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前期 > 病因

肥胖前期病因

肥胖前期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185、肝质地不均是什么病?...

病请描述:肝质地不均通常是因为肝脏密度表现出不均匀的状况,通常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也可能被CT或磁共振所发现。肝质地不均可能与慢性肝功能损害有关,是肝硬化形成前期,同肝纤维化存在一定重叠。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或者长期大量饮酒、长期使用伤肝药物、肥胖脂肪肝、遗传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以导致肝细胞坏死、继发炎症、纤维化及肝细胞再生,由于分布不均导致肝脏质地不均。肝脏质地不均并不是得肝脏肿瘤。除了查找原因,也可以行肝脏弹性成像检测,判断是否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如果同时存在肝功能不好,可采用保肝、护肝的治疗。同时针对病因,如抗病毒治疗,并且戒酒、停止使用伤肝药物,肥胖人群应加强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适量锻炼、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减重减脂,进而使肝脏恢复正常的状况。由于肝质地不均没有特异性,也可能没有特别原因或异常,如果排除以上原因,一般不需处理,定期随访即可。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了肝脏质地不均,首先排查原因,行相应治疗,也不需要过度的担忧,一般属于病程早期,可以尽早生活干预及治疗,就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2-10阅读量882

关于儿童肥胖,你知道多少?-...

病请描述:关于儿童肥胖,你知道多少?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模式的改变,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每5个儿童就有1个小胖墩,可见儿童肥胖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的却很少,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没关系,胖点才健康。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儿童肥胖也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热量代谢失衡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肥胖发生在1岁以内,5~6岁以及青春前期,可能导致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引起多细胞性的肥胖,治疗困难且易复发,而且大大增加了成年后肥胖发生的几率。 那么儿童肥胖主要有哪些危害?第一,儿童肥胖是导致代谢异常,是儿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第二,肥胖可导致骨生长加速,骨龄提前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使肥胖的孩子出现小的时候又高又胖,而成年后却比别人矮。第三,肥胖可使关节受到压迫,导致运动障碍,一些活动受限。第四,青春期女孩肥胖又易导致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子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不孕。青春期男孩肥胖,尤其是脂肪堆积在下腹部,容易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如睾丸发育不良,阴茎短小等等。第五,肥胖会导致儿童呼吸不畅,睡眠呼吸暂停,使孩子深度睡眠减少,睡眠质量差,从而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使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都下降,最后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效率。第六,肥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出现自卑、不合群甚至抑郁。 谈到这里家长可能要着急给孩子减肥了,在这里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出现了肥胖,绝对不能给孩子应用减肥产品或者饥饿疗法来减肥,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检查,由医生制定科学的减肥方案,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首先大多数儿童属于单纯性的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主要就是吃的多动的少,预防肥胖我们需要做到吃动平衡,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饮食方面需要选择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膳食方案,每天坚持至少一小时以上的户外阳光运动。其次家长要带孩子进行定期的儿童保健查体,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曲线图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发现偏离及早进行干预,避免孩子出现肥胖的生长发育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450

儿童性早熟科普-刘海霞

病请描述:儿童性早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物质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小孩的饮食更加注重营养,但是过度的补充营养也会适得其反。 前两天出门诊时,有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小男孩来看病,妈妈说最近孩子的身高一直增长的很慢,想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对以后的终身高产生影响。这个男孩是11岁7个月,出生时足月的但是剖腹产,出生时的身长50cm,体重2.9kg,爸爸身高172cm,妈妈身高150cm,所以他的遗传靶身高167.5 cm,曾在2022年8月就诊当时身高145.3cm, P75,体重28.5kg,骨龄10.5岁-11岁,本次就诊身高增长159.8cm,体重39.3kg,目前骨龄13岁-13.5岁。对于这个孩子做了阴囊彩超,结果显示:右睾丸大小3.6*2.1*1.4cm,左睾丸大小3.7*2.7*1.7cm,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病变;左右附睾头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左右睾丸鞘膜腔内也未见积液,随后又进行DR骨组-立位投影检查显示颈胸椎序列基本正常、骨龄等一系列检查,通过检查结果诊断为性早熟。说起性早熟,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性早熟,性早熟在医学上的定义是:女孩在 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发育。这个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是有很大差距,当家长在发现像男孩子出现胡须、腋毛以及变声等,或者女孩出现阴毛,乳房发育等症状,才后知后觉是性发育。其实像这种情况是性发育一段时间后或者发育中后段才出现。所以家长要充分重视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定期检查女孩的乳房情况和男孩的睾丸情况。 那性早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性早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性早熟的病因很复杂,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比如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发育过早,那么孩子也易发生;营养因素,过度的服用营养品,一些营养品基本上都含有特定的激素,长期食用容易导致儿童性早熟。除此之外,过多食用高蛋白食物或动物性蛋白(海鲜、肉类、禽类、豆类等);过多食用油炸食品(炸鸡、薯条、炸串等)这些也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三心理因素,学习负担过重、家庭关系紧张、缺乏父母关爱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从而引起性早熟;四生活习惯,儿童过早接触超越其年龄的情爱类影视剧或书刊,容易出现性早熟。缺乏运动、肥胖等,也会诱发性早熟。最后像儿童涂抹或接触化妆品、误食药物、 使用过多的塑料制品等,可能引起性早熟。 那如何预防过早出现性早熟呢?首先作为我们家长要有性发育的意识,有意识才会有所行动。要了解 6-8 岁是孩子性发育前的重要阶段,不要认为孩子性发育都是十几岁才开始,而错过前期的重要阶段,其次要定期记录孩子的身高、体重情况;接着不要乱补营养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随后避免接触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最后要加强体育锻炼。 综合上述其实建议家长对性早熟要有清晰的认识,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预防性早熟的发生。一旦发现第二性征的出现,要及时就诊。最后祝愿每位宝宝都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4-03阅读量2243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自然转归及治...

