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生殖 > 男性生殖 > 精液少 > 内容

精液少内容

精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病请描述: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作者:于瑶 综述 谢华 审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宋鲁杰精索静脉曲张 (varicocele,VC) 是指精索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血液淤滞,导致蔓状静脉丛伸长、扩张和迂曲。VC 为导致男性不育的最常见原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15%,而在不育男性中的发病率可高达 40%。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 VC 早在儿童或青少年即可发生,发病率亦很高,国外统计约为 4.1%,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 5.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VC 呈进展性,可导致睾丸发育障碍,进而影响精子生成、精液质量,最终导致不育,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可有效的逆转这一过程。因此,人们对青少年 VC 的治疗愈发重视。本文就近几年对 VC 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一、解剖与病因睾丸的血供来白睾丸动脉、输精管动脉以及提睾肌动脉。睾丸及附睾静脉汇集形成蔓状静脉丛,大部分经腹股沟管上行,于腹环处汇合成一条,称为精索内静脉。左侧精索内静脉于第一腰椎下缘呈直角汇入左肾静脉,而右侧则平第二腰椎以锐角汇入下腔静脉。VC 约 90% 发生于左侧,双侧者不足 20%,而单纯右侧者更为少见。左侧发病率甚高与左睾丸静脉独特的解剖结构密不可分。第一,先天性静脉瓣缺如及关闭不全使静脉回流压力增高,被认为是导致 VC 的主要原因,但尸检亦发现,许多正常的睾丸静脉亦无瓣膜;第二,左精索内静脉较有侧长约 200px 且呈直角注入左肾静脉,故血流阻力有所增加,然而这一解剖结构普遍存在,但不是所有人均患病,故并非是唯一致病原因;第三,钳夹现象 (nutcracker phenomenon),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易受挤压(近端钳夹现象),左髂总静脉受左髂总动脉压迫,使左精索静脉回流受阻(远端钳夹现象)。总之,日前认为 VC 的发生受多种解剖因素的影响,尚无明确的单一致病因素。二、VC 与男性不育早在古希腊时期,Celsus 就指出 VC 影响睾丸发育。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更将 VC 列为导致男性不育的首要原因,约 35% 的原发性不育者患有 VC,而在继发性不育者中这一比例更高达 75%。VC 导致男性不育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内分泌紊乱、睾丸温度过高、缺氧、氧化应激、循环毒素淤积、遗传紊乱及自身免疫等可导致生殖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与凋亡,最终导致不育,而其中又以氧化应激为主要致病因素。1.VC 所致的后遗症(1) 睾丸发育不良睾丸发育不良是 VC 对青春期患者睾丸产生的最显著的影响。正常儿童两侧睾丸容积相差不应超过 2 ml,考虑到青春期睾丸受性成熟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以有侧睾丸容积作为正常对照。WHO 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已证实 VC 患侧的睾丸容积减少,Mo ri 等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程度 VC 与睾丸发育不良的关系,发现Ⅱ度及Ⅲ度患儿左侧睾丸容积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就Ⅱ度及Ⅲ度而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睾丸发育不良与 VC 程度无明显关系。(2) 精子发生受损  在成年患者中,精子发生受损主要表现为精子浓度及能动性降低,病态精子增多。通过对手术前后的睾丸组织进行活检发现,VC 患者一系列组织学改变主要引起生殖细胞成熟障碍,包括生精上皮脱落、Leydig 细胞增殖、生精小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以及间质纤维化等。Iafrate 等发现,在 VC 患者的静脉中,纤维结缔组织渐多,而滋养血管渐少,甚至缺如。上述改变病程初期往往仅局限于左侧睾丸,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亦累及右侧睾丸,因此建议尽早治疗。2.可能的病理机制(1)氧化应激精子发生过程中,高度活跃的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族 (R()S) 以及活性氮族(RNS)。在抗氧化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维生素 E 等)的作用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研究发现,患有 VC 的男性不育患者其静脉内 ROS 及 RNS 浓度升高,而抗氧化物浓度下降,两者的失平衡导致氧化应激(OS),进而损伤精子及睾丸组织。