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特发性水肿 > 治疗

特发性水肿治疗

特发性水肿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B超诊断非胆囊疾病所致胆囊壁...

病请描述:引起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很多,某些理化因素、细菌、病毒等均可引起胆囊壁增厚,如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等引起胆囊壁增厚,而非胆囊疾病引起的胆囊壁增厚,在临床中主要包括肝硬化、慢性右心衰竭、低蛋白血症、慢性肾炎以及长期进食或者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本文主要选择55例胆囊壁增厚的病例,进行超声显像检查后,结合临床体征及病史,做出非胆囊病变引起的胆囊壁增厚的诊断,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用药依据。 一般资料: 选择55例非胆囊疾病所致胆囊壁增厚的病例,临床随访后,其中26例为肝硬化腹水患者,13例为心功能衰竭患者,9例为急性肝炎患者,1例为特发性水肿患者,3例为长期进食者患者,3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诊断标准:胆囊壁厚度小于3mm,为正常;3mm-7mm为轻度增厚;8mm-10mm为中度增厚;大于10mm为重度增厚。 结果: 对本组患者胆囊壁测量后,胆囊壁厚度均大于3mm,最厚者达10mm,同时检测发现,胆囊腔并不一定随胆囊壁增厚而增大,有些超声检测还出现胆囊腔缩小,尤其一些急性肝炎病人,胆囊腔缩小更为明显;肝硬化腹水病人,因低蛋白血症,胆囊壁多呈“双边影”表现;长期进食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胆囊壁增厚明显,囊腔内可见中等或稍高点状回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胆囊壁增厚也较为明显,并且多呈“双边影”,超声显示肾脏呈弥漫性病变。 讨论: 超声检测胆囊疾病,因其简便、成本低,且可反复检查,是临床检查胆囊病变的最佳方法。正常胆囊,胆囊壁平整且呈较为纤细的带状强回声,厚度小于3mm,一旦发生病变时,胆囊壁可以表现为增厚,如急慢性胆囊炎患者;而一些非胆囊疾病也可间接引起胆囊壁增厚,其最常见的原因是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受到损害和肝内结构的改建,使肝内血管减少,严重者肝内血管闭塞,门静脉压力增高,使胆囊壁静脉回流受阻,胆囊壁毛细血管淤血,肝胆淋巴回流出现障碍,导致胆囊壁水肿,胆囊壁增厚,出现腹水后,由于发生了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胆囊壁内液体积聚,导致胆囊壁增厚,并且由于胆囊长期浸泡在水中,造成胆囊壁肿胀,更加加剧了胆囊壁的增厚;心功能衰竭的患者,由于胆囊静脉回流受到阻碍,使胆囊壁水肿而增厚;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胆囊壁增厚逐步加重,尤其是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胆囊壁增厚更为明显,并且多呈“双边影”;长期进食或胃大部切除的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超声检查时,胆囊腔内透声性较差,可以看到淤积的胆汁呈中等或者较强的回声点,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综上所述,引起胆囊壁增厚的原因较多,所以不能超声检测到胆囊壁增厚,就提示为胆囊炎性病变,而应该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必要时超声可仅提示为胆囊壁增厚,由临床结合患者临床体证,诊断出引起胆囊壁增厚的真正原因,以防止误导临床做出错误的诊断。 本文选自:雷春霞,临床研究,2014年7月。

赵刚 2019-03-23阅读量1.2万

特发性水肿治疗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9.7
问诊量:4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其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早、中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痛风性肾病、乳糜尿、尿路感染等有显著的疗效;以中医中药调理亚健康体质、肾虚腰痛、失眠、自汗盗汗、特发性水肿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评分:0
问诊量:10
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足等神经血管并发症,以及特发性水肿、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肾上腺等疾病。
评分:10
问诊量:21
中医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特发性水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衰竭、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症。
评分:0
问诊量:3
中西医结合肾病能熟练掌握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以及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十余年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顽固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特发性水肿的中医药治疗。并对中医保健养生有一定了解,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养生保健建议。

特发性水肿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扬州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9.4万

北京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44.4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8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