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血脂异常 > 内容

血脂异常内容

胆囊炎:那些你不可不知的事儿

病请描述: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既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胆囊炎。胆囊炎,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的词汇,实际上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那么,胆囊炎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别急,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胆囊炎的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胆囊炎:消化系统的“隐形杀手” 胆囊炎,简而言之,就是胆囊发生的炎症。胆囊,这个位于肝脏下方的小器官,虽然体积不大,却在我们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就会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然而,一旦胆囊受到感染或刺激,就可能引发炎症,即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发病突然,症状剧烈,而慢性胆囊炎则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胆囊炎,都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二、病因探究:谁容易中招? 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胆结石在胆管内梗阻或嵌顿,造成胆汁淤积,受压部位黏膜受损,进而引发细菌感染。此外,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饮食不规律、不爱吃早饭、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胆囊炎的重要诱因。 值得注意的是,胆囊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可能中招。尤其是那些喜欢熬夜、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是胆囊炎的高发人群。因此,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重视胆囊炎的预防和治疗。 三、症状识别:你的胆囊在呼救! 胆囊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还是腹痛。患者通常会感到右上腹持续疼痛,深呼吸时疼痛加重,疼痛还可能向右肩或右背部传播。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体温升高(多在38~39℃之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和眼白变黄的情况,这是胆汁淤积导致的黄疸症状。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尤其是腹痛和黄疸,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因为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四、治疗与护理:双管齐下,守护健康 胆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医生会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解痉止痛、口服利胆药物等保守治疗措施。待病情稳定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等,旨在彻底消除病灶,防止复发。 除了积极治疗外,胆囊炎患者的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应该按时吃饭,少食多餐,重视早餐,拒绝暴饮暴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助于降低胆囊炎的发生风险。 此外,患者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熬夜和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中医认为肝的排毒时间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胆的排毒时间为凌晨1点到3点,因此患者应尽量在这个时间段内保持睡眠状态,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五、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胆囊炎的秘诀 预防胆囊炎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首先,要规律饮食,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餐不能忽视。早餐可以帮助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减少胆汁淤积的风险。其次,要合理膳食,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少吃油炸、油煎等高脂肪食物以及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 此外,还要保持适量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胆汁的排泄和胆囊的收缩。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对于已经患有胆囊炎的患者来说,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胆囊的负担。 最后,要定期体检和筛查。对于有胆结石家族史、肥胖、脂肪肝等高危人群来说,定期体检和筛查尤为重要。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胆囊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语:守护胆囊,守护健康 胆囊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并促进康复。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吧!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让胆囊炎远离我们的生活!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每一天!

宋晓科 2025-02-07阅读量1102

2024ESC外周动脉和主动...

