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髋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髋关节周围插入小切口,将关节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引入关节内部,以观察和处理髋关节内的病变。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365%,且仍在不断增加。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1.髋臼股骨撞击症(FAI):这是髋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也是最大的增长点。 2.髋臼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撕裂是髋关节镜诊疗的主要指征,也是最常引起髋关节机械症状的病变。 3.髋关节游离体:髋关节内游离体是髋关节镜手术最明确的适应症。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塌陷前(Ficat分期I~Ⅱ期)。 5.滑膜疾病: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同炎症性关节炎,继发性滑膜炎症、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髋关节镜手术的技术要点 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技术要求苛刻的手术,因为股骨头的球面形状及致密的关节囊和肌肉组织包绕着髋关节。髋关节镜能够进入髋关节中央间室和外周间室。中央间室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面,盂唇和圆韧带。外周间室包括股骨颈和周围关节囊及滑膜。 髋关节镜手术的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后,病人将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程度的腹股沟区不适,一般要求病人3天内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术后及早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将有益于关节功能的及早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手术数量、种类及医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髋关节镜专科医生队伍。中国髋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与国际差距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 髋关节镜手术的局限性 尽管髋关节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严重的髋骨关节炎(Tonnis2级或3级),合并未矫正的髋臼发育不良(多为交界性或轻度发育不良: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20°,Tonnis角>15°)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考虑髋关节镜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参考: [1]: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77.htm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dyxzz202408002 [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10/content-1208744.html [4]: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401/content-1531658.html [5]: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94.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71556/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196980/ [8]:https://rs.yiigle.com/m/CN101202202203/1354623.htm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838
病请描述:髋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髋关节周围插入小切口,将关节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引入关节内部,以观察和处理髋关节内的病变。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365%,且仍在不断增加。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1.髋臼股骨撞击症(FAI):这是髋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也是最大的增长点。 2.髋臼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撕裂是髋关节镜诊疗的主要指征,也是最常引起髋关节机械症状的病变。 3.髋关节游离体:髋关节内游离体是髋关节镜手术最明确的适应症。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塌陷前(Ficat分期I~Ⅱ期)。 5.滑膜疾病: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同炎症性关节炎,继发性滑膜炎症、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髋关节镜手术的技术要点 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技术要求苛刻的手术,因为股骨头的球面形状及致密的关节囊和肌肉组织包绕着髋关节。髋关节镜能够进入髋关节中央间室和外周间室。中央间室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面,盂唇和圆韧带。外周间室包括股骨颈和周围关节囊及滑膜。 