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足趾痛 > 预防

足趾痛预防

足趾痛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拇指外翻?经常脚疼的人该注意了

病请描述:什么是拇外翻? 拇指外翻是足部常见的畸形,是指拇趾偏离中线向外倾斜大于正常外翻角度,同时拇趾在纵轴上向外略有旋转畸形。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正,影响日常的穿鞋和行走,且可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和前足痛等症状。 (图片来自网络) 拇外翻怎么判断? 判断是否有拇趾外翻,必须观察二个角度: 1.拇指外翻角度(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一趾骨和第一跖骨之间角度; 2.第一跖骨间的角度(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的角度。 当拇指外翻角度>15度,跖骨间角度>9度的时候,在医学上就称为有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的严重程度,也根据角度有所不同,分为正常、轻微、中度、严重四个程度: a. 正常:HVA<15°,IMA<9°; a. 轻度拇外翻:HVA在15°~20°范围内,IMA在9°~11°范围内; b. 中度拇外翻:HVA在20°~40°范围内,IMA在11°~18°范围内; c. 重度拇外翻:HVA超过40°以上,IMA超过18°。 拇外翻的危害 拇外翻因为拇趾变形,前脚掌会变宽。在穿鞋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外部压力和摩擦,出现拇囊炎、滑膜炎或老茧,进而引发红肿、疼痛症状,甚至会往上波及到膝盖、骨盆、脊柱和颈椎等部位。 因此,拇外翻越早矫正效果越好,初期不采取任何措施,等到外翻角度加大,反复的拇囊炎可能会并发骨刺,甚至出现脚趾骑跨。 (图片来自网络) 拇外翻的治疗 1. 物理治疗:锻炼足底肌群,将薄弱的肌肉刺激起来,为脚趾提供支撑力作用。 2. 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将多出来的骨质去除,矫正拇外翻畸形。 3. 定制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均衡足压压力、减少疼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矫形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以达到同时预防、治疗拇外翻的目的,同时也为拇外翻术后的复发提供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扁平足患者由于足部支撑点发生改变,行走时全身的重量会落在足部前端,使第1跖骨向内移位,造成拇趾外翻。3D打印定制鞋垫根据患者足弓塌陷的严重程度定制,通过调整相关受力的方向,平衡足底压力改善扁平足来预防拇外翻的发生。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王金武 2024-02-29阅读量1632

足“治”需多谋

病请描述: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种类可谓形形色色,但临床表现又往往无形无色。相对来说,糖尿病足显而易见,许多从未学医的朋友也常常能指出:“这是糖尿病烂脚”。严重的糖尿病足可导致截趾、截肢致残甚至致死。那么严重的糖尿病足常有什么特点呢?可将它归纳为表里不一,即几个不一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代谢科蒋伏松        第一、 糖尿病足的创面和内部损害程度不一致。许多外观损害不严重或者创面较小,但内部损伤非常严重。贲阿伯糖尿病20年,仅有左足背1cm大小的溃烂2周,外院每日消毒等治疗,表面创口逐渐缩小,但精神越来越差,伴有低烧,不想吃饭,出现败血症表现。来医院检查足部无明显红肿热痛,测左足围较右侧宽,立即给予扩创,发现内部大量脓液及坏死组织,清除后予上下贯通引流,降糖,抗感染,支持治疗等,每日坚持清理消毒。下肢血管造影发现小腿部位血管严重狭窄,予以放置支架。经综合治疗病情渐好转,3月后伤口愈合,患足得以保留。        第二、 糖尿病足溃疡起病时的损伤程度与后果不一致。张师傅劳动时左脚表皮轻微擦伤,未重视,坚持劳动。伤口1个多月未愈合,反而出现范围扩大,伴化脓。检查发现血糖明显升高。予降糖,抗感染后局部植皮后效果不佳。来院检查发现足部畸形呈拇外翻,拍片提示骨皮质轻度感染,植皮部分已坏死。给予清创,抗感染,降糖,制动,局部理疗等,伤口缓慢愈合,骨感染消失。        第三、 糖尿病足的主导原因不一致。糖尿病足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包括血管闭塞,神经病变,足部畸形,感染等。沈阿婆糖尿病多年,本次因左脚两个足趾自发坏死化脓来我院。有典型的足部畸形,神经病变,感染坏疽等表现。在截趾前常规检查发现左下肢动脉血管严重闭塞,无法进行安装支架,球囊扩张和血管搭桥等重建血管的手术方案,只能从大腿部位进行截肢。        第四、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血糖水平不一致。狄先生,30岁,从事餐饮工作,肥胖怕热。由于穿鞋总是闷湿,左脚破后开始腐烂,范围逐渐扩大,散发恶臭。到当地就诊,发现糖尿病,但血糖升高不是很严重。足部无畸形,检查血管状况、神经状况也良好。每天坚持消毒,但为避免散发恶臭而层层包扎,腐烂越来越严重,截除一脚趾仍未控制病情,被多家医院婉拒。入院后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坚持每天两次换药,以及降糖等综合治疗,病情逐渐控制,创口愈合,未再截趾,重返工作岗位。        虽然糖尿病足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预防原则是一致的。未发生糖尿病要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来预防糖尿病。已经发生糖尿病的也不要紧张。首先要保持血糖控制达标,戒烟,控制好血压血脂。平时穿宽松的鞋袜,冬天注意皮肤皲裂,夏天注意划伤、抓伤和毒虫咬伤,定期做足病筛查,及时治疗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畸形。如出现皮肤破溃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足溃疡溃烂的发生率。

