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乏力 > 内容

乏力内容

【在线答疑】突然发现手足变大...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底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发现手足变大,口鼻变大,乏力及爱睡觉等情况去医院检查,发现生长激素高,鞍底左侧明显强化结节良性垂体腺瘤可能性大,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赵天智主任介绍:手术是治疗生长激素垂体瘤的首选方法,目前比较前沿的手术方法是鼻内镜手术——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来切除垂体瘤。一来,这样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有利于术中全切肿瘤,保护正常垂体组织,术后效果更好。   生长激素垂体瘤可能使你的“颜值”发生改变,临床典型症状有:   “容貌改变”---患者前额隆起,眶嵴、颧骨及下颌明显突出,形成所谓"颌突畸形"。牙缝增宽,下颌牙前突较远,口唇变厚,鼻梁宽而扁平,耳轮变大,面部皮肤粗糙。女性患者外貌似男性,皮肤变黑而粗糙,毛发增多,长胡子。   “手足变形”---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远端呈球形,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鞋袜、手套、需不断的换大号。发生在儿童骨骺闭合前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成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内脏肥大”---如心脏肥大,少数可发展到心力衰竭,不少患者会在心脏科就诊。血管壁增厚,血压增高,有时可发生卒中,其他如肠胃、肝、脾、脑、胸腺均可肥大从而导致相应的症状。   生长激素腺瘤的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CT及MRI等影像学发现,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等不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导致的肢端肥大症,可以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后,使生长激素恢复正常,患者的面容也会逐渐恢复。生长激素垂体瘤导致的容貌及肢体术后还能恢复吗?   绝大多数患者都很关心容貌及肢体变化问题,但是答案是依病种而定。如果是肢端肥大症患者,手术后身体的软组织会有所改善,但是骨头缩不回去,面容会遗留一些问题。   另外,对于由垂体瘤导致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手术切除肿瘤之后,病情能够得到一定改善,但是具体改善到什么程度跟患者垂体功能的受损程度有关。最重要的还是早期发现,越早发现,受损的程度就越低,恢复的几率就越大。

赵天智 2024-12-23阅读量1667

点亮肿瘤患者的希望之灯

病请描述:今年广州的冬天格外的冷,躺在病床上的阿华,却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   前天下午,她刚刚做了肝胆介入治疗手术,由于药物反应加之进食很少,看上去很是疲惫。她还是轻轻拿起床头上的手机,脑海里默默思索着,她决计送两面锦旗,表达自己对两位主任医师的深深谢意和感激之情。 患者送锦旗感谢医务人员患肝癌多年,病情加重每况愈下44岁的阿华,已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六年之前她被确诊为肝内胆管癌,当时大脑里一片空白,夫妇二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在亲友的关心和鼓励下,她那颗失落的心变得温暖起来,慢慢点燃了自己心中那盏灯。她不再在乎诊断结果,开始注重治疗过程。6年的求医问药,阿华经历了不少磨难和痛苦。去年冬日的一天,她身体颇感不适:身目黄染,腹胀、乏力,食欲、精神欠佳。沉疴宿疾未去,新病突然来袭。这让阿华有些招架不住,她一周的时间里跑了广州三家三甲医院,得到的回答是病情复杂、临观待查。病情每况愈下,待查待到何时?没人给出答案。阿华感到恐慌,更多的是无奈。那一天,她接到朋友电话,急切地对她说:你不能再拖了,听说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五区的王健教授挺不错,你可以找他看看。先疏通,后治疗,治“黄”与治“瘤”并举带着期许,阿华的丈夫、哥哥带着影像资料匆匆从东莞赶到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五区请求王健会诊。在医院,王健教授对阿华的病史病情与家属进行了仔细沟通,并在显影仪上反复比对着其近期影像资料。然后对阿华的丈夫说:“患者病情严重,明天可入院治疗,我亲自为她诊治。”话语不多,简单、直接、明了。这是王健教授一贯的行医风格,他主张当病因查明,就不要让病人等,更不能让病人来回奔波多花钱。依据影像资料初步判断,阿华前期植入的胆管支架被不明原因挤压呈90°的弯曲变形,丧失了通道功能。同时出现了少见的胆管瘘,胆汁流入膈下肝内,形成胆汁堰塞湖,造成梗阻性黄疸使全身身目黄疸。典型的黄疸症状,与严重的肿瘤病史,以及目前虚弱明显不敌新疾的身体,彼此牵连地交织在一起,阿华的病情很是棘手。怎么医治?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罗鹏飞和王健教授团队对病人的过往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疏通,后治疗,治“黄”与治“瘤”并举。点亮患者希望之灯11月5日,阿华如约入院。令她想不到的是,罗鹏飞教授随即就来到病房,对阿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几年你吃苦了!然后讲了具体的治疗方案。11月6日下午,阿华如期被推进手术室,因为是局麻,脸色蜡黄的她看上去很平静。有罗鹏飞和王健两个教授亲自为她手术,她很安心;周边五六名医护人员也都为她忙碌着,她十分感动。阿华的治疗按照既定治疗方案有序进行:先造影治黄疸,目的是辨清胆管狭窄处,想办法引流黄疸淤积,打通通道引流减压;接着外置引流管,在DSA影像辅助下对肝缘占位的肿瘤进行药物的灌注与栓塞术,旨在充分缩瘤。减轻因肿瘤体积大对胆总胆管挤压的强度,创造未来植入胆道支架的可能性;最后,引流管打造影剂,判断出狭窄程度,放入新的胆道支架,打通了胆汁堰塞湖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通路,成功解决了胆汁堰塞症状,手术顺利完成。精准的诊断,及时的入院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暖心的服务……大医精诚显医者仁心,医护人员为患者点亮心灯,重燃了希望。

