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小腿水肿 > 病因

小腿水肿病因

小腿水肿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得了梅毒怎么办(一)?

病请描述: 梅毒( 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是厌氧生物,离开人体不易存活。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助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特异性抗体(即抗TP抗体)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在血清中可长期甚至终身存在。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皮损、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中均有TP存在。其常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染:95%的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未治疗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患者基本无传染性。 2.垂直传播: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路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可引起死产、流产、早产或胎传梅毒,其传染性随病期延长而逐渐减弱,未经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潜伏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概率分别为70%~100%、40%、1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 3.其他途径: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血液可发生感染;少数患者可经医源性途径、接吻、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 【临床分型与分期】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临床表现】 (一)获得性梅毒 1.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1)硬下疳: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好发于外生殖器(90%),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会阴及宫颈,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后者易被漏诊或误诊。典型的硬下疳初起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发生坏死,形成单个直径为1~2cm、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的TP,传染性极强。未经治疗的硬下疳可持续3~4周或更长时间,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消退后遗留暗红色表浅性瘢痕或色素沉着。有些患者损害表现为生殖器黏膜糜烂或多发性溃疡,合并细菌感染时损害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疼痛。(2)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于硬下疳出现1一2周后。常累及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受累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无疼痛、触痛,消退常需要数个月。淋巴结穿刺检查可见大量的TP。 2.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称二期梅毒。常发生于硬下疳消退3~4周后(感染9~12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 (1)皮肤黏膜损害: 1)梅毒疹:皮损内含有大量TP,传染性强、不经治疗一般持续数周可自行消退。皮损通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结节、脓疱或溃疡等,常以一种类型皮损为主,大多数泛发,不痒或轻微瘙痒。斑疹性梅毒疹表现为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疹,直径0.2~1cm,类似于病毒疹、玫瑰糠疹、麻疹猩红热样药疹或股癣等。丘疹性梅毒疹表现红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脱屑或结痂,类似于皮炎、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表现为红色斑块或结节的梅毒疹常误诊为皮肤淋巴瘤。脓疱性梅毒疹多见于体质衰弱者表现为潮红基底上的脓疱,可伴发溃疡或瘢痕形成。掌跖部位梅毒疹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红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常有领烟样脱屑,不融合,具有一定特征性。 2)扁平湿疣: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等部位。损害表现为肉红色或粉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糜烂湿润或轻度结痂(图29-2C),单个或多个,内含大量TP,传染性强。 3)梅毒性秀发:由TP侵犯毛囊造成玉发区血供不足所致。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脱发,虫蚀状头发稀疏,长短不齐,可累及长毛和短毛;秃发非永久性、及时治疗后毛发可以再生。 4)黏膜损害:多见于口腔,舌、咽、喉或生殖器黏膜。损害表现为一处或多处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糜烂,表面可覆有灰白色膜状物。少数患者表现为外生殖器硬性水肿 (2)骨关节损害 P侵犯骨骼系统可引起骨膜炎、关节炎、骨炎、骨髓炎、腱鞘炎或滑囊炎。骨膜最常见,多发生在长骨,表现为骨膜轻度增厚、压痛明显且夜间加重;关节炎常见于肩、肘、膝、髋及踝等处,且多为对称性,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关节肿胀、压痛、酸痛,症状昼轻夜重。 (3)眼损害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均可引起视力损害。 (4)神经损害 主要有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无症状神经梅毒仅有脑脊液异常;梅毒性脑膜炎可引起高颅内压症状、脑神经麻痹等;脑血管梅毒常与梅毒性脑膜炎并存,主要侵犯脑动脉造成管壁增厚、狭窄,导致血供不足。 (5)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率为50%~80%,表现为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6)内脏梅毒:此病变少见,可引起肝炎、胆管周围炎、肾病和胃肠道病变等。二期早发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经2~3个月可自行消退。患者免疫力降低可导致二期复发梅毒,皮损通常数目少,形态奇特。 3.三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最早2年,最晚20年),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 (1)皮肤黏膜损害:主要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肿,近关节结节少见。 1)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皮损为直径0.2~1cm,呈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可脱屑或坏死溃疡,新旧皮损可此起彼伏,迁延数年,呈簇集状、环状、匐行奇异状分布或融合,无自觉症状。 2)梅毒性树胶肿:又称为梅毒瘤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皮损。好发于小腿,少数发生于骨骼、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小腿皮损初起常为单发的无痛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和发生溃疡,形成直径2-10cm的穿凿状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边界清楚,边缘锐利,溃疡面有黏稠树胶状分泌物,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黏膜损害也表现为坏死、溃疡,并在不同部位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口腔黏膜损害导致发音及进食困难,眼部黏膜损害导致眼痛、视力障碍、阿-罗瞳孔甚至失明等)。 (2)骨梅毒: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最常见的是长骨骨膜炎,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膜增生,胫骨受累后形成佩刀胫:骨髓炎、骨炎及关节炎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穿孔、关节畸形等 (3)眼梅毒:表现类似于二期梅毒眼损害 (4)心血管梅毒:发生率为10%,多在感染10~20年后发生。表现为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至、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主动脉瘤及心肌树胶肿等。 (5)神经梅毒:发生率为10%,在感染3~20年后发生。主要类型有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梅毒、实质型神经梅毒(脊髓痨、麻性痴呆)、脑(脊髓)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和树胶肿性神经梅毒等。 (二)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分为早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早期病变较后天性梅毒重,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 1、早期先天梅毒:患儿常早产,发育营养差、消瘦、脱水、皮肤松弛,貌似老人,哭声低弱嘶哑,躁动不安。 (1)皮肤黏膜损害:多在出生3周后出现,少数出生时即有,皮损与二期获得性梅毒相似。口周及肛周常形成皲裂,愈后遗留放射状瘢痕,具有特征性。 (2)梅毒性鼻炎: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发生。初期为鼻黏膜卡他症状,病情加剧后鼻黏膜可出现溃疡,排出血性黏稠分泌物,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吸吮困难,严重者可导致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形成鞍鼻。 (3)骨梅毒:较常见,可表现为骨软骨炎、骨髓炎、骨膜炎及梅毒性指炎等,引起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状如肢体麻痹,称梅毒性假瘫。此外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肾病综合征、脑膜炎、血液系统损害等表现 2.晚期先天梅毒:一般5~8岁发病,13~14岁才相继出现多种表现,以角膜炎、骨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常见,心血管梅毒罕见 (1)皮肤黏膜梅毒:发病率低,以树胶肿多见,好发于硬腭、鼻中隔黏膜,可引起上腭、鼻中隔穿孔和鞍鼻。 (2)眼梅毒:约90%为基质性角膜炎,初起为明显的角膜周围炎,继之出现特征性弥漫性角膜浑浊反复发作可导致永久性病变,引起失明。 (3)骨梅毒:骨膜炎多见,可形成佩刀胫和 Clutton关节(较罕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无痛性肿胀、轻度强直及关节腔积液)。 (4)神经梅毒/3~1/2患者发生无症状神经梅毒,常延至青春期发病,以脑神经损害为主,尤其是听神经、视神经损害,少数出现幼年麻痹性痴呆、幼年脊髓痨等。 (5)标志性损害:①哈饮森牙:门齿游离缘呈半月形缺损,表面宽基底窄,牙齿排列稀疏不齐;②桑葚齿:第一白齿较小,其牙尖较低,且向中偏斜,形如桑葚:③胸锁关节增厚:胸骨与锁骨连接处发生骨疣所致;④基质性角膜炎;⑤神经性耳聋: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先有眩晕,随之丧失听力。哈钦森牙、神经性耳聋和基质性角膜炎合称为哈钦森三联征。 (三)潜伏梅毒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病程在2年以内的为早期潜伏梅毒,病程>2年为晚期潜伏梅毒。

