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发黄 > 内容

皮肤发黄内容

孩子要长高,这四种营养元素必...

病请描述:冬天来了,孩子的长高问题是很多父母的心结,想让孩子的身高不低于同龄人,家长就要给孩子健康全面的营养、让孩子保持适当的运动、充足睡眠,和愉悦的心情。家长朋友们要了解的是,科学增高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协同作用,而在这些营养元素中,你知道哪些营养元素对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吗?下面由我来一一介绍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人体内各种器官、组织都由蛋白质组成,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是人体构成肌肉、骨骼、皮肤、毛发等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细胞内许多酶、激素、抗体等的构成物质。蛋白质还能提供能量,每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的能量。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肉类、鱼类、蛋类、豆类、坚果等。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要素推荐(2013年版)》指出,6~18岁儿童根据年龄组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为40~75g。如果不能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头发发黄、皮肤粗糙,最严重的生长迟缓。补充蛋白质可以选择牛肉、家禽、虾、海鱼、豆腐、牛奶、豆浆等食物。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内必需的无机元素,包括钙、铁、锌、镁、钾等。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构成物质,锌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矿物质的来源包括牛奶、豆类、绿叶蔬菜、海产品等。乳制品含钙量高,利于人体吸收,是人们日常补钙首选。铁、锌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锌参与各种酶(消化酶等)的合成。动物血液、肝脏、黑木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锌可以从海鲜,各种动物肉类和内脏,干果食品中获得。脂肪酸脂肪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营养素之一,由各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一部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及其衍生物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中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物质,如细胞膜和激素。脂肪酸还提供能量,每克脂肪酸提供 9 大卡热量。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最为重要。必需脂肪酸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神经髓鞘形成和大脑发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有利于婴幼儿的视觉发育。补充脂肪酸需要选择富含天然脂肪酸的食物,如鱼和坚果。同时,要控制奶油等高脂肪食物和油炸食品等低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维生素维生素是正常人类生活活动的必需元素,这些物质大多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不提供卡路里,但它们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A维持眼睛的夜视,维生素B促进上皮生长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维生素A是视网膜的组成物质,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重要物质。 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未加工过的粮食,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中,日常饮食中保证正常摄入即可。当然,在冬季长高除了要注意多种营养元素的补充,还要注意结合运动、睡眠、情绪等多方面的配合。学会对孩子的身高进行科学管理,适当干预,孩子长成大高个不是问题。

生长发育 2023-11-14阅读量2336

聊一聊“母乳性黄...

病请描述: (图片来源:百度) 有的宝宝皮肤有点发黄,到医院看诊后医生说是母乳性黄疸,很多家长对母乳性黄疸陌生又熟悉,母乳性黄疸是什么,需不需要停母乳呢?针对母乳性黄疸我们需要了解这几点: Q&A 1.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生后2-3周后仍持续存在良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母乳性黄疸需要处理吗? 母乳性黄疸虽然是良性黄疸,仍需要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值,如果远远超过生理性数值,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名称,就忽略它的严重性。 3.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黄疸不可怕,做好定期监测胆红素值,及时诊治,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并发症。 (图片来源:百度) 本文作者: 张方圆医师 医学硕士,擅长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 校对: 胡勇医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儿科(南院)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儿科主任

胡勇 2023-10-24阅读量2776

聊一聊“母乳性黄...

病请描述: (图片来源:百度) 有的宝宝皮肤有点发黄,到医院看诊后医生说是母乳性黄疸,很多家长对母乳性黄疸陌生又熟悉,母乳性黄疸是什么,需不需要停母乳呢?针对母乳性黄疸我们需要了解这几点: Q&A 1.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生后2-3周后仍持续存在良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母乳性黄疸需要处理吗? 母乳性黄疸虽然是良性黄疸,仍需要定期监测宝宝的胆红素值,如果远远超过生理性数值,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名称,就忽略它的严重性。 3.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黄疸不可怕,做好定期监测胆红素值,及时诊治,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并发症。 (图片来源:百度) 本文作者: 张方圆医师 医学硕士,擅长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 校对: 胡勇医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儿科(南院)主任,兼新生儿科主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儿科主任

胡勇 2023-10-24阅读量1561

卵巢早衰的5个信号,你注意到...