病请描述: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 ——ESC临床实践指南 ESC新指南首次将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结合起来,强调了整个动脉系统的互联性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8月30日(当地时间)发布了2024年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PAAD)管理指南,将这些血管疾病作为同一心血管系统的一部分进行了评估。 该指南针对心脏病医师,但经过协调,与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的外科医师指南保持一致,并得到欧洲罕见多系统血管疾病参考网络(European Reference Network on Rare Multisystemic Vascular Diseases, VASCERN)和欧洲血管医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Vascular Medicine, ESVM)的认可。 ESC指南联合主席Jose Fernando Rodriguez Palomares(西班牙巴塞罗那瓦尔德希布伦大学医院)说: “由于自2014年和2017年分别发布上一份指南以来,我们在对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PAD)的理解和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转变,包括新的治疗模式,因此现在推出了这些更新版指南。” “整合这些指南的决定是基于几个关键因素。主动脉和外周动脉是同一动脉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某一部分的障碍通常会对另一部分产生影响,”联合主席Lucia Mazzolai(洛桑大学医院,瑞士洛桑)补充道。这些指南为动脉疾病的整体管理提供了一致和标准化的建议。这确保了患者在不同的血管状况下接受有凝聚力和协调一致的护理,减少碎片化,改善总体治疗结果。” 欧洲经委会的一份新闻稿指出,据估计,全球约有1.13亿40岁及以上的人受到PAAD的影响,其中近一半(43%)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全球流行率为1.5%,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影响到70岁及以上人群的15-20%和80岁及以上人群的20-30%。从1990年到2019年,患病率增加了72%,而全球人口仅增长了45%。 作者说,2024年新指南中最重要的建议是解决PAAD的慢性本质、筛查的重要性、综合治疗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到这是一种需要终生随访的慢性疾病。 相当大比例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因此PAAD筛查至关重要,应根据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家族史和/或综合征特征进行筛选。PAAD的诊断可以通过非介入性血管测试/成像轻松实现,”Rodriguez Palomares说。指南强调,最佳药物治疗(抗血栓、降脂、抗高血压、抗糖尿病)以及强调运动和生活方式改变是强制性的,可有效减轻疾病负担。PAAD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非常高,需要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优化管理,以预防严重并发症。 最后,作者强调了性别方面,并且PAAD包括需要持续关注的慢性疾病。他们得出结论:“PAA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血管专科医师、心脏科医师和多学科团队进行终生随访。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或无症状的疾病,在筛查时应特别注意。在考虑慢性PAAD的介入治疗之前,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 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 ——ESC临床实践指南 TIPS: 指南全文包括表格18 个,指南建议列表70个,图45个,参考文献共1598篇。最后附上该指南中的部分图。 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工作组制定,由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欧洲罕见多系统血管疾病参考网络(VASCERN)和欧洲血管医学学会(ESVM)批准。 介绍 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PAAD)患病率高,并显著增加一般人群的心血管(CV)死亡率和发病率,因此需要强化预防策略。然而,与冠心病(CAD)患者相比,PAAD患者通常诊断不足,治疗不足。PAAD的常见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需要多学科方法进行有效管理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指南对2017年外周动脉疾病指南和2014年主动脉疾病指南进行了更新和合并。重点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疾病,但它们也涉及一些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遗传疾病。虽然并非详尽,但这些2024年版指南为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指导。表3和表4分别概述了一些新的和订正的建议。读者应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参考特定的文献。 中央插图(图1)提供了PAAD的一般方法。 从诊断到治疗,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的整体多学科方法。 CV, 心血管疾病; CVRFs,心血管危险因素; MACE,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LE,主要肢体不良事件; PAAD、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 QoL,生活质量。 在PAAD的管理中,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共同决策,使患者参与其中,探索治疗方案,评估患者价值,并协作达成决策。 专家和高容量PAAD中心对复杂患者或手术的多学科方法。这些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诊断、治疗计划、微创手术、开放手术、术后和门诊护理,理想情况下还包括研究和创新。他们应提供连续的临床服务(24/7),并能够获得数字成像。这些指南认识到医疗系统、人口规模和需求的差异,影响了各国PAAD医疗中“大量”的定义。 指南新的内容 (因篇幅限制未列出,已发在其他平-台) 新的建议 建议 类 水平 修订的建议 (因篇幅限制未列出,已发在其他平-台) 2017年 (PAD) 和2014年 (主动脉) 的建议 (正体字,原建议)。 类 水平 2024年建议 (斜体字,修订后的建议)。 类 水平

吕平 2024-09-04阅读量1382

儿童肥胖的危害与健康风险预警...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的危害与健康风险预警   儿童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挑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儿童肥胖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儿童肥胖不仅对他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社会经济带来负担。因此,了解儿童肥胖的危害以及健康风险的预警非常重要。 首先,儿童肥胖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肥胖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过量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高血压与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长期高血压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易发生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此外,由于胰岛素抵抗,肥胖的儿童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这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健康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在长期造成健康问题。此外,儿童肥胖还会增加罹患某些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骨骼问题的风险。儿童肥胖还会对骨骼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过量的体重会增加骨骼承受的压力,使骨骼负荷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尤其是成长期的儿童,在骨骼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肥胖所造成的压力会严重干扰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身高矮小和骨骼畸形。 其次,儿童肥胖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欺凌、嘲笑和歧视,这可能导致自尊心下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可能陷入对身体形象的扭曲观念,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妨碍正常的社交和情感发展。此外,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困难、学习成绩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肥胖儿童易受到体型差异的歧视和嘲笑,这会给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来打击。由于身体形象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存在问题,肥胖儿童常常面临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发展问题。 另外,儿童肥胖还对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负担。肥胖儿童更有可能在成年时保持肥胖,进而增加患慢性疾病和提前死亡的风险。这给医疗系统增加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治疗和长期护理的费用。此外,肥胖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管理他们的健康,并且可能在未来减少工作能力和生产力。 面对儿童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预警措施非常重要。首先,家庭应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摄入。其次,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每天至少60分钟的体育锻炼。减少静态活动,鼓励户外运动和参与体育俱乐部。第三,限制电视观看时间和电子设备使用,鼓励儿童进行有益的娱乐和户外活动。家庭成员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与孩子共同参与健康生活。

