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消化不良 > 内容

消化不良内容

化疗后恶心呕吐

病请描述:恶心呕吐是化疗副作用最直观的临床表现。但是现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映的化疗病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医生在化疗前会给患者使用不同的止吐药物。根据病人化疗方案,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使用不同程度的止吐药物,可选择单药止吐或多种止吐药物联合使用。 1、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最常使用的止吐药物,主要适用于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2、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包括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等,是一种中枢止吐药物,抑制5-HT的释放及阻断向呕吐中枢,抑制呕吐发生的一类药物,止吐效果明显。 3、NKY受体阻断剂,如阿瑞吡坦、福沙吡坦等,针对迟发性呕吐,对化疗后24小时后出现的恶心呕吐效果比较好。 4、使用化疗药物出现恶心呕吐有时也与患者的恐惧心理相关,临床上医生也会加用小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奥氮平等。 5、心理调节也是缓解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病友交流、在家人的陪伴下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 6、另外,中医中药对预防和缓解恶心呕吐也有相当好的疗效,如患者可以含服生姜片预防呕吐;针灸或按压合谷穴、内关穴等对改善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疗效。

蒋海燕 2024-03-05阅读量1296

健康饮食帮助过好年-晏伟钊

病请描述:快过年了,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帮助孩子健康快乐过个好年 亲爱的家长们,随着春节的临近,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年货,其中饮食是重中之重。然而,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儿童的饮食健康。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我们特意为您撰写了这篇儿童过年饮食营养指南。 一、避免暴饮暴食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美食琳琅满目,孩子们也容易放纵口腹之欲。然而,暴饮暴食不仅会导致消化不良,还可能引发血脂高、尿酸高等健康问题。因此,家长们应控制孩子的饮食,引导他们适量品尝各种美食,切勿贪多。 二、远离催熟食物 有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激素,容易导致孩子性早熟。例如,炸鸡、炸薯条等油炸食品,以及反季节水果和蔬菜。家长们在为孩子挑选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催熟食品,以保护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注重营养均衡 春节期间,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家长们应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适当增加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坚果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有益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四、适量运动助消化 春节期间,孩子们往往因为天气寒冷而减少户外活动。然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消化,保持身体健康。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在天气好的时候外出玩耍,或者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跳绳、做体操等。 五、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家长们在春节期间可以借机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观念,让他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合理搭配。此外,家长们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温馨提示 切勿让孩子随意食用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摄入。 避免让孩子过多摄入糖分高的食品,以免影响牙齿健康。 饮食应保持适量,不宜过量。如有剩菜剩饭,应妥善保存,避免食物变质。 如有疑虑或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最后,祝大家龙年快乐!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个子高高、快乐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2-22阅读量1790

如何通过心理疏导促进孩子身高...

病请描述:如何通过心理疏导促进孩子身高增长?   在日常生活中,针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是基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信任和亲近关系之上的。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更有效地教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交往,使得健康的成长,也有助于内分泌循环和作用使得孩子健康成长。 在进行心理疏导前家长需要掌握如何倾听、激励以及及时给出反馈。一、倾听孩子的内心需要父母先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心理疏导也要提前耐心地聆听并深入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如果孩子长时间心情不好,比如过度悲伤、抑郁、紧张、生气等,就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则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发育,严重的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如果家长能主动与孩子沟通,就会拉近距离,使其明白该怎样去做。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会因为抑郁或者哭泣熬夜导致分泌系统紊乱使得增长缓慢。若从行为上疏导则需要鼓励孩子无论事情是对还是错都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家长就会愿意与他们一同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如果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则应及时纠正。对于孩子展现出的良好行为,我们应及时并积极地给予反馈,确保孩子明白我总是受到家长的密切关注。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和反馈中,孩子才会健康的长大,保持良好的食欲。才不会导致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症状。而我们知道长时间不吃饭是会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引起营养不良和身体虚弱,骨骼的营养成分也会逐渐减少,从而影响长高,可能会导致身材比较矮小或者发育不良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心情不好对性功能也会有一定影响,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是在人体的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互相辅相依存的,如果长期心情不好,就会影响到性功能,所以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会使得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深厚和信赖,这也使得他们更倾向于与父母进行互动。而行为疏导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运动,运动会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多而这种互动在心理上为儿童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害怕、孤单和容易受伤等,同时也能促进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有助于他们身高的稳定增长 若父母学会了心理疏导在家庭中,使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悲伤、抑郁、紧张等,可以让多与朋友交流一些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到户外进行运动锻炼,以放松心情。孩子们的成长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长,更深层次地,他们的心灵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父母的心理疏导就像是一把柔软的橡皮擦,轻轻擦去他们内心的烦恼。用行动表示对他们的爱,引领孩子们掌握了如何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技巧,这让他们在与同龄人互动时变得更为得心应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父母陪伴下快乐地游戏玩耍。他们的笑声不仅在家里回响,还传播到了学校和社区,就像一缕温暖的微风,驱散了周围人的忧虑,这何尝不是正确的心理疏导,孩子何尝不能好好长大。

生长发育 2024-02-01阅读量1663

“樊&rdquo...

