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尿道狭窄是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狭小,使尿道内阻力增加而产生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多见于男性。按病因可将尿道狭窄分为先天性尿道狭窄、炎症性尿道狭窄、外伤性尿道狭窄3大类。由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了正常的尿道海绵体而形成瘢痕,使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挛缩,从而造成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治疗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全身情况、狭窄病因、狭窄部位、长度和瘢痕致密度,既往治疗史等。根据病情可选择1种或多种方法。 1.尿道扩张术: 尿道扩张在治疗狭窄中有一定作用,对于仅侵及上皮或浅表海绵体的纤维化有治疗作用。经扩张后使狭窄部位起到舒展和按摩作用,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瘢痕组织软化,有利于狭窄的缓解。对于较敏感者或初次行尿道扩张术者,可施以表面麻醉。探子越细,头部愈尖,颇易穿通尿道壁,形成假道,若16F、14F或12F的探子不能扩入,切忌勉强重复扩张造成人为的尿道损伤。此时改用丝状探子,丝状探子粗4~6F,质地较软,尾部有金属螺纹,可以与尖部带螺丝的金属或硬塑质尿道探子连接在一起,后面尿道探子的规格为8~24F,由进入膀胱的丝状探子引导后面较粗的尿道探子进行扩张,这种方法一旦成功,便改用普通的金属探子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扩张时必须手法轻柔,不应该加重尿道损伤,当纤维组织撕裂后,引起出血及进一步纤维化,瘢痕进一步形成,狭窄长度、深度及密度加强。常以18F探子开始扩张,逐渐增大号码,直到有阻力为止。每周1次,每次增加1~2个号,直到24F,然后延长扩尿道间隔时间至6~12个月1次,可认为治疗成功,狭窄可由于扩张而变软。 2.腔内手术: 自1972年,Saches首先描述了尿道手术刀(冷刀)及内镜下尿道内切开手术以来,经国内外学者不断改进,使尿道狭窄和闭锁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疗法。其主要优点是安全、方便、可重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各型尿道狭窄,尤适于后尿道狭窄或曾经开放手术而再次开放手术有困难者。目前多采用窥视下导丝引导,显示和判明狭窄尿道腔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利有目的地进行切割手术,常于截石位12、5、7点处切开,切割时应适度进水冲洗,以保持视野清晰。术后置18F或20F硅胶尿管,尿道上皮覆盖切口,表示切口愈合,置管时间长短根据狭窄段的情况来定,可从几天至6周,尿道内切开疗效维持短暂、复发率高,有报道6个月内50%复发,2年为75%,一般认为2~3次手术后仍复发的狭窄应考虑开发性手术,否则将增加修复的困难及失败率。尿道内切开的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复发,有人提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局部注射或灌注糖皮质激素软化瘢痕等方法,效果均不肯定。内切开后间歇清洁自身导尿是一种新型尿道扩张技术,Baker等发现自导尿组在术后导尿3个月内无复发,平均复发间期为终止导尿后4个月;对照组均在术后4个月内复发。但长期随访两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别。因此认为延长或终身导尿可能有利于预防狭窄。 3.单纯的尿道内切开,瘢痕处呈放射状切开后,尿道通道虽打通,但局部的瘢痕面易有参差不齐,有些组织有活瓣样作用,影响排尿。用电切襻切除这些瘢痕组织可使术后排尿效果更满意,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如狭窄位于尿道球膜部者,狭窄段较长或尿道闭锁的病例,尿道腔狭窄,电切襻难与膀胱电切和前列腺电切一样自如操作,视野也往往不清,电切时极易引起穿孔和损伤尿道外括约肌。成都军区总医院经动物模拟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结果证明,液电效应较电切有很多优势:①对尿道组织损伤小,术后炎性反应轻,创面修复快,拔除尿管时间早,且无明显瘢痕组织形成。②尿道梗阻长度3cm以内者均可获1次成功。③术中经尿道内口插入金属尿道探条和输尿管导管作引导,损伤直肠的可能性极小。④术后尿道扩张机会少,减轻了病人痛苦。