病请描述:也许很多女性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皮肤越来越差、月经提前、推后、经量减少、睡不好、烦躁……你可能从未在意过,觉得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或者你已经在关注是不是月经不调啊?是不是性激素有问题啊?可很少会有人意识到,怕不是我的卵巢出了问题吧?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卵巢早衰”这个词。 卵巢早衰是什么? 卵巢早衰是指育龄期妇女,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下降或衰竭,从而出现闭经、内分泌紊乱等。 身体给你的早衰信号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具有内分泌和生殖功能,卵巢功能衰竭之后,就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1.皮肤变差:皮肤发黄、粗糙、频繁起痘、衰老加快等。 2.月经异常:月经推迟,或者几个月来一次,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3. 情绪异常:烦躁、易怒、心烦、潮热、盗汗、失眠等类更年期症状都会随之而来。 4. 性功能异常:性欲减退、体毛脱落减少、阴道分泌物减少、性交疼痛、性器官萎缩等。 5. 生殖功能异常:卵巢早衰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孕,卵巢早衰的患者一般自然受孕的几率很小。 6.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等。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此存在这来疾病的患者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卵巢功能是否正常。 卵巢早衰几个易踩雷区 下面这些雷区,你踩了几个? 1.盆腔手术 女性在进行了盆腔手术,例如卵巢结扎、一侧卵巢切除、卵巢囊肿剥除等手术之后。部分卵巢组织丧失,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受垂体、下丘脑等内分泌轴的调控,所以有学者认为一侧卵巢的切除会通过反馈机制影响到另外一侧健康卵巢的功能,使其发生卵巢早衰的风险大大增加。 2.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主要是靠影响激素水平从而达到避孕效果的,长期使用避孕药容易导致体内内分泌紊乱,从而反馈性影响卵巢功能。 3.多次人流、引产 我们都知道女性的激素水平在体内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在怀孕之后又是另外一个水平,堕胎、引产都是引起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的因素,这种激素的急剧变化非常伤害卵巢。 4.物化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如部分化疗药,还有物理射线的放射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卵巢的功能,也是卵巢发生早衰的重要病因之一。 5.感染 很多卵巢早衰患者都有着前期的感染现象,例如风疹、腮腺炎等感染史。 6.环境及生活习惯 大量杀虫剂、以及汞、镉等物质都会损伤卵巢组织,加上现在大多数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晚睡、吸烟、喝酒,另外过大的工作压力,长期的情绪刺激都是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 如何正确保养卵巢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卵巢保养秘笈,包括很多美容院里也都推出了卵巢保养按摩项目等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消费需谨慎,别到时候钱白花了不说,给身体按出毛病可就亏大了。正确的卵巢保养方法渗透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只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1. 适龄生育,不要盲目避孕 对于女性来说,适龄婚育是最好不过的,生育之后坚持母乳喂养也是好处多多,对于卵巢也是最自然的保养方式。避孕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切忌长期使用避孕药。 2. 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多运动,饮食搭配要适宜。把生活的风险因素尽自己所能降到最低。 3. 平衡工作和健康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及家庭压力很大,很多人为了工作舍弃了健康,微医君提醒大家,工作和健康,不要本末倒置。另外工作环境也需要格外注意,比如长期接触烟草、放射线、细菌病毒、镉汞等重金属的工作环境对卵巢也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4. 保持好心情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心灵品质的一个过程,焦虑、易怒、抑郁、悲伤等等负面情绪都是你健康的杀手,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最好的自己。

