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围手术期注意事项----胡小吾 帕金森病DBS植入是微创手术,我们医院通常是术前评估检查2天,手术一天,术后4天左右就出院,总的住院时间是7-9天左右,一般都按计划顺利出院。年轻患者住院时间短一些,年龄大、症状重、有基础疾病者住院时间要长一些,有时也有出现一些小插曲,甚至发生并发症,导致延迟出院。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医生要严格按照医疗常规进行,把工作做到位,精心治疗。帕友手术时除了按照医嘱处置、服药之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术前 术前磁共振是必查项目,获得清晰磁共振图像是准确定位的前提。做磁共振时一定要配合好,头部制动。磁共振扫描时间比较长,需要15-20分钟左右。帕金森病大多是年老体弱患者,自控能力差,又有震颤和不自主异动等症状,如果帕友配合不好,图像不清晰,可能直接影响靶点定位准确性。所以通常在服药后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扫描,告诉帕友头部制动的重要性。如果配合有难度,则采用静脉应用地西泮(安定),睡着的时候检查。注射地西泮扫描时家属要在帕友身边看护,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术前停用一切抗凝活血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通常要求停用10-14天。有睡眠困难者建议术前睡前服镇静药。 以往我们基本上是先局麻下植入刺激电极,测试刺激效果和副作用,术中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然后全麻下植入脉冲发生器和皮下延伸导线。如果是先局麻手术,由于术中要观察刺激疗效,术中测试刺激效果时处于无药性状态,症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所以要求术前停用或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停药时机和减药量也要保证帕友术中能充分配合。如果震颤等症状很严重,会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术前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原则是既不影响术中刺激效果观察,又让帕友舒适,不影响术中操作,个体化实施。 由于我们DBS治疗帕金森病越来越成熟,手术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目前通常直接全程全麻手术,即全麻下植入刺激电极、颈部延伸导线和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术中不观察刺激效果和副作用。为了减少手术后抗帕金森病药血药浓度波动,原则上按照术前时间节点服同样的药。如服药后有严重低血压,为了避免术中低血压,需要酌情减药。服药后有严重异动症的帕友,为了避免异动症影响当天CT和磁共振检查,也需要酌情减药。全麻前8小时禁食,服药时可以饮用一点开水。 二、术后 手术通常清醒后回病房,全麻后如果没有完全清醒需要平卧,清醒后可用枕头,保持舒适位。术后当天并不是一点也不能动,可以翻翻身,动动手脚,转转头。我们有的帕友害怕动坏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夜下来导致全身酸痛,肌肉关节僵硬。全麻清醒6小时后,可以进少量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吃半流质饮食,第二天就正常饮食。术后要加强营养。 术后第一天,我们建议在床上活动,半卧位;术后第二、三天,建议适当下床活动,但不建议活动太多,以床上休息为主。年龄大,有吞咽困难,口水多的帕友,防止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重点。尤其是有吞咽困难的帕友服药一定要注意,避免呛着窒息。如果吞咽困难可以吃糊状食物,必要时鼻饲。平时多翻身叩背。气道分泌物要及时吸出。 病情比较重、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认知减退的帕友,麻醉后可能出现短时间的昏睡、失眠、极度疲乏、记忆力减退、谵妄、躁动、胡言乱语、被害妄想、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这些症状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脑水肿情况。如果没有脑出血和脑水肿,这些症状经过一段时间适当处理后会缓解。 DBS手术最大风险就是脑出血,是防不胜防的并发症。脑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前3天。发生率不高,在我们2500多例帕友中,有症状的脑出血发生率在1.5%左右,但都是绝大多数小的渗血,在5-10ml左右,症状不重,有遗留明显后遗症和危及生命的极少。DBS在脑子里的步骤,说起来其实跟打针差不多,只不过打针用的针更细、穿过的组织是皮肤、血管,而DBS的电极更粗、穿过的是脑组织。脑组织有着远高于其他组织的丰富的血管和血量。