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胃痛 > 内容

胃痛内容

养生误区

病请描述:        大枣非红枣,应为青枣蒸制后的黑枣,补脾经血分之阴!所以,无怪乎那些吃红枣养生的人们,老是口疮或便秘或粉刺!红枣不入药,岂能养生?!不过还是要提醒一下,有胃痛胃胀胃酸的朋友还是不要吃枣了,因为甜的~容易引起胃酸分泌过多!

张平 2017-01-07阅读量8825

“光荣”的胃病

病请描述:        几年前有一个非常火的胃药广告不知你还有印象吗?“胃痛?光荣!肯定是忙工作忙的…”        确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胃肠病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在门诊的工作中,有时候我甚至不用搭脉,大着胆子,随口说患者胃肠功能欠佳,往往都能获得患者惊奇的回应:真是神啦医生,我胃痛好多年啦,你怎么知道的?玩笑成功的背后,作为一名医生,面对日益低龄化,扩大化的胃肠道疾病,却又是深深的无奈。        从中医角度来看,“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胃腑但以和降为顺”。胃的生理功能不外乎“寒热升降”四个字,中医治胃病,也多是从这四点出发,斡旋胃腑气机,调畅其生理功能。        什么是“寒”呢?        这里首先向大家介绍下,中医学中的很多概念,往往是在基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经过哲学上的抽提加工后,所归纳的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经过这种归纳,有些事物与其本来面目相差不大,比如中医学中有“心”,事实上人体也确实有“心脏”这样的解剖结构。但有些则大相径庭。比如过去很多风水先生口中念念有词的“东方甲乙木生风”,就是对木性的一种抽象概括,并不是说物理上的“东方”就有风,自然也不是说“甲乙”二字就会产生风。否则,夏天谁还会用空调呢?        同样的,这里的“寒”,也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体感上的“温度低”,而是一种对“寒”这种状态所代指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概括。中国哲学认为,所有具有“清淡”、“稀薄”、“潮湿”、“安静”等属性的事物都可以归纳到“寒”的状态。那么这样来看,胃病中所谓的“寒”接近于西医所谓胃肠功能较差,肠蠕动慢,消化不利,容易腹胀,胃部隐痛的一类症候群,所谓的“温中散寒”,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汤药,针灸等)来增强胃动力,加快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所以说,上面提到的四种胃肠病的“寒热升降”,并不是说中医对这类疾病只有四点认识,而是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思维加工,将纷繁复杂的临床症状归纳为了四种容易把握的哲学概念,并且通过这种概念的梳理,直接指向疾病的治疗。

董永政 2016-12-07阅读量5939

中医养生丨一“失足”成千古恨

病请描述: 古话说:病从脚入,脚暖则体暖;中医养生也认为“寒头暖足”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准则;民间自古更是有“养树护根,养人护足”的说法。由此可见足部保暖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那么为什么足部保暖会如此重要呢?微医邀请 江苏省中医院 肾科 孙伟主任 为大家从中医角度介绍下足部保暖与保健养生的关系。 一、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现代医学认为脚部有许多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并参与和调节大脑的活动。 1.解剖学:双脚保温能力差,受寒使人抵抗力降低 从解剖学观点看,人的双脚远离心脏,双脚末梢血液循环差,皮肤下面的脂肪堆积少,保温能力亦弱,同时脚的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能差,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脚的皮肤温度较低,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 一旦保暖不当,寒冷低温刺激双脚,容易使毛细血管紧缩,血液回流心脏能力减弱,出现血液循环不畅,全身不适的情况;另外,如果足部保暖不足,就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局部抵抗力降低,病菌、病毒乘虚而入而患上感冒。 2.中医学: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来反应,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六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 中医理论认为脚位在下属阴,而寒亦为阴邪,故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怕冷手脚冰凉的老年人或女性多属气血不足的虚弱体质,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不能温暖身体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寒邪则通过脚部侵袭人体,损伤洋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寒邪侵犯脚之后还会影响心脏,引起胃痛,造成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发生腰腿痛、阳痿等。 二、如何使脚部保持最佳温度? 1.加强锻炼,多活动,以保证脚部的血液供应 建议平常久坐或工作中长时间站立的女性,应当有意识地让自己多走动,多做手脚和腰部的局部运动,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原地跳跃等,使身体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 2.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 每晚临睡前,用保持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脚踝关节处),坚持15—20分钟,浸泡同事揉搓双脚张星涌泉穴,浴脚后皮肤呈为红色为佳。能促进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血液循环,同时使脑部血液相对减少,促进睡眠。 另外脚部的太冲、隐白、昆仑等穴位都受到热力刺激,就会刺进人体血脉运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 风湿寒邪引起的关节酸痛等症者可在泡脚水中加入吴茱、萸桂枝、丁香等中药,起到温经散寒,驱风止痛的作用;感冒初起的市民在家泡足时,也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食盐一小勺、生姜一两。 3.要选择大小肥瘦都合适的鞋 因为穿过紧的鞋,让脚上的皮肤血管受到重压后,使血液的正常循环受影响。 专家提醒: 不要以为足部保暖只是在冬季做的事情,在夏季同样要注意足部的保养,不要经常用凉水冲脚,可能会诱发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 专家简介: 如有【肾内科】方面的问题,可点击上图↑↑↑进入医生个人微站,在线问诊。 感谢孙伟主任的权威医学科普 微医出品 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朋友得到帮助。