健康资讯 2023-10-20阅读量1661

胆总管结石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曹先生一周前突发腹痛,急忙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告诉他患有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曹先生一头雾水,胆囊里有结石自己早就知道,因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也没去管它,怎么现在又多出了胆总管结石? 什么是胆总管结石?人的胆道系统非常复杂,而且与外貌类似,一人一个样子,大体上可以分为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胆汁由肝脏产生,经各级胆管汇合,流入胆总管。当未在进食时,胆总管末端的括约肌收缩,胆汁流入胆囊中暂存;进食后,括约肌开放,胆汁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结石存在于胆道不同的位置会引起不同的症状。胆总管结石通常会导致急性炎症,出现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皮肤黏膜黄染、尿液发黄),严重者称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可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也可以导致慢性炎症,反复出现腹痛、黄疸、纳差、乏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结石长期存留还会导致胆管癌[1]。 那么,胆总管结石从何而来?大部分普通人和部分外科医生认为,胆总管结石大都是胆囊或肝内胆管形成结石后掉落下来的继发性结石,胆总管原发结石占比很小[2]。但该假设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而且胆道外科医生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时也经常会发现一些难以解释的情况:有些成块的胆总管结石直径远大于胆囊管,它是如何从胆囊中掉落下来的?胆囊管的管径大多在2~3mm,而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直径在2.6~3mm,如果结石能从胆囊中经胆囊管落入胆总管,那它为什么不能再经乳头进入肠道呢?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一段时间后发现胆总管内出现了新的结石,这些结石又是从何而来呢?以上这些疑问实际上已经有了答案:胆总管结石的形成与胆道环境的改变有关,而胆道环境改变主要是因为胆道内液体流速和流向的变化[3]。在正常情况下,胆汁应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单向流入肠道,胰腺分泌的胰液也应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单向流入肠道,胆汁和胰液不应发生反流,肠液也不应反流入胆总管或胰管。 当出现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发生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时,就会出现胆胰管合流异常(PBM)或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PBR),胰液或肠液就会反流进入胆总管,此情况会导致胰酶在胆总管中被激活,引起胆管黏膜组织、细胞、蛋白质、DNA及RNA的损伤,进而导致结石的形成[4-6]。 当出现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发生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时,就会出现胆胰管合流异常(PBM)或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PBR),胰液或肠液就会反流进入胆总管,此情况会导致胰酶在胆总管中被激活,引起胆管黏膜组织、细胞、蛋白质、DNA及RNA的损伤,进而导致结石的形成[4-6]。

杨玉龙 2022-07-30阅读量9316

“滴血验癌&rd...

