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妊娠以后,孕妇血液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增高,而且胆囊排空的速度缓慢,胆汁中胆固醇与胆盐的比例发生变化,使得胆固醇沉积而形成结石,可诱发胆囊炎。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可发生于妊娠各期,妊娠晚期和产褥期多见,发生率约为0.8‰。胆囊炎急性发作,多数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且常有阵发性加剧,相当多患者有右肩或右上腰部的放射痛,伴有发烧、恶心、呕吐等。胆囊和胆管受阻者有黄疸。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是保守治疗为主适当控制饮食,缓解症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消除并发症,必要时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具体措施:(1)控制饮食:重症患者应禁食,轻症患者症状发作期,应禁脂肪饮食,如在缓解期可给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适当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失调。(2)对症治疗:可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或哌替啶(度冷丁)肌注。美沙酮、吲哚美辛(消炎痛)等也有解痉镇痛作用,可适当选用。症状缓解期可适口服利胆药去氢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可使Oddi括约肌松弛促进胆囊排空。(3)抗感染治疗: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在胆汁中的浓度较血液中高4~12倍,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应作为首选,其中头孢哌酮(先锋必)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液浓度的100倍是治疗严重胆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除非病情危急,如出现胆囊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时,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妊娠中期手术,此期流产率为5%左右,低于妊娠其他时期。如临近预产期最好等到产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应给予保胎治疗。
赵刚 2015-04-05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患者: 33岁,女,去年体检B超时发现有胆囊息肉,没有症状。今年检查发现息肉增大近1CM,最近除右侧及背部隐痛外,偶然有恶心症状。想问: 1、可否做保胆取息肉的手术? 2、胆囊切除后需要注意什么? 3、看到某些宣传,切除胆囊患结肠癌的机率会增高,不晓得是否属实? 上海东方医院胆石专科王维东:1.胆囊息肉的恶变是从基底部开始的,切除了息肉改变不了恶变的趋势,因此,我们不主张保胆取息肉。2.手术切除胆囊后机体有一个代偿过程,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因此这个阶段可能会有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我们主张在没有代偿完全时,不宜吃得过饱或过油。3.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与结肠癌的成因有相似之处,都与饮食过高的脂肪或脂肪代谢等有关,没有依据一定谁先谁后或谁影响了谁。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7584
病请描述: 患者问: 我是一名建筑师,今年33岁。去年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我通过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息肉,但是我本人并没有感到什么疾病症状。在今年的体检中,我特意留意了B超的检查结果,发现胆囊的息肉增大了近1厘米。在医生的询问下,我想起自己近段时间来右侧及背部会感到一些隐痛,此外还曾有过几次恶心的感觉,不过只是很偶然的几次。 家人得知我的这一情况后,纷纷要我去医院进行手术,他们说只要手术了,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但我本人对于手术存在很多疑问,因此想请专家为我作个解答,好让我更放心地采取治疗。首先,胆囊息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其次,像我这种情况,可否采取保胆取息肉的手术?最后,胆囊切除后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王维东答: 目前由于胆囊息肉病人的日益增多,且某些息肉有恶变之可能,使得患者对于方案忧心忡忡。临床上对于息内的分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增生症等)以及肿瘤性息肉,一旦息肉恶变就需按胆囊癌手术方式进行处理。目前来说,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近或大于1厘米的息肉:由于息肉越大,恶变机率越高,建议尽早手术; 2、增大较快的息肉:由于肿瘤性的息肉往往增长较快,因此对胆囊息肉患者,每半年一次的B超复查非常重要,发现息肉有明显增大趋向的,应该尽早手术。 3、合并胆囊炎且胆囊功能丧失的胆囊息肉:一些胆囊息肉患者在临床上有明显的胆囊炎或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背痛、恶心呕吐等),应尽早采取手术。