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藏在“懒洋洋”背后的健康隐患——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指南 大家好,我是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年来,我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线上平台解答了超10万人次的疑问。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沉默的杀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它看似温和,却能悄悄影响全身健康,尤其是女性朋友们更需警惕! 一、甲减:你的身体为何“电力不足”?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仪器,甲状腺就是负责“发电”的核心部件。甲减即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全身代谢“降速”。 常见症状自查清单(快看看你中了几条?): 总觉得累,睡不醒,记忆力像“断片” 怕冷,夏天也要盖厚被子 体重莫名增加,减肥像“登天” 皮肤干燥、脱发,甚至眉毛变稀疏 便秘、月经紊乱、怀孕困难 ⚠️ 高危人群注意: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 做过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 长期服用含锂、胺碘酮等药物 孕期或计划怀孕的女性 二、诊断甲减:抽一管血就能“破案” 许多患者问我:“费主任,我该做什么检查?”其实关键就两步: 抽血查甲功:重点看TSH(促甲状腺激素)和FT4(游离甲状腺素)。 TSH升高+FT4降低=原发性甲减(最常见) TSH正常/降低+FT4降低=中枢性甲减(需排查脑垂体问题) 病因探究:如抗体检测发现TPOAb(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氏病),另外还要询问家族史和手术史等。 💡 小贴士: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无需空腹 孕期TSH参考值更低,需用“妊娠专用标准” 三、左甲状腺素:甲减患者的“生命燃料” 治疗甲减的核心是补充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是首选药物。但如何吃对药?记住这10个细节: ⚠️ 警告: 擅自停药可能导致黏液性水肿昏迷(死亡率高达20%!) 过量服用会引发心慌、手抖等“药物性甲亢” 四、特殊人群:孕妇、老人用药需谨慎 1. 孕期甲减: 危害:增加流产、早产风险,影响胎儿智商! 治疗:孕前TSH需<2.5mIU/L,发现怀孕立即复查并调整药量。 安心提示:左甲状腺素与人体自身激素相同,孕期哺乳期均可安全使用。 2. 老年甲减: 用药原则:起始剂量从12.5μg开始,缓慢加量,警惕心绞痛等副作用。 监测重点:每4~6周查TSH,避免过度治疗导致骨质疏松。 五、生活管理:这些小习惯让疗效翻倍 饮食:适量补碘(如加碘盐),但避免海带、紫菜过量(反而抑制甲状腺功能)。 运动:选择瑜伽、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消耗。 情绪:甲减易导致抑郁,多晒太阳、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调节心情。 费主任的心里话 甲减就像一辆逐渐熄火的车,及时“加油”才能重新上路。作为医生,我最痛心的是看到患者因擅自停药或听信偏方而病情加重。请记住: 确诊甲减后,90%患者需终身服药,但规范治疗不影响寿命! 每3~6个月复查甲功,动态调整药量。 遇到药物品牌更换、剂量困惑,务必咨询医生,勿自行决定。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愿每位读者都能做自己的“甲状腺守护者”。如有疑问,欢迎到我的线上诊室咨询——科学治病,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 《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 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治疗共识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甲状腺MDT中心临床数据 (本文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费健 2025-04-15阅读量220
病请描述:一、【概述】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为DNA病毒,呈球形,直径180-200nm,1964年首次在非洲儿童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为大部分成人携带(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主要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其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二、【流行病学】 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传染源,主要经过经口密切接触传播,比如亲吻,所以人们也形象地称它为“接吻病毒”或“亲吻病”,亦可通过飞沫传播,四季均有发病,秋末冬初易发,但EB病毒同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原发感染后常继以潜伏性感染。 三、【诊断要点】EBV感染相关疾病分类及诊断如下: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症状: 1)、发热,持续1-2周,幼儿可不明显; 2)、咽峡炎,半数患者咽峡部可见灰白色渗出物,部分患者上颚可见瘀点,个别病人合并链球菌感染—白色膜状分泌物,极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色块状分泌物); 3)、淋巴结肿大,可累及全身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 4)、脾脏肿大,半数患者脾脏肿大,持续2-3周; 5)、肝肿大,发生率10-15%; 6)、皮疹,多形性,大部分患者皮疹呈充血性,可表现为红斑、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 7)、半数病例可出现眼睑浮肿。