4 醛基 2 羟基壬烯 (4-HNE) 是睾丸组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产物,Shiraishi 等通过比较 VC 手术前后 4 HNE 的表达水平,发现术后 4 HNE 的表达明显下降,认为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较高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辅酶 Q10 是常见的抗氧化物,Festa 等通过给予 VC 患者口服辅酶 Q10 治疗,提出了抗氧化剂治疗的可行性。(2)睾丸缺氧  近年来研究发现,VC 致使静脉回流淤滞、静水压升高,进而使睾丸局部缺氧,最终损伤睾丸组织。伴随着缺氧的发生,睾丸组织亦会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等活性因子的表达,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以代偿组织缺氧。近年来对低氧诱导因子 -la(HIF-la)的研究较广泛,组织缺氧时,HIF-la 表达增多,促进血管壁重塑、新生血管形成以代偿组织缺氧。另外,Minutoli 等研究发现,组织低灌注时,多聚脱氧核苷酸 (PDRN) 可与 A2A 受体结合,进而促进 VFGF 生成。进一步对 ELV 小鼠研究发现,外源性应用 PDRN 亦能有效地降低 VC 所致的睾丸损伤。(3) 睾丸温度升高  阴囊及睾丸温度升高为公认的最有可能导致睾丸功能障碍的原凶。正常情况下,睾丸温度为 35℃~36℃,低于体温 1℃~2℃,而 VC 通过静脉扩张使阴囊温度平均升高 2.6℃,过高的阴囊温度使生殖细胞增殖、功能受损,进而影响生育。Kanter 等通过小鼠研究发现,阴囊温度过高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下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活性增高,Sertoli 细胞及精子细胞线粒体退化、光滑内质网膨胀,进而影响精子发生。另外 Chan 等指出,阴囊温度升高时,热休克蛋白 (HSP)70、90 表达上调,并且与 os 密切相关,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三、诊断1.体格检查通常情况下,青少年 VC 是无症状的,偶凶阴囊坠胀、睾丸不适就诊,故诊断多依赖于常规查体。检查时,受试者应位于温暖的室内,分别取站立位及仰卧位以观察症状变化情况。日前通用的诊断标准为:I 级(轻度),触诊不明显,但 Valsalva 试验可出现;Ⅱ级(中度),外观无明显异常,触诊扪及扩张的静脉;Ⅲ级(重度),曲张静脉如成团蚯蚓,触诊及视诊均极明显。原发性 VC 者,站立位时症状明显,仰卧位后症状可消失,而对于继发性 VC 者,改变体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对局部体征不明显者,可采用 Valsalva 方法进行检查。另外,通过体格检查亦可初步了解睾丸质地及大小等。2.辅助检查考虑到体格检查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许多客观的检查方法常用来辅助诊断 VC,如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阴囊闪烁显像术等方法。(1) 睾丸容积的测量测量睾丸容积可了解睾丸受损情况。多数学者认为,VC 越严重,患侧的睾丸越小。测量方法包括视觉比较、尺测、Prader 模具、Takihara 模具及超声等。日前认为 B 型超声是测量睾丸大小最准确的方法。睾丸容积的计算公式为:睾丸容积 (ml)= 睾丸长度 (mm)×宽度 (mni)×厚度 (mm)×0.521。青春前期正常睾丸容积约为 1-2 ml,当容积超过 3 ml 时,通常被认为是青春期的开始。11-16 岁睾丸容积可增至 16 ml。左右两侧睾丸大小可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对 VC 患儿而言,睾丸萎缩指数可作为判断睾丸发育情况的一个有效指标。萎缩指数 =(右侧睾丸容积左侧睾丸容积)/右侧睾丸容积×100%,当萎缩指数 >15% 时认为存在睾丸萎缩。Robinson 等指出,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当萎缩指数 >20% 并且最大反流速度 >38 cm/s 时,等待观察往往效果欠佳,应行手术治疗。(2) 精液分析  成年 VC 患者精液分析显示精子浓度及能动性降低,病态精子增多。经过手术治疗 VC 后,约 70% 患者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其中精子能动性改善尤为显著。多数学者认为 VC 对青少年精液的影响与成人相似,因此,日前精液分析亦用来评估青少年患者睾丸的功能。另外,近来 Zylbersztejn 等对青少年患者精浆在蛋白组学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与精子发生及睾丸功能有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为精液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然而,日前对于青少年精液分析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青少年精液获得较困难。其次,青春期精子处于不断成熟中,尚无特定的精液指标。四、治疗1.