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急性疼痛 > 饮食

急性疼痛饮食

急性疼痛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术后篇3)

病请描述:术后的疼痛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导致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并早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将导致病人不愉快的体验,是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疼痛还能增加机体氧耗,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和心肺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疼痛也是患者恐惧手术、导致术前焦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是减轻患者创伤和手术后的疼痛,降低患者因此导致的恐惧和焦虑,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疼痛导致的并发症。   创伤或者手术引起的疼痛一般是急性疼痛(持续小于一个月),持续大于3个月则为慢性疼痛,需要防止疼痛由急性变成慢性。   对患者疼痛程度,需要实时评估,并及时调整药物的应用。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是目前最常用的评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耐。1-3分为轻度,可以维持当前用药方案;4-6分为中度疼痛,需要调整或增加镇痛药物;同时要排除感染等引起的疼痛。   患者的睡眠和情绪变化对疼痛控制和康复也有明显的影响,患者住院后常由于环境改变,对创伤和手术的恐惧引起焦虑和失眠,将进一步对镇痛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办法是加强入院和术前宣教,并在安全情况下,适当使用安眠或抗焦虑药物。   手术可造成对局部组织的伤害,是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手术中应尽量操作轻柔,减少剥离。手术或者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引起疼痛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氨甲环酸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应用可以适当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但这一治疗并非常规,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不确定性,不同医生理解不同。   疼痛的急诊处理: 对于骨折或者关节脱位,需要明确病因后,及时复位,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复位后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式,比如石膏或者夹板等,也可以明显的缓解疼痛。创伤后使用镇痛药物,首先要排除颅脑损伤、脏器损伤和肢体筋膜室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否则容易掩盖这类损伤引起的疼痛,延误治疗,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对于明确诊断,排除上述外伤的患者,应尽早给予镇痛药物的治疗。轻度疼痛可以口服或者注射非甾体镇痛药,严重则可加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需要注意观察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入院宣教和术前教育可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病人失眠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有利于疼痛控制。医护人员应对刚入院病人尽早的进行宣教,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减少焦虑。同时对受伤部位给予适当的固定,并交代注意事项。予以适当的消炎镇痛药物和消肿药物,减轻疼痛和缓解肢体肿胀引起的不适。   骨科手术中的疼痛管理: 以微创理念的操作技术进行骨科手术,可有效减轻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术后疼痛控制。 鸡尾酒镇痛是一种手术切口周围浸润镇痛,通过在切口周围注射以一种麻药物为主或加多种药物的混合制剂,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又被称为"鸡尾酒镇痛"。手术切口浸润镇痛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等骨科手术均有广泛应用,临床研究结果认为手术切口周围浸润镇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对阿片类药物需求,同时不影响肢体肌力,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目前镇痛药物包括罗哌卡因、得宝松和吗啡等,在手术即将结束时,注射在切口周围和手术部位。 在有些医院,神经阻滞镇痛成为术后镇痛常用的镇痛手段。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麻醉师在术前予以区域神经阻滞或者埋管,进行一次性或持续性神经阻滞。此种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但对麻醉师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我院尚未开展。   术后镇痛: 镇痛泵是手术后病人面临选择的一种常用自控镇痛方式。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较常用的是静脉PCA,PCA的主要优势在于镇痛药物的剂量由患者自控,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PCA使用方法简便,起效快,适用于各种手术的术后镇痛。PCA的药物选择一般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如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可联合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等。PCA的缺点在于阿片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尿潴留等需要加强术后观察。   轻中度疼痛可以考虑口服、静脉或者肌注等给予镇痛药物,口服药物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西乐葆、莫比可和安康信等,也可以使用类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等。前者的副作用对胃有刺激,有胃病者慎用,后者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注射类药物有特耐和凯纷等,一般可以视疼痛程度,一天一次或者两次。疼痛严重者可以使用吗啡和强痛定等阿片类药物,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老年人慎用,长期使用容易成瘾。   疼痛一般在第二天有明显好转,镇痛药物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感受随时调整。一般24或48小时可停用镇痛药物,在康复时可以适当使用口服镇痛药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您的医生。

王晓庆 2024-11-15阅读量2053

那些长在肠子上的&ldquo...