是治疗尿道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须指出液电效应是在尿道瘢痕组织中炸开一条通道,在尿道壁上可能遗留残碎的瘢痕组织形成瓣膜,导致拔管后排尿困难。因此术中发现有残碎的瘢痕组织时应用电极予以冲击,尽量保证创面光滑,必要时附加电切。 4.冷切、电切、液电等腔内技术治疗尿道狭窄,术中均存在创面出血,视野不清问题,特别是在尿道完全闭锁时,冲洗液在尿道内回流困难,稍有出血就会导致视野不清,增加手术难度,盲目操作易引起假道、尿外渗。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功率在50W以上时可使组织凝固,血管闭塞,用于手术可使组织出血明显减少;激光是一种单一光谱高能量聚焦光束,具有方向性强,止血作用好的优点,能使纤维瘢痕组织汽化、热凝固,同时对周围组织热效应小,随之创面吸收修复并上皮化,瘢痕形成少,1991年Smith等运用接触式激光治疗尿道狭窄获得成功,但激光汽化组织后周围形成一凝固性坏死带,治疗的深度和范围缺乏量化指标和标志,易造成汽化不足或汽化过度,同时存在留置尿管时间长,尿路刺激症状较重等问题。利用微波、激光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楚的优点形成通道后再电切、液电清除瘢痕,手术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视野清晰。术后置尿管时间缩短,对病人损伤小。也可应用汽化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对梗阻部位先行冷刀内切开再采用滚动式汽化电刀切除尿道瘢痕。瘢痕切除面可由浅入深,创面几乎无出血,视野清晰,对于近球膜部的狭窄,滚筒式汽化电切刀的滚动式操作比电切襻的条状切割更为简便和安全。术后置尿管3~7天,近期疗效满意。 5.开放性尿道成形术: 与腔内手术相比,开放性后尿道成形术复发率低。开放性尿道成形术包括端-端吻合和替代成形术。前者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分为经会阴、经腹-会阴/耻骨吻合术,是公认的开放性手术中效果最好的。 (1)经会阴端-端吻合适用于球部尿道狭窄或闭锁<2~3cm经尿道扩张失败或效果不满意前尿道健康的病例,可切除狭窄部行尿道端端吻合术。手术取截石位,会阴部弧形切口,在尿道海绵体与阴茎海绵体之间锐性分开,勿损伤各自的包膜,使尿道狭窄段及其上下正常部分约2cm从阴茎海绵体上游离出来,经尿道外口插入一尿道探子,其尖端受阻部位即为尿道狭窄的远端,切除瘢痕狭窄段尿道,断端用2-0或3-0肠线间断吻合,留置尿管10~14天。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破损的组织及尿道周围瘢痕,充分游离尿道海绵体,达到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吻合。严格经会阴正中切开,前列腺两侧不做过多分离,以保留勃起组织的神经血供,不致影响性功能。阴茎悬垂部的狭窄不宜切除吻合,以免引起腹侧的痛性勃起。 (2)经腹-会阴吻合术适用于狭窄、闭锁<3cm,膜部以上高位狭窄、骨盆骨折严重移位,伴膀胱底部/直肠瘘和膀胱颈部撕裂假道等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需同时处理膀胱内病变者。术前造影发现内括约肌无功能者应用该方法行膀胱颈部修复。手术经会阴的步骤与球部尿道吻合术相同,若有耻骨上膀胱造口,可经瘘口插入一粗尿道探子,探子尖端顶于狭窄段的近端,将狭窄段向会阴切口内顶出,若未作膀胱造口,则应作耻骨上膀胱切开,借助于探子的引导。围绕探子切开尿生殖膈,充分游离尿道狭窄的瘢痕段,切除瘢痕,2-0肠线吻合,留置尿管3周,术中注意避免直肠的损伤,后尿道狭窄合并假道时,必须注意避免将尿道与假道吻合。后尿道狭窄病人造影显示狭窄段较长,正常尿道长度不足,既往多次手术失败者,可行经耻骨的尿道成形术。1962年Pierce首次用此途径于后尿道手术,包括膜部尿道的成形术,1963年Waterhouse系统介绍了用此途径施行尿道手术,故又称Waterhouse成形术,手术时先游离尿道球部至尿生殖膈,于狭窄部远侧切断尿道。再作下腹部正中切口,下缘抵阴茎根部,延伸成人字形,显露耻骨联合,切断阴茎悬韧带,结扎及切断阴茎背深静脉,游离耻骨联合,用线锯将耻骨距中线2cm处锯断,移去切除的耻骨,用金属探子从膀胱探入后尿道,仔细游离并切除瘢痕狭窄段,3-0肠线吻合,置尿管2周。此法具有显露良好,能在直视下操作的优点,术后对负重亦无多大影响,但其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术中有损伤前列腺静脉丛及痔下静脉丛引起大出血的危险,若外伤时或修补手术时内括约肌受损,也可引起尿失禁,有的术后发生阳萎,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作为一种常规的后尿道吻合方法。 6.