崔哲 2024-12-19阅读量1543

点亮肿瘤患者的希望之灯

病请描述:今年广州的冬天格外的冷,躺在病床上的阿华,却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   前天下午,她刚刚做了肝胆介入治疗手术,由于药物反应加之进食很少,看上去很是疲惫。她还是轻轻拿起床头上的手机,脑海里摸摸思索着,她决计送两面锦旗,表达自己对两位主任医师的深深谢意和感激之情。   患者送锦旗感谢医务人员患肝癌多年,病情加重每况愈下44岁的阿华,已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六年之前她被确诊为肝内胆管癌,当时大脑里一片空白,夫妇二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在亲友的关心和鼓励下,她那颗失落的心变得温暖起来,慢慢点燃了自己心中那盏灯。她不再在乎诊断结果,开始注重治疗过程。6年的求医问药,阿华经历了不少磨难和痛苦。去年冬日的一天,她身体颇感不适:身目黄染,腹胀、乏力,食欲、精神欠佳。沉疴宿疾未去,新病突然来袭。这让阿华有些招架不住,她一周的时间里跑了广州三家三甲医院,得到的回答是病情复杂、临观待查。病情每况愈下,待查待到何时?没人给出答案。阿华感到恐慌,更多的是无奈。那一天,她接到朋友电话,急切地对她说:你不能再拖了,听说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五区的王健教授挺不错,你可以找他看看。先疏通,后治疗,治“黄”与治“瘤”并举带着期许,阿华的丈夫、哥哥带着影像资料匆匆从东莞赶到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五区请求王健会诊。在医院,王健教授对阿华的病史病情与家属进行了仔细沟通,并在显影仪上反复比对着其近期影像资料。然后对阿华的丈夫说:“患者病情严重,明天可入院治疗,我亲自为她诊治。”话语不多,简单、直接、明了。这是王健教授一贯的行医风格,他主张当病因查明,就不要让病人等,更不能让病人来回奔波多花钱。依据影像资料初步判断,阿华前期植入的胆管支架被不明原因挤压呈90°的弯曲变形,丧失了通道功能。同时出现了少见的胆管瘘,胆汁流入膈下肝内,形成胆汁堰塞湖,造成梗阻性黄疸使全身身目黄疸。典型的黄疸症状,与严重的肿瘤病史,以及目前虚弱明显不敌新疾的身体,彼此牵连地交织在一起,阿华的病情很是棘手。怎么医治?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罗鹏飞和王健教授团队对病人的过往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疏通,后治疗,治“黄”与治“瘤”并举。点亮患者希望之灯11月5日,阿华如约入院。令她想不到的是,罗鹏飞教授随即就来到病房,对阿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几年你吃苦了!然后讲了具体的治疗方案。11月6日下午,阿华如期被推进手术室,因为是局麻,脸色蜡黄的她看上去很平静。有罗鹏飞和王健两个教授亲自为她手术,她很安心;周边五六名医护人员也都为她忙碌着,她十分感动。阿华的治疗按照既定治疗方案有序进行:先造影治黄疸,目的是辨清胆管狭窄处,想办法引流黄疸淤积,打通通道引流减压;接着外置引流管,在DSA影像辅助下对肝缘占位的肿瘤进行药物的灌注与栓塞术,旨在充分缩瘤。减轻因肿瘤体积大对胆总胆管挤压的强度,创造未来植入胆道支架的可能性;最后,引流管打造影剂,判断出狭窄程度,放入新的胆道支架,打通了胆汁堰塞湖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通路,成功解决了胆汁堰塞症状,手术顺利完成。精准的诊断,及时的入院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暖心的服务……大医精诚显医者仁心,医护人员为患者点亮心灯,重燃了希望。