同时脑组织很娇嫩,类似于豆腐脑,出血后组织内部压力低,不容易自己止血。加上脑容量有限,颅内出血只要10-30ml就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了。 为了防止脑出现,制定手术计划时穿刺路径要躲避脑血管,术后要控制好血压,防止躁动,早期少活动,避免剧烈咳嗽,不要用力解大便。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帕友肢体活动情况,如果原来双侧肢体活动是好的,后来出现一侧肢体活动无力,行走倾斜,语言含糊,要考虑到脑出血可能,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 术后头皮切口感染破溃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切口皮下有电极、导线及脉冲发生器等异物,一旦感染,很难愈合,甚至需要把DBS植入物取出。皮肤切口感染与血糖控制不佳、缝合不佳、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太薄、局部皮肤张力太大、线结反应、油脂分泌过多导致的毛囊炎、帕友自己搔抓等有关。手术时要根据帕友的头皮条件选择不同的切口设计、细致的连续缝合、减少和隐藏线结有利于切口愈合。术后控制血糖,保持手术切口纱布干洁,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夏天、多汗、油脂分泌过多帕友更要勤换敷料。有快速动眼睡眠障碍的帕友,睡着时动作幅度很大,无意识用手搔抓切口。对这部分帕友双手适当约束,手指甲剪干净。通常术后10-14天拆线,拆线时要注意切口愈合情况。结痂完全脱落,切口皮肤长平了长牢才能洗澡。如发现有问题及时联系我们。通过我们医生努力,帕友术前详细教育,目前我们医院DBS术后皮肤感染、破溃的发生率在1%左右。
胡小吾 2023-09-08阅读量1181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帕金森病药物调整----胡小吾 一、术后早期用药(术后1周) 术后药物剂量需根据帕友术前情况、术后运动症状及异动情况决定,以控制运动症状,又没有明显异动为原则。术后完全清醒后就恢复术前用药,不建议马上减药,更不要停药,尤其是对术前震颤、强直等运动症状明显的帕友,维持术前服药剂量。但电极植入后有微毁损效应,症状明显减轻者,可以适当减少复方左旋多巴(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可以照常使用。 对于术前有异动症,但异动症不是很严重的帕友,应适当减少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如术前每顿服1片美多芭,术后可以先服每顿半片美多芭,以免产生剧烈异动。如果服半片美多芭后没有异动,但运动症状比较明显,下一顿服3/4片美多芭。对术前异动症明显,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比较大的帕友,术后服小剂量美多芭或者息宁,观察异动和运动症状情况。对术前异动症明显,美多芭和息宁剂量不大的帕友,术后可暂时不用美多芭和息宁,观察异动症状和运动症状。如果术后没有服美多芭和息宁仍出现异动症状,继续停用美多芭和息宁。待微毁损效应消失,异动症消失,运动症状复发,酌情给予小剂量美多芭或者息宁。如果术后没有异动症状,但有运动症状,酌情给予小剂量美多芭或者息宁。 总之服药要控制运动症状,又不出现明显异动为原则。术后根据运动症状和异动症状表现,调整美多芭和息宁用药,如果运动症状明显,美多芭和息宁恢复术前剂量,如果异动症状明显,美多芭和息宁减量,甚至停用。 对年龄较大、认知有下降、有精神症状的帕友,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谵妄、躁动、嗜睡、精神症状恶化等风险,如果不是术前控制运动障碍的主要药物(如金刚烷胺、安坦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以减少或暂停以避免相应的不良反应。如果术后出现幻觉、被害妄想,给予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等治疗。出现谵妄、躁动症状予右美托咪定等镇静药治疗。 二、DBS开机前(术后1周至1个月) 帕友出院时我们要向帕友和家属交代清楚,出院后电极的微毁损效应逐渐消退,症状又慢慢恢复到术前状态。这是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如果没有异动,帕金森病药物可逐渐恢复到术前用药方案。建议此时仍以美多芭或者息宁为主,特别是对于70岁以上高龄帕友、术前有轻度认知障碍或者神经精神症状帕友。对于术前有异动或者术后发生异动帕友,继续减少美多芭或息宁剂量;对于术前及术后剂末现象严重的帕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或者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以更好控制症状,平稳度过。 三、DBS开机早期 通常在术后一个月脑水肿、微毁损效应消失,体力恢复后正式开机。开机前先不服药,每个触点刺激测试完了,脉冲发生器开启开始服帕金森病药,观察药物起效、脉冲发生器开启情况下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和异动症表现。 