髋关节镜手术的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后,病人将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程度的腹股沟区不适,一般要求病人3天内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术后及早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将有益于关节功能的及早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手术数量、种类及医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髋关节镜专科医生队伍。中国髋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与国际差距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 髋关节镜手术的局限性 尽管髋关节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严重的髋骨关节炎(Tonnis2级或3级),合并未矫正的髋臼发育不良(多为交界性或轻度发育不良: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20°,Tonnis角>15°)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考虑髋关节镜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参考: [1]: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77.htm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dyxzz202408002 [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10/content-1208744.html [4]: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401/content-1531658.html [5]: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94.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71556/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196980/ [8]:https://rs.yiigle.com/m/CN101202202203/1354623.htm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768
病请描述:髋关节镜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它通过在髋关节周围插入小切口,将关节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引入关节内部,以观察和处理髋关节内的病变。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迅速,年增长率达365%,且仍在不断增加。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 髋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1.髋臼股骨撞击症(FAI):这是髋关节镜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也是最大的增长点。 2.髋臼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撕裂是髋关节镜诊疗的主要指征,也是最常引起髋关节机械症状的病变。 3.髋关节游离体:髋关节内游离体是髋关节镜手术最明确的适应症。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主要针对于股骨头塌陷前(Ficat分期I~Ⅱ期)。 5.滑膜疾病:关节镜下行髋关节滑膜切除术可治疗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同炎症性关节炎,继发性滑膜炎症、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 髋关节镜手术的技术要点 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技术要求苛刻的手术,因为股骨头的球面形状及致密的关节囊和肌肉组织包绕着髋关节。髋关节镜能够进入髋关节中央间室和外周间室。中央间室包括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面,盂唇和圆韧带。外周间室包括股骨颈和周围关节囊及滑膜。 髋关节镜手术的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后,病人将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程度的腹股沟区不适,一般要求病人3天内避免完全负重,6周内避免髋关节剧烈运动。术后及早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将有益于关节功能的及早康复。 髋关节镜手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迅速,手术数量、种类及医生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髋关节镜专科医生队伍。中国髋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技术水平和研究深度与国际差距较小,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 髋关节镜手术的局限性 尽管髋关节镜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严重的髋骨关节炎(Tonnis2级或3级),合并未矫正的髋臼发育不良(多为交界性或轻度发育不良: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20°,Tonnis角>15°)的患者,髋关节镜手术可能不适用。 