健康资讯 2016-06-17阅读量3610

冬季必备|暖胃食疗汤

病请描述: 不少人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常常在夏天贪一时之快,过量进食性质寒凉的水果,以致最终落下“胃寒”的毛病。每当天气变冷时,“胃寒”人士还会经常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到底怎样才能有效地暖胃呢?为此,微医采访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科 主任医师 佘世锋为大家讲解怎样才能有效地暖胃。 佘教授指出,我们常说的“胃寒”出自中医名词,它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所引起的症状。 一、引起“胃寒”的两种情况 1.年老体虚 患者本身年老体虚,阳气不能温养脾胃,形成“脾肾阳虚”的证候。 2.受冷风侵袭或过量进食生冷之品 这种情况通常与年龄无关,患者多曾受冷风侵袭,或过量进食生冷之品(如冰棒、水果等),形成“阴寒滞胃”的证候。 虽然致病机理不同,但“胃寒”的人普遍有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的情况。简单来讲,就是食用过冷的食物后会加重腹痛,但热敷或按摩腹部后疼痛可以缓解。 二、胃寒者要温中散寒 佘教授表示,既然“胃寒”是由“阳虚”和“寒邪侵袭”所致,在治疗上,就应该遵从“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的原则。  在日常饮食中,可多吃生姜、红糖、胡椒、山药、板栗、黄芪、党参、羊肉等温补脾胃之品。再结合当下寒冷的季节特点,喝一碗暖胃的热汤,就最适合不过了。 下面佘教授给我们带来三款暖胃食疗汤,材料简单,易上手,让你从头暖到脚! 1.古方生姜红糖汤 材料:生姜片15克,红糖适量。 做法:把生姜洗净、切片。再加入适量清水于锅中,水煮沸后放入姜片。待姜的味道渗出后,加入适量红糖,最后稍微搅动至红糖完全溶解于水中即可。 功效:此品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特别适合冬季受冷风侵袭后,有胃痛、怕冷、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胃寒”人士饮用。但有糖尿病的人最好避免饮用。 2.生姜黄芪炖羊肉 材料:生姜、黄芪各50克,羊肉250克,食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生姜、黄芪、羊肉切块洗净。羊肉汆水后捞出,并撇去浮沫。加入适量冷水至另一砂锅中,水开后放入羊肉、姜片和黄芪,然后用文火炖2小时,最后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常吃羊肉可以抵御寒冷,还能修复胃黏膜,起到护胃的作用;黄芪有益气温阳、调补脾胃的作用。本品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畏寒反胃、身体瘦弱等症。 3.胡椒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白胡椒10~20克,咸菜80克,盐适量。  做法:用盐搓洗猪肚的两面,再用清水洗净。用纱布包裹打碎的胡椒粒,再塞进猪肚中。待水煮沸后,放入猪肚,先用武火煮20分钟,再用文火煮1个半小时,最后加入咸菜和食盐即可。 功效:此品具有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胃脘冷痛、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者食用。 专家介绍: 佘世锋 医生个人微站>>(关注他)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丙肝,脂肪肝,功能性胃肠病、胃炎,胃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发表于佘世锋教授的挂号网个人网站 感谢佘世锋教授的权威医学科普 微医集团出品 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朋友得到帮助。 如果您是医生,也想发布文章,请点击 发布指南>> 

健康资讯 2016-01-19阅读量1960

胆囊炎胆石症的腹痛跟“胃痛”...