此外,在餐前餐后的B超检查或同位素胆囊功能测定提示胆囊的聚胆、排胆功能已经丧失者,也应该尽早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 至于你所说到的保胆取息肉的问题,由于胆囊息肉的恶变是从基底部开始的,单纯切除息肉改变不了恶变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不主张保胆取息肉。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通常在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也可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若患者康复顺利,则第二天就可出院,回家休养。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手切除胆囊后,机体会有一个代偿调整的过程。少部分病人可出现短暂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通常在1-6个月内可以调整完全。在代偿调整没有完全时,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不宜吃得过饱或过油。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7729
病请描述:瑞金胰腺外科每年完成超过1000例胰腺切除术,胰腺术后的饮食指导成了患者及家属经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胰腺切除术主要分为胰腺肿瘤剜除术,胰体尾切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全胰腺切除术。总体而言,胰腺术后建议少食多餐,逐渐开放饮食,从流质过渡到半流再逐渐到普食可能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若进食后出现饱胀感,不必过分担心,可暂缓进食,适当活动后待饱胀感消失后再次进食,避免进食后立即坐卧,必要时可减少每餐摄入量或适当延长进餐间隔时间,多次适应后无不适,再逐步增加进食量;如饮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应即刻禁食,观察后不缓解应与主诊医生联系,必要时急诊就诊。术后应定期营养门诊随访,复查血生化指标,评估术后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治疗方案。通常术后1月、3月、6月各随访一次,同时监测体重。术后3-6个月体重一般会减轻,之后逐步增加代表进食量充足、消化功能逐步恢复。胰腺肿瘤剜除术,几乎不切除胰腺实质,不影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术后如果没有胰瘘,一般术后3-5天可恢复正常饮食;部分剜除术会引起胰瘘,术后恢复期要谨遵医嘱,一般低脂甚至忌脂饮食,以流质饮食为主,1-3周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尽管部分患者伴随胰瘘带管出院,也可“边漏边进食”而不影响恢复,摄入不足时可口服肠内营养粉或剂,直到拔除引流管且医生认为胰瘘已愈合,之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胰体尾切除术,根据病变范围切除的胰腺可能占到总体的20%~75%,但是消化道的完整性仍然存在,术后胰瘘的概率很高,一旦出现胰瘘,饮食一般是忌脂或低脂流质饮食;部分患者带管出院,建议少食多餐,低脂高蛋白半流饮食;口服肠内营养液或粉剂,直至引流管拔除。在门诊复查后医生认为完全愈合后,可考虑恢复普食。胰腺中段切除术:该术式保留了大部分的胰腺,而切除了中间一段,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要高于其它术式,但只要管理得当,恢复好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一般术后禁食时间较长,通常要术后7天才开始逐渐开放饮食,部分患者也会带管出院,饮食同胰体尾切除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术式因切除较多脏器,并有多个消化道重建,术后一般建议流质饮食至少2周至1个月,出院后仍应遵循少量多餐,按需饮食的原则,该术式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和便秘等多种情况。腹泻者需要增加得美通用量,同时可能加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如米雅,培菲康等);便秘者则可给予大便软化剂(如杜密克等),建议低脂高蛋白饮食,术后3月可逐渐添加食用油。全胰腺切除术,部分胰腺肿瘤位于胰腺多个部位(转移性或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或恶性肿瘤位于胰颈体部导致胆道梗阻和远端胰腺萎缩,为了提高胰腺癌的根治率,则需要实施全胰腺切除术,这种手术由于胰腺组织均被切除,而使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全部丧失。外分泌功能丢失可导致腹泻继而引起贫血、低蛋白血症,故需要终身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内分泌功能丢失则直接导致糖尿病,血糖紊乱难以控制,家属需要做到:自行购买血压计和血糖仪,学会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注射胰岛素,家里要有紧急联络人,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搬到离医院或社区医疗卫生点附近的地方住。饮食方面则以低脂高蛋白饮食为主,建议进食畜禽类的瘦肉、鱼、虾,去蛋黄的蛋白等,避免肥肉、内脏、油腻、过度辛辣的食物。 空肠营养,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经口进食不能时,胰腺中心通常会给患者给予鼻空肠营养管,管饲肠内营养液每天1000-1500ml直至恢复经口饮食。这种情况也可带营养管出院,家属自行给患者每天注入空肠营养液,同时每日冲管保持营养管通畅金佳斌: Rjrobotpancreas
金佳斌 2020-06-22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