总的来说,髋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考虑髋关节镜手术时,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参考: [1]: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77.htm [2]: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dyxzz202408002 [3]: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10/content-1208744.html [4]: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401/content-1531658.html [5]:https://rs.yiigle.com/CN2021/1488494.htm [6]: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71556/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196980/ [8]:https://rs.yiigle.com/m/CN101202202203/1354623.htm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799
病请描述:肝血管瘤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也不会癌变,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危害。 但血管瘤大到一定程度,挤压到周围正常的脏器,会影响到其它脏器的功能,血管瘤越大,影响越大。见过血管瘤超过30公分,占满整个腹腔的,患者腹胀严重,进食较差,严重消瘦营养不良,但此时手术,已经风险极大。 血管瘤过大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 第一,压迫第一肝门的胆管,可能导致胆汁流出不畅,引起梗阻性黄疸;压迫第一肝门的血管会影响到肝脏的血供,进而引起肝功能损害;压迫肝脏本身,会导致正常肝脏越来越少,可能导致正常肝脏不够用,肝衰竭; 第二,压迫胃肠道可能引起无法进食,消化道梗阻,长期导致营养不良; 第三,向上生长压迫心肺,可能导致心肺功能不全,心衰,呼吸衰竭等,表现为胸闷气短体力差; 第四,压迫肾脏导致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 第五,最直接常见的症状为腹胀,腹部可以摸到肝脏巨大包块,遭遇暴力或撞击,可能发生破裂出血,非常危险。 因此,如果血管瘤生长过快,每年长径增长超过1cm,且预计还能活很久,在有生之年血管瘤会超过20cm者,需要尽早处理;因为血管瘤越大,处理越困难,风险越高;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2028
病请描述:成人脊柱侧凸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成熟后的脊柱三维旋转畸形,并常伴有腰背部疼痛。据统计,我国男性成人脊柱侧凸患病率为12.5%,女性患病率为15.2%。 “我的骨骼已经发育成熟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脊柱侧凸呢?” 成人脊柱侧凸按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青少年时期的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发展转归而来;另一类是成年后脊柱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此外,像血管瘤也可引起脊柱畸形。与青少年脊柱侧凸相比,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椎间盘和小关节面退变较重,因此常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由青少年时期发展来的成人脊柱侧凸来源明确,成年后也有可能由于退行性变进一步恶化。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下成年后的退行性脊柱侧凸。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畸形病史,而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节段失稳,可能导致侧凸畸形、疼痛加重,甚至导致残疾。 产生原因 脊柱退变过程始于椎间盘,包括椎间盘高度降低、水分和蛋白聚糖含量损失、酶降解增加。 退行性变最终会导致椎间关节等的病理改变,导致这些关节重塑、不稳定,这种重塑循环会引发脊柱韧带、椎旁和躯干肌肉组织的进行性衰退,最终导致脊柱畸形。 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楔形变和压缩性骨折会加剧退变。脊柱退变通常还会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椎管狭窄或脊柱不稳定(通过椎体滑脱或旋转半脱位)。 诱发因素 椎间盘、小关节非对称退变、韧带松弛以及骨质疏松是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诱发因素。 “成年人得了脊柱侧凸,会有什么表现?”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脊柱侧凸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拍片时发现;中重度脊柱侧凸可能出现肩背部不对称、腰部突出、盆骨歪斜,以及腰椎退变产生的疼痛、间歇性跛行、脊柱畸形导致的冠状面和矢状失平衡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脊柱侧凸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受限等。 典 型 症 状 -疼痛:患者往往因为腰椎退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以及腰椎不稳定会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还有部分严重侧凸、后凸畸形患者会由于肋骨与髂骨撞击出现严重疼痛。 间歇性跛行(神经源性跛行):由于腰椎退变,中央椎管狭窄,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即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下肢出现酸胀不适、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弯腰或坐下休息后可缓解。 功能障碍:由于脊柱畸形失去平衡,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行走距离及站立时间受限,伴腰腿痛、乏力,需要借助拐杖、助行器或者屈膝才能维持直立姿势。 