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流感,又一次上了热搜!据说呢,目前99%的患者都是甲流,只有1%的“天选”患者是乙流。从这两个热搜来看,流感是真难受啊,近期的感染风险也是真不小。应对甲流,除了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外,剩下的就是对症治疗,发热就降温,咳嗽就吃止咳药,肌肉酸痛就吃镇痛药。而说到痛,得过甲流的人都深有体会,那叫一个“寝食难安”啊。头痛、咽喉痛、关节痛感染甲流为什么这么疼?甲流一般起病3~6小时就会发高烧(可达39~40℃),之后陆续出现其它症状,比如咳嗽、流涕、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胸闷、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一个“痛”字。80%以上的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特别是眉弓和太阳穴最为明显。咽喉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哪哪都痛,感觉整个人就没一处舒服的地方。感染甲流怎么就这么疼呢?其实呢,这种疼痛并不是甲流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免疫反应和炎症的结果。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释放抗体攻击病毒,阻止其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引起了体内的炎症反应,造成疼痛。这个过程中,白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用于细胞信号传导),导致肌肉和关节发生炎症,引起显著的疼痛。与此同时,高热也会导致全身的不适与肌肉酸痛,一般热度越高越痛。也有医生认为这类疼痛与痛觉过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身体知道这个病很厉害,试图通过疼痛来提醒你休息,以此度过危险期,哪怕是腰背、下肢等与感染相关性较低的部位。这种疼痛机制本意是好的,奈何如今人的耐痛能力越来越差(女性相比男性更敏感),甚至有时即使很痛也无法休息。好在,大多数的疼痛可以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流感神药”有必要囤吗?最近患流感的人越来越多,被捧为新一代“流感神药”的玛巴洛沙韦片遭受疯抢,原本200多元一盒,在部分线上药店硬是被卖到了485元。要不要加入囤药大军呢?没必要!作为一种处方药,如果真的确诊了流感,在医生指导下开药、用药即可,不需要自己囤药,更不要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重症甲流”有征兆!警惕4个并发症虽然不高,但甲流确实可能致死,特别是一些重症患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重症甲流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高烧、头痛、咳嗽、喉咙痛、全身酸痛、呕吐、腹泻等。除此之外,出现下面的几个症状,是危险的信号。经治疗后,仍持续发烧超过3天;胸痛(警惕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炎;血痰;嘴唇发紫或发蓝(缺氧造成);意识不清;甲流出现重症信号,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不要在家硬抗!甲流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病毒性肺炎:若病毒侵及左、右两肺,可能诱发呼吸衰竭,不及时进行插管、呼吸器治疗,或因缺氧而致死。1月3日,北京一位急诊医生在患甲流一周后再次发烧,CT检查发现变成病毒性肺炎(四肢末端出现花斑,已处于休克前期)。 图片来源:微博专家提醒:咳嗽、咳痰超过一周,及时拍片排除肺炎。继发性细菌感染:抵抗力较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可能引发败血症。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危险性极高的严重并发症,会造成心脏衰竭。脑炎:整个脑部受到甲流病毒侵犯,导致发炎、肿胀,造成脑压升高、昏迷。参考文献[1]孙娟. 科学预防甲流[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4(2):14-15.[2]孙海娥. 甲流高发,公众如何科学应对[J]. 科学之友,2024(2):48. DOI:10.3969/j.issn.1000-8136.2024.02.024.[3]甲流来袭,该如何应对?[J]. 家教世界,2023(14):23.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4-24阅读量28
病请描述:肠道健康竟能左右甲状腺?瑞金医院专家揭秘“肠漏”与桥本甲亢的隐形战火——费健主任的防病指南,助你远离自身免疫危机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完成上万例甲状腺手术及微创消融,全网粉丝超100万。擅长以“精准治疗+科学调理”帮助患者重获健康。 一、你的甲状腺问题,可能从肠道开始! 最近门诊遇到很多患者,尤其是女性朋友,反复问:“医生,我桥本抗体高居不下,药也吃了、口也忌了,为什么没用?”其实,问题可能藏在你的肠道里! 近年研究发现,80%以上的桥本患者存在“肠漏症”(肠道屏障损伤)。肠道像一道“智能城墙”,一旦破损,毒素和未消化的食物大分子就会“溜进”血液,触发全身免疫风暴,最终误伤甲状腺。 肠漏症的4大信号(快来自测!) ✅ 长期腹胀、便秘或腹泻 ✅ 反复皮肤问题(湿疹、痤疮) ✅ 食物过敏(比如一吃面食就难受) ✅ 疲劳、头痛、关节痛 二、肠道“漏洞”如何引爆甲状腺疾病? 1. 免疫系统的“乌龙攻击”肠道漏出的麸质蛋白、乳蛋白片段,结构酷似甲状腺组织。免疫系统“脸盲”发作,一边攻击这些“入侵者”,一边误伤甲状腺,导致抗体飙升(如TPOAb)。 2. 炎症“火上浇油”肠漏引发全身慢性炎症,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如IL-6、TNF-α),进一步破坏甲状腺细胞,形成恶性循环。 3. 营养“断供危机”肠道损伤后,硒、锌、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吸收不足,而这些正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护甲”! 