治疗的时机及效果(1) 治疗的效果  既往部分学者认为 VC 手术治疗的疗效值得怀疑。然而近年来,多个 Meta 分析指出,患有 VC 的不育男性,经过手术治疗后,其精子浓度及能动性明显改善,配偶自然怀孕率亦增高。Li 等通过 meta 分析指出,对于睾丸萎缩指数 >10% 的青少年 VC 患者而言,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 VC 对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的影响,且术后平均约 76. 5% 的患儿睾丸存在显著的“追赶”生长。(2) 治疗的时机  目前,青少年 VC 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 VC 对睾丸的损害在疾病的早期即可发生,有效的治疗可逆转这一损害。但考虑到并非所有 VC 均可导致不孕,并且发育不良的睾丸存在白然“追赶”生长可能,加之青少年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尚未发育成熟,精液指标存在个体差异,凶此对于青少年 VC 手术治疗的指征尚未统一。日前多数研究认为对青少年患儿进行预防性手术并不可取。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时,需考虑手术治疗:①患侧睾丸明显减小 (萎缩指数>20%,最大反流速度 >38 cm/s);②合并其他影响生育的睾丸病变;③双侧均可触及精索静脉曲张(Ⅲ级);④精液分析存在异常(大龄青少年);⑤阴囊坠胀等不适主诉。2.治疗方法VC 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是有效、可靠的方法。理想的手术方法应为既可治愈 VC、保证睾丸功能不受影响,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可分为三大类,即开放性手术治疗,腹腔镜/机器人/显微镜技术以及经皮精索静脉穿刺栓塞。手术并发症包括鞘膜积液及睾丸萎缩等。(1) 开放性手术  常用的术式有: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Ivanissevich 术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包括结扎所有精索组织的 Palomo 术式及选择性保留动脉的术式)。Palomo 术式与另两种术式相比术后复发率较低,且罕有睾丸萎缩。然而,Zampieri 等将 122 名 13-16 岁 VC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 Palmo 术式及选择性保留动脉术式,患儿年满 1 8 岁后进行精液分析,发现行保留动脉术式的患儿其精子量、密度、能动性及正常精子数日较 Palmo 术式组患儿明显升高,但其术后复发率亦较高。(2) 腹腔镜/机器人/显微镜技术  近年来,微创技术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Gomez 等通过对 98 例平均年龄 12 岁的 VC 患儿行腹腔镜下 Palmo 手术,指出其具有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的优点。但他们亦统计发现术后并发鞘膜积液的概率高达 24. 5%,针对这一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染色技术以较好的保留淋巴管,进而维持回流通畅、减少鞘膜积液的发生。由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腹部存在 3 个切口.近年来人们发明了单孔腹腔镜技术。Lee 等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肯定了其疗效,并指出,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后者术后患儿疼痛较轻,恢复较快。另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 (RALV) 近来亦尝试用于治疗 VC,但尚需进一步明确其疗效。显微镜技术为另一常用的微创技术。俞能旺等:对 35 篇文献共 4 555 例患者进行分析指出,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的自然致孕率、复发率、睾丸鞘膜积液发生率分别为 42. 8%、0.8%、0.6%,显著优于其他几种术式,认为显微镜下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可作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3) 经皮精索静脉穿刺栓塞经皮精索静脉穿刺栓塞术亦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顺行及逆行两种方法。其优势在于损伤小、恢复快,能清楚观察到精索内静脉血液反流,不会误伤精索内动脉。但考虑到射线暴露、栓塞剂误栓、移位等潜在风险,日前较少应用于青少年。五、展望综上所述,VC 为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 VC 的病凶、诊断、治疗有了更多的了解,近年来腹腔镜、显微镜等微创技术的应用为 VC 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未来的研究仍需集中在 VC 导致男性不育的具体发生机制、青春期 VC 患者成年后不育的预测指标等方面,从而为更好的治疗 VC 提供方向。

宋鲁杰 2018-07-18阅读量7465

无精症的原因?——我们能找到...