心理健康:慢性疼痛与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27%-38%的脊柱畸形患者伴有至少一项精神健康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抑郁(16.0%)、睡眠障碍(7.1%)、焦虑(6.7%)等。 伴 随 症 状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有可能伴有颈椎病、骨质疏松、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颈椎病:8%的患者会同时伴有颈椎病,需要注意评估颈椎病严重程度及其是否需要治疗。 颈椎生理曲度反弓 骨质疏松:退变性脊柱畸形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低。 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脊柱畸形活动受限,甚至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需要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科基础疾病:老年人常常伴有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相关内科基础疾病也需要注意。 “怎么确定我是否得了脊柱侧凸?”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可明确脊柱侧凸的形态、程度和病变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影像评估需要包括全脊正侧位片,同时需要注意骨盆、髋关节及下肢代偿情况。此外,还需要行MRI及CT评估椎间盘退变、神经根受压及椎管狭窄的情况。对于老年人,骨密度评估也十分必要。 脊柱侧凸患者的X线片:脊柱全长片正位 “成年人得了脊柱侧凸,该怎么治疗?”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因病因、程度和症状而异。 非 手 术 治 疗 轻度脊柱侧凸可采取保守治疗,以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体操和脊柱侧凸矫形器等。 对表现出疼痛症状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初始治疗,首先给予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和止痛剂来控制疼痛。如果症状没有缓解,通常可以进行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神经根阻滞和关节面注射,并且与口服止痛药配合使用。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或水中运动疗法来帮助缓解功能失调及维持肌肉张力;可通过脊柱侧凸体疗操治疗(点击蓝字跳转查看:施罗斯脊柱侧凸体疗操);使用脊柱侧凸矫形器可防止退行性脊柱侧凸进一步变形恶化。 手 术 治 疗 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达到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那些侧凸存在进展风险、神经功能长期缺损(如神经根病或神经源性跛行)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D打印鞋垫、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在成人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对于成年人的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可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矫正代偿性脊柱侧凸导致的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矫形鞋垫可控制足部内外侧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对脊柱姿势的不良影响,从下向上地矫正力线,避免脊柱进一步发生退变。 3D打印鞋垫矫正前 3D打印鞋垫矫正后 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可用于治疗中重度情况的成人脊柱侧凸,其作用主要是对侧凸进行矫正、防止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可以通过扫描和设计,直接制造,个性化程度高、透气性好、制作环保,矫形器的重量低,佩戴舒适度好,治疗结果明显。 佩戴侧凸矫形器前 佩戴侧凸矫形器矫正 患者女,38岁,患有脊柱侧凸 使用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进行矫正 成年人骨骼发育已经成熟,使用矫形器治疗侧凸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天坚持佩戴,患者可综合考量医生建议、自身是否能够坚持、侧凸症状是否影响生活质量、侧凸病情是否发展迅速等因素后决定是否佩戴矫形器。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1382
病请描述:常有患者咨询,肩膀疼痛,抬不起来,是否得了“肩周炎”,答案当然是不一定的。肩膀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并不一定是肩周炎。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从名字上理解,就是肩关节周围发生炎症。具体说,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损伤,进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为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人身上,又称为“五十肩”,中医病名“露肩风”、“肩凝症”等。而事实上,临床上单纯的“肩周炎”发病率并不高,仅占肩痛的10%左右。造成肩膀疼痛、无法抬起的最常见原因其实是肩袖损伤,约占17%~41%。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构成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是什么?