服药原则类似术后围手术期服药原则。如果开机前服药后是没有异动,开机后首顿美多芭和息宁先不减药或者少减药。如果出现异动,待异动症消失后下一顿美多芭或者息宁要减量。异动症状越重,减得越多,甚至暂时停用。比如开机前服美多芭每顿1片,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服美多芭每顿3/4片,观察有没有异动症状。如果无异动,症状控制也比较满意,就每顿服3/4片,1-2周后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如果开机后服3/4片美多芭异动明显,等异动症消失后下一顿服1/2片或者1/4片美多芭。如果开机前服美多芭每顿半片,没有异动症,开机后继续服美多芭每顿半片。如果有异动症,下一顿美多芭减为1/4片。如果开机前美多芭每顿服半片,有异动症,开机后美多芭服1/4片。如果服1/4片仍然有异动,调低刺激电压或者暂时不服美多芭。 四、DBS开机后长期治疗期间 在应用常规DBS参数后根据帕友症状改善程度,决定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如果丘脑底核刺激参数已经比较充分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帕友可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刺激相关副作用,可以逐渐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果没有异动症,减药速度易慢,通常在术后3-6个月左右减到位。如果DBS有刺激相关副作用而不能提高刺激参数,可以考虑在DBS程控达到稳定状态后,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参考帕友年龄、职业和生活需求、术后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特别是认知状态和体 位性低血压等)以及运动并发症等因素综合分析。手术和服药是相辅相成,做手术并不是为了不服药,服药也不是为了不做手术。丘脑底核刺激术后药量通常可以减少1/3-2/3左右,但也不是每个术后帕友都能减药,如果药减了,症状又明显加重,也就不能减药。如果术前剂量本身就不大,也没有什么副作用,术后就不一定减药。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不建议减药量。 对于合并直立性低血压的帕金森病帕友,应首先考虑调整对血压影响较大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于合并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帕金森病帕友,应考虑按照下列顺序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安坦、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制剂等。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帕友,应在DBS术后避免服用安坦、金刚烷胺等药物。
胡小吾 2023-09-08阅读量1510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围手术期注意事项----胡小吾 帕金森病DBS植入是微创手术,我们医院通常是术前评估检查2天,手术一天,术后4天左右就出院,总的住院时间是7-9天左右,一般都按计划顺利出院。年轻患者住院时间短一些,年龄大、症状重、有基础疾病者住院时间要长一些,有时也有出现一些小插曲,甚至发生并发症,导致延迟出院。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医生要严格按照医疗常规进行,把工作做到位,精心治疗。帕友手术时除了按照医嘱处置、服药之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术前 术前磁共振是必查项目,获得清晰磁共振图像是准确定位的前提。做磁共振时一定要配合好,头部制动。磁共振扫描时间比较长,需要15-20分钟左右。帕金森病大多是年老体弱患者,自控能力差,又有震颤和不自主异动等症状,如果帕友配合不好,图像不清晰,可能直接影响靶点定位准确性。所以通常在服药后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扫描,告诉帕友头部制动的重要性。如果配合有难度,则采用静脉应用地西泮(安定),睡着的时候检查。注射地西泮扫描时家属要在帕友身边看护,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术前停用一切抗凝活血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通常要求停用10-14天。有睡眠困难者建议术前睡前服镇静药。 以往我们基本上是先局麻下植入刺激电极,测试刺激效果和副作用,术中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然后全麻下植入脉冲发生器和皮下延伸导线。