病请描述:“樊”说肝胆(胆囊4)胆囊炎和胃病症状有很多重合的地方,非常容易误判。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症状时,建议常规B超检查,便捷准确,避免误诊误治。

樊军卫 2024-01-29阅读量733

孩子想长高,一年四季都要补钙...

病请描述:孩子想长高,一年四季都要补钙吗钙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对人体而言,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肌肉、神经、体液和骨骼中,都需要它的参与。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而言,足量钙的摄入,能维持正常的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对促进身高发育有重要意义。看到这儿,想必不少家长心中会有疑惑:“钙既然那么重要,那是不是一年四季都要给孩子补?”今天就一起来好好聊聊“补钙”的那些事儿~  一、孩子想长高,一年四季都要补钙吗? 儿童想长高,并非一年四季都需要补钙。正常情况下,日常饮食中的钙含量就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需求,因此在身高发育阶段通常不需要额外补钙,家长只需保障孩子营养均衡即可。如儿童成长过程中钙摄入量过高,不仅会给胃肠道造成负担,引起腹泻、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严重时还会诱发尿结石、高钙血症等。中国营养学会规定,儿童每日补充的钙元素的标准在800~120毫升,少年则需要每天摄入1000~1200毫升的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人每天摄入的钙含量都不达标,并且需要额外补充,而这些导致我们每天摄入钙含量不达标的原因,竟然在日常的饮食当中。不同年龄需要补钙的量见下图,作为参考。                                                二、儿童成长发育中哪些情况下要补钙?哪些情况不用? 1. 需要补钙的情况(1)佝偻病早期:如孩子出现夜惊夜啼、烦躁不安、枕秃、多汗等佝偻病早期表现,应及时补钙,避免危害健康。(2)身高发育缓慢:如孩子身高相较于相同环境中的同性别、同年龄儿童低于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也需进行补钙促进身高增长。(3)生长发育猛涨期:处于身高发育黄金期时可适量补钙,如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这三个阶段,所需钙量较多,可及时补钙避免腿疼、抽搐症状发作。2. 不需要补钙的情况若孩子未处于生长发育猛涨期,且不存在缺钙的情况,此时不需要额外补钙,否则易出现厌食、恶心、顽固性便秘的情况,反而会影响肠胃吸收和代谢磷、钾、镁等矿物质,对健康不利。 三、儿童补钙的方式有哪些? 1.   食物补钙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奶制品,大豆、黑豆、等豆类食物,沙丁鱼、牡蛎等海产品,以及杏仁、核桃等坚果类食物。 2. 药物补钙如孩子缺钙症状明显,且经过微量元素检查后,发现有明显缺钙情况,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 补充维生素D钙质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维生素D可以促进改的吸收,一般常规建议儿童补充维生素D。4.户外活动在摄入钙元素食物的同时,家长也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如慢跑、跳绳、打篮球等,通过阳光照射和运动刺激,能增强钙质吸收。  