由于老化肌腱变性或肩袖周围骨质增生与之撞击或摔倒胳膊着地受伤等原因,常常导致肩袖组织撕裂,出现肩膀疼痛无法抬起,患者外展上举60~120度范围时疼痛加重(痛弧征阳性),患侧卧位时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如何鉴别肩袖损伤与肩周炎?肩袖损伤是如何造成的?很多情况都会导致发生肩袖损伤,比如:1、急性损伤,是由于肩关节突然用力,导致肩袖的组成肌肉,拉伤或者撕裂,引起疼痛等症状。2、慢性劳损,如果经常进行手臂举过头顶的活动,由于肩关节持续用力导致的肌肉酸痛疲劳的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损伤。3、随着年龄增长,肩袖部位的肌腱会磨损以及变薄,便会容易发生肩袖损伤。4、撞击和外伤,如果在运动前没有热身或者是在运动过程当中出现了摔伤等情况,也容易引起肩袖损伤。肩袖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为了避免肩袖损伤,应经常进行肩部肌肉力量的训练,不要抬举过于沉重的物品,也不要长期做高抬手的动作。当遇到肩膀疼痛,抬不起来等问题时不能断言是患了“肩周炎",贻误病情与治疗时机,应到正规医院的骨科、关节科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肩袖损伤,如果症状不严重,可先行保守治疗,包括外用膏药、冲击波治疗、理疗、PRP治疗等。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技术进行修复,术后经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最大程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肩痛无小事,很可能是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
王金武 2023-11-01阅读量1906
病请描述: 肱二头肌长头腱经肱骨结节间沟后进入肩峰下间隙前部 ,止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该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滑动是被动的,即当肩关节内收、内旋及后伸时肌腱滑向上方,而外展、外旋、屈曲时肌健滑向下方。肱二头肌长头腿鞘炎是这一部分肌键在肩关节活动时长期遭受磨损而发生退变、粘连,使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的病变。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病人。主要临床特征是肱骨结节间沟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冻结肩。 病因与病理:本病可因外伤或劳损后急性发病,但大多是由于肌腱长期遭受磨损而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 1.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遭受磨损:肱二头肌长头腱经肱骨结节间沟后进入肩关节,沟脊上有横韧带将肌腱限制在沟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上臂常位于身体前侧并处于内旋位,使肱二头肌长头腱挤向结节间沟内侧壁,容易遭受磨损而发生退变。尤其是结节间沟有先天性变异或因肱骨外科颈骨折,使沟底变浅,表面粗糙不平,甚至有骨刺形成者。 2.肌腱长期遭受肩峰下撞击 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关节内部分位于肩峰下间隙前部,当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该部与喙肩穹之间可发生磨损、撞击,久之使肌腱发生退行性改变。 3.继发于肩关节炎症: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腱鞘与肩关节腔相通,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都可引起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主要位于肩关节前面,可指向三角肌附着处或肱二头肌肌腹,夜间加剧,影响睡眠。结节间沟及其上方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使肱二头肌长头腱紧张的主动 或被动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Yergason征阳性是诊断本病主要依据,即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后时,在肱二头肌长头腱处出现剧烈疼痛。急性发病者,常有外伤史,症状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肌痉挛。病人常用手托住患侧上肢于屈曲位,避免上臂旋转活动而加剧疼痛。慢性发病者,病程较长,疼痛较轻,疼痛常常能忍受,但过多活动患肢或在遭受轻微外伤后症状可加剧。严重者可有肩关节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肩部后前位 X 线片常无明显异常。疑为本病时应常规摄肱骨结节间沟切线位X线片。部分病人可见结节间沟变窄、变浅、沟底或沟边有骨刺形成。 内容参考:《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10-24阅读量3496
病请描述: 从1867年Jarjavay第一次描述肩峰下滑囊炎以来,对肩峰下撞击征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1931年Codman首先发现许多上肢不能外展的患者有部分或完全的冈上肌腱断裂,而非原发于滑囊的病变。1972年Neer 提出了肩峰下撞击征的特征是肩峰前突的下表面边缘增生骨剌和骨赘,显然是由于肩袖和肱骨头反复撞击,及喙肩韧带的牵拉引起的。Neer还注意到在大多数病例中,肩峰的前1/3及其前唇为撞击的部位。也提出了撞击综合征病程进展的概念。 第一期 水肿和出血 典型年龄 <25岁 鉴别诊断 半脱位, 肩锁关节关节炎 临床进程治疗 可恢复 第二期 纤维化和肌腱炎 典型年龄 25<40岁 鉴别诊断 冻结肩,钙沉积 临床进程 反复性运动疼痛 第三期 骨刺和肌腱断裂 典型年龄 >40岁 鉴别诊断 颈神经根炎,肿瘤 临床进程 渐进性功能丧失 冈上肌腱于喙肩弓下方穿过,止于肱骨大结节,前屈肩关节时易发生撞击(图 46- 3 )。Neer还将向峰下注射利多卡因暂时缓解疼痛,作为一项诊断性实验,现称为撞击试验,对鉴别单纯的撞击症状和其他病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从Neer首次描述撞击综合征以来,这一概念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现在认为存在4种撞击征:(1)原发性撞击征; (2)继发性撞击征; (3)喙突下撞击征; (4)内在撞击征。