病请描述:男性不育原因复杂,但归根结底都与精子有关,所以一旦出现男性不育,首先要做精子检查。但常规精液分析只能查出精液中有没有精子,精子的数目及运行速度,至于导致精子异常的原因,它就查不出来了;如果在患者的精液中查不出精子,就要做睾丸活检,看看无精症到底是由输精管阻塞、输精管先天缺乏,还是由睾丸疾患引起的。但至于是哪些原因导致睾丸疾患、该如何治疗,它就查不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凭医生经验进行的“经验治疗”。另外“睾丸活检”需要对睾丸进行穿刺,会给病人带来恐惧、痛苦、损伤;易使病人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新的不育因素;再就是睾丸内生精小管的总长度达540多米,而睾丸活检只能取出几立方毫米的组织进行检测,无法反映整个生精小管的功能。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现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和来自首都各大医院的国内知名男科专家参加了成立仪式和研讨会。殷大奎先生对曹兴午教授创立的“精液脱落细胞学”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精液脱落细胞学”为男性不育诊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值得推广;曹兴午教授从青丝到白头,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懈探索的精神,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学习。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精液脱落细胞学”对男性不育诊治的重大意义,并就当前国际上最新的医学模式——“转化医学”进行了研讨。专家们认为,“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是新世纪医学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和未来医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精液脱落细胞学”不但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而且治疗结果反过来又可以对诊断情况进行验证,双方良性互动、“诊疗互证”,本身就是“转化医学”的一个成功典范3小时看透不育症,男性不育诊断进入无创细胞分析阶段。“精液脱落细胞学”是当前我国乃至国际上领先的男性不育检测技术,以其无创无痛、检测时间短、结果精准等优势著称,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对精子形态及生精细胞的数量、比例、形态的分析,查找到精子畸形症、少弱精症、死精症、无精子症等精子精液异常的染色检查方法,是我国近年来“转化医学”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它颠覆了我国男性不育的诊疗模式,使我国男性不育诊断从精子检查,跨越到了细胞分析的新阶段,可较大限度地查找男性不育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研发背景:传统方法存在缺陷,精液脱落细胞学应需而生世界卫生组织曾对男性生育力标准作的一刀切规定:精子数≥2000万/ml,精子活动数≥50%,达到这个数值就有生育能力,低于这个数值就是男性不育!但临床上发现:许多“不育”的男性照样生儿育女,而部分属于“正常”的男性却当不上父亲,可见,男性生育能力存在着一个“灰色地带”,必须加以冲破和探索。男性不育病因复杂,但归根结底都与精子有关,所以男性一旦发生不育,首先要做与精液有关的项目检查。传统的“精液常规检查”,只能查出精液中有没有精子,精子的数目、密度以及运行速度和酸碱度等简单结果,却不能明确检出导致精子异常的原因;如果在患者的精液中查不出精子,就要做睾丸活检,看看无精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由输精管阻塞、输精管先天缺失,还是睾丸疾病引起的。但至于是哪些原因导致睾丸疾病、需要如何治疗,就不能明确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凭医生经验进行“经验性治疗”。另外,“睾丸活检”对睾丸有损伤,造成免疫反应,同时会给病人带来恐惧、痛苦;易使病人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医源性不育。传统的精液常规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睾丸生殖功能的真实情况,更不能根据检查结果评价睾丸生殖功能和性功能。而普遍使用的“睾丸活检”又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此,“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出现,使男性不育的研究从传统的“精液分析”和“睾丸活检”跨越到了“精子形态”分析与疾病定位和“生精细胞”分析及整体评估睾丸生精功能的新阶段,提高了临床精液检测的的诊断水平。“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引进和临床运用,显著提高了精子精液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精液脱落细胞学检测技术是一项评估睾丸生精功能与性功能的新手段,有效提高了男性不育患者的治愈率,造福于男性不育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检测原理:什么是精液脱落细胞学?