生长发育 2024-01-09阅读量2681

肝胆隐症的认识02

病请描述:3.2无症状脂肪肝:脂肪肝是肝脏的一种代谢功能异常性疾病,发病机理是甘油三脂的合成与分解二者之间的不平衡,正常肝脏脂肪含量是3%-5%,超过这个值则可定诊为脂肪肝。按照肝内含脂量的多少而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脂肪肝含量为肝重的5%-10%,中度为10%-25%,重度在25%-50%或以上。其中,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往往被忽视。无症状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有饮酒、肥胖、蛋白质、抗脂质因子和B族维生素缺乏等。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呈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有研究发现脂肪肝发病率已达到20%。王焕侠经过临床调查发现脂肪肝的形成与高血脂或脂肪代谢障碍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与饮酒、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肥胖、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关系。血脂检测中主要为甘油三脂增高最为多见,其次为卵磷脂和胆固醇增高。肝功能检查中约有哪的脂肪肝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1,少数病人有直接胆红素增高和尿胆红素阳性,肝脂肪患者的AST及ALT值正常或者仅有轻度升高,另外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明显增高,其中以高甘油三脂血症脂肪肝发生率最高,故有人将AST升高合并高甘油三脂血症作为预测脂肪肝较有价值的指标。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少特异性,但在超声图像上却表现独特,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可检出,如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故超声诊断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应用于脂肪肝的诊断,对轻度脂肪肝的诊断较超声检查则更为敏感和准确。3.3无症状胆石症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病症,无症状胆石症又称“阴性结石症”、“隐匿性结石症”。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在群体普查中胆结石检出率逐年增长,且发现了大量的无症状胆石症。这类病人的特点是无明显的胆石症症状。即使出现症状,也多表现为其他轻微消化道症状,如食后轻度腹胀,厌油腻、喜清淡饮食,夜间有时出现气胀性消化不良等症状。由于混同其他消化道症状,甚至临床医生也因此而长期误诊。美国1500万胆石症病人中,大部分为无症状胆石症。日本报道无症状胆石症发病率一般为26%左右,约90%以上居胆囊内。无症状胆石症在症状上的几个特点为①无特异性症状;②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③血中甘油三醋偏高;④若为女性,闭经龄较早;⑤多伴有动脉硬化症或糖尿病;⑥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高而递增;⑦胆固醇结石在肥胖病人中最为常见,尤其在女性肥胖病人中更为突出。本文选自:张佳丽,中医肝胆隐症的临床调查及其与中医体质、型行为关系的研究。原文地址:中医肝胆隐症的临床调查及其与中医体质、A型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1-04阅读量1883

儿童驼背的原因、危害与防治-...

病请描述:儿童驼背的原因、危害与防治驼背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变形,主要表现为背部弯曲、肩膀前倾,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驼背是一个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驼背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一、儿童驼背的原因1.     不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孩子在学习、玩耍和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如弯腰、低头、伏案等,容易导致驼背的形成。2.     缺乏运动:现代儿童往往长时间坐着学习、看电视或玩电子设备,缺乏足够的运动和户外活动,这会导致背部肌肉无力,无法维持正常的脊柱姿势。3.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影响骨骼的发育,使脊柱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撑,从而增加驼背的风险。4.     心理因素:一些孩子可能因为缺乏自信或感到自卑而采取驼背对自己进行保护。二、儿童驼背的危害1.     影响外观:驼背会使孩子的身体姿态不美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2.     脊柱健康:驼背会导致脊柱变形,增加脊柱疾病的风险,如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等。3.     呼吸功能:驼背会压迫胸部,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导致呼吸不畅,甚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4.     消化系统:驼背会使腹部受压,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三、儿童驼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家长要教育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或伏案。在学习和娱乐时,要选择合适的桌椅,确保孩子的背部能够得到良好的支撑。2.     增加运动和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运动和户外活动,如游泳、跑步、打球等,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3.     合理膳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钙和维生素 D,有助于骨骼的健康发育。4.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驼背。5.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脊柱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四、对于已经出现驼背问题的儿童,可以尝试以下治疗方法:1.     运动疗法: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帮助改善驼背问题。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柔韧性和稳定性。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按摩、牵引等方法,帮助改善驼背问题。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背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脊柱的正常发育。3.     支具矫正:对于较为严重的驼背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支具进行矫正。支具可以帮助维持脊柱的正常姿势,促进脊柱的正常发育。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驼背问题,如脊柱侧弯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可以矫正脊柱的畸形,恢复脊柱的正常功能。总之,预防和治疗儿童驼背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增加运动和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学校要提供合适的桌椅,教育孩子正确的读写姿势。医疗机构要定期进行脊柱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对于已经出现驼背问题的儿童,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支具矫正或手术治疗等。五、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远离驼背问题,让他们拥有健康挺拔的身姿。有哪些锻炼背部肌肉的简单运动可以帮助预防和纠正儿童驼背?以下是三个可以帮助预防和纠正儿童驼背的锻炼背部肌肉的简单运动:1.     手臂向上伸直,手肘向后弯曲,让手掌尽量碰到肩膀,坚持15秒,然后放松;2.     手臂向前伸直,手肘弯曲,用另一只手抓住手腕,然后轻轻拉伸,坚持15秒,然后放松;3.     坐直,将手掌放在膝盖上,然后将上半身慢慢向前弯,坚持15秒,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同时,如果孩子的驼背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身体问题引起的,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这些运动的强度如何控制?这些运动的强度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健康状况和体力水平来控制。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较小或体力较弱的孩子,可以适当减少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避免过度疲劳或受伤。对于每个运动,建议从较低的强度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持续时间。例如,在进行手臂向上伸直的运动时,可以先让孩子坚持 5 秒钟,然后逐渐增加到 10 秒钟或更长时间。此外,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疲劳、呼吸急促、疼痛或不适等症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的建议。总之,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预防和纠正儿童驼背,但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控制运动的强度,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生长发育 2024-01-02阅读量3071