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发现异型淋巴细胞,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 诊断标准:临床上有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中3项,并有下列实验室检查中任意1项阳性者,可诊断EBV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 1)抗EBV-CA-IgM及IgG阳性,抗EBV-NA-IgG阴性; 2)抗EBV-CA-IgM阴性,但其IgG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 3)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4)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超过5.0×109/L,异型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L。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常见临床症状特点: 发热、肝脾肿大、肝功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淋巴结肿大、皮疹如牛痘样水泡、腹泻、视网膜炎等,病程中可出现严重合并症,如HLH/恶性淋巴瘤、DIC、肝衰竭、消化道溃疡、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等。 诊断标准:以上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情况下,并有下列实验室检查1项以上阳性,可诊断。 1)、血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包括抗VCA-IgG≥1:640或抗EA-IgG≥1:160,VCA/EA-IgA阳性; 2)、感染组织或外周血EVER-1阳性细胞阳性; 3)、外周血PBMC中EBV-DAN高于102.5拷贝/ug DNA,4)组织中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1免疫组化阳性,5)组织或外周血EBVDNA southern杂交阳性。 3、EBV感染相关噬血淋巴组织增多症(EBV-HLH): 本病以高热、肝脾肿大、血细胞下降、高甘油三酯及低纤维蛋白血症为特点。其机制为EBV感染CTL和NK细胞去功能化,成为大颗粒淋巴细胞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噬细胞活化,造成广泛组织损伤。 EBV-HLH诊断包括HLH诊断及EBV诊断两个方面,以下8条中5条阳性可诊断HLH: 1)发热; 2)脾肿大; 3)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小于90g/L,血小板低于100×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9/L; 4)高甘油三酯和/或地纤维蛋白血症; 5)外周血、脾脏或骨髓中有噬血现象; 6)NK活力降低或缺乏; 7)血清铁蛋白≥500mg/L; 8)可溶性CD25≥240U/ml。 EBV感染诊断,具有下列2项中1项,1)血清学抗体检测提示有原发性急性EBV感染或慢性感染;2)血液、骨髓及淋巴结等组织中PCR、原位杂交和southern杂交EBV阳性。 四、【治疗】 1.EBV-IM对症治疗为主,包括:1)合理休息;2)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及干扰素等,3)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4)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对咽峡部严重病变及水肿、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情况下,可短期皮质激素冲击治疗;5)防治脾破裂,避免挤压和撞击脾区,避免剧烈运动,防治便秘,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诱发血小板减少及脾破裂的药物退热; 2.对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可选择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个体化治疗措施; 3.EBV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常不良,病死率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差,主要有化学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1)化疗药物可采用vp-16、地塞米松、氨甲喋呤及环孢素等,分初始治疗及巩固治疗两个阶段,总疗程约40周;2)对于家族性HLH及慢性EBV活动性感染相关HLH所致危重病例,可考虑骨髓移植。 五、【随访及预后】 急性EBV感染大多能自愈,预后良好,病后免疫力持久,二次发病少见,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高提示鼻咽癌危险性增加。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口对口喂饲婴儿,院内注意病区通风消毒。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5417
病请描述:便秘:是身体发出的无声抗议,让腹胀难忍,扰乱生活节奏;便秘,是肠道奏响的不和谐乐章,使排便艰难,打破日常安宁;便秘,是健康亮出的警示信号,令情绪烦躁,威胁身心平衡。当便秘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且让我们一同走进便秘的科普世界。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 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和大便干结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这些原因包括饮食习惯、文化背景、精神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排便困难是便秘最显著的特征,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动辅助排便等常见表现。 ▲ 图1 而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指每周主动排便次数少于3次 ▲ 图 2 此外,便秘还可以伴随腹胀、腹痛、纳差、便血和直肠刺激症状等症状,长期的便秘还会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异常,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甚至社会功能受损表现。 ▲ 图3 我国成年人便秘发生率约为4-10%,在老年人及女性患者中更为多见。对于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便秘,称为慢性便秘,它与结直肠肿瘤、混合痔、肛裂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便秘的分类 便秘有多种分类方法。 