生长发育 2024-01-02阅读量2547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怎么办?04

病请描述:3.3、妊娠处理 由于同时危及孕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故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终止妊娠时间。对于妊娠晚期患者一旦胎儿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应尽早施行剖腹产,并联合新生儿科加强围产期新生儿的护理,促进胎儿肺成熟。这不仅有利于迅速降低孕妇血脂、减轻孕妇的炎症反应和腹腔内压力,更重要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因出现时胎盘血液灌流急剧下降,同时脱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沉积在绒毛微血管,与血细胞形成微血管栓塞,加剧了胎盘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子宫和胎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故及时选择中止妊娠时间及方式尤为重要。 对于妊早期或妊中期的,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毒副作用明显的药物,保持患者循环稳定,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情况。对于大多数轻型或中度重症胰腺炎病例,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既保住胎儿,又能控制急性胰腺炎病情。临床不主张对患者常规行流产或引产等方式中止妊娠。但是,一旦患者病情经积极的治疗仍然进行性加重或胎儿宫内窘迫等已经发生,应尽快流产或引产,避免胎死宫内导致孕妇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中止妊娠的指针包括:足月妊娠;经过24-48小时治疗后病情恶化;无改善的麻痹性肠梗阻;宫内死胎;胎儿畸形和明显的流产或早产征象。特别是确诊为出血坏死性或重度髙脂血症后,妊娠最好中止,因为这将明显增加母婴死亡率。剖宫产是中止妊娠的优先方法,产后患者血脂在24小时内常可下降20%。 3.4、手术治疗 对于患者感染期出现胰腺坏死、胰周脓肿、假性囊肿或大出血、腹腔内压增高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需采用微创或开腹方法进行手术处理,包括感染病灶的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方法有经皮超引导下的胰周坏死积液引流术和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等,国外报道后者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开腹引流手术则可与剖宫产同时进行。若出现胃肠瘘则根据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釆取引流或造瘘处理,但手术治疗并不能终止的病情进展,甚至增加、胰腺感染、 的发生机率。 4、预后 随着病因学研究、实验室检査、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改善,的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均显著提高,母婴病死率亦明显下降。有报道上世纪年代妊娠合并胰腺炎的母婴病死率分别高达37%和11-37%,近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妇病死率显著下降,国外报道低于1%,胎儿病死率为1-18%。国内报道母婴病死率分别为18%和25%左右,见于中重度患者。妊娠早期以流产风险较高,妊娠晚期早产儿生存率较高。 5、结论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是妊娠期罕见的一种疾病,对孕妇及胎儿威胁极大,极易造成胎儿早产和宫内胎儿死亡。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对于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时,尤其是上腹痛时,需常规考虑本疾病。的病因以胆源性疾病和高脂血症为主,多发于妊娠中晚期,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资料,治疗中根据病因及严重程度,釆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轻度的一般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中、重度则需要重症监护或外科治疗,并组成包括外科、产科、新生儿科在内的多学科治疗组,,根据病情适时终止妊娠,保护孕妇和胎儿安全,降低病死率。孕产妇需监测血脂,己有血脂升高的孕产妇需调整饮食结构并控制血脂水平以预防的发生。 本文选自:肖柄华、黄耿文,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旳诊断与治疗。 原文链接地址: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单中心20年52例分析-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3-08-28阅读量1815

糖尿病合并血脂高有什么中医疗...