影响生长之消化道疾病-施红波

病请描述:影响生长之消化道疾病今天遇到两个病人,一个4岁8月男孩,身高仅100cm,已经达到矮小程度,病史询问中家属述在大概1-2岁的时候患儿腹泻了1.5年,后中医艾灸4月后缓解。期间未长身高。另外一个38+3周出身的孩子,出生2.9kg,身高50cm,出生31天的时候体重仅3.3kg,身高52cm,出生50天,体重3.7kg。大便有粘液,有胃食管反流、偶有鼻塞、睡眠不安。这两个小朋友的生长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消化道疾病导致的。我们都说三岁定终生,三岁以内的身高增长依赖于甲状腺和营养,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营养的摄入吸收都是经过消化道的。所以当孩子在三岁内出现生长发育落后的问题的时候,除了遗传原因外(且这个时候遗传的影响还应该不是很大),很多是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只是很多疾病家属医生可能认识不够,导致没有能很好的解决。今天的第一个病人家属提供不了明确的病史,但猜测可能是因为一次肠道病毒感染导致急性腹泻,后引起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引起慢性腹泻,营养吸收障碍,导致生长停滞。这类孩子需要用无乳糖奶粉喂养4-8周,然后慢慢转奶恢复到正常饮食,这样的病人在临床上其实很常见的,治疗很简单,却考验家长的依从性和认知,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奶粉没有营养,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其实家长忘记了长期腹泻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二个病人可能是个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已经有小肠结肠炎和食管炎的症状,同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一般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首选纯母乳喂养至少6月以上,甚至可以延长到2岁,但建议母亲忌口(最常见忌牛奶鸡蛋大豆),然后症状缓解后母亲逐渐引入相应食物,看看会不会再次出现症状,不出现就继续吃,出现就继续回避,回避到至少9-12月。但若出现母亲饮食回避无效、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时候,建议氨基酸奶粉喂养。一般也需要喂养至9-12月,然后逐渐转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然后再转适度水解蛋白奶粉,最后再转为普通奶粉。消化道疾病影响生长发育在矮小、偏矮儿童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三岁以内的儿童,以上两个孩子是比较典型的病例,还有其他疾病比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反复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等其他疾病,需要抽丝剥茧的慢慢寻找。因此若遇到婴幼儿生长发育问题的孩子,建议家长及早到专科医生处就诊。及时诊断和治疗,必要时予以高能量密度奶等处理,尽可能让孩子有一个生长追赶的过程。

生长发育 2023-11-24阅读量2752

合理搭配四季营养餐,促进儿童...

病请描述:合理搭配四季营养餐,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的营养状况与健康饮食是分不开的,要保持健康生长发育还需要四季膳食营养的调整,家长需要合理安排好膳食营养补充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1、春季春天气温多变,忽冷忽热容易导致孩子患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因此需给予充足营养物质提高免疫力,且尽量少给儿童吃油炸燥热的食物,春天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因此在日常膳食中可适当安排更多优质蛋白质、钙、不饱和脂肪酸等促进生长发育,食材可选择豆制品、奶酪、鱼、虾、芝麻、奶制品和各种粮食等等。2、夏季夏季气温炎热,儿童平时消耗较大,膳食安排可以选择莲藕、红豆、小麦、鸡蛋等养心的食物。此外当孩子出汗较多,可在还在运动或者玩耍后补充一些鲜榨的果蔬汁,不仅补充水分也可以补充钾、维生素C等营养素,日常饮食可准备具有清火降燥、清凉解暑作用的食物,如冬瓜、茄子、鸭肉、鸭蛋、黄瓜、丝瓜、海带、草菇、绿豆、苦瓜等。同时夏季应注意食材的新鲜以及适当给予孩子摄入水果,过期食物或者不新鲜的食物易导致孩子出现肠胃不适和腹泻。3、秋季秋天是个气候宜人的季节,但天气比较干燥,儿童膳食中应准备生津润肺的食物摄入。进入秋季后孩子的消耗逐渐开始减少,食欲慢慢增加,有利于调养生机。家长可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搭配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孩子摄取充足的营养对健康发育有益处。对于平日体质偏弱、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儿童来说,可以搭配补充一些具有健补脾胃的食品,如莲子、山药、栗子、扁豆、芡实等。若孩子食欲不佳、脾胃虚弱饮食中可以适当吃一些蒸山药和干莲子,能够促进身体健康,且不易长胖,并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4、冬季冬天气温较寒冷,孩子运动量相对会减少,自身消耗热量较多,膳食中可以适当摄入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保障膳食中富含充足的热能,如牛肉、羊肉、红枣、板栗、花生、桂圆等。可以多做些汤粥类食谱,如羊肉丸子粉丝煲、板栗炖鸡、红枣粥、番茄肉末汤面等。适当为孩子多选些热性的食物,以抵御寒冷。

生长发育 2023-11-16阅读量2091

心脏猝死事件频发,你该知道的...