如果是先局麻手术,由于术中要观察刺激疗效,术中测试刺激效果时处于无药性状态,症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所以要求术前停用或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停药时机和减药量也要保证帕友术中能充分配合。如果震颤等症状很严重,会影响手术操作。因此,术前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原则是既不影响术中刺激效果观察,又让帕友舒适,不影响术中操作,个体化实施。 由于我们DBS治疗帕金森病越来越成熟,手术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目前通常直接全程全麻手术,即全麻下植入刺激电极、颈部延伸导线和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术中不观察刺激效果和副作用。为了减少手术后抗帕金森病药血药浓度波动,原则上按照术前时间节点服同样的药。如服药后有严重低血压,为了避免术中低血压,需要酌情减药。服药后有严重异动症的帕友,为了避免异动症影响当天CT和磁共振检查,也需要酌情减药。全麻前8小时禁食,服药时可以饮用一点开水。 二、术后 手术通常清醒后回病房,全麻后如果没有完全清醒需要平卧,清醒后可用枕头,保持舒适位。术后当天并不是一点也不能动,可以翻翻身,动动手脚,转转头。我们有的帕友害怕动坏了,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夜下来导致全身酸痛,肌肉关节僵硬。全麻清醒6小时后,可以进少量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吃半流质饮食,第二天就正常饮食。术后要加强营养。 术后第一天,我们建议在床上活动,半卧位;术后第二、三天,建议适当下床活动,但不建议活动太多,以床上休息为主。年龄大,有吞咽困难,口水多的帕友,防止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重点。尤其是有吞咽困难的帕友服药一定要注意,避免呛着窒息。如果吞咽困难可以吃糊状食物,必要时鼻饲。平时多翻身叩背。气道分泌物要及时吸出。 病情比较重、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认知减退的帕友,麻醉后可能出现短时间的昏睡、失眠、极度疲乏、记忆力减退、谵妄、躁动、胡言乱语、被害妄想、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出现这些症状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脑水肿情况。如果没有脑出血和脑水肿,这些症状经过一段时间适当处理后会缓解。 DBS手术最大风险就是脑出血,是防不胜防的并发症。脑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前3天。发生率不高,在我们2500多例帕友中,有症状的脑出血发生率在1.5%左右,但都是绝大多数小的渗血,在5-10ml左右,症状不重,有遗留明显后遗症和危及生命的极少。DBS在脑子里的步骤,说起来其实跟打针差不多,只不过打针用的针更细、穿过的组织是皮肤、血管,而DBS的电极更粗、穿过的是脑组织。脑组织有着远高于其他组织的丰富的血管和血量。同时脑组织很娇嫩,类似于豆腐脑,出血后组织内部压力低,不容易自己止血。加上脑容量有限,颅内出血只要10-30ml就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了。 为了防止脑出现,制定手术计划时穿刺路径要躲避脑血管,术后要控制好血压,防止躁动,早期少活动,避免剧烈咳嗽,不要用力解大便。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帕友肢体活动情况,如果原来双侧肢体活动是好的,后来出现一侧肢体活动无力,行走倾斜,语言含糊,要考虑到脑出血可能,进行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 术后头皮切口感染破溃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切口皮下有电极、导线及脉冲发生器等异物,一旦感染,很难愈合,甚至需要把DBS植入物取出。皮肤切口感染与血糖控制不佳、缝合不佳、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太薄、局部皮肤张力太大、线结反应、油脂分泌过多导致的毛囊炎、帕友自己搔抓等有关。手术时要根据帕友的头皮条件选择不同的切口设计、细致的连续缝合、减少和隐藏线结有利于切口愈合。术后控制血糖,保持手术切口纱布干洁,3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夏天、多汗、油脂分泌过多帕友更要勤换敷料。有快速动眼睡眠障碍的帕友,睡着时动作幅度很大,无意识用手搔抓切口。对这部分帕友双手适当约束,手指甲剪干净。通常术后10-14天拆线,拆线时要注意切口愈合情况。结痂完全脱落,切口皮肤长平了长牢才能洗澡。如发现有问题及时联系我们。通过我们医生努力,帕友术前详细教育,目前我们医院DBS术后皮肤感染、破溃的发生率在1%左右。