所谓“精液脱落细胞”,是指从男性生殖腺体睾丸、副睾和附属腺体前列腺脱落至精液并随射精一起排出体外的精子和各种细胞,主要有来自睾丸的生精细胞(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是由生精细胞演化而成的)、支持细胞、间质细胞;来自前列腺、附睾的白细胞等。精液脱落细胞学包括“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学”,主要以精子形态学为依据,包括:精子、生精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线索细胞、细胞骨架、结晶、细菌有形成分等的分析。评估成年男子睾丸生精能力过去多采用睾丸活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易使患者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用精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取代睾丸活检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无论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液中均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精子和/或生精细胞。生育男性精液中,约25%的人可检出生理性生精细胞。不育男性精液中非精子细胞总量为正常生育男子精液的3.7倍,其中未成熟的生精细胞增加2.38倍。通过检测精液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的量的异常和比例异常(指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生精细胞的比例超出正常范围),可帮助临床评估睾丸生精损害程度和恢复能力,为分析睾丸性病因提供客观指标,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病因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动态观察精液生精细胞的变化,有助于临床男性不育症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精子形态学”分析:弥补了“精液常规检查”就形态论形态的不足如果在不育患者的精液中发现了精子,就可以对精子进行形态学分析。精子形态学分析,可判断精子是否正常,又依据缺陷、畸形等精子形态特点进行不育症疾病的病因定位,确定患者的发病原因(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生活中的有害因素等),超越了就形态论形态的传统方法,可谓是精子形态学的新突破,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精子形态学提出不同精子畸形形态与不同疾病的关系,如:精子头部凋亡精子≥15%,与精索静脉曲张有关;幼稚精子≥20%,与雄激素缺乏有关;颈部缺陷精子>50%,与精索静脉曲张和感染有关;圆头精子>20%,与遗传因素有关;尼古丁效应精子>5%,与吸烟有关;感染精子>5%,与微生物感染有关.(精子形态学分析示意图)精子形态学不仅可以对有精子的不育患者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寻找不育病因,还可对被其他家医院诊断为“无精症”的患者进行分析,可有机会寻找到精子,继续进行观察与治疗,为患者带来福音。“生精细胞学”分析:告别传统睾丸活检误诊与创伤痛苦睾丸是精子的发源地,查找无精症病因,就要区分是因为输精管梗阻导致“无精症”?还是因为输精管天生缺失导致“无精症”?或是因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导致“无精症”?传统检查无精症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睾丸活检,睾丸活检是通过手术方法取出一小块睾丸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来了解睾丸生精的状况。睾丸就如同一个自然生态体系,生精小管大约有500米,弯弯曲曲排排列在睾丸内,睾丸活检所取组织,只能代表部分位点,并不能代表整个睾丸的生精功能状态,因此,对于无精症,有时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睾丸活检是一种小型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很多病人对此产生恐惧,不愿意接受,由于对睾丸的破坏与损伤,会在患者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引发新的不育因素。“生精细胞学”分析的优势在于它能根据精液中“生精细胞”进行动态分析,根据生精细胞的演变过程进行“数量-比例-形态”评估。若精液中找不到精子及生精细胞,称为生精细胞存在异常,临床表现为无精子症;通过分析“生精细胞”的比例异常,确定患者睾丸生精发育究竟停止在哪一个阶段,是在精母细胞时停止了发育,还是在精原细胞阶段就停止了发育,以其停滞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又通过对生精细胞凋亡形态的观察,找出导致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因素,如:①精索静脉曲张;②腮腺炎、睾丸炎症;③生殖道感染导致睾丸感染;④物理的化学的有害因素对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损害;⑤职业,电焊工镉中毒、油漆工的苯、酚、醛中毒等,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精准的依据。