阳运忠 2024-10-12阅读量2535

肢体肿胀要当心,尽快就医寻病因

病请描述:  很多时候一旦发现肢体肿胀,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快用毛巾热敷,快用红花油活血化瘀,还有很多人觉得是小事情,过两天就好了。但是事实上是这样做对于大部分的肢体肿胀,非但不能起到缓解症状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会延误疾病的治疗,进而加重病情。     肢体肿胀的原因有很多种,较为常见的有外伤导致局部肿胀、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水肿(静脉曲张性水肿)、静脉血栓性水肿、髂静脉压迫性水肿、淋巴水肿、丹毒、静脉畸形、心肝肾功能不全导致水肿等。     肢体肿胀轻者会导致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产生活,很多患者因为肢体酸痛甚至无法工作生活,严重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肺栓塞的发生危及生命,因此尽早就医寻找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尤为关键!        曙光医院血管外科开设“肢体肿胀”专病门诊,综合使用中药、中医外治、手术等方法,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使肢体出现酸痛肿胀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规范的指导和治疗。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可以到肢体肿胀专病门诊咨询:    ①不明原因导致的单侧或双侧足部、小腿或大腿突发肿胀或疼痛;    ②突发下肢红肿热痛,或伴有体温升高    ③单侧或双侧下肢多发酸胀,重者难以行走,晨轻暮重,影响生活    ④单侧或双侧肢体肿胀难以消退,伴有皮肤增厚粗糙      地点--曙光医院东院-血管外科普通门诊(2楼11区5诊室)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周日上午出诊医生:樊炜静医生

樊炜静 2023-08-02阅读量3422

皮肤起疹子,久治不愈到底怎么...