胡小吾 2023-08-23阅读量1254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帕金森病药物调整----胡小吾 一、术后早期用药(术后1周) 术后药物剂量需根据帕友术前情况、术后运动症状及异动情况决定,以控制运动症状,又没有明显异动为原则。术后完全清醒后就恢复术前用药,不建议马上减药,更不要停药,尤其是对术前震颤、强直等运动症状明显的帕友,维持术前服药剂量。但电极植入后有微毁损效应,症状明显减轻者,可以适当减少复方左旋多巴(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可以照常使用。 对于术前有异动症,但异动症不是很严重的帕友,应适当减少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如术前每顿服1片美多芭,术后可以先服每顿半片美多芭,以免产生剧烈异动。如果服半片美多芭后没有异动,但运动症状比较明显,下一顿服3/4片美多芭。对术前异动症明显,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比较大的帕友,术后服小剂量美多芭或者息宁,观察异动和运动症状情况。对术前异动症明显,美多芭和息宁剂量不大的帕友,术后可暂时不用美多芭和息宁,观察异动症状和运动症状。如果术后没有服美多芭和息宁仍出现异动症状,继续停用美多芭和息宁。待微毁损效应消失,异动症消失,运动症状复发,酌情给予小剂量美多芭或者息宁。如果术后没有异动症状,但有运动症状,酌情给予小剂量美多芭或者息宁。 总之服药要控制运动症状,又不出现明显异动为原则。术后根据运动症状和异动症状表现,调整美多芭和息宁用药,如果运动症状明显,美多芭和息宁恢复术前剂量,如果异动症状明显,美多芭和息宁减量,甚至停用。 对年龄较大、认知有下降、有精神症状的帕友,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谵妄、躁动、嗜睡、精神症状恶化等风险,如果不是术前控制运动障碍的主要药物(如金刚烷胺、安坦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以减少或暂停以避免相应的不良反应。如果术后出现幻觉、被害妄想,给予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等治疗。出现谵妄、躁动症状予右美托咪定等镇静药治疗。 二、DBS开机前(术后1周至1个月) 帕友出院时我们要向帕友和家属交代清楚,出院后电极的微毁损效应逐渐消退,症状又慢慢恢复到术前状态。这是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如果没有异动,帕金森病药物可逐渐恢复到术前用药方案。建议此时仍以美多芭或者息宁为主,特别是对于70岁以上高龄帕友、术前有轻度认知障碍或者神经精神症状帕友。对于术前有异动或者术后发生异动帕友,继续减少美多芭或息宁剂量;对于术前及术后剂末现象严重的帕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美多芭或者息宁剂量或者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以更好控制症状,平稳度过。 三、DBS开机早期 通常在术后一个月脑水肿、微毁损效应消失,体力恢复后正式开机。开机前先不服药,每个触点刺激测试完了,脉冲发生器开启开始服帕金森病药,观察药物起效、脉冲发生器开启情况下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和异动症表现。 服药原则类似术后围手术期服药原则。如果开机前服药后是没有异动,开机后首顿美多芭和息宁先不减药或者少减药。如果出现异动,待异动症消失后下一顿美多芭或者息宁要减量。异动症状越重,减得越多,甚至暂时停用。比如开机前服美多芭每顿1片,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服美多芭每顿3/4片,观察有没有异动症状。如果无异动,症状控制也比较满意,就每顿服3/4片,1-2周后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如果开机后服3/4片美多芭异动明显,等异动症消失后下一顿服1/2片或者1/4片美多芭。如果开机前服美多芭每顿半片,没有异动症,开机后继续服美多芭每顿半片。如果有异动症,下一顿美多芭减为1/4片。如果开机前美多芭每顿服半片,有异动症,开机后美多芭服1/4片。如果服1/4片仍然有异动,调低刺激电压或者暂时不服美多芭。 四、DBS开机后长期治疗期间 在应用常规DBS参数后根据帕友症状改善程度,决定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如果丘脑底核刺激参数已经比较充分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帕友可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刺激相关副作用,可以逐渐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果没有异动症,减药速度易慢,通常在术后3-6个月左右减到位。如果DBS有刺激相关副作用而不能提高刺激参数,可以考虑在DBS程控达到稳定状态后,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参考帕友年龄、职业和生活需求、术后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特别是认知状态和体 位性低血压等)以及运动并发症等因素综合分析。