替代成形术是利用自体阴茎、阴囊、包皮或大腿内侧的皮肤修复狭窄缺损尿道的方法,分为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适用于伴有前尿道病变、狭窄或缺损段长,合并感染、瘘管及多次吻合成形或尿道内切开失败者。带蒂皮瓣的优势在于可一期完成成形。游离皮瓣成形需4个条件:移植床良好的血供,移植物迅速吸胀贴附,迅速神经血管化,不移动有利于营养交换。皮肤移植物易被尿液浸湿,影响贴附及血供,皮肤移植多用全厚皮片,包皮及阴茎部皮肤最适合,优点是无毛发生长、薄、收缩<15%,外生殖器外的皮肤厚且收缩大,阴囊皮肤有毛发生长易形成结石且不易裁剪。膀胱黏膜与尿道黏膜上皮相同,从理论上讲是替代尿道最理想的材料,且无毛发生长适应尿液,顺应性好,黏附后可迅速从毛细血管获得营养,多于膀胱前壁取材,取下后立即置于盐水中,但有5%~15%收缩,可有憩室形成,尿道口黏膜增生是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特有的并发症。用颊黏膜修复尿道狭窄是新近推出的一种方法。常于下唇取材,根据需要可向两颊部延伸,最长可取12cm,取下后置于1∶100000的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的盐水中,口腔黏膜因为上皮厚,富含弹性蛋白,故韧性好,加之固有层薄,易于黏附及神经血管化,颊黏膜毛细血管密度高,取材方便,创伤小,愈合快,因此比用阴茎皮肤或膀胱黏膜好,Pansadoro等报道用此方法治疗球部尿道狭窄成功率达96%。 7.记忆合金支架: 本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不需留置尿管,因此排尿迅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对于其他方法不易处理的尿道狭窄有较好的效果,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吴玉伟 2020-03-1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问题1:小儿腹股沟疝是怎么回事?小儿腹股沟疝是小朋友的常见病,是由于腹部和大腿交界的腹股沟区存在一个先天性发育不全的小孔,腹腔里的肠管或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这个小孔跑出来到达体表皮肤下方,在局部形成一个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肿块。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朱晓强说得再专业一点,这个先天性发育不全的小孔,其实就是男宝宝的睾丸或女宝宝的子宫圆韧带从腹腔下降到体表时形成的一条腹膜的小通道,在出生后没有完全关闭所形成的。由于右侧睾丸下降一般比左侧晚,鞘状突闭合时间较晚,因此右侧腹股沟疝较左侧多见。另外男宝宝睾丸下降形成精索的通道比女宝宝的圆韧带相对宽大,所以小王子的发病率要远高于小公主。另外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本身就存在各方面的发育不全,因此发病率更高。问题2:家长们怎样及时发现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出现后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局部肿块,跑出来的小肿块通常位于外生殖器,也就是小鸡鸡或小哈哈的旁边,时间长的还会掉到阴囊或大阴唇里去。所以家长们在帮宝宝洗澡或者换尿布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这个位置有没有肿块、鼓包,或者有没有两侧不对称的情况。尤其是在宝宝哭吵后以及剧烈运动后,出现的概率会更高。而当宝宝安静了或者入睡了,这个肿块又不见了,那多半就是腹股沟疝。大孩子往往会告诉家长下体不舒服,不愿意跑步玩耍。还有一点特别要家长们注意,两三岁以内的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如果反复哭闹,感觉不是肚子饿、发烧、腹泻引起的,又找不到明确原因时,应该拉开尿布或者拉下裤子看看小鸡鸡或者小哈哈旁有没有异常。问题3:发现了小肿块该怎么办呢?当然是上医院啦,首先要让医生确诊是腹股沟疝还是其他疾病,因为的确存在鞘膜积液和隐睾等一些疾病需要和疝做鉴别,在专业医生的手里这是很容易的事。然后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不同情况做具体处理,是暂时观察还是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问题4:发生了腹股沟疝,对小儿有哪些危害?腹股沟疝一旦形成会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小部分孩子会影响消化,随着病史延长,疝的挤压可能对小王子的生殖系统发育带来影响。