病请描述: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表现为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下降,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比较常见。如何进行控制血脂,同时对血糖获益,是有指南推荐的。 但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推荐的方子,但因为不熟悉,在此不做讨论和阐述,但结合西药部分的研发过程,应该十分受用。下面将从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药物强推荐的进行阐述。 饮食控制: 饮食上应参照“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另外应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质量、戒烟戒酒、限盐等; 营养药膳: 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又容易被患者接受。主食多选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代替精米面,如燕麦、紫薯、藜麦、玉米、大豆等(1b级,强推荐);蛋白质的摄入主要选择鱼类(以海鱼为主)和大豆及其制品、低脂或脱脂奶类来供给;油脂类选用植物油;选择青瓜或西红柿代替水果、或是含糖低的水果为主(1b级,强推荐);此外魔芋、大蒜(2b级,强推荐)等食物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茶饮: 普洱茶(2b级,强推荐)、六堡茶(2b级,强推荐)、绞股兰茶(2b级,强推荐)、桑叶茶(2b级,强推荐)、炒决明茶(2b级,强推荐据)等茶叶和中药茶饮都具有辅助治疗; 茶类降血脂.png 具体图片可以搜索 hao Dai fu李永光的官方平台则可。 播放 图片描述, 运动锻炼: 60min/d持续16周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高血糖、高血脂、低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状态(2b级)。中强度有氧运动(健步走、慢跑、太极拳等)锻炼效果优于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1b级)。备注:提示中强度有氧运动更佳,但我个人建议结合个人身体情况; 传统功法: 传统功法中每周至少运动5d,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运动至少2遍,每次运动至少30min的八段锦具有较为明确的糖脂肥同调的作用(1b级,强推荐)。持续16周,1次/d,每次全套动作3遍的五禽戏(2b级,强推荐)具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持续16周1次/d,1h/次的太极拳也有降低血脂水平,且具有维持血脂水平的作用(3b级,强推荐);5次/周,1h/次,持续3个月易筋经锻炼具有降低TG、LDL-C,提高HDL-C的作用(2b级,强推荐)。备注:我个人没有练过。。。大家不妨试试,适当运动对身体总是好的; 针灸:略;有强推荐; 耳穴:略;有强推荐; 灸法:略;有强推荐; 预防调护: 应对患者积极展开健康宣教、病情讨论、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观察随访等工作(1b级)。此外还应结合辨证调护,给予中医特色饮食护理;备注;心态和压力一定对健康是有影响的,因此学会自我调节,和家人朋友一起多减压,身心都将获益。 单味中药: 降低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何首乌(1a级,强推荐); 降低三酰甘油为主的中药:月见草(1a级,强推荐); 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为主的中药:葫芦巴(1a级,强推荐)、银杏叶(1a级,强推 荐)、荷叶(1a级,强推荐)、红曲(1a级,强推荐)、女贞子(1a级,强推荐)、山药(1a级,强推荐)、绞股蓝(2b级,强推荐)、黄连(2b级,强推荐)、山楂(2b级,强推荐);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中药:葫芦巴(1a级,强推荐)、银杏叶(1a级,强推荐)、荷叶(1a级,强推荐)、黄连(2b级,强推荐)、山楂(2b级,强推荐);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中药:银杏叶(1a级,强推荐)、山楂(2b级,强推荐); 专病专方: 略; 中成药: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证据等级:1a级,强推荐; 血滞通胶囊:改善指标:TG、TC、LDL-C、HDL-C。证据等级:1b级,强推荐; 糖毒清颗粒:改善指标:降低TC、TG、LDL-C、游离脂肪酸,提高HDL-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参芪降糖胶囊:改善指标:降低TC、TG、LDL-C、FBG、PBG、HbA1c,升高HDL-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培元通脑胶囊:改善指标:TC、TG、LDL-C、HDL-C、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面积。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血脂康胶囊:改善指标:TC、TG、血糖。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蒲参胶囊:改善指标:TC、TG、LDL-C、HDL-C、FBG、2hPBG、HbA1c、HOMA-IR、NO、ET-1。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绞股蓝总苷颗粒:改善指标:TC、TG、LDL-C、HDL-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荷丹片:TC、TG、LDL-C、HDL-C、FBG、2hPBG、HbA1c;证据等级:2b级,强推荐; 摘自:世界中医药2021年8月第16卷第16期

李永光 2022-05-22阅读量8535

吃素就能远离高脂血症吗?真相...