病请描述:3.2环境、饮食、心理、生活方式等对转归的影响 怀孕、低热卡饮食、全胃肠外营养、高位脊髓损伤都可影响其收缩功能。心理、禁食、神经因素、肽类激素、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的自主神经病变又可导致胆囊体积增大,胆囊收缩功能明显障碍,造成胆汁淤积。胆汁刺激胆囊壁发生炎症,使胆汁中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易于沉淀形成结石。淤积的胆汁粘稠度升高,胆囊管易发生梗阻,增加无症状胆囊结石向有症状转变概率。 3.3年龄与自然转归的关系 胆囊结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进行性增加。胆囊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肥胖、活动量小以及全身脂类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脂、脂肪肝,均与年龄增加呈正比。且由于胆结石在胆道内的移动以及胆结石长期对胆囊壁的刺激,可使部分无症状及雌激素等的影响均已被证实,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油炸食品等,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持续心理应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均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变化,这些因素作用在胆囊,使得胆囊功能的紊乱,结石出现移动异常,导致无症状胆囊结石出现症状甚或是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4、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治疗现状 目前治疗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方法还很有争议,一些学者主张保守治疗,包括口服溶石剂、利胆剂、中西医溶石排石、碎石、针灸等疗法。但疗效还不很满意,有些病人仍在若干年后出现临床症状,最终手术切除。因此,不少学者和临床医生都提倡在高危人群中实施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但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是否应该实施选择性胆囊切除术问题上仍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 主张预防性胆囊切除的学者认为,胆囊结石不易自行消除,随时可能出现胆绞痛,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机会增多,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胆囊结石一经发现,就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其理由是①细小结石或泥沙型结石容易在胆囊管及胆总管内移动、阻塞,出现胆绞痛、梗阻性黄疽、胆囊萎缩、坏疽甚至穿孔胰胆管梗阻则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症状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需要手术治疗。②虽然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结石是胆囊癌的前期病变,而且胆囊癌早期诊断又比较困难,但有报道的80%胆囊癌伴有胆结石,二者间存在密切关系,且结石时间越长、患者年龄越大、结石越大,合并胆囊息肉者恶变的概率越高。 ③孙彦等发现,胰腺癌组的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8.5%(31/16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4/279例),胆囊结石与年龄对胰腺癌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④印度的北部、巴列斯坦的卡拉奇等地区胆囊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区域性,并与胆囊结石相关性很高。⑤无症状胆囊结石转变为有症状或出现并发症时再行手术,其与手术难度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均高于预防性胆囊切除。⑥无症状胆结石患者,特别是体弱或高龄人,其机体抵抗力差,一旦出现症状又受条件限制,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而主张保守治疗的学者认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是良性的自然病程,为“无害疾病”,且保守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张辉等对既往体检查出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66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33例中痊愈23例(占69.7%),有效8例(占24.2%),无效2例(占6.1%),总有效率93.9%。对照组33例中痊愈6例(占18.2%),有效10例(占30.3%),无效17例(占51.5%),总有效率48.2%。虽然胆囊手术安全性很大,治疗较肯定,但是胆囊三角变异,肝管变异、人为操作粗暴等均使手术风险性加大。另外,据对805例住院病例分析,结肠癌组396例,胆囊切除者41例,占10.35%;对照组409例,胆囊切除者22例,占5.3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得出胆囊切除很可能增加结肠癌发病率。其原因可能切除胆囊之后,肝脏所分泌的次级胆酸进入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石胆酸和脱氧胆酸,此类物质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因此,无症状胆囊结石应采取期待疗法,定期复查,待有症状或并发症时再行手术切除。 5、小结 通过对2006年前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未得出对无症状胆囊结石行预防性切除有明显优势的肯定结果。但目前学术界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择期手术的选择暂时达成以下共识,凡具有高危因素者:包括预期寿命≥20年;结石直径≥2cm;结石直径≤3mm且胆囊管较细;不透放射线的结石;结石钙化;女性≤60岁;生活在胆囊癌高发区的患者;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或瓷化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者;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10mm者;合并糖尿病(在糖尿病已控制时)或合并心血管症状者;有胆囊癌家族史者;老年人和(或)有心肺功能障碍等严重慢性疾病者;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胆囊无功能者;儿童胆囊结石合并先天性遗传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应行胆囊切除术。 本文选自韩月锋,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自然转归及治疗现状。 原文链接地址:韩月锋-作者知网节(cnki.net)。

赵刚 2023-10-26阅读量2010

肥胖前期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万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