病请描述:       临床上经常有一些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难以区别是胆囊炎还是胃病引起的。通常急性胆囊炎或胆结石急性发作者一般会出现右上腹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疼痛常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慢性胆囊炎一般表现为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右肩胛去疼痛,还会出现胃部灼热、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胆囊炎患者多在进食油腻食物或饱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发作等消化道症状,而胃病患者多在空腹、饥饿时上腹痛发作,进食后疼痛可以减轻。但有时由于慢性胆囊炎的表现也可以类似于慢性胃炎等胃病,或二者具存在。临床上往往需要专业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征检查、胆道B超或胃镜等。

赵刚 2015-04-05阅读量9014

如何辨别三叉神经痛与偏头痛

病请描述: 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很多时候,人们选择忍一忍或者吃颗“止痛片”了事,以至于耽误了正规的治疗,其实,头痛并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简单。引起头面部疼痛的原因很多,只有明确不同类型头面部疼痛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理,才能有效的根治,否则,治标不治本,反而贻误病情。 三叉神经痛和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面部疼痛,病人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困扰。因此,了解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发病机理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三叉神经痛,折磨人的“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人,是指发生于一侧头部、面部、下颌以及牙床周围的由三叉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短暂的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秒到几分钟,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疼痛呈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等,发作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一侧;疼痛多发生于单侧,绝不扩散至中线,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常有触发点(扳机点),如上下唇、口角、牙齿、舌、颊部,可在洗脸、刷牙、饮水、说话、剃须时诱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因为脑内的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的脱髓鞘病变,三叉神经内部的神经纤维发生传导异常。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如口服药物、针灸、按摩、射频等,由于上述治疗方法均不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去治疗,因此效果不佳。微创手术是目前能真正治本且能有效治愈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之一。手术中将有效阻断神经与血管的接触,神经内部传导紊乱得到纠正,手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立刻消失。由于是微创手术是在显微镜下完成操作,不会损伤病人的神经与血管,术后并发症少,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治疗偏头痛,不能过分依赖止痛药 偏头痛常见于一侧耳上、眼眶周围、额头、颞部、枕部及头顶部头皮的搏动性胀痛,部分病人表现为双侧头皮疼痛,疼痛可反复发作,有些患者发作时出现恶心、呕吐等伴发症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服用“止痛片”后症状缓解,发病间歇期如常人。诱发偏头痛的因素有疲劳、失眠、情绪紧张、焦虑以及月经期来临等。        那么,偏头痛是如何引发的呢?头皮的血管内血液流动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血管收缩时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增加,刺激了血管上的压力感受器,而偏头痛的病人压力感受器比较敏感,疼痛阈值较正常人低,容易触发疼痛发作。 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很多,口服止痛片、按摩、热疗等方法均能暂时缓解偏头痛症状,这些方法属于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再者,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可能损伤病人的胃黏膜,引发患者胃痛等症状,甚至诱发胃出血。 治愈偏头痛,关键还是要精确定位引发偏头痛的头皮血管,然后结扎血管,病人的症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结扎颞浅动脉或枕动脉,从而达到根治偏头痛的效果,手术方法很简单,只需在局麻下通过切开头皮寻找到患病的血管并予以处理,手术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就可完成,术后病人疼痛缓解,由于头皮上有广泛的血管网络,结扎颞浅动脉并不会损伤病人的头皮血液供应,因此,手术并发症极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李心远 2015-03-19阅读量7168

胆囊结石治疗时机决定成败!

病请描述: 患者:我今年40岁,今年体检发现有胆囊结石,平时时有“胃痛”,没有绞痛发作,也没有正规治疗过。 想知道这样的状况可不可以不理会,等到实在痛的时候再做手术呢?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如果手术的话其手术方式和时机有没有讲究? 上海市东方医院胆石病专科王维东副主任医师:胆囊结石的治疗,重点是防止并发症。我们的临床经验已经证实,胆囊结石除可以发生本身的绞痛发作,结石嵌顿以外,还可以引起胆总管结石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个别的还可以由于慢性炎症或结石的长期刺激导致胆囊的癌变发生,其危害远远比胆囊结石本身严重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应当尽早处理,腹腔镜手术治疗应视为上策,对于单枚结石,胆囊功能好的病人首选微创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对于多发结石或胆囊功能已经丧失的,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