首先,根据便秘的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 原发性便秘一般为消化道功能异常(分泌、蠕动、排便等),如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包括器质性便秘和药物性便秘两类。器质性便秘一般由炎性、代谢致病因素,神经、平滑肌病变和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肿瘤、低钾等)引起,而药物性便秘一般由阿片类、抗组胺药物、解痉药、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诱发。 ▲ 图4 其次,根据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功能性便秘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其中NTC结肠传输功能和时间正常,STC结肠传输功能受损、传输时间明显延长,而排便障碍型便秘与排便相关盆底肌群失协调、直肠肛门部形态解剖异常有关,混合型便秘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便秘。 最后,为便于分类诊治,肛肠外科医生还常将便秘分为STC、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等多种类型 ,如严重的直肠前突为一种典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 ▲ 图5 便秘的诊断 便秘的诊断是基于多种临床资料的综合评估。 一般包括:详细的症状特点、病程、基础病、合并症、用药情况,既往手术史询问,直肠指检等体格检查,血液常规、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还可以包括胃肠镜检查、腹部CT、结肠传输实验、排粪造影、直肠肛门测压等检查,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 ▲ 图6 大肠钡剂灌肠造影 了解大肠的长度和形态 便秘的诊断主要用于明确便秘的病因,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以便于分类分度治疗。 总体而言,便秘主要依据症状来诊断,国外常使用罗马IV标准作为便秘分型诊断的标准,对于中国人群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图7 排粪造影在诊断便秘的应用 由于便秘存在多种类型,一般需要针对性采用不同检查方法进行鉴别和诊断。排粪造影,指的是使用 钡糊(一种影像学对比剂)直肠内注射模拟粪便,并通过影像学观察和分析患者整个排便的过程,从而评估排便相关盆底肌、直肠肛门及周围组织等排便活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功能和重要解剖学参数变化的一种检查方法。磁共振排粪造影的优点是该检查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的观察记录并且没有辐射,推荐用于怀疑为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的辅助检查,特别适用于存在形态和解剖学改变的便秘。排粪造影检查常常联合结肠传输实验、直肠肛门测压、球囊逼出实验等方法,用于慢性便秘的准确分类和分度,以便临床医生更为全面的掌握病情,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 图 8 排粪造影 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哪几类 便秘药物以改善症状为主要治疗目的,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一般以促分泌、促动力(泻药)为主,根据用药途径和效果也可以辅以润滑剂、栓剂、微生物制剂等方法。便秘药物的主要分类包括: 容积性泻药: 如非比麸,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含水量,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 渗透性泻药: 如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硫酸镁等,通过高渗药物增加肠道内水分、电解质,增加粪便含水量,促进粪便排泄; 刺激性泻药: 如芦荟、大黄、番泻叶、比沙可 啶 等,通过刺激肠道平滑肌蠕动,促进排便; 口服肠道润滑剂: 如甘油、液状石蜡油等,通过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促进肠道蠕动: 如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等,通过作用于肠道平滑肌5羟色胺4受体,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促肠道分泌药物: 如利那洛肽,可以增加肠道氢离子和碳酸氢盐的分泌,鲁比前列酮可以增加肠道氢离子分泌,从而增加肠道液体含量,增加排便频率; 微生物制剂: 如双 歧 杆菌、乳酸杆菌等,通过改善肠道微环境,治疗便秘, 肛门栓剂: 如开塞露等,属于润滑剂。 便秘需针对病因合理选择用药: 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可以用于轻中度便秘的长期治疗措施,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 、芦荟、大黄、番泻叶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电解质紊乱、排便感觉异常和结肠黑变病,一般仅为短期、间断性和应急治疗措施; 对于肠道传输功能正常的便秘,可以使用促肠道分泌型药物; 但对于特殊便秘药物的应用,应遵循专科医师建议,切勿随意使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膳食纤维、水分摄入和日常活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所有便秘药物治疗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张辉,结肠运输试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5(20):2. [2]何玲玲,张成,周蓉蓉,等,难治性便秘的临床评估和药物治疗[J].胃肠病学,2021,26(3):4. [3]杨怡雯,金黑鹰.排粪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成人慢性便秘评估与外科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2,25(1):9.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
傅传刚 2024-09-29阅读量1954