病请描述:“高脂血症”即人们常说的“高血脂”,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大鱼大肉、饮食无度而吃出来的疾病。确实,高脂血症与吃得油腻有一定的关系,但只吃素就能改善高脂血症吗?真相并不是那么简单。吃素能远离高脂血症吗?首先来明确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这是因为,吃得过素容易导致饮食结构不合理,不一定能起到改善高脂血症的作用,具体原因如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主食过多很多高脂血症患者患病后选择不吃肉,并因此增加了主食的摄入。米饭、面包、面条等食物含有大量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旦摄入过多,超过身体的需求量,这些碳水化合物就会在人体内变成大量葡萄糖,进而生成甘油三酯储存下来,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就是高脂血症的一种。选择不当少了荤菜的搭配,素食者相对容易感到饥饿,此时如果选择坚果来充饥就得不偿失了,因为瓜子、芝麻、板栗、花生、核桃等坚果的脂肪含量较高,过多摄入同样容易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同样,如果在烹饪素菜时使用了大量的油,也会导致脂肪的过多摄入,并不能起到改善高脂血症的目的。营养不良选择素食的高脂血症患者常常同时减少蛋、奶、肉的摄入量。然而,这些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模式,易于合成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吸收利用率高。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对于人体营养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使得肥胖高脂血症人群的体重出现下降,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得到改善,选择素食可能会使这部分人得不偿失。改善高脂血症的饮食方法想要调理高脂血症,首先应了解血脂。血脂,就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中性脂肪也叫甘油三酯,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等。我们所说的高血脂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血甘油三酯含量高于1.7毫摩尔/升),二是高胆固醇血症(血胆固醇含量高于5.72毫摩尔/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仅血胆固醇升高而血甘油三酯正常者,合理饮食的关键是要限制胆固醇。应少吃或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大脑、内脏、五花肉、蛋黄、蟹黄等。对于一些胆固醇含量并不高的食物,如:猪里脊、鸭肉、牛瘦肉、羊瘦肉、鲤鱼等,可适当吃一些,以补充营养。 仅血甘油三酯升高而血胆固醇不高者,则应先限制进食量,增加运动,使体重降到正常范围。更为具体方法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尽量少吃,因为这类食物可以在体内吸收转换为甘油三酯;同时积极戒酒,血液中酒精浓度长期升高可促使甘油三酯含量上升。但是,对于鸡蛋、蚌、螃蟹、扇贝等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可适当放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对于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均高者,建议对饮食的控制要十分严格,可参考以下原则:三多多蔬果、多粗粮、多豆类。保证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每天摄入300克以上的水果。另外,建议每天用燕麦、小米、玉米、高粱等粗粮或绿豆、红豆、扁豆等杂豆(80 克以上)替代精米细面。三少少油、少糖、少胆固醇。尽量避免食用动物油和人工油,各种植物油也应交替使用,每日控制在25 毫升以内(大约每餐1勺);尽量不吃甜食、含糖饮料和零食等;尽量不吃胆固醇含量很高的食物。改善高脂血症的运动方法高脂血症人群在注意饮食的同时,还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当前气温适宜,正是运动的好时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中速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绳、跳健身操、太极拳、爬山、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必须控制在已确定的有效范围之内,一般以运动时心率加快的程度来评定 , 一般控制在 100~145 次 /分钟或心率加快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一般为210减年龄数)的77 %左右。推荐每次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则要达到10~30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为宜 , 运动前先做 5~10分钟预备动作,运动终止前,也应有 5~10分钟的减速期。温馨提示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就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参考资料:[1]梁丽娟,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2014-13[2]张婧婕,慢病人群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的思考与建议,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05[3]张昕,吃素就能降血脂?小心适得其反,家庭科学,2019-08[4]宋浩明,素食主义就能远离高血脂吗,食品与生活,2020-02[5]莘华,通过饮食控制高血脂有效吗,养生大世界,2008-05

健康资讯 2021-09-28阅读量1.1万

治疗方法 | 痤疮该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导语:痤疮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很多患者会使用一些药膏或者祛痘产品自行处理,大多数人还会忍不住会去挤压、搔抓,严重的会留下疤痕。其实痤疮也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早期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留疤。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痤疮常见的治疗方法。一、外用药物  1.维A酸类  [作用]: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缺点]: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避光。 2.过氧化苯甲酰  [作用]: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缺点]: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3.外用抗生素  [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缺点]: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4.二硫化硒  [作用]: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缺点]:有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问题。5.其他外用药物  5%~10%硫磺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二、化学疗法  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作用]: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缺点]: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 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期间注意防晒。三、物理治疗  1.光动力疗法(PDT)  [作用]:使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注意事项]:本疗法适合中重度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2.激光疗法  能够高效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改善皮肤微循环,使真皮层胶原组织增厚、弹性纤维重新排列,弹性增强,使红印变浅,凹陷充盈,在及时消除痤疮印痕方面有非常安全且显著的疗效。四、其他治疗  1.粉刺清除术  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挤压器及手部的消毒灭菌,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2.囊肿内注射  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五、日常护理  1.饮食  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2.生活作息  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3.皮肤清洁  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4.皮肤护理  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小编提醒:以上关于痤疮的治疗方法仅供参考,至于究竟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还需专业医生根据你的痤疮类型及个人实际情况来判断。*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6-07-26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