三、揪出“肠漏症”,科学修复三步走 Step 1:肠道检测,精准锁定问题 尿液检测:评估肠道通透性(乳果糖/甘露醇试验) 血液检测:查抗连蛋白抗体(Zonulin)、LPS抗体 食物不耐受检测:揪出引发肠漏的“元凶食物”(如麸质、乳制品) Step 2:4R修复法,重建肠道屏障 清除(Remove) 戒除麸质、乳制品、精制糖(改用椰子酱油、杏仁奶) 远离环境毒素(塑料餐具、含汞化妆品) 替代(Replace) 补充消化酶(如胃蛋白酶),帮助食物分解 再接种(Reinoculate) 益生菌(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平衡菌群 多吃泡菜、无糖酸奶(天然发酵食品) 修复(Repair) 谷氨酰胺(肠道细胞“能量砖”) 锌+维生素A(加固“城墙”接缝) Step 3:抗炎生活,给身体“灭火” 吃对食物:骨汤(胶原蛋白)、三文鱼(Omega-3)、绿叶菜(抗氧化剂) 避开雷区:油炸食品、反式脂肪、酒精 减压+睡眠:每天冥想10分钟,保证7小时睡眠(肠道夜间修复黄金期!) 四、真实案例:修复肠道后,抗体直降50%! 32岁的李女士,桥本甲状腺炎,TPOAb高达1300 IU/mL,长期疲劳、便秘。通过无麸质饮食+4R修复法+谷氨酰胺补充,3个月后抗体降至600 IU/mL,症状全消! 五、费健主任的贴心建议 别盲目忌口:先检测再调整,避免营养失衡。 耐心是关键:轻中度肠漏需3-6个月修复,重度需半年以上。 预防大于治疗:儿童期避免过早引入麸质,成年人定期查抗体和肠道健康。 记住:肠道是免疫系统的“司令部”,更是甲状腺的“守护神”! 从今天起,吃好每一餐、管好每一刻压力,就是对身体最深情的告白。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国际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用最简单的方法帮你打破“肠漏-免疫失衡-甲状腺损伤”的恶性循环。健康之路,你我同行!
费健 2025-04-15阅读量153
病请描述:一、概述: PFAPA(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and adenitis,PFAPA)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反复或周期性发热,常伴有咽炎、阿弗他口炎和/或淋巴结炎。一般从儿童早期(1-4岁)开始发作,大多数患者会在10岁前停止发作,但少数发作可持续至成年。 二、发病机制: PFAPA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环境因素被认为在该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部分PFAPA病例可有家族聚集性,但对家族性病例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并未发现有意义的单一基因突变。另有一些队列研究发现,与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和白塞病综合征相关的几个基因组非编码区共有突变也与PFAPA综合征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PFAPA综合征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周期性发热(发热时体温38.5℃-41℃,每2-8周规律发作1次,每次病程持续3-7天),通常可以预测下次发作时间。其他主要表现包括咽炎、阿弗他口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PFAPA患者咽炎可呈渗出性改变,也可伴有扁桃体炎。40-80%患者在发作期间出现阿弗他口炎,表现为唇或颊粘膜的溃疡,偶尔见于咽部。60%-100%患者同时有颈部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同时,PFAPA发作前或发作期间可有畏寒、疲倦、腹痛、呕吐、头痛或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但患儿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图1 PFAPA患者阿弗他口炎和咽炎 四、实验室检查: PFAPA综合征目前无诊断性实验室检查。发作期可有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和血沉增快,发作间期以上指标恢复正常。 五、诊断: PFAPA综合征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仍是基于临床的排除性诊断。1989年发布的PFAPA综合征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儿童期早期发病; 2.规律的反复发热发作; 3.发作期至少伴有其中一种特征:阿弗他口炎、咽炎和/或颈部淋巴结炎; 4.患儿在无症状发作间期正常生长,没有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5.发作期未见呼吸道感染体征,并排除了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他已知的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此之外,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2剂)后几小时内症状(发热和咽炎)缓解也可作为临床诊断PFAPA的依据。 六、治疗: 在发作开始时给予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1–2 mg/kg) 或可以在几小时内快速缓解发热,而咽炎、阿弗他溃疡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需要更长时间缓解。如果一剂不能有效缓解发作,则可在第二天给予第二剂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和西咪替丁可以用于预防PFAPA发作,有助于延长发作间隔时间。扁桃体切除术可以用于对内科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预防性治疗)无效或发作频率严重干扰生活的患者。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5704