原发性撞击征又细分为内因型和外因型。原发性撞击征是一种经典的撞击征,不伴发其他病变。盂肱关节不稳,肱骨头发生位移,特别是前向位移,肩袖与喙肩弓发生碰触,最终导致继发性撞击征。当经过喙肩弓下结构增大导致与喙肩弓发生碰触,撞击的原因被认为是内在原因,包括肩袖增厚、钙盐沉积,肩峰下滑囊增厚。当肩峰下容纳肩袖的空间缩小会造成所谓外因型肩峰撞击征,如肩峰下骨剌形成、肩峰骨折或者病理性肩峰、肩锁关节下表面骨赘突出、大结节骨赘形成都可能造成这种撞击征。 肩峰形态一直被认为是与撞击征密切相关,Bigliani、Morrison和April描述了肩峰的3种形态, 并指出钩形的Ⅲ型肩峰增加了肩袖撕裂的概率。在一个140例尸体肩关节标本的研究中,1/3的标本有全层肩袖撕裂,这些标本有73%都是III型肩峰。有研究报道肩峰倾斜度小的患者肩峰下间隙相对狭窄,因而出现撞击征的倾向更大。 其他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肩峰形态和喙肩韧带并不是其主要问题,肩袖自身的退行性改变是撞击征的主要原发因素,而肩峰下结构的改变只是继发因素。老年人肩袖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衰老及其引起的腱组织结构紊乱是很常见的。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如细胞构成减少、纤维束变薄崩解、肉芽组织累积、营养不良性钙化,都非常显著且不可逆转。关节表面的肩袖组织还存在一低血供区域。肌腱里的多个层面中存在微小的剪切应力应被认为是肌腱纤维结构破坏的-个因素。其它一些学者认为,肩袖肌腱可能会因为做投掷垒球或具他过顶运动而失去张力。固有的退变导致力偶丧失,从而发生肱骨头向上漂移和撞击。为了支持他们关于撞击征是继发性改变的理论,有些作者还引用了康复后症状改善的现象(关节囊伸展和肩袖力量增强)。他们提倡在行肩袖修补大时尽可能小限度或者不行肩峰成形术,尽量修复而不是切除喙肩韧带。需要补充的是,切除喙肩韧带正在逐渐被淘汰,因为当肩袖不可修补或修补失败时,这个韧带的限制作用不存在了,会导致肩峰下肱骨头向前上半脱位。 内容参考:坎贝尔骨科手术学(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edics),第12版,第5卷,原著作者S. Terry Canale James H. Beaty,主译:王岩,蔡谞;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华 2022-10-16阅读量3220
病请描述: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指腕关节尺侧的一组重要结构,包括关节盘(腕三角纤维软骨),半月板同系物,掌侧和背侧远尺桡韧带,尺侧伸腕肌腱鞘深层,尺侧关节囊,尺月韧带和尺三角韧带。掌侧和背侧远尺桡韧带包括浅层和深层纤维,二层在桡骨附着处汇合。浅层部分包绕关节盘,止于尺骨茎突,但没有一个界限清楚的止点。深层部分的掌侧和背侧纤维在近止点附近汇聚相互交错形成一个联合腱,止于尺骨茎突基底凹陷部位,此处也是尺头韧带的尺骨附着点。这一组复合结构在解剖上融合,但功能不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沈炜亮TFCC的主要功能有(1)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延伸,覆盖尺骨头;(2)传导尺腕关节间的轴向应力,吸收部分负荷;(3)形成桡骨、尺骨远端牢固的弹性连接,提供旋转稳定性;(4)对腕关节尺侧部提供支撑。TFCC复杂的解剖和多重的功能,使其易于遭受外伤和出现退变。腕三角纤维软骨又称腕关节盘,是位于尺骨和三角骨之间的纤维软骨,呈三角形。三角形的较厚的尖端借纤维组织附着于尺骨茎突桡侧及其基底小窝,三角纤维软骨较薄的底附着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与桡骨远端关节面相平行,成为桡腕关节尺侧的一部分。三角纤维软骨掌背侧与腕关节囊及桡尺远侧关节的掌背韧带紧密相连。腕关节盘横隔于桡尺远侧关节与桡腕关节之间,而将此两关节腔完全隔开。为增强关节的滑动性并防止在回旋时的损伤,有囊状隐窝借以缓冲。三角纤维软骨是腕关节尺侧的缓冲垫,是桡尺远侧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也是TFCC中最薄弱也最容易发生损伤的一部分。关节盘的组织结构是纤维软骨,为了适应多方位的压力,关节盘由紧密交织的胶原纤维所组成,中央部分没有血供。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TFCC损伤?TFCC损伤可在摔倒手撑地时发生,此时腕关节在伸腕、旋前的位置受到轴向应力。其他损伤机制包括较大的旋转暴力或牵张暴力造成损伤。其他常见致伤原因包括:(1)网球、高尔夫球、羽毛球等运动者手腕尺侧受力和快速扭转活动;(2)车祸中司机手握方向盘腕部受到旋转牵张暴力;(3)与人扭打过程中手腕受到暴力;(4)提重物不慎或手腕用力不当时扭伤。由于TFCC结构深藏于尺腕关节较小的空间内,受伤后的当时的疼痛和肿胀症状不一定会特别明显,病人通常误认为只是普通的手腕扭伤,常延误就诊和治疗伤。摔倒手撑地的损伤常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等其他症状更明显的损伤,TFCC的损伤也容易在初次就诊时被忽略或遗漏。TFCC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最常用的分型是Palmer分型。该分型分为创伤性(I型)及退变性(II型)损伤,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因此理解Palmer分型非常重要。Ⅰ型急性、创伤性损伤根据其损伤部位不同分为四个亚型。ⅠA型损伤是近桡骨的水平撕裂,一般从背侧到掌侧,距桡骨附着部2〜3mm;指中央无血供区损伤,通常不能直接修复;ⅠB型(尺侧撕脱)是指TFCC自尺侧附着点的撕脱,有时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ⅠC型(尺侧远端)是指损伤累及TFCC掌侧附着部位或尺腕关节远侧韧带,可以被修复;ⅠD型(桡侧撕脱)的损伤位置在TFCC桡侧附着点,可合并或不合并桡骨乙状切迹骨折。Ⅱ型退化性TFCC损伤均累及中央部分,并依据有无TFCC穿孔、月骨及尺骨软骨软化、月三角韧带损伤及退化性桡腕关节炎的存在分为A到E五期。A. 关节盘变薄;B. 关节盘变薄,骨软骨软化;C. 关节盘撕裂,骨软骨软化;D. 关节盘撕裂,骨软骨软化,月三角韧带部分撕裂;E.关节盘撕裂,骨软骨软化,月三角韧带撕裂,桡尺远侧关节炎症。这些病理变化多继发于尺骨撞击,一般来讲,Ⅱ型损伤不能通过外科手术修复。TFCC创伤性和退化性损伤无法根据症状区分。不管何种原因,腕关节旋前或旋后时增加应力都可以导致的腕关节尺侧疼痛。