王健 2024-12-19阅读量1413

点亮肿瘤患者的希望之灯

病请描述:今年广州的冬天格外的冷,躺在病床上的阿华,却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前天下午,她刚刚做了肝胆介入治疗手术,由于药物反应加之进食很少,看上去很是疲惫。她还是轻轻拿起床头上的手机,脑海里摸摸思索着,她决计送两面锦旗,表达自己对两位主任医师的深深谢意和感激之情。患者送锦旗感谢医务人员患肝癌多年,病情加重每况愈下44岁的阿华,已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六年之前她被确诊为肝内胆管癌,当时大脑里一片空白,夫妇二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在亲友的关心和鼓励下,她那颗失落的心变得温暖起来,慢慢点燃了自己心中那盏灯。她不再在乎诊断结果,开始注重治疗过程。6年的求医问药,阿华经历了不少磨难和痛苦。去年冬日的一天,她身体颇感不适:身目黄染,腹胀、乏力,食欲、精神欠佳。沉疴宿疾未去,新病突然来袭。这让阿华有些招架不住,她一周的时间里跑了广州三家三甲医院,得到的回答是病情复杂、临观待查。病情每况愈下,待查待到何时?没人给出答案。阿华感到恐慌,更多的是无奈。那一天,她接到朋友电话,急切地对她说:你不能再拖了,听说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五区的王健教授挺不错,你可以找他看看。先疏通,后治疗,治“黄”与治“瘤”并举带着期许,阿华的丈夫、哥哥带着影像资料匆匆从东莞赶到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五区请求王健会诊。在医院,王健教授对阿华的病史病情与家属进行了仔细沟通,并在显影仪上反复比对着其近期影像资料。然后对阿华的丈夫说:“患者病情严重,明天可入院治疗,我亲自为她诊治。”话语不多,简单、直接、明了。这是王健教授一贯的行医风格,他主张当病因查明,就不要让病人等,更不能让病人来回奔波多花钱。依据影像资料初步判断,阿华前期植入的胆管支架被不明原因挤压呈90°的弯曲变形,丧失了通道功能。同时出现了少见的胆管瘘,胆汁流入膈下肝内,形成胆汁堰塞湖,造成梗阻性黄疸使全身身目黄疸。典型的黄疸症状,与严重的肿瘤病史,以及目前虚弱明显不敌新疾的身体,彼此牵连地交织在一起,阿华的病情很是棘手。怎么医治?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罗鹏飞和王健教授团队对病人的过往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疏通,后治疗,治“黄”与治“瘤”并举。点亮患者希望之灯11月5日,阿华如约入院。令她想不到的是,罗鹏飞教授随即就来到病房,对阿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几年你吃苦了!然后讲了具体的治疗方案。11月6日下午,阿华如期被推进手术室,因为是局麻,脸色蜡黄的她看上去很平静。有罗鹏飞和王健两个教授亲自为她手术,她很安心;周边五六名医护人员也都为她忙碌着,她十分感动。阿华的治疗按照既定治疗方案有序进行:先造影治黄疸,目的是辨清胆管狭窄处,想办法引流黄疸淤积,打通通道引流减压;接着外置引流管,在DSA影像辅助下对肝缘占位的肿瘤进行药物的灌注与栓塞术,旨在充分缩瘤。减轻因肿瘤体积大对胆总胆管挤压的强度,创造未来植入胆道支架的可能性;最后,引流管打造影剂,判断出狭窄程度,放入新的胆道支架,打通了胆汁堰塞湖的胆汁进入十二指肠通路,成功解决了胆汁堰塞症状,手术顺利完成。精准的诊断,及时的入院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暖心的服务……大医精诚显医者仁心,医护人员为患者点亮心灯,重燃了希望。