病请描述:“滴血验癌”公司创始人被定罪!现在知道这些健康骗局还不晚! 订阅康乐福 2022-01-08 17:46 实际上,不只是“滴血验癌”,还有一些养生概念听着很靠谱,实则都是骗局。 1月3日,美国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的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被定罪。此前,Theranos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滴血验癌”,通过采集指尖的数滴血来快速检测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 伊丽莎白·霍姆斯的创业始于2003年。当时,19岁的她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并创立Theranos,打造出“滴血验癌”的概念,迅速火爆,Theranos公司估值也飙升至90亿美元。伊丽莎白·霍姆斯甚至被誉为“下一个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常常出现在杂志封面和电视节目中。   然而这项“颠覆医学诊断”的神话从2015年开始崩塌。2015年10月,《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调查报道质疑Theranos公司的血液检测仪和检测方法。该报道披露,Theranos的血检结果无法保证准确性,其宣称的血检项目大部分是在传统设备上完成,而非自主开发的设备。随后该公司被投资者以欺诈为由提起诉讼,最终公司业务在2018年9月解散,霍姆斯于2020年8月接受审判。 实际上在“一滴血验癌”的概念风靡之后,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关于一滴血能查出几十种癌症的检查项目。这种“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症”检查被不少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包装成高级检测技术的基因测序项目。但其实早在2014年,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原国家卫计委对该项目联合叫停,理由是国内使用的基因测序仪,以及相关的试剂、软件,均未获得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属于“违法医用”行为。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原九五临床部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陈玉辉2014年刊文介绍,基因测序被不少体检机构滥用,夸大其检测效果,并宣称只要一滴血就能通过基因筛查出患百种疾病风险,相关检查费用也从数十万至数千元不等。 事实上,基因测序主要针对遗传病检查,如果在常规体检项目增加基因测序更是有忽悠的成分。相反,有些不法机构滥用这类技术,反而容易导致基因测试结果出现误差,或是得出错误诊断给患者造成恐慌情绪。 这些都是健康骗局!  实际上,不只是“滴血验癌”,还有一些养生概念听着很靠谱,实则都是骗局。 01  “酸碱体质”说---酸性体质易得癌症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的说法“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 …”但事实上,所谓的“酸碱体质论”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个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欧阳在2018年11月2日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决缴纳1.0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且他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自己编造出来的骗局。 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在2018年12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人体内的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但不同体液的酸碱度,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 王琦强调,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02  “身体排毒”说---毒素是人体万病之源  “排毒防癌”“排毒养生”“排毒养颜”……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关于排毒的讨论也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说,人体万病之源就是体内有“毒素”。 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在医院微   信公号刊文指出,很多人认为“排毒”是中医的治疗方法,这其实是误解,“排毒”是一个舶来词,最早源于日本,“排毒理论”也来自日本,后来又衍生出“排毒养颜”“排毒养生”“排毒防癌”等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广瑞2013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毒”,大多来自于体内自身新陈代谢,产生出各种各样人体所不需要的废物,通过排便、排尿、出汗、吐痰等途径,及时地把体内毒素排出体外。人体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排毒能力,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人体自身机能运转正常,完全可以依赖自身“排毒”机能,毒素基本能够排出,无需以外力“排毒”。 若真要想排毒养生,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清淡饮食和适当运动。平时睡好、吃好、锻炼好、心情好,这样身体就会慢慢变得好起来。可有意识地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烘焙煎炸食品。 03  “抗糖抗衰”说---抗糖可以保持身体年轻 抗糖因其“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而广受欢迎,在很多抗糖人士的眼中,糖是皮肤的“头号杀手”,而所谓的“抗糖饮食法”就是通过减少糖分摄入,来防止皮肤老化,甚至连主食和水果也不吃。随之,抗糖药、抗糖丸、抗糖洗面奶等各式各样的抗糖产品层出不穷,价格昂贵,可是依旧销售火爆。  “糖化”确实能导致皮肤衰老,但皮肤衰老是身体各项因素综合的结果。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中青年女性,糖化终产物会被代谢掉,根本无需特意去“对抗糖化”。 “过度摄入糖分会导致爆痘、皮肤松弛发黄,这话没错。但是,使用抗糖产品就能解决以上全部问题?没有科学依据。商家避实就虚只宣传‘抗糖’,没指出如何‘抗糖’才对。”一家专业护肤品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张晓蕙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市面上的抗糖丸、抗糖口服液等抗糖产品是否有效,专家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理论上可行,但绝大部分抗糖产品并未经过系统化专业验证,能否抗糖尚无科学依据。 皮肤衰老分为内源性衰老和外源性衰老,前者属于自然规律,不可逆转,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延缓皮肤的外源性衰老。因此,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刘玮提醒,想要保护皮肤,延缓衰老,正确清洁皮肤,做好防晒,不要熬夜,平衡饮食,加强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 04  “血稠血栓”说---血稠容易堵塞血管“血稠”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过,一听到“血稠”就觉得会与多种疾病相关联。 2019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刊文中指出,医学上并没有“血稠”这种病症,所谓“治疗血稠”就是一个噱头。“血稠”从字面上理解“血液粘稠”,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大概相当于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血流、血浆和血液成分都有关系。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发生血栓的意思。  在临床上,医生不会根据血液黏稠度的数值,去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栓风险,而且这个检查也不能如实反映患者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情况,更不能起到预测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通过注射剂来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更是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出问题。

费健 2022-04-30阅读量9043

对于癌症,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病请描述:对于癌症,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订阅康乐福 2022-04-12 00:00 除了定期检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全面的预防疾病。 癌症带走了太多人的生命,所以预防癌症一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事例,大家已经愈加重视癌症的预防,连国家也把抗癌神药放进了医保谈判。虽然一针120万的抗癌神药已经进入医保谈判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那我们能做的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可想而知,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了,那我们要怎么才能早发现呢?别担心,我们整了几种高发癌症的常见症状以及预防癌症的筛查建议给大家: 1、肺癌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咳嗽,咳出的痰液中带血点或血丝;大量咯血比较少见。 筛查项目:低剂量螺旋CT筛查; 2、结直肠癌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时间、次数等;粪便中带血或脓状物质;右腹部或者右上腹会出现钝痛;还会有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 筛查项目:肛门指检、便隐血。 3、胃癌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虽然有饥饿感但是一吃东西就饱了;伴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不同位置的癌变可能会导致咽下困难、呕吐、呕血、腹胀等不同症状。 筛查项目:胃镜、C13/14呼气试验 4、乳腺癌 症状:两侧乳房呈明显不对称,乳房出现不正常的隆起或凹陷;乳头扁平、回缩,甚至凹陷;乳房表面的皮肤变得像橘子皮一样粗糙,晚期甚至会形成溃疡,发出恶臭、出血。 筛查项目:乳腺超声 5、肝癌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肝区出现持续钝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全身性的乏力、消瘦、发热;皮肤和眼睛的眼白会发黄。 筛查项目:肝脏超声 当然,除了定期检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全面的预防疾病。