病请描述:        皮肤起疹子到底怎么回事?看看下文,可能有所帮助。 一、概述 很多风湿性疾病都可出现皮疹,临床上较常见的皮疹包括红斑(erythema)、结节(nodule)和紫癜(purpura)。这些皮肤损害不仅是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皮肤改变在体表容易被发现,常常成为提示疾病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线索或依据。仔细研究皮疹的出现时间、发生部位、皮疹特点、相关体征、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往往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发生机理 红斑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和局部血容量增加所致,可分为两炎:炎症性红斑是由于感染、化学或物理性刺激使真皮内血管暂时性扩张而使皮肤呈现红色,用指压迫时,红色可变淡或完全消失,手指放开后又恢复原状;非炎症性红斑则是由于血管运动神经的功能异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非炎症性红斑可由先天性血管异常所致。结节为可见的隆起性皮损,是可触及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结节的发生有的系皮肤的炎症反应,有的是非炎症性的组织增生。结节直径>0.5cm,大小、形状、颜色不一。结节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中,有时仅稍高出皮肤表面,有的结节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而遗留瘢痕。紫癜是指红细胞外渗出血管,在皮肤、粘膜内形成的出血点。紫癜一般为3~5mm大小,皮疹与皮面起平或稍隆起,一般为紫色。紫癜是由于机体出凝血机制障碍所致。 三、常见病因 主要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系统性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川崎病等),与感染相关的疾病(如成人斯蒂尔病、结节性红斑、Lyme病等)以及痛风、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结节性脂肪坏死和药疹等。 四、伴随症状 皮疹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者,并查见特异性自身抗体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皮疹出现前如有感染病史,见于与感染相关的疾病如成人Still病、结节性红斑等;皮疹伴外周血和骨髓检查异常者见于血液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疹与用药有关者见于药疹。 五、鉴别要点 (一)红斑 1.系统性红斑狼疮  约有30%~6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其特征性皮损即颊部蝶形红斑。皮疹往往突然出现,最初位于颊部,为小片状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水肿性斑块,呈淡红、鲜红或紫红色,逐渐增多扩大至鼻梁。当鼻梁与双侧颊部皮疹相融合时,则形成蝴蝶样斑或蝙蝠翅膀样斑,即俗称的“蝴蝶斑”。有些患者颊部红斑形状不规则,可伴有表面糜烂、渗出、鳞屑和结痂。颊部红斑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通常易复发。皮疹一般可完全消退而不留痕迹,也可在皮疹部位出现色素沉着或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扩张。皮疹广泛者可发展至前额、下颌、耳、颈前三角区和四肢。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损害及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病,除了皮肤损害表现外,还具有诸如发热、脱发、关节痛或关节炎、肾炎、浆膜炎、血细胞减少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临床表现。 2.皮肌炎  典型皮损发生于面部,特别是眼睑、上颊部、额部和颞部。为对称性水肿性红斑,可有毛细血管扩张。面部以眼睑为中心特殊的水肿性淡紫红色斑为皮肌炎特征表现。面颊部、颈部和上胸“V”字区及后肩与颈部等暴露部位的皮疹最初表现平坦,之后平面逐渐升高并出现水肿性紫红斑,日光照射后加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皮肌炎面颊部皮疹可累及鼻唇沟。随着病情的进展,皮疹逐渐消退,出现网状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及皮肤异色病。  3.白塞病  以复发性口腔及生殖器溃疡、虹膜炎为特征性表现,可累及皮肤、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在粘膜损害(复发性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发生后,半数以上病人出现结节性红斑,常分布于小腿,红斑呈对称性,周围有较宽红晕,直径0.5~5cm大小,高出皮面,少数可融合成片。局部发红发热,有触痛,1~6周后可自然消退,但易复发。4.结节性多动脉炎  多见于青年男性,结节以下肢多见,直径0.5~2cm,一般比其它下肢结节性疾病的结节小,数目不定。多发于足、小腿及前臂,偶发于躯干、面部、头皮及肩部。两侧发生,但不对称。结节为单个或成群,成群的结节多在网状青斑处发生。结节质硬,易触到,表面淡红色或鲜红色,常有压痛及自发痛。结节可沿血管发生,持续1周或更久而消失。 5.结节性红斑  是一种多见的主要对称分布于小腿的炎性结节性疾病,可能与结核杆菌、链球菌、真菌或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为痛性红色结节,豌豆到胡桃大小,微隆起,表面发亮,有明显压痛。结节初起呈鲜红色,以后逐渐转为暗红色、黄绿色以至消失,多不发生溃疡。发疹之前或同时可伴发热及关节痛,常有踝部水肿。病程一般为2~6周,容易复发。根据小腿胫前对称性、疼痛性红斑结节以及组织病理变化,容易诊断。主要应与硬红斑相鉴别,后者起病慢,结节主要位于小腿屈面,为暗红色,核桃大小,质硬,可破溃形成溃疡。 6.成人斯蒂尔病  是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痛)和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皮疹为弥漫性充血性红色斑丘疹,有时伴有轻度瘙痒,一般分布于颈部、躯干和四肢伸侧。皮疹呈多形性,还可表现为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多形性红斑或出血点。皮疹多在傍晚发热时出现,并随热退后消失,呈一过性,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对出现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在排除感染、其他明确的风湿病、恶性肿瘤等之后可考虑诊断为成人Still病。 7.药疹  是因服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皮疹,常累及皮肤和黏膜,并伴全身症状,重者可累及内脏各系统。皮疹一般较重,色鲜红;起初散在,但很快融合成片,并可遍布全身;病人一般情况较好,精神状态与皮疹表现不一致;药疹多于1~2周后消退,可留下特征性的紫褐色斑。药疹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询问用药史,了解用药与皮肤发疹的关系,过去有无药物过敏史,并排除一般皮肤病和传染性疾病后作出诊断。 (二)结节 1.类风湿关节炎  约20%~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其特点是半球形隆起性皮下结节,大小不等,2~2.5cm或更大。质硬如橡皮,一般无压痛。可与皮肤粘连或不粘连。常位于关节的隆突部位,好发于前臂伸侧,特别是肘部。任何皮下部位,尤其是易受损伤的部位如膝、踝、足、臀、头皮和背部均可受累。结节常持续存在,一般不破溃或感染。类风湿结节多发生于活动期