病请描述: 7月15日,为期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拉开了帷幕,高温模式火速上线。炎炎夏日阳气盛,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为满足广大患者需要,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服务已正式启动。 为何要“冬病夏治”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提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中医科副主任赵宇兰介绍,冬病夏治,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证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祛除。”赵宇兰主任讲解道。 作为一种顺应时节开展的传统中医经典疗法,“三伏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在特定穴位、肚脐或患处敷贴药物来刺激穴位,让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人体内部,达到调节气血、祛湿热、清热解毒的功效,起到扶正祛邪、调和脏腑的作用。 每年“三伏天”之际,进行“三伏贴”治疗,不仅能治疗各种免疫力低下的秋冬季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还能使患者整体体质得到改善,免疫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程度减轻,不易复发。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赵宇兰主任指出,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其适应症是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肠道疾病、风湿类疾病以及其他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或虚证的疾病。 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冒。 ②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胃肠病等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寒)性疾病。 ③疼痛性疾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寒湿邪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④耳鼻喉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⑤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肠胃功能失调、食少、腹泻等。 ⑥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失调等。 ⑦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等。 ⑧其他疾病:阳虚型、气血虚型体质的亚健康人群。 冬 病 夏 治 因人制宜 辩证论治 在医院中医科门诊诊室,三伏贴专用治疗物品已整齐地摆放在治疗车上。“出梅以后,中医科就接到了许多关于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咨询,其中不少是每年都来‘打卡’的老患者。”这两天,赵宇兰主任一直忙着和有冬病夏治三伏贴需求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解答各类咨询和问题。 赵主任表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中医科已坚持多年开展“冬病夏治”治疗服务,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症状,中医科已形成了患者预约挂号→四诊合参→医生诊断→处方用药→贴敷等治疗操作→观察随访→效果评估全流程服务体系,做到因人制宜,辩证论治。 科室开展的“冬病夏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一)三伏贴 是一种顺应时节开展、典型而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在相应穴位、肚脐或患处敷贴膏药,刺激穴位及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尤其适宜治疗或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鼻炎、肺病、亚健康等病症。过程无创无痛,使用方便,适合大多数人,一般建议10天为一个周期。 (二)督灸 是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的一种灸疗方法。通过督灸隔药或隔姜灸,能够很好地起到补益元阳、祛邪扶正、调畅气血的功效。 (三)拔罐 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现象及原理,来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强淋巴循环。具有防病治病、强壮身体、散寒祛瘀的功效。尤为适宜脾胃虚寒、寒湿阻滞、阳气不足、体寒怕冷的人群。 此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要,团队还能开展中药涂擦、推拿、红外线治疗等差异化、个性化治疗。因人施治,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调经络的作用,从而增强免疫力。 冬病夏治“三伏贴”注意事项 赵宇兰主任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大家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辨证施治及进行调理,以免适得其反。 1.贴敷时间: 一般以成人4~6小时,儿童为1~4小时为宜。每10天贴2-3次,一般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具体请咨询医师。 2.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6)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2024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4年三伏天从7月15日开始 到8月23日结束,总共40天 初伏: 2024年7月15日-2024年7月24日 共10天 中伏: 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13日 共20天 末伏: 2024年8月14日-2024年8月23日 共10天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7-18阅读量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