因此,Palmer分型是根据损伤的病因,而不是根据症状分型。实际上,Ⅰ型损伤多因过伸位摔伤或腕关节旋前和\或尺偏时的突然应力造成,而Ⅱ型损伤的病史多为隐匿慢性的,没有急性的创伤病史。根据TFCC损伤时间进行分型,急性损伤指损伤时间距修复时间小于三个月,与健侧对比,可以恢复80%以上的握力及关节的活动度,其预后优于亚急性(三个月到一年)和慢性损伤(一年以上)。TFCC亚急性损伤还可以直接修复,但一般力量会减退。偶尔慢性损伤也可以修复,但结果与急性损伤相比不满意,估计原因与韧带的牵拉和纤维软骨边缘的退变有关,慢性损伤通常需要尺骨短缩和/或TFCC清创。TFCC损伤有哪些表现?急性创伤型患者,往往有前臂旋前位跌倒,腕背伸或者腕尺侧直接撞击的病史。患者常因腕部尺侧疼痛、腕无力或腕关节弹响就诊。这是由于前臂旋转时,破裂的纤维软骨瓣被挤压于尺骨头和月骨或三角骨之间。TFCC损伤的症状通常包括腕尺侧弥漫、深在的疼痛或酸胀不适,有时有烧灼感,一般向背侧放射,很少向掌侧放射。疼痛也可以在用力抓握物体时诱发,从而导致握力减弱。这些症状在腕尺偏,腕过伸位用力和前臂用力旋转时加重。患者常诉做旋转手腕的动作时出现手腕尺侧的疼痛,从而难以完成拧毛巾、开车和使用勺子等动作。很多患者会出现用力撑床或撑椅子扶手起立时手腕尺侧疼痛,但该症状并不是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体检时患者肘置于桌上,手指向天花板,前臂旋转中立位,医生面对病人。急性TFCC损伤患者可有腕尺侧肿胀,TFCC和尺骨远端区域有压痛点,腕部轴向加压尺偏可诱发疼痛,前臂被动旋转时常有弹响声。稳定桡骨,被动活动尺骨,如果相对于桡骨尺骨前后滑移度增大,表明远尺桡关节(DRUJ)不稳定。要在前臂旋前和旋后位检查远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并检查尺骨头的钢琴键征(piano key sign)(尺骨头突出,提示TFCC 的桡尺韧带部分有明显的撕裂损伤)是否阳性。如果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可伴月三角间隙压痛及月三角剪切试验阳性。腕关节的桡侧也应检査,以排除舟月韧带损伤。TFCC损伤应该做哪些检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査首先可以从X线平片开始,应包括X线平片、前臂旋转中立位时后前位和侧位片,在后前位上可以观察尺侧变异情况,月骨和远端尺骨是否有关节病改变,月三角间隙是否正常,DRUJ是否有退变性关节病。骨折必须予以排除,特别是尺骨茎突和远端桡骨的月骨凹处的骨折。X 线、CT 仅能显示尺桡骨阳性或阴性变异,骨折或骨质坏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不能反映关节盘及其周围韧带、软组织的损伤情况。MRI检查因为对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及软骨均有良好的显示价值,随着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的提高,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MRI)已经成为诊断TFCC主要手段。但MRI诊断局限性TFCC损伤的有效性仍然有赖于影像质量的提高和读片者的经验。总的来说,当需要进行切开或腕关节镜手术前,MRI检查可为手术医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有价值的信息。目前认为腕关节镜是诊断腕部尺侧疼痛的金标准,其基本指征是经保守治疗失败,持续腕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在关节镜下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撕裂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这种微创技术允许在强光和放大的条件下直接观察软骨盘,也可以通过探针探查软骨盘的张力。关节镜还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功能,不可修复和退变性的TFCC损伤可以进行清创,而可修复的损伤可以同时修复。TFCC可以怎么进行治疗?治疗TFCC损伤的方法很多,需采取何种治疗取决于下列因素:是否存在腕关节疼痛(包括损伤引起的机械性刺激或滑膜炎导致的持续性关节疼痛),是否伴发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以及是否存在远尺桡关节不稳定。如果病人病史和检查都提示TFCC损伤,X线检查正常,临床上没有不稳定的证据,急性期可以用长臂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偶尔也可以应用物理治疗。若经过固定后症状没有缓解,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核磁共振成像及关节镜。 保守治疗2-3个月无效的TFCC损伤有进行关节镜手术的指征。另一个手术指征是远尺桡关节不稳定。如果病人存在放射学或临床上的不稳定,应该考虑早期进行关节镜检查评估,并进行修复。手术治疗的方式取决于损伤的类型。总的说来,对于创伤性中央型损伤,如果损伤未累及掌背侧韧带,不会影响TFCC的功能,关节镜下清创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对于TFCC外周部撕裂,可在关节镜下进行修复。如果合并尺腕撞击的因素,需同时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退变性TFCC损伤,多继发于尺骨撞击,一般来讲,这类损伤不能通过外科手术修复TFCC本身的损伤,但可通过对退变的原因进行处理而获得不错的疗效。现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尺骨短缩,关节镜下或切开wafer手术,对退化TFCC、软化软骨、撕裂的韧带、关节囊瘢痕及滑膜清创。如果只进行了关节镜下TFCC清创手术,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制动。如果进行了关节镜下TFCC的修复,术后需佩戴腕关节中立位肘上支具制动4-6周。6周后,开始循序渐进的被动关节活动练习和轻柔的主动力量训练,约10-12周后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一般6个月后逐渐恢复体育活动。TFCC损伤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关节镜的应用改变了TFCC损伤治疗的现状及结果,腕关节尺侧疼痛,即使是较少见的ⅠC型损伤,也可以在关节镜的辅助下得到有效治疗。手术瘢痕小,术后需要制动的时间短,可以使患者有机会较早恢复工作。急性TFCC损伤指损伤时间距修复时间小于三个月,与健侧对比,很多情况可以有机会恢复80%以上的握力及关节的活动度,其预后优于亚急性(三个月到一年)和慢性损伤(一年以上)。