手术和服药是相辅相成,做手术并不是为了不服药,服药也不是为了不做手术。丘脑底核刺激术后药量通常可以减少1/3-2/3左右,但也不是每个术后帕友都能减药,如果药减了,症状又明显加重,也就不能减药。如果术前剂量本身就不大,也没有什么副作用,术后就不一定减药。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不建议减药量。 对于合并直立性低血压的帕金森病帕友,应首先考虑调整对血压影响较大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于合并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帕金森病帕友,应考虑按照下列顺序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安坦、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制剂等。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帕友,应在DBS术后避免服用安坦、金刚烷胺等药物。
胡小吾 2023-08-22阅读量1606
病请描述:今日话题:穿越迷雾,直捣破裂夹层 52岁男性患者,在家搬重物时突感颈部疼痛,以为颈椎病犯了,立即喊120送到医院,路上耗时20分钟,进入医院,做了一个脑CT…… 回到诊室,正在准备开具药物,患者突然说:我讲不出话来了,很快昏迷,心跳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完善术前检查,绿色通道开启…… 复苏完毕,直入手术室,造影发现,双侧椎动脉都有一个夹层,左侧远端还有粗大的脊髓前动脉,右侧夹层比左侧夹层更大,两个都像破裂的夹层。 第一套方案: 按照传统的作法,一个闭塞,一个重建。不过问题来了。 1、两侧同时治疗太麻烦,而且重建侧万一形成血栓了,也就危险了; 2、如果闭塞左侧,远端存在粗大的脊髓前动脉,术后会不会引起低灌注或者闭塞出现呼吸肌麻痹或者四肢无力甚至瘫痪? 3、如果闭塞了左侧,那就只能重建右侧,万一破裂的是右侧,会不会诱发术后出血? 第二套方案: 仅仅闭塞破裂的夹层,问题又来了,你能准确判断破裂的一定是哪一侧吗?看着两侧都鼓鼓的,右侧更大,似乎右侧更像一点……,实际上还真不是右侧; 如果闭塞了左侧,右侧夹层的血流增多,会诱发右侧夹层得二次破裂吗? 第三套方案:准确识别破裂侧,仅仅“确切”的重建性治疗破裂的责任病灶。术中我们完成多维度的分析,准确确定:左侧为责任病灶,鉴于远端存在粗大的脊髓前动脉,尽管PO或者Trapping更为确切的止血,但重建血管我们也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而且不存在诱发闭塞左侧右侧血流增多夹层破裂的顾虑。 手术的中间,造影发现,左侧夹层的远端小泡隐约闪现,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左侧就是责任病灶,顺利给予左侧夹层的靶向确切治疗。病变完全不显影,所有分支(包括脊髓前动脉)保存良好。 术后,双侧瞳孔恢复正常,术后第3天,刺疼可以睁眼,自主呼吸恢复。复查脑CT,颅内出血明显减少………,继续腰大池等引流中。 手术仅仅是整个救治过程的一小部分,过了止血关,后面还要穿越脑水肿关、脑血管痉挛关、颅内感染关、脑积水关、肺部感染关等,期待患者能尽早冲出困境,重新回归社会。
赵开军 2023-07-19阅读量1561
病请描述: 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至50%,在儿童中约占55%,成人约为30%至40%,低级别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15~25%,通常的MRI表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效应不明显,肿瘤周围水肿轻微,占位效应也不明显。低级别胶质瘤一经确诊,能手术的应立即行手术治疗,尤其是位于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的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根据病理决定是否行放疗或化疗,经规范的治疗其中位生存期可达8~10年,极少数低级别胶质瘤可能会治愈,其中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生存期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低级别胶质瘤在手术过程中很难区分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界限,手术医师往往都是依据核磁共振影像结合自己的手术经验来决定手术的切除范围,因此手术中出现一点偏差在所难免。即使在无框架导航下手术,或术中核磁共振检查帮助下,也因为肿瘤切除过程中脑组织的漂移,同样会造成切除过度或肿瘤残留的情况。如何精准切除低级别胶质瘤,达到最佳治疗目的,同时又防止过度切除正常脑组织影响脑功能,我们采用在无框架导航引导下切除肿瘤,然后术中检查核磁共振,再根据术中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一步达到全部切除肿瘤,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分享病例系中年男性患者,核磁共振显示右额叶深部异常信号病变,T1像低信号,T2像高信号,周围有水肿带,增强检查病灶强化不明显,肿瘤边界不清,考虑低级别胶质瘤。 