蒋伏松 2018-07-17阅读量4568

拇外翻---大脚骨看过来

病请描述:拇外翻俗称“大脚骨”,常见于女性。病因主要有两类,一是先天遗传性的,出生就有,往往母亲或者外婆有拇外翻家族史。二是后天逐渐发生,常见于女性,尤其是爱穿高跟尖头皮鞋的女生,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和不良足姿导致足内结构改变,进而发生拇外翻畸形。 拇外翻畸形发生后,初期是外观较为难看,穿凉鞋的时候,外露的拇指使自信心常常受挫。或者穿皮鞋的时候,拇外翻处增生骨质,常把鞋子侧方顶起突出,不仅外观难看,连漂亮的鞋子也被毁掉了,局部突起拇囊炎也常常很痛。当拇外翻进一步加重,足底负重点转移到二和三跖骨头处,即外侧转移,引起明显行走足痛。随着外翻角度加重,拇指可转移到第二足趾下方,甚至将第二足趾抬起,治疗就更加困难。 治疗分为保守方式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多适合拇外翻初期或者做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包括穿宽松的平底鞋,分趾垫的使用,佩戴矫形支具和牵拉足趾等康复治疗手段等。手术治疗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200种术式治疗拇外翻。在众多术式中,没有一种术式是完美不变、上下通吃的,针对每一种拇外翻情况进行仔细选择,最适合才是最好的。 手术通常分为软组织类手术和截骨类手术两大类。软组织手术损伤较小,但术后需要绷带维持位置,且对严重拇外翻纠正有限。截骨类手术纠正畸形较为彻底,但愈合时间相对较长,不适合年龄较大的女士。一句话,软组织手术方法,损伤小,但纠正外翻角度略小。截骨手术要断骨头,但纠正更彻底一些。 预后方面,要避免长时间穿尖头高跟皮鞋,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养病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微创治疗拇外翻的说明,网络上常有说微创治疗拇外翻,对于一些所谓微创治疗方法要慎重,盲目的磨削突出骨头常会损伤关节结构导致严重后果,三思后行,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治疗拇外翻方面,我们融合了骨科和整形科的诸多优点,在纠正外翻效果和预防瘢痕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心得,我们自信会还您一双美丽的脚。

韩冬 2018-01-25阅读量1.3万

跟痛症病因到底在哪里---原...

