屈肌腱走行路径上,或许可见到并触及散在结节。皮下组织中存在可触及的纵向条索时,其会使皮肤起皱并限制MCP或PIP关节伸展。结节处可能有轻微压痛,但通常会在数月内缓解。结节常会进展成从手掌延伸到手指的纤维条索,致使MCP关节屈曲挛缩,但进展所需时间不定。结节或条索也可能起源于手指,导致PIP关节挛缩。MCP和PIP关节挛缩均可导致受累关节发生永久的不可逆性进行性屈曲挛缩。PIP关节伸肌面上可能会出现软组织垫(指节垫)。六治疗(一)保守治疗:掌腱膜挛缩早期可采用理疗、推拿、药物治疗、注射胶原酶溶组织梭菌、INF-γ和冲击波疗法以及放射治疗等方法控制病情进展,但不能去除根本病因。1、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如果局部压痛引起不适,患者出现结节持续压痛,或者手掌结节迅速生长,那么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和盐酸利多卡因可能有效(见图5)。值得注意的是注射糖皮质激素只对结节患者有益,而对条索无效。2、胶原酶注射疗法对挛缩不太严重(挛缩程度<50°)或处于早期疾病的患者最有效(见图6-1/图6-2)。但并发症有周围水肿(73%)、挫伤(51%)、注射部位出血(37%)、注射部位疼痛(32%)及上肢疼痛(31%),严重者可发生手指坏死(见图6-3)。(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把弯曲的手指弄直,其次就是减少复发的风险,手术不能治愈Dupuytren病(引自牛津骨科学)。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5个常用手术技术:①皮下筋膜切开术,②筋膜部分(选择性)切除术,③掌腱膜创面切除术,④筋膜完全切除术,⑤截肢术。1、经皮针刺腱膜切开术(见图8),用于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微创方法。适用于条索状挛缩、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有全身性严重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疾病和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者;经皮针刺手掌或手指筋膜可以改善MCP或PIP受累关节的伸展能力,MCP关节的疗效优于PIP关节,但挛缩经常复发,多数会在3-4年内复发,另外有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及屈肌腱损伤等并发症。2、部分掌筋膜切除术:适用于病情严重、单纯切断无效,而又不能忍受较大手术的中年患者,除切断伤口内挛缩的纵行索条组织外,并有限制地切除伤口内的挛缩组织,不作泛切除(见图9/10/11)。3、筋膜切除,植皮/皮瓣修复术:对于皮肤病变严重的病例,切除挛缩腱膜及受累皮肤,患指伸直后皮肤缺损较大无法缝合或缝合后张力大,需行游离植皮(见图12)或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见图13)。4、全部掌筋膜切除术(见图14):适用体情况能耐受稍大的年轻患者,病变广泛,进展快者。5、截指术:对较严重的在小指或环指处的屈曲挛缩,且病程较长,受累的手指皮肤及关节已有明显改变,估计难以矫正,病人体质又不容许多次手术,挛缩手指严重影响功能,可以考虑将严重残废而功能不多的手指作截指术。七手术并发症早期并发症:①指神经血管损伤,②皮下血肿,③皮肤坏死,④切口感染或延期愈合。晚期并发症:①复发,②瘢痕挛缩。总之,手术方法很多,手术操作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尚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方法更好。但是手术的目的都是矫正弯曲的手指,不是治愈疾病。该疾病的本质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研究,去深入的了解,尽可能,最大努力减少术后复发。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建军
选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