术前规划,根据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最佳手术方案,我们计划对肿瘤连同周边的水肿区域全部切除,考虑到该病例肿瘤与水肿带之间,尤其是水肿带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术中很难区分,所以选择术中核磁共振+无框架导航引导下手术,以达到治愈为目的。 手术过程中依据实时导航定位,解剖结构,临床经验对术前规划区域行显微镜下“全部”切除,术中冰冻病理为低级别胶质瘤,然后做术中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结果:T1像肿瘤已经全部切除,T2像额叶深部后方围绕大脑前动脉处仍有小片状高信号改变,考虑肿瘤边缘脑水肿区,远期存在复发风险,导航定位该病灶已不在规划区域内,考虑肿瘤切除后及脑脊液释放出现的漂移现象,跟据定位再予以彻底切除。 手术后第一天核磁共振复查显示:肿瘤以及瘤周围水肿区域已全部切除,对照手术前的核磁共振影像,没有过度切除周边正常脑组织,术后患者也没有异常的并发症发生,愿该患者永远健康快乐!
王俊兴 2023-05-29阅读量2247
病请描述: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实际上是脊髓的“积水”,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戴大伟副主任医师认为,脊髓空洞症实际上就是脑脊液在脊髓内部异常积聚,和脑积水、椎管内囊肿、骶管囊肿、神经根袖套囊肿有“异曲同工”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症状体征,产生一系列四肢尤其是上肢运动感觉症状,表现为肌力下降,感觉麻木,肌肉萎缩,走路不稳。严重者需要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戴大伟 2023-05-11阅读量1174
病请描述:患者杨女士,65岁,退休,近4个月来经常乏力,易困多眠,未重视;近一周出现头痛,伴有恶心,症状逐渐加重,近两天出现意识模糊、不能对答。在当地医院就诊,做头颅CT发现巨大脑肿瘤,经当地医生推荐,患者来到江宁医院神经外科郑学胜主任门诊就诊。 郑学胜团队予以术前磁共振检查发现,前颅窝底巨大脑肿瘤,伴有大片脑水肿,双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明显受压变小,下丘脑、左侧基底节等神经结构亦受明显推挤。肿瘤血供丰富,与双侧大脑前动脉关系复杂。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备血等,郑学胜团队于2月23日行前颅窝底巨大脑肿瘤切除术。手术经双额底入路,结扎上矢状窦,离断被肿瘤包裹的大脑鎌,将肿瘤从前颅窝底分离,并完整保留双侧嗅神经和视神经;然后分块切除肿瘤,最终完全切除肿瘤,并保护好双侧大脑前动脉。 术后第二天复查CT,显示术野无明显出血,脑组织肿胀明显。 术后一周复查磁共振,显示肿瘤完全切除,脑组织水肿仍比较明显,继续用药。术后两周拆线出院,切口愈合良好,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脑膜瘤。 江宁医院神经外科持续推进学科建设,确立了“技术全面、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在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病、颅脑创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方面技术熟练、疗效满意;同时在骶管囊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方面有专科特色技术,尤其是骶管疾病的综合疗效位居全国前列。学科紧跟医院发展步伐,为创建更高水平的国际型研究型医院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学胜 2023-03-15阅读量1788
病请描述:最近很多慢性中耳炎老患者非常关心这个问题,非常疑惑中耳炎很多年了,还能手术治疗好? 中耳胆脂瘤是慢性中耳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症状表现反复流脓,听力下降,偶有流血水等,主要诊断依靠颞骨薄层CT水平+冠状+听骨链重建扫描,还有纯音测听了解和评估听力下降程度,是否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中耳胆脂瘤: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以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上皮脱屑堆积和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中耳疾病,其骨质破坏作用可导致各种颅内外并发症。