鉴别诊断输精道梗阻性无精子症无精子症病因包括两大类:一是睾丸生精障碍;二是输精道梗阻。因为生育男性与不育男性精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生精细胞,病理状态下还可能存在非生精细胞(如支持细胞),但双侧输精道完全性梗阻患者精液中,不可能出现生精细胞。所以,精浆中一旦出现生精细胞和/或支持细胞等,说明精道是通的,可排除梗阻,诊断为睾丸性生精障碍。反之,精液细胞学检查未见生细胞,也无其他非精子细胞成分(如支持细胞等),若睾丸大于12ml,质地正常,临床则可判断精道梗阻。结合精浆前列腺素D合成酶缺乏等可确诊。在某种程度上,精液脱落细胞学可以替代睾丸活检,既能免除睾丸活检的创伤性又对患者减少了恐惧感,更能评估睾丸的整个生精功能,是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一项简单、易行、易接受的评估睾丸生精功能的新方法。临床应用1、“精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精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就是将精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使用了显微镜的极限放大,一般为1000倍),通过对精子形态进行鉴别、分类,确定少精、弱精、死精、精子畸形的原因;通过对生精细胞数量、比例进行分析,确定患者睾丸生精发育究竟停止在哪一个阶段;又通过对生精细胞凋亡形态的观察,找出导致睾丸生精障碍的具体原因,为无精症等精子异常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整个过程只需3小时。2、“精液脱落细胞学”四大优势①、创伤小,痛苦小,无并发症。从精液中即可明确精子形态及生精细胞,避免睾丸活检带来的痛苦与损伤。②、诊断精准,对症治疗,大幅提升治愈率。男性不育病因复杂,不能尽可能准确地判明病因,凭经验进行治疗,是不育症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精液脱落细胞学”侧重于缺陷精子形态分析以及精子生成的停滞阶段分析,避免了传统精液常规检查分析的误差。对症治疗,大幅提升了治愈率。③、“互证诊疗”,良性循环。“精液脱落细胞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治疗结果反过来又对诊断结果进行验证,两者相互促进,使“诊”、“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④、判断疗效,确定疗程。“精液脱落细胞学”在判明治疗效果上,也有特殊的作用:如拥有“生精细胞”的无精症患者,疗程比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精子,传统的精液检查自然看不到精子,无法判断治疗效果,而如果做“生精细胞分析”,根据生精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判断疗效,确定疗程,大大提高患者的信心。曙光医院现已开展该项目,欢迎筛查。

夏烨 2018-07-06阅读量1.1万

“试管婴儿”速览

病请描述:        通常大家所说的“试管婴儿”其实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代名词,以下文章概括介绍辅助生殖技术在男性不育诊治中的应用。             在成年不育夫妇中,单纯男性因素可以占到20%左右,混合因素可以占到30%左右,因此总体而言,男性不育在整体不育人群中的发生率达到50%左右。就男性不育的诊断而言,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疾病诊断,特指是否男性不育、是原发还是继发;病理诊断,特指男性不育的病理基础,包括精液分析、精子形态和/或睾丸病理报告等;病因诊断,特指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发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克氏综合征、双侧输精管阙如等。就男性不育的治疗而言,主要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治疗,总体的原则为病因入手,尽量做到治疗个体化。        辅助生殖技术(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作为目前治疗不育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在不断的优化中达到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尤其对于某些特殊临床事件,例如极度少、弱、畸形精子症和需要借助于胚胎植入前诊断的遗传高危夫妇,ART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ART也具有相应的风险,临床治疗男性不育应该首选药物或是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案,必要时再运用ART。