罗鹏飞 2024-12-19阅读量1466

治疗毛囊炎分型论治是关键

病请描述: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其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丘疹、脓疱、结节、瘙痒、疼痛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毛囊炎初期,毛囊部位会出现红色的丘疹,这些丘疹通常较小,直径在数毫米左右,质地较硬,触摸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丘疹的颜色可以从淡红色到深红色不等,具体取决于炎症的严重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丘疹可能会逐渐演变成脓疱,脓疱内含有白色或黄白色的脓液,周围有明显的红晕。脓疱通常比较脆弱,容易破裂,流出脓液后会形成结痂。 在一些严重的毛囊炎病例中,可能会出现结节,这是一种较大的、质地较硬的肿块,通常位于毛囊深处。结节的颜色可以与周围皮肤相同,也可以呈红色或紫红色,可能会引起疼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毛囊炎患者常常会感到瘙痒,尤其是在病情较轻的时候。瘙痒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人可能只是轻微的瘙痒,但也有人会感到难以忍受。瘙痒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自觉地搔抓皮肤,从而加重病情。 随着毛囊炎的发展,疼痛症状会逐渐加重。特别是在脓疱破裂、结节形成或者炎症扩散时,疼痛会更加明显。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坐立等。 在严重的毛囊炎病例中,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发热主要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毛囊炎可发生在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如头部、前胸后背、面部、阴部等。头部毛囊炎可能导致头发脱落,面部毛囊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外貌,带来心理压力。臀部毛囊炎则常见于长期久坐的人群。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沐浴露,以免加重皮肤炎症。

微医健康 2024-12-19阅读量2240

【12/12】微医健康早报

病请描述:胸痛是心肌梗死的唯一标志吗? 不是。胸痛虽然是心肌梗死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症状,但不能仅凭胸痛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恶心等非典型症状,或完全没有疼痛感,所谓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并且,胸痛也不一定就是心肌梗死引起的。许多其他疾病,如胸壁疾病(带状疱疹)、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动脉夹层)等,都可 能导致胸痛。

赵欢欢 2024-12-12阅读量1704

乙肝患者的复查时间表及乙肝两...

病请描述:以下是一份乙肝患者复查时间表: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 - 第1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这是为了评估初始治疗的反应,了解抗病毒药物是否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 第3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脏超声。此时可进一步确定抗病毒效果,同时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病变。 - 之后每3 - 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脏超声。长期规律复查能持续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者 - 每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肝脏超声。通过这些检查了解肝脏功能状态和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观察是否有病情变化。 - 每年:可增加一次甲胎蛋白检查,用于肝癌的初步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肝区疼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不受上述时间表限制。乙肝两对半包括五个指标,各项含义如下: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 这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可以在感染后的潜伏期就出现,持续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中。 乙肝表面抗体(抗 - HBs) -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说明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主要是通过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自然恢复产生的,或者是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产生的。其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乙肝e抗原(HBeAg) - 它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较强。在乙肝急性期,HBeAg的出现时间稍晚于HBsAg,它的存在与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跃复制密切相关。 乙肝e抗体(抗 - HBe) - 阳性表示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度有所降低,传染性减弱。出现抗 - HBe通常是病情好转的迹象,但并不意味着病毒已经完全清除,部分患者仍可能有病毒复制。 乙肝核心抗体(抗 - HBc) - 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不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通常为阳性。所以,单独核心抗体阳性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也可能是现正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伴有HBsAg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正在感染;如果伴有抗 - HBs阳性,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恢复。

谢高山 2024-11-18阅读量2289

肝炎的分型及具体的治疗方案是...