最关键是因为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与凋亡,可以分泌胆脂瘤组织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对病变周围的骨质进行蚀骨作用。 因为有腐蚀和破坏性,所以长期的胆脂瘤和炎性刺激不仅引起临床症状,如流脓、听力下降等,更重要的是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许多研究表明,中耳炎的颅内和颅外并发症发生率在10-15%不等。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基本都是由于中耳胆脂瘤引起的,那么常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有哪些呢? 颅内并发症(引起生命危险): 1.硬脑膜外脓肿 2.硬脑膜下脓肿 3.脑膜炎 4.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5.脑脓肿(大脑脓肿-颞叶脓肿,小脑脓肿) 6.脑积水 颅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颞骨外并发症:耳周骨膜下脓肿(儿童常见),Bezold脓肿(在胸锁乳突肌和颈深筋膜中层之间形成脓肿),Mouret脓肿(脓液沿二腹肌后腹下流,并顺颈部大血管鞘向咽旁间隙发展形成颈深部脓肿) 2.颞骨内并发症:周围性面瘫;迷路炎(迷路瘘管、化脓性迷路炎);岩尖炎 因为中耳胆脂瘤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所以一旦诊断,还是建议尽快手术治疗,以免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任冬冬 2023-02-07阅读量3175
病请描述: DBS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脑出血(要超过5-10ml才有症状,超过30ml才危险,1-2ml渗血没有关系)。DBS在脑子里的步骤,说起来其实跟打针差不多,只不过打针用的针更细、穿过的组织是皮肤、血管,而DBS的电极更粗、穿过的是脑组织。人类是所有动物中,脑指数(脑组织重量/体重)最高的,但脑组织质量也就1300-1500g左右,而心脏对脑组织的供血,却高达心脏总供血量的1/5。所以脑组织有着远高于其他组织的丰富的血管和血量。同时脑组织很娇嫩(参考一下豆腐脑),出血后组织内部压力低,不容易自己止血。加上脑容量有限,颅内出血只要10-30ml就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了(1-3ml出血往往没有什么影响,自己吸收就好了,很少有后遗症)。通过采用多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同时显示颅内动静脉血管),手术计划系统的使用(可以计划穿刺路径躲避血管),围手术期控制血压、稳定情绪等等措施,近3年来我们中心DBS术后能引起神经功能症状的颅内出血,几率小于千分之三,有后遗症的,更是小于千分之一。所有脑外科手术都难以预测的并发症,癫痫。癫痫,又称羊角风,发病原因非常多,我国有1000万以上的人有癫痫(70%可以药物控制)。任何类型的脑损伤,都可能引起癫痫。但是手术的时间越长、对脑组织的损伤越大,越容易引起癫痫。为此,我们尽可能选择对脑组织损伤最小的操作路径,选择最小的穿刺入口,以最快的速度一次性准确植入电极,尽可能降低癫痫的发生率。近3年我们DBS患者癫痫的发生率在千分之二以下(而且可以用药控制)。所以这种并发症也是可控的。DBS手术最遗憾的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破溃。DBS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出现皮肤感染、破溃,那真的可以算是最令人遗憾的并发症了。引起这种问题的原因非常多:1.血糖控制不佳、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太薄、局部皮肤张力太大、线结反应、油脂分泌过多导致的毛囊炎、患者自己搔抓等等。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根据患者的头皮条件,选择不同的切口设计、控制血糖、连续缝合、减少和隐藏线结、加强对患者教育等等。目前DBS术后皮肤破溃的发生率在1%左右。而且即使感染了,也还有一系列方法可以在不拆除DBS设备使其继续工作的情况下,做皮瓣修复,使患者痊愈出院。所以遵医嘱,控制血糖、定期换药、不要搔抓切口,有异常及时就诊,您就不用担心切口的问题。其他的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延长线损坏、脉冲发生器翻转、皮下血肿、迟发性脑水肿、短暂性精神症状等等,种类繁多,但是每种的发生率在我们的预防措施下,发生率或者低到可以忽略,或者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并且都有对应的处理措施,因此,总的来说,DBS手术的安全性在有经验的医生那里,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保障的。
胡小吾 2022-08-13阅读量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