TFCC亚急性损伤有时还可以直接修复,但一般力量会减退。很少的情况慢性损伤也可以修复,但结果与急性损伤相比不满意,估计原因与韧带的牵拉和纤维软骨边缘的退变有关。因此,对于慢性损伤,通常需要进行尺骨短缩和/或TFCC清创,如果合并有症状的慢性远尺桡关节不稳定,一些患者还需进行远尺桡韧带的重建。二次整理者: 阮登峰/沈炜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本人专业诊治范围:1,肌腱病&肌腱/韧带损伤:肘-网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弹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踝-跟腱炎,跟腱断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2,再生医学技术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门诊类型:肌腱病专科门诊!关节外科/运动医学专家门诊;致谢:感谢刘波、周祖彬、万梦楠、米琨等人的分享!附注:图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私信联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沈炜亮 2019-12-12阅读量2.7万
病请描述: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在骨科门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以往不被认识,许多患者辗转多个医院也不能获得诊断,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不在少数。近几年,随着国外的报道,国内的医生才逐渐对这个疾病有所了解。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定义:2003年由Ganz教授等提出,因为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股骨近端与髋臼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变,从而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最终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FAI好发于喜爱运动的青壮年,有些职业如建筑工、泥瓦工、修理工等需要蹲位工作的也好发。主要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卡别感、关节弹响。许多患者疼痛轻微,发展缓慢,有些到了50、60岁才疼痛难忍,此时,关节退变明显,不得不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1、X线、CT上发现了FAI征象,但没有症状,需要处理吗? 影像学上FAI的阳性率有20%,运动员更是高达60%~80%,影像学上的FAI是否一定会发展为骨关节炎,现在还没有定论,因此对于无症状的影像学FAI进行预防性手术不被推荐。 某些运动与凸轮形FAI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曲棍球、足球、橄榄球等运动。在足球运动员,α角增大是腹股沟疼痛的唯一的独立预测因素,与软骨分离和盂唇损伤有关。 钳形FAI很难被定义,尽管有影像学上的一些特征,如:髋臼前方过度覆盖、髋臼内陷、髋臼内突、髋臼后倾、异常CE角和髋臼指数、坐骨棘征、交叉征、后壁征等。但至今没有相关的国际诊断标准,所以影像学征象不能作为手术的依据。 FAI的影像检查 2、有症状的FAI应及时处理 疼痛初始、较轻微的患者,应该停止诱发症状的运动和工作,可以进行一些保守治疗如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理疗、中药治疗等。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就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3、选择髋关节镜手术还是选择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还是前路小切口技术?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与FAI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术者的技术掌握度有关。多数FAI首选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镜微创,出血少,恢复快,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患者需要找到技术熟练的医生实施手术。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难度不高,基本上可以解决除髋臼严重后倾以外的几乎所有FAI。凸轮形FAI病变范围扩大到头颈交界后外侧,Perthes病、头骺滑脱后遗畸形引起的撞击不适用髋关节镜治疗。髋臼突出及外侧CE角>40°的髋臼过度覆盖也不适用髋关节镜治疗。 髋关节前路小切口手术,不能处理髋臼侧的病变,如去除钳形增生骨赘、修补盂唇,所以仅限于少数股骨颈侧单纯的凸轮形FAI。 4、手术并发症和疗效如何? 并发症少见,早期的技术不熟练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髋臼边缘修整避免过度,切除1mm约减少2.4°的CE角,切除4~5mm以上就可能造成医源性髋关节不稳。头颈部的过度修整成形会发生股骨颈骨折,肥胖、女性、50岁以上是危险因素。关节镜下进行头颈交界部成形需要行关节囊切开,现有的证据表明手术结束时缝合关节囊可以明显减少关节不稳。 FAI有盂唇损伤时,修补或者移植的结果比单纯切除或者清理要好。FAI髋臼软骨在前上部位常常有损伤,如果不处理,继发炎症会进一步损害整个髋臼软骨。小的软骨损伤清理后使用微骨折技术,较大的损伤如果软骨有掀起但稳定,可以重新复位固定,如果不稳定,去除软骨后应用软骨修复技术处理。 手术治疗早期疗效都非常好,但长期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有关,有文献报告一般40岁以下的患者可以获得痊愈,病程长短和关节退变程度也直接影响手术疗效。目前的标准是关节间隙>2mm,代表关节软骨比较正常,手术后的中远期效果良好。所以对有症状FAI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储小兵 2019-10-26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