另外有一部分患儿会出现疼痛不适,大孩子会告诉家长,但两岁以内的小宝宝则只能用哭闹进行表达。所以孩子有不明原因哭闹时应该拉开尿布看看小鸡鸡旁有没有异常。因为小儿腹股沟疝易发生急性并发症,医学上称为“嵌顿”、老百姓称为“卡住”的概率远高于成人疝。以为小孩子不听话,而延误了嵌顿诊断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睾丸或卵巢坏死的惨痛教训,临床上比比皆是。而且孩子越小发生嵌顿的概率就越高。肠梗阻、肠坏死如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患儿死亡,睾丸、卵巢发生坏死(嵌顿后发生概率10-15%)的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小儿疝一定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报有侥幸心理,觉得这是个小病,“哭之即来,推之即去”,一旦出现了并发症就得不偿失了。问题5:确诊了腹股沟疝该怎么办?会自己好吗?可以吃药打针不开刀吗?小儿的腹股沟绝大多数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一岁以内的宝宝,确实有自愈的可能,但自愈率只有1-2%。所以一岁以内的,可以临床观察或者使用疝带;一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治愈的,也就是把宝宝那个应该自然关闭而没有关闭的小通道用手术的方式做一个人为的关闭。必须强调一点,任何宣称“不开刀治好小肠气”的广告都是骗人的。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促进这个通道的关闭。最有害的就是注射治疗。所谓“注射打针”打的是硬化剂,注射的硬化剂是打在小通道的旁边,与机体组织反应后变硬。部分情况下能够达到缩小通道的作用,所以部分患儿可以表现为暂时的“愈合”。但是注射并不能真正封闭这个通道。以后随着活动和腹压增高,通道会被冲开而最终复发。复发还是其次,由于腹股沟疝的通道跟精索紧贴,注射过程很容易导致输精管和供应睾丸的精索血管受到损伤,后续形成的瘢痕粘连也有一定的导致输精管阻塞和精索血供障碍的概率。输精管的问题往往要到成年生育时才被发现,而精索血管的问题会阻碍宝宝的睾丸发育,短期内就会有表现。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舍不得给宝宝做手术,而选择这种可能导致“断子绝孙”的方法。此外,注射治疗如果误入腹腔,还有引起肠粘连、肠坏死的报道;同时局部形成的残留物和局部组织粘连,还增加了今后手术手术的难度,容易导致手术误损伤,真的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问题6:应该在什么年龄给孩子做手术最合适?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方式。由于鞘状突最晚可以到出生后一年才关闭,所以许多教科书上认为一岁以内可以临床观察,而一岁以后则建议手术治疗。但目前临床的治疗观念正在改变,一方面是因为自愈率极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儿腹股沟疝发生嵌顿的概率远高于成人,一旦发生嵌顿,除了威胁生命,睾丸和卵巢萎缩坏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因此有不少西方国家医生主张小儿疝一旦发现就尽早手术。当然考虑到小儿手术是年龄越小风险越大(主要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风险),所以也有把半岁作为一个临界年龄的。当然,还是要根据患儿的疝和全身具体情况决定。对于不大的可复性疝,出现频率不高的,出现后容易回纳的,可以临床观察或用疝带压迫,到一岁后仍未自愈或者年龄再大些四五岁时进行手术。如果疝较大,频繁出现,甚至出现过嵌顿的,只要无其他严重疾病,无论年龄大小,均应该尽早手术。无论因为何种原因,最晚的手术时机是发育前,因为先天缺损关闭以后,机体后续的发育会使局部组织增强,而发育后虽然也可以做手术,但错过了发育时腹壁加强的机会,因此术后复发率将远高于发育前。此外随着病程延长,缺损会逐步增大,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阶段再手术就可能需要使用补片;再拖到成人,就变成了一个年轻的“老疝”,增加手术难度,增加精索结构损伤的概率。问题7: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怎么做?复发率高吗?风险大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较成人简单,只要做疝囊高位结扎即可,不象成年人需要进行局部修补加强。手术的原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找到疝出来的洞口,用一根线把洞口扎住即可!