病请描述: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及相应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 -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通常为急性发病,治疗上以休息和营养支持为主,辅以适当的保肝药物。如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几个月内可自行恢复。 -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法与甲型肝炎类似。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同时也会根据肝功能情况使用保肝药物,并且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 -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是致病因素。现在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能有效清除病毒,治疗周期通常为8 - 12周,治愈率较高。 酒精性肝炎 - 主要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治疗的关键是戒酒,同时给予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等,还可以使用一些保肝抗炎药物,如甘草酸制剂,帮助减轻肝脏炎症。 药物性肝炎 - 是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肝脏损伤。首先要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然后根据肝脏损伤程度进行治疗。轻度损伤可能在停药后自行恢复,损伤较重时会使用解毒剂(如乙酰半胱氨酸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和保肝药物来促进肝脏恢复。 自身免疫性肝炎 - 这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炎症。治疗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同时,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自身抗体等指标来调整治疗方案。不同类型的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不同: 病毒性肝炎 -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海产品、蔬菜水果等),病毒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感染。在卫生条件差、饮用水源受污染的地区容易出现流行。 -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比较多样。母婴传播是重要途径之一,包括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和产后密切接触感染。血液传播也是常见方式,如输血、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纹身、穿耳等器具)。另外,性接触也能传播乙肝病毒。 -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最常见的是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以前输血管理不规范时这种情况较多。现在,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非一次性的医疗器具等也是感染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 非病毒性肝炎 - 酒精性肝炎: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不具有传染性。 - 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和病毒等病原体无关,没有传染性。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组织导致的炎症,也没有传染途径。乙肝患者的治疗不断有新进展,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情况及用药选择: 1. 新进展: - 新型免疫疗法探索: - 治疗性疫苗:这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旨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反应,以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其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CAR-T 细胞治疗: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 T 细胞,经基因改造后使其表达能特异性识别乙肝病毒的受体,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清除病毒。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乙肝治疗方面仍需更多研究和探索。 - 现有免疫疗法改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不同类型的干扰素以及不同剂量和给药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索将核苷酸类似物与其他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 基因治疗: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来敲除或修复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中的病毒基因,或者使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将治疗性基因递送到肝细胞中,以表达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这些治疗策略目前仍在临床前研究阶段。 - 多靶点联合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外,联合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多靶点协同作用,以更好地控制病情,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程。 2. 用药选择: - 抗病毒药物: - 核苷酸类似物: - 恩替卡韦:具有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能改善肝脏炎症。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的乙肝患者,使用多年安全性较高,但对于之前使用过拉米夫定出现耐药的患者,由于存在相似耐药位点,不建议使用。 -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抑制病毒效果显著,是在恩替卡韦基础上优化的药物。适用于大多数乙肝患者,包括妊娠患者,但长期服用可能会有肾毒性或导致骨质疏松等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及骨质情况。 -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是目前较新的抗病毒药物,耐药率低,对肾脏和骨骼的不良影响较小,但可能会引起血脂代谢的异常。 - 干扰素: - 普通干扰素:需要注射给药,可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抗病毒效果,但副作用较多,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 聚乙二醇干扰素:作用时间相对较长,给药频率较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 保肝药物:当乙肝患者肝脏受到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等情况时,可使用保肝药物来保护肝脏,减轻炎症和损伤。常用的有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双环醇等。 - 抗纤维化药物:乙肝患者如果出现肝纤维化,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来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等。 总之,乙肝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乙肝患者复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病情稳定的乙肝患者 - 对于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且病情稳定、病毒抑制良好的患者,每3 - 6个月复查一次比较合适。复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合成和解毒功能是否正常;乙肝两对半能明确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病毒DNA定量用于监测病毒复制水平;甲胎蛋白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肝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和脾脏的形态、大小及有无结节等异常情况。 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 - 对于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者,每6 - 12个月复查一次即可。主要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肝脏超声等项目,用于观察病情是否有变化,比如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肝脏形态改变等情况。 出现特殊情况时 - 若患者感觉身体明显不适,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肝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不必拘泥于常规复查时间。另外,若在复查间隔期间有其他可能影响肝脏的情况发生,如服用了可能伤肝的药物、大量饮酒等,也需要及时检查。