病请描述:医脉通2023-10-27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加之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肥胖等多种因素,人们经常会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其中心脏病就是比较频发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优秀的精英人士与年轻人因突发心脏病离世,让人惋惜不已。因此,了解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至关重要。那么,关于心脏病你了解多少?当心脏出现预警信号时,你是否注意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心脏病是指涉及心脏及其血管、肌肉、瓣膜及传导系统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等。常见的心脏病有哪些?都有什么症状?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脏病,多因冠脉阻塞导致,需紧急开通血管、挽救心肌。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急促、虚弱等,可致死亡。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或体征时,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胸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手臂和/或下颌);➤眩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或不规则;➤气短;➤虚弱感;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焦虑、消化不良或烧心,特别是女性,可能会以此为主要表现,而不是胸痛。女性心梗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表现为胸痛,而是心律失常、咳嗽、烧心、食欲不振和莫名的不适或者不安等。特别是对于男性和超过65岁的人以及存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糖尿病和心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应该警惕。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会自觉心跳加快、缓慢或者不规则,伴有虚弱、呼吸急促和焦虑等表现。心律失常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因此,患者应寻求紧急医疗服务,特别是持续存在心律失常或者伴有任何心梗相关症状的患者。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3.心肌病心肌病是心肌异常导致的病症,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等。心肌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气短、疲劳、下肢水肿、卧位咳嗽、眩晕、胸痛、心跳不规则等。4.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其症状和体征与心肌病类似,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特别是运动时)。5.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有些先心病可能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异常。先心病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感染等。有些先心病在成年后才被诊断。先心病包括多种类型,少数不需要治疗,大部分可能需要手术修复。突发心梗怎么办?心梗抢救的黄金4分钟平时我们说的“心脏病发作”,大多是指心肌梗死,而心梗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冠状动脉堵塞。当心肌缺血时,就容易诱发心脏骤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评估报告》,从2000到2019的20年间,排在人类死因第一位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而且这一死因不仅持续多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最致命的后果就是心源性猝死。那么,当突发心梗时我们该怎么办?记住第一条,如果当时正在活动中或者是在外面寒冷的环境下,一定要马上休息,避免寒冷要保暖,不动也好或者就近坐下来。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要做以下5件事进行自救:第一,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第二,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第三,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您;第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第五,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步骤。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平卧,安抚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如公共场所具备AED者,可尽快根据情况行AED电除颤。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如果只有一人陪同,可在等待期间,尽可能联系1~2位亲属或朋友,避免患者至医院后因人手不足延误治疗时间。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一般来说,复苏开始时间越晚,复苏成功率越低。如果心跳停止4~5分钟后才开始进行复苏,幸存的机会非常少;如果延迟至7~8分钟,救活过来的几率就更低。这就是“黄金4分钟”说法的来源。最后,挽救生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并配合医生!当下,心梗猝死已向年轻人发展,别等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及时预防才是关键。保护心脏,记住这8件事1.清晨起床要温柔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建议晨起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2.起床后喝几口水早晨醒来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起到适当稀释血液黏度,降低心梗发病风险的作用。喝水时一次不要喝太多,建议小口多次喝。对于本身心脏不好的人,大量水分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3.太阳出来再锻炼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再运动,以避免低温对血管的突然刺激,减少心梗的发生。4.运动心率别超标坚持运动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心肺功能。运动时建议普通人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为宜(最大心率为:220-年龄)。5.饮食上要“三多三少”建议多吃多吃全谷物、蔬果、菌类;少吃高盐饮食、糖饮料、红肉。成年人一天的饮食中全谷物、杂粮应占到主食量的三分之一;每天吃够一斤水果半斤蔬菜;适当多吃一些蘑菇、木耳等菌类。6.吃饭八分饱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7.早睡睡眠不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最好保证在晚上23点前上床睡觉。如果第二天事情较多,可以早点起床,但一定不要熬夜。8.中午睡半个小时中午时间如果能休息20~30分钟,能让心肌得到“滋养”,令心率更加平稳。

蒋春英 2023-10-30阅读量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