病请描述:什么是结肠憩室? 结肠憩室是一种在结肠内肠壁薄弱处出现的一个个 “凹陷”。通常是多发,整个结肠都可能发生,但最好发于乙状结肠。这些憩室常常都没有症状。对于它发生的病因目前医学上还是没有太多了解,最可能的原因是饮食中摄入纤维素太少。 憩室是怎么被发现的? 大多数憩室被发现都是在做肠镜或者下腹部CT等检查时偶然发现。事实上,大约75%没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在肠镜或其他检查时候发现有结肠憩室。但当憩室被称作为憩室病的时候,大多数患者就有了相应的症状,通常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最常见的急性发作是憩室炎。它是由憩室发炎导致,表现为左下腹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发烧。在这种情况下,血常规检查会显示炎症(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增加)。如果出现炎症,尤其是要关注憩室炎的潜在并发症。它们包括结肠旁脓肿、结肠远端脓肿、脓性腹膜炎和粪性腹膜炎。其他急性并发症包括憩室出血,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出血性休克。诊断通常通过肠镜检查来证实。 慢性:慢性发作不太常见,通常是慢性憩室炎反复发生导致,症状是左下腹疼痛,但不一定发烧。有时候医生会误诊为肠道功能紊乱。但它也会发展出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结肠阴道瘘或结肠膀胱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和妇科或泌尿科检查。 憩室病会变癌症吗? 憩室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并不比普通人群高。然而,对于曾经发过憩室炎、脓肿或腹膜炎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憩室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对于没有严重症状的单纯性憩室炎,推荐的治疗方法就是自身的饮食调理,然而,对于急性疼痛剧烈和炎症的患者或合并脓肿性憩室炎,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治疗失败或脓肿大于或等于4cm,建议引流,如果结肠穿孔没有腹膜炎的迹象,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如果腹膜炎,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憩室出血,首选内镜或放疗。慢性并发症以手术治疗为主。凡是有严重症状的患者多半需要及时就医。 憩室炎饮食治疗 憩室炎饮食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发作的时候进食内容包括汤水类,果汁等流质。症状缓解后再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 纤维素能软化大便和增加大便量,使大便易于通过结肠,也减少消化道中的压力。许多研究表明,进食富含纤维素食品能有效控制憩室症状。争取每天至少进食30g左右纤维素。 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全麦面包,面条和馒头、豆类、新鲜水果(苹果,梨,李子、香蕉等)、 蔬菜(南瓜,土豆,豌豆,菠菜)。 憩室炎中医药膳推荐 通过药膳日常调理,有助于大便通畅,避免粪便对肠道憩室增加压力。 1,牛乳蜂蜜芝麻饮 原料:牛乳250m,蜂蜜30g,芝麻15g。 制法:先将芝麻炒香,研末备用;牛乳、蜂蜜混匀,煮沸后调入芝麻。 服法:每日晨起空腹饮用。 2,番薯蘸蜂蜜 原料:番薯150g,蜂蜜适量。 制法:番薯切块,蒸熟 服法:蘸蜂蜜食。 3,桑椹膏 原料:白砂糖200克,干桑椹200克。 制法:桑椹洗净加水煮,水开后加入白糖,继续熬,成膏状装瓶,即可直接食用,或温水冲服。 服法:每次10g适量,每日2次。  

王振宜 2023-04-06阅读量4057

快速康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

病请描述:ERAS(快速康复)在结直肠领域的成功应用也使其在其他外科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至今,已可查询到ERAS®Society的9个明确ERAS指南,涉及结肠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吻合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肝脏手术、择期直肠和膀胱手术、减肥手术、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胃切除术、乳房手术。而改良的ERAS指南也见于妇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儿科、泌尿科、骨科、普外科等多种手术的围手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提高LC的疗效和患者的舒适度逐渐受到重视,故ERAS在LC中的应用现就ERAS在LC的应用予以研究。1、术前优化:术前医学优化主要指改善贫血症状,控制血压、血糖,优化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戒除烟酒不良嗜好,调控饮食,补充营养,进行心理干预及适量运动,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术前1个月戒烟、戒酒能减少烟酒嗜好患者的并发症发率。目前倡导“运动、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的三联策略。预康复的核心是运动,有报道称,术前1~2月的预康复锻炼能加速康复,减少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改善远期预后。2、健康教育与沟通:ERAS需要患者的主动执行和配合执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研究表明,依从性较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此外,有效的术前咨询与术后焦虑减少、肠功能早期恢复、术后疼痛改善相关。现代医院更注重“患者舒适”的理念,使用草绿、鹅黄、淡粉等舒适的暖色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轻松的视频可达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介绍住院流程,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给予患者合理饮食,补充蛋白质,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肠道刺激,增强机体免疫力。3、术前禁饮食以及留置胃管、尿管:术前禁食的目的是防止麻醉后食管反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ERAS理念建议术前禁食6h、禁饮2h,并于术前2h给予口服250~400mL碳水化合物溶液。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组的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呕吐减少。术前放置胃管可增加患者的咽喉部不适,引起呕吐误吸,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加。研究提示,减少腹部手术术后的胃管使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便于患者早期活动,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术前训练床上排尿,可有效避免术后留置尿管,且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延长2~3d。因此,不建议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尿管,对于必须放置尿管者,应待麻醉起效后再行操作。4、术中保温:术中低体温可增加切口感染、心脏疾病、疼痛的发生,长时间的低体温状态还可损害凝血机制,使患者输血可能性升高,导致麻醉恢复时间和耗氧量增加。核心体温低于36℃为体温过低,体温过低与腹部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有关。常用的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方法包括强制空气加温毯、循环水服装系统、加热床垫、多种加温方法联合应用,以上方法均有助于维持术中患者的正常体温;术后亦应继续维持体温至正常范围。5、术后止痛、止吐:多数患者术后会出现急性疼痛,疼痛控制不足会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延迟下床活动时间,增加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目前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扑热息痛、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多种途径来阻断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痛觉。静脉注射利多卡在围手术期和术后的持续使用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镇痛需求,缩短术后恶心、呕吐的持续时间。对应用ERAS的围手术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显示,术前非甾体类抗炎药合并地塞米松(8mg)可减少患者术后早期恶心、疼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另外研究提示,术前给予甲泼尼龙125mg静脉注射,患者术后炎症、疼痛、恶心、呕吐较术前未给于患者明显减轻。本文选自:王红亮,促术后康复理念和传统理念指导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对比研究。  

赵刚 2021-07-17阅读量9513

预防骨质疏松

病请描述:一、骨质疏松症的危害:Ÿ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Ÿ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Ÿ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元人民币。二、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三、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莱克博士总结出的“骨质疏松的10个警示信号”: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四、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椎体每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程千 2019-03-25阅读量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