小儿疝不需要象成人疝进行修补,其主要原因是两者的病因不同。成人疝的发生大多与机体退化有关,就好比衣服穿久了、轮胎用久了会磨出洞,所以就一定要用一块材料(俗称“补片”),象打补丁一样对疝洞局部覆盖和加强,不加强机体后续的继续退化多半会导致复发;而小儿是先天发育异常,该关闭的缝隙(鞘状突)没有关,那我们就通过手术的手段人为地把它关上,不需要做加强修补是因为小儿本身的腹壁强度并没有问题,后续随着生长发育局部组织会进一步加强,复发的概率很小,在3%左右。因为手术很小,所以手术风险还是相对很小,当然在麻醉方面,的确是孩子越小风险相对增大些。问题8:小儿腹股沟疝能够通过微创手术做吗?有哪些优点?目前手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开放手术,局部做一个2-3cm的皮肤切口,从外向里分离找到洞口进行结扎;另一种是腹腔镜手术,在腹壁打两个5mm或者一个5mm一个3mm的小洞,使用腹腔镜在直视下对洞口进行结扎。两者的原理完全相同,但途径完全不同。因为小孩子体积小,组织娇嫩,腹股沟疝紧贴生殖相关结构,所以无论哪种手术,都要特别精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点在于:第一是创伤小、恢复快。腹腔镜切口小无需缝合、几乎看不到切口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小儿的精索发育尚不成熟又非常细小,开放手术时的分离过程容易造成损伤,而腹腔镜手术不需分离精索和疝囊,避免了对精索的损伤,术后发生血肿少,对生育影响减小;因为创伤小,小儿术后恢复很快、无明显疼痛,一般术后1天即可出院。第二是腹腔镜的视角在腹腔内,较开放手术能更好地做到高位结扎,因此疗效好,复发率更低。第三是表现为单侧疝的小儿,其实有约20%是双侧,只不过另一侧较小不易发现而已,开放手术无法探查对侧,而腹腔镜能够清楚地看到对侧,避免隐匿疝的遗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二次手术。目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主要缺点是费用要高于开放手术。问题9:孩子手术必须全麻吗?全麻对孩子智力会有影响吗?婴幼儿完全无自控能力,肯定是全麻,上小学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控力,但是局部麻醉仍可能会让孩子留下痛苦记忆,同时腹腔镜微创手术须要建立气腹,也需要全身麻醉。所以绝大多数手术都要通过全麻实施的。由于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手术简单,手术过程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总的麻醉时间通常不超过半小时,所以对于其他脏器都健康的小儿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目前也没有证据认为短时间的全麻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会有任何影响,所以请家长们不必过虑,千万不要因为担心麻醉对小朋友的影响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问题10:小朋友做完手术后多久可以吃东西,可以下床尿尿?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很小,因此恢复得很快。麻醉完全清醒后就可以下床,尽早排尿,避免尿储留,不必强制让孩子在床上平躺,坐着也无妨。完全清醒后,没有恶心呕吐等即可进食,手术当天以较稀的流质或者半流质为主。手术后第二天早晨医生会来查房,没有异常的话下午就可以出院了。问题11:小朋友做完手术后吃东西、体育锻炼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通常第二天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所以只要不引起便秘的食物都可以吃,不需要忌口或者大补特补,正常即可。完全清醒后就可以下床,不需要让孩子一直留在床上,出院回家后也是如此,孩子生性好动,爬行或者走路都没有影响,但体育锻炼还是要注意的,术后四周可以做些慢跑等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三个月后就没有任何限制了。问题12:小儿腹股沟疝能够预防吗?小儿腹股沟疝的病因是先天发育不全,所以很难从根本上做到绝对预防。主要的预防是降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此外,避免婴儿阶段的过度哭吵、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持续增高的因素也有利于降低其发生率。
朱晓强 2018-07-18阅读量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