费健 2022-04-29阅读量9584

读懂肝功能指标,了解肝损原因

病请描述:肝功能指标通常包括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CB),间接胆红素(UC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通过对肝功能指标分析,初步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了问题,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过要真正明确严重程度及病因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正常人的总胆红素为1.71-17.1μmol/L(微摩尔/升),直接胆红素为1.71-7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3.7μmol/L。胆红素升高,又称黄疸,如胆红素高于正常值,低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巩膜无黄染,我们称隐性黄疸,如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一般巩膜皮肤可发黄,称为显性黄疸。如以间接胆红素升高占50%以上,这种胆红素升高为溶血黄疸或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等所致,如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则考虑肝脏损伤或胆道梗阻所致。当肝病患者的胆红素明显升高时,表明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若长期异常时,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病的可能;短期内急剧升高,表明病情危重。有时直接胆红素很高,但其他指标如白蛋白仍正常,转氨酶升高也不明显,这可能是肝内胆汁瘀积,也可能是肝外梗阻性黄疸如胰头癌,胆道结石等,这需要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来鉴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为5-40U/L(单位/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为8-40U/L,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明显升高的往往见于急性肝损伤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轻中度升高往往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这是一种非常敏感指标,但高低不代表损伤严重性。其他如肌肉及心肌受损也可使转氨酶升高,需结合临床加以鉴别。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40-110U,某些胆汁瘀积性肝病及肝外梗阻性黄疸中,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脏疾病,ALP仅轻度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值<50U,ALP及r-GT升高提示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梗阻,这需结合上面指标及其他检查加以判断。如转氨酶也同时中等度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伴肝内胆汁淤积。如转氨酶不高或轻微升高而胆红素很高则提示肝外梗阻可能性大。血清总蛋白为60-80g/L(克/升)白蛋白为:40~55g/L,球蛋白为20~30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2。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白蛋白降低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当然需要排除蛋白丢失如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蛋白消耗状况如恶性肿瘤,结核病,甲亢等。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合成。慢性肝病时,B细胞功能亢进,往往会合成较多的球蛋白,使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以往被认为是一慢性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其实许多原因会致球蛋白升高如风湿免疫性疾病,某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感染如结核,麻风等。另外部分慢性肝病球蛋白不升高。因此,白球蛋白比值不能作为慢性肝病指标。一旦肝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一、B超和/或CT检查。了解肝脏质地大小变化,有助于判断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肝硬化,是否有脂肪肝。了解肝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脓肿等。了解肝外情况,是否胆道胰腺疾病如胆石症,胰腺炎或胰腺癌等。二、肝炎标记物检查,如HAVIgM阳性则可诊断甲型肝炎。如HBsAg阳性则可诊断为乙型肝炎,进一步检查乙肝二对半及HBVDNA。如HCVAB阳性,可考虑丙型肝炎诊断,进一步检查HCV-RNA,以便最后确诊。如HEVIgM阳性则可诊断为戊型肝炎。三、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则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如AMA-M2阳性则可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四、其它。还需检查铜篮蛋白,血清铁蛋白以排除肝豆状核变性及血色病。查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所致的肝功能损伤。五、如排除了上述病因,还需仔细的追问病史。如长期饮酒,可考虑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如有服用中药或服用对肝有明确损害的的药如抗痨药,抗肿瘤药,应考虑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如伴有下肢浮肿,肝肿大者要注意心包炎,下腔静脉,肝静脉堵塞所致的肝瘀血。如有高热,还需考虑胆系感染的可能。六、对经上述处理尚不能明确的,可行肝穿。总之肝功能指标多,临床意义需综合考虑。引起肝功能异常原因很多,需一步步进行检查分析,最后明确原因。

张顺财 2021-06-05阅读量1.2万

为什么说胆总管结石发病比较凶...