管剑龙 2021-11-01阅读量2.3万

湿疹的常见类型和治疗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湿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美国等西方国家人口中湿疹患病率在10%左右,我国儿童中湿疹患病率也在10%以上。一般来说,湿疹可以引起下列皮肤表现:红斑、丘疹或丘疱疹皮肤粗糙、脱屑浸润性斑块皮肤肿胀结痂和渗液        下面谈谈湿疹的六种常见类型、诊断、治疗和预防。类型1、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也叫异位性湿疹,是最常见的湿疹类型。症状常常在婴儿期开始出现。如果父母中一方或双方有湿疹病史,其小孩患异位性皮炎可能性就特别大。        患异位性皮炎的婴儿,出现食物过敏的可能性大,也容易患哮喘和花粉过敏。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异位性皮炎患儿可完全痊愈。        异位性皮炎容易引起炎症性皮疹和瘙痒。皮疹常累及肘窝、腘窝、面、颈和腕部。搔抓会让瘙痒加重,皮损渗出清亮组织液。反复搔抓最终导致皮损处浸润肥厚,形成慢性单纯性苔藓。            异位性皮炎往往会出现皮疹急性发作(爆发),即皮损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多或恶化。触发皮疹爆发的原因包括:低湿度,寒冷天气,或气温骤变刺激物,如洗涤剂、肥皂、香水、香料尘螨暴露动物毛发和唾液皮肤感染,包括念珠菌、疥疮某些织物或布料,如羊毛和化纤制品激素水平变化,如月经前、妊娠期食物过敏2、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也叫接触性湿疹,即接触某些物质之后出现的皮肤过敏反应。接触性湿疹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有烧灼感水疱密集的红斑丘疹,基底水肿明显渗液        接触性皮炎有两种类型:刺激型接触性皮炎和过敏型接触性皮炎刺激型接触性皮炎        刺激型接触性皮炎是由于在工作或生活中反复多次接触或使用某些刺激性物质所致。常见的刺激物包括:酸和碱织物柔软剂碱性洗涤剂化学溶剂染发剂除草剂水泥或粘合剂部分洗发香波过敏型接触性皮炎        过敏型接触性皮炎是在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特定的物质,即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后出现。人往往不会对初次接触的物质发生过敏反应,但一旦对过敏原产生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将终生存在。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胶水或粘合剂乳胶和橡胶一些药物,如外用或口服抗生素织物或衣服染料一些植物,如毒葛藤、橡树和漆树一些化妆品、指甲油、润肤霜、染发剂及其它美容产品中含有的某些成分一些金属,如镍和钴3、汗疱疹型湿疹        汗疱疹,也称汗疱疹型湿疹、排汗不良性湿疹,常见于40岁以下的成人。汗疱疹的特征性症状是手足部出现密集小水疱,瘙痒剧烈。有时,小水疱可成大疱,疱液清亮。有时,水疱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疼痛和红肿。有时,出现脓疱和渗液。汗疱疹的水疱常在一周内消退,随之出现皮肤干燥和干裂,引起局部疼痛性皲裂。汗疱疹容易反复发作。        汗疱疹的病因不明。患者常有下列病症:枯草热异位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家族史皮肤真菌感染        汗疱疹的可疑触发因素包括:工作中长时间接触化学试剂或原料工作时双手长时间浸泡水里情绪紧张天气变化4、钱币状湿疹        钱币状湿疹,也叫圆盘状湿疹,特征性症状是钱币状或圆盘状红色斑块,其上有皲裂脱屑,基底水肿。这种湿疹好发于下肢、躯干和前臂。有时,钱币状皮损的中央可以自愈,呈现为环状红斑。钱币状湿疹可发生在包括儿童在内的各个年龄段人群。        正如其它湿疹一样,钱币状湿疹的病因不明。但已知其诱因或危险因素包括:皮肤干燥皮肤损伤,如摩擦和烧伤昆虫叮咬血流淤积寒冷气候皮肤细菌感染一些药物,如抗生素金属过敏甲醛过敏异位性皮炎5、 淤积性湿疹        淤积性湿疹,也叫静脉曲张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常见于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活动减少,下肢静脉功能减弱,可导致静脉曲张和淤积性湿疹。        淤积性湿疹一般仅发生于小腿,其症状包括:瘙痒性红斑、丘疹和小水疱皮肤干燥脱屑有渗出性痂皮的斑块皮肤皲裂        淤积性湿疹发生后,小腿皮肤非常脆弱,特别注意要避免搔抓和抠挤局部皮损。6、干性湿疹        干性湿疹,也叫乏脂性湿疹、缺脂性湿疹,通常见于60岁以上的人。随着年龄增大,皮肤退化而变得干燥,从而导致这种皮肤病的发生。        干性湿疹好发于小腿,但也可见于身体其他部位。干性湿疹的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皲裂,如碎铺路石样外观粉红色裂隙或沟纹大量鳞屑瘙痒或疼痛不适        与其它类型湿疹一样,干性湿疹的病因不明。干性湿疹的诱因包括:干燥寒冷的天气热水浴使用肥皂和其它洗涤剂过度清洁或擦洗皮肤浴后使用粗糙毛巾擦干皮肤诊断        湿疹往往意味着过敏反应,确定过敏原很重要。同时,需要及时处理,以减少皮肤感染,降低湿疹对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对多数类型湿疹的诊断,并没有特异性检测方法。诊断往往需要考虑既往过敏病史(过敏性鼻炎、枯草热和哮喘等)、家族史(直系亲属中过敏性疾病)和用药史(治疗经过和类固醇激素使用情况),并通过近期接触的可疑过敏原或刺激物来寻找发病线索。        做过敏原测试,往往有助于确定过敏原。此外,斑贴试验有助于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湿疹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湿疹的治疗,重点在于控制症状、防止皮损加重或复发。        有些可供选择的湿疹治疗方法,包括:勤用保湿霜或润肤霜,以维持皮肤水分充盈,减轻瘙痒和皲裂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或软膏,以减轻水肿、红斑和局部不适服用抗组胺药,以减轻瘙痒,尤其是夜间瘙痒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以减轻局部炎症紫外线光疗,以减轻皮肤炎症 使用抗生素,以治疗皮肤细菌感染        有些措施常常有助于防止湿疹加重和复发。这些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洗涤剂避免使用香料和香水使用温水或凉水淋浴或盆浴洗浴后自然干燥或细质毛巾拭干皮肤避免搔抓和擦洗皮损,防止湿疹皮损加重或继发细菌感染经常性全身性使用安抚性或油性保湿润肤霜浴后立即使用非化妆品类保湿润肤霜穿棉质吸汗透气的衣服,避免穿紧身衣服及化纤制衣服观察和识别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可疑过敏原和刺激因素(即诱发或加重症状的物质或因素)避免特定的诱因或过敏原,有助于防止或减轻湿疹发作 

赖伟红 2020-06-21阅读量1.2万

小腿水肿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三级甲等 预约量:4.2万

山东扁鹊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