病请描述: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包括跟后、跟跖、跟内和跟外侧急、慢性疼痛。跟痛症是一个症状性名称。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2:l。特别是男性肥胖者及运动员,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发病机制:    正常人足底不是平的。足底中部向上呈弓形凹陷。从前向后的弓形称纵弓,从内向外的弓形称横弓。足底的弓形结构使人体负重时足部具有弹性。足的纵弓是由跖腱膜维持的。跖腱膜起自跟骨底面的结节,向前伸展,最后分成五股,分别止于五个足趾的趾骨上。跖腱膜的深面有趾短屈肌附着。跖腱膜与足弓之间的关系犹如弦和弓。因此,人在站立、行走时跖腱膜受到强大牵拉力以维持足弓的正常结构。如此,跖腱膜在跟骨的附着点经常受到强大的牵拉力的作用,这一区域的跖腱膜及跟骨骨膜容易损伤。另外,跟骨结节也是足的负重点,人体重量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跟骨结节上,这也是它容易损伤的原因之一。中老年人跖腱膜弹性减弱,跟骨骨质疏松,是易患此病的内因。突然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劳动是跟痛症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鞋底过硬时也易造成跟痛症。足跟是人体负重的集中区,足跟损伤后周围软组织可出现炎症反应。因足跟周围软组织坚韧,疼痛较重。软组织损伤后再负重可进一步加重损伤。因此,跟痛症可持续数月之久。综上所述,实际上是亘古周围张力平衡被打破,导致的张利失衡,跟骨处受损而出现无菌性炎症进而出现疼痛。临床表现与诊断: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时加重疼痛。检查时,跟骨底面有局限性压痛。严重者足跟软组织可发红及肿胀,压痛范围扩大。有时有其他畸形,为平底足等。X线检查在跟骨底可见到骨刺。有的病人无骨刺。骨刺大小与临床表现不成比例。有骨刺者可无症状,有症状者可无骨刺。多数病人有跟骨骨质疏松。治疗:跟痛症病人行走困难,很多病人病史较长,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特别是对老年人影响更大。因此,应当重视对跟痛症的治疗。临床观察,积极正规地治疗能有效控制疼痛。否则,疼痛可迁延、漫长。治疗的根本是恢复足跟周围韧带的平衡,其中关键性的是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当这两块肌肉的拮抗作用解除,跟腱张力降低了,也就是足底筋膜张力恢复正常了,根痛自然就会回复了。其他治疗只是促进局部修复,加快恢复的方法而已。诱发运动不平衡的最常见因素就是腰椎和坐骨神经问题,导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紊乱和功能失调。1.尽量减少足部负重,让足跟部充分休息,为损伤愈合创造条件。必须行走时足跟部要垫厚软垫,减少对足跟的损伤。2.局部理疗或热敷。3.外用涂剂。患者可在家中进行,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方便的治疗方法。常用疗效较好的药物有扶他林乳剂、骨友灵、伤痛一喷灵、正红花油等。外用涂剂要注意使用方法。用药之前,应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药。涂药范围应大于疼痛范围。用药后要按摩一段时间。4.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疼痛重的跟痛症患者可口服消炎止痛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常用的药物有:扶他林、西乐葆、布洛芬、芬必得、美洛昔康、洛索洛芬等。5.激素治疗。大部分病人经上述治疗后疼痛能缓解。部分病人疼痛重,这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小剂量口服强的松,疗效确实。强的松可与消炎,止痛药合用。合用时二种药物间隔1~2小时口服会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强的松用药时间不宜长,一般3—5天即可。有胃炎、消化性溃疡及糖尿病的病人不用强的松。6.封闭治疗。经上述治疗无效的病人可用封闭法治疗。用氢化考的松局部痛点注射,一般止痛效果均好。足跟皮肤质韧,注射时本身疼痛较重,并有感染的可能。因此,跟痛症患者应先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时再封闭治疗。预防:跟痛症在中老年人发病是很普遍的,给他们平添了很多痛苦。因此,中老年人应注意预防跟痛症的发生。     中老年人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坚持每天散步,使双足能经常得到锻炼。经常散步能使足的韧带保持弹性,跟骨骨质疏松得到改善,有助于预防跟痛症的发生。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偶然一次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劳动容易患跟痛症。因此,除了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外,要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需要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注意间断休息,防止足部过度疲劳。每天用温水泡脚,保持足部卫生和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足的健康。穿鞋要宽松,鞋底要有弹性。鞋底过薄容易损伤足部。通过上述方法可望防止跟痛症的发生。对于已患跟痛症的病人有助于防止复发。

马彩毓 2017-12-04阅读量1.2万

足趾痛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

三级甲等 预约量:761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

三级甲等 预约量:354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