病请描述:  胆总管结石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和肝脏关系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比胆囊结石更为复杂和凶险。胆总管结石发病有以下几点:1、上腹部疼痛:这是由于胆结石阻塞胆总管所引起疼痛,一般位于上腹中部或右上腹部,常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多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2、黄疸:病人感到腹痛后次日,会出现眼白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变深。他们也都是胆总管结石阻塞胆管引起。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常常是不完全的,阻塞胆管的结石也常会发生松动。因此胆总管结石所致的黄疸一般不会太深,而且在病程之中黄疸会时浅时深,而且呈进行性加深。3、发热:如在结石阻塞的基础上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病人会在腹痛之后,接着出现发冷、发抖和发热,体温常在39度4、休克:主要表现有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四肢湿冷等,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能迅速死亡。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或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等。是全身出现炎症后的表现。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全身重症感染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杨玉龙 2021-05-17阅读量9487

患有胆总管结石会出现什么问题...

病请描述: 胆总管结石会出现什么问题?1、上腹部疼痛:这是由于胆结石阻塞胆总管所引起疼痛,一般位于上腹中部或右上腹部,常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多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 2、黄疸:病人感到腹痛后次日,会出现眼白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变深。这也都是胆总管结石阻塞胆管引起,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常常是不完全的,阻塞胆管的结石也常会发生松动,因此胆总管结石所致的黄疸一般不会太深,而且在病程之中黄疸会时浅时深,而且呈进行性加深。 3、发热:如在结石阻塞的基础上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病人会在腹痛之后,接着出现发冷、发抖和发热,体温常在39℃甚至40℃ 4、休克:如果病情得不到治疗,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步恶化,主要表现有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四肢湿冷等,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能迅速死亡。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或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等。是全身出现炎症后的表现。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全身重症感染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一般需急症行ERCP(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明显降低死亡率,一旦梗阻解除,胆汁流通,症状得以缓解。 但如胆道感染严重,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发展迅速,近半数病人很快出现烦燥,谵语或嗜睡,昏迷以及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如何诊断患有胆总管结石?1,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病例应考虑胆总管结石诊断,同时应排除是否由恶性肿瘤或良性狭窄引起的可能。 2,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史,肝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黄疸,常伴有症状,腹痛,黄疸,寒战和高热提示胆管炎,需急诊处理。 3,有时胆总管结石排石时堵塞胆胰管共同开口并发急性胰腺炎而危及生命。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CT,MRCP和超声波检查都可为诊断提供不同程度详细准确的资料。同时ERCP可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超声波和CT,MRCP检查能可靠地发现阻塞所致的胆管扩张。目前学术界已公认ERCP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 如何治疗胆总管结石?1,胆总管结石是肝外阻塞性黄疸,严重或致命性感染(如胆管炎),胰腺炎或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 2,阻塞的胆管很快就出现细菌感染,由此造成的胆管炎是菌血症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源灶,应早期进行手术或内镜下胆道减压术。 3,尽管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但结石是该病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现,就必须清除。对合并有胆管炎的患者在手术或内镜下清除结石前,需进行抗生素治疗。 4,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ERCP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安全,有效,微创,痛苦小,可重复性强,诊断与治疗一体化。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用高频电刀电将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利用金属取石网篮直接将结石取出。这种技术安全微创有效,可重复性强,据相关文献统计EST引起的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3%~1.0%和3%~7%,比手术治疗时低。 5,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老年及已行多次胆道手术的患者,EST的确为一种良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6,当这些患者出现急性胆管炎或胆结石性胰腺炎时,内镜下胆胰分流、胆管减压能起到和外科手术减压同样的效果。 7,在结石阻塞胆管而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最佳的方法是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切开、胆胰分流、取石术或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如果结石过大,取出困难,可先经机械碎石或激光、液电碎石后再取出结石。  

杨玉龙 2021-05-02阅读量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