谢高山 2024-11-18阅读量2588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病请描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有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改善症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阴虚、湿热、痰瘀等,可引起多种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中药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改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减少并发症人们在长期服用西药时,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慢慢出现了头晕、目昏、水肿、乏力、心慌等症状,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中药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3、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质量、身体质量等。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建议患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中药治疗,不要自行服用中药,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理。                           https://ahongyi.000.pe

张峰 2024-11-15阅读量2244

一文解读骨肉瘤

病请描述:引言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骼的恶性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尽管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其侵袭性和快速生长的特点,骨肉瘤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骨肉瘤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骨肉瘤的基本概述 1.定义与分类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细胞,特别是成骨细胞(osteoblasts)。它通常发生在长骨的生长活跃区域,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特性,骨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经典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内骨肉瘤等。 2.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骨肉瘤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均有发生,但以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最为常见。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800-900名新发病例。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Li-Fraumeni综合征)和既往放射治疗史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部分骨肉瘤患者存在遗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例如,p53基因突变在骨肉瘤患者中较为常见。此外,RB1基因和其他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丧失也可能促进肿瘤的发展。 2.环境因素 虽然遗传因素在骨肉瘤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人群,其患骨肉瘤的风险较高。此外,某些化学物质和病毒感染也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3.生长发育异常 在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骨骼生长迅速,这可能导致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错误,进而引发肿瘤。此外,骨骼发育异常(如Paget病)也可能增加患骨肉瘤的风险。 三、症状与体征 1.疼痛 骨肉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夜间加重。这种疼痛通常难以用常规止痛药物缓解,且逐渐加重。 2.肿胀与肿块 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会注意到局部肿胀或触及到硬块。肿块通常位于长骨的一端,如膝盖周围或上臂。 3.功能障碍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或肢体功能障碍。例如,行走困难、握力减弱等。 4.全身症状 晚期骨肉瘤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体重减轻、乏力等。这些症状表明肿瘤可能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光片是初步筛查骨肉瘤的首选方法。典型的骨肉瘤在X光片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和骨膜反应(Codman三角)。然而,X光片对于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常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则能够更好地显示软组织受累情况,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血管、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PET-CT扫描可以帮助检测远处转移灶,评估全身病情。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是骨肉瘤常见的生化指标之一。此外,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也可能升高。但这些指标并非特异性,仅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活检与病理学检查 确诊骨肉瘤需要进行组织活检。通过细针穿刺或切开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肿瘤性质和分型的关键步骤。 五、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手术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保肢手术(limb-salvagesurgery)或截肢术(amputation)。保肢手术旨在保留肢体功能的同时彻底切除肿瘤,通常需要配合重建手术。截肢术适用于无法保留肢体或肿瘤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 2.化疗 化疗是骨肉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adjuvantchemotherapy)则用于杀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cisplatin)、多柔比星(doxorubicin)、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等。 3.放疗 放疗在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病灶。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质子治疗等精确放疗手段逐渐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中。 4.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随着对骨肉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深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探索中,有望为骨肉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六预后与随访 1.预后因素 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组织学类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然而,即使经过规范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 2.随访计划 治疗后定期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至关重要。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MRI等)、实验室检查(如ALP、LDH等)以及必要时的活检。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心理支持与社会关怀 除了医学治疗外,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也是骨肉瘤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参与康复训练和社会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骨肉瘤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七、结论 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癌症,其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多样。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骨肉瘤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11-15阅读量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