病请描述:如果说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那还有一种会呼吸的痛 那就是——肋骨骨折 更有报道称“女子打喷嚏致肋骨骨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肋骨骨折”那些事...... 关键词:肋骨骨折 你了解你的肋骨吗?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胸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弹性减弱,容易骨折。 什么是肋骨骨折? 由于肋骨有一定的弹性,当胸腔受到外力打击时,肋骨的弹性和支撑作用可以保护里面的重要脏器不受伤害。但如果外力过大,超过了肋骨的承受能力,肋骨就会折断,这就是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原因 1 暴力原因 直接暴力:棍棒打击或车祸撞击等外力直接作用与肋骨发生骨折。 间接暴力:如塌方、车轮碾轧、重物挤压等,胸廓受到前后方对挤的暴力,往往在腋中线段附近发生骨折。亦有因暴力打击前胸致后肋骨折,或打击后胸而前肋骨折者。 2 火器或锐器直接损伤 3 因为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肋骨骨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或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肋骨肿瘤的基础上,也容易发生病理性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分类 按骨折程度和性质分类: 不全骨折:裂纹或青枝骨折; 完全骨折:横断、斜形或粉碎型骨折 按骨折数量分类: 单根肋骨骨折:1根肋骨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折 按软组织是否开放损伤分类: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筋膜或骨膜是完整的; 开放性骨折: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 肋骨骨折症状有哪些? ●疼痛:骨折处有压痛及挤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或骨擦感。 ●合并气胸、血胸或血气胸时,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反常呼吸运动: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塌陷,胸廓完整性破坏,吸气时活动的部分胸壁向胸腔内移动,呼气时部分胸壁向胸腔外凸出。 ●胸痛:受伤处疼痛,深呼吸、咳嗽或变动身体时加重。 ●咯血:伤后数日有痰中带血,提示有肺损伤。 ●呼吸浅促:常因疼痛所致,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绀 肋骨骨折的急救措施 不同类型的骨折,急救方法有所不同 1、对于闭合性的单处肋骨骨折,多能自行愈合,不需特殊治疗,在现场急救时可利用三角巾或布带将患侧肢体悬吊在胸前,利用同侧肢体保护受伤胸壁。注意送院时应让伤者保持坐位,另外不要轻易给予病人服止痛药,以免掩盖伤情。 2、对于多处多肋骨折导致的反常呼吸,应选较大软垫于受伤部位,用三角挂承托伤侧手臂,再用宽带将伤臂固定在胸前,制止胸壁的不正常活动。 然后让伤者半坐位,用适当的物料支持背部,使伤侧朝下,立即拨打120车送往医院。 3、对于有血气胸肋骨骨折,若有伤口,立即封闭伤口;用宽布围绕胸腔半径固定,也用毛巾或衣服做成软垫放在胸部与伤侧手臂之间,压紧棉垫,然后半卧,伤侧朝下,立即送往医院。 4、第一时间做好急救,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受凉;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慌,保持良好的心态。 肋骨骨折的治疗 1、固定 闭合性反常呼吸不明显的肋骨骨折患者需要尽早使用胸带固定骨折处。 2、止痛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胸带妥善固定胸部;保持舒适卧位。 3、呼吸功能锻炼 肋骨骨折发生或手术治疗后,因胸廓活动受限,加上骨折疼痛的影响,患者排痰功能受限,易诱发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可在做好镇痛处理后,进行雾化治疗、吸氧治疗、鼓励病人有效排痰等,以利肺扩张。 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指导病人在第二次深吸气末屏住呼吸数秒钟然后用力咳嗽,克服喉头发声的假咳是做有效咳嗽的关键。咳嗽时可用手捂住痛处或他人帮助固定。 在自身咳嗽困难时,可辅助患者拍背,操作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有节奏地反复叩击痰潴留肺段的相应胸壁,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使痰液松动。肺部叩击不可在肋骨骨折处及肋骨以下,以免导致软组织损伤或加重骨折损伤。症状缓解后教导患者吹气球,增加肺活量。 4、清创与手术 开放性骨折需要清创,骨折端刺破胸膜,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气体和血液。多根多段的骨折和严重错位的骨折,导致胸廓变形,需行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恢复肋骨连接和形状,恢复胸廓形状。 5、合理饮食 肋骨骨折初期注意饮食搭配,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减少卧床后便秘的发生。两周后可吃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促进骨折恢复;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6、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 肋骨骨折如何预防呢? 肋骨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平时的出行、工作及运动中要遵守交通法规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对抗激烈的运动时要特别注意运动保护,防止运动中肋骨损伤。 ✓ 1、注意家居安全 老年人易在浴室、厨房等地方发生跌倒。因此,家中要注意地面防滑处理,最好安装夜明灯,方便老人晚上看清地面,以防碰撞跌倒。另外,房间应保持足够的空间行走,避免碰撞。步行有障碍的老人要尽量使用一些助步器、拐杖等辅助,减少跌倒的发生。 ✓ 2、注意多活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骨骼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这也是预防的骨折方法之一。 ✓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所以戒烟、少酒、不喝浓茶,平衡营养等有益于预防疾病所致的骨折。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