主要的ART包括宫腔内注射(intra uterine insemination,IUI)、夫精人工受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emen,AIH)、供精人工受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s semen,AID)、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宫腔内注射(IUI)的适应症: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不明原因的不育;宫颈粘膜异常;解剖异常导致精液无法到达宫腔(严重尿道下裂、逆向射精、勃起功能障碍);AID(冰冻精子);化疗或放疗前参数正常的冰冻精子(处理前精子密度≥5-10×106/ml,处理后精子密度≥1-3×106/ml)。        夫精人工授精(AIH)的适应证:轻中度少精子症或弱精子症,且非严重畸形精子症,能够制备足量的前向运动精子;因性功能障碍、射精障碍(逆行射精或早泄)等,不能在阴道内射精的;精液液化异常;免疫不育;不明原因不育。        供精人工授精(AID)的适应证:不可逆性的无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无法复通或者复通失败的;极度少弱畸形精子症;射精功能障碍(不射精),经治疗无效;男方或其家族患有不宜生育的遗传学疾病的。以上第2、3、4条,应告知患者可通过ICSI方法获得自己的生物学子女,如果患者本人坚决要求做AID,才能进行AID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适应证:轻中度少弱精子症,合并严重畸形精子症的;轻中度少弱精子症,合并非严重畸形精子症,经3个IUI周期治疗失败的;不明原因不育,经3个IUI周期治疗失败的;免疫性不育,经3个IUI周期治疗失败的。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适应证:极度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精子症;严重的少弱畸精子症 (精子密度<5×106/ml,活力 (a+b)<10%,正常形态率<5%);不可逆的梗阻性无精子症(复通手术失败);生精功能障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排除遗传因素);免疫性不育(明确诊断,体外受精失败);不明原因不育,IVF-ET失败;精子顶体异常;需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查。        各种ART均采用非性交手段助孕,需要临床医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联合操作。在一定程度上,ART绕过了自然妊娠对精子的选择过程,而且配子和胚胎在体外培养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对胚胎和胎儿的发育造成危害。因此,在进行任何一种ART之前,男科医生必须对所用技术的安全性做出评估,并让患者夫妇充分知情并同意。AIH和AID均为体外处理精液后进行人工授精,都有可能造成女方宫腔内感染、异位妊娠、痉挛性下腹部疼痛等并发症;如果使用冷冻精液,在冷冻-复苏过程中,精子DNA及其他细胞结构可能受损,影响受精及胚胎发育;AID使用的精液来自供精者,可能携带未检出的遗传缺陷或病原体,造成女性受者发生性传播疾病或者后代出现遗传性疾病,为避免这类风险,应该按照卫生部的规范对人类精子库严格管理。IVF-ET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女性促排卵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取卵、胚胎移植中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体外受精可能出现不受精现象;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移植后胚胎不能着床;异位妊娠、多胎妊娠;妊娠丢失、流产;后代携带先天性遗传缺陷。ICSI的安全性问题则应包括:女性促排卵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取卵、胚胎移植中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出现不受精现象;显微注射对卵子的细胞结构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体外培养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如温度改变、培养基或精子制动剂的毒性等)的影响,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移植后胚胎不能着床;异位妊娠、多胎妊娠;妊娠丢失、流产;后代可能携带先天性遗传缺陷,特别是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患者,可通过ICSI传递,造成男性后代不育。另外,某些未经临床资料证实,但必须考虑的潜在风险,在工作中也必须得到严格评估和控制。        临床男科医生,尤其是生殖中心的男科医生,在治疗男性不育的过程中,除了熟练掌握各项不育症检查和治疗技术外,必须充分了解各项诊疗措施的预期疗效与不良后果,治疗前应全面细致地评估患者夫妇病情,并针对患者情况提出个性化诊疗意见,尽量避免或减少风险,力争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佳的疗效。  

陈向锋 2016-03-08阅读量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