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赵阿姨今年62岁,今年是她患帕金森病的第7年。患病初期,赵阿姨只是手抖,但抖动幅度并不是很严重,对日常生活没有大影响,就没有去医院检查。 1年后,赵阿姨的症状加重,在切菜的时候,手部突然抖动不止,她越想努力的想控制住抖动,但越紧张,抖动的越严重,一不留神切到了手。家人看见之后,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带着赵阿姨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予以美多芭等药物治疗。 服药起效后赵阿姨手部抖动明显减轻,维持约4小时,效果较好,2年后赵阿姨逐渐出现肢体僵硬、起步困难,前往王学廉教授门诊处就诊,王学廉教授建议增加药物用量,疗效良好。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赵阿姨出现双侧肢体震颤、僵硬、姿势步态异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王学廉教授解释:帕金森病在初期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患者只需要服用少量的美多芭,就可以很好的维持身体正常活动,这一阶段被称为药物蜜月期,但好景总是不长。对于大多数的帕金森病患者而言,这个蜜月期仅仅3到5年后,就会逐渐消失,病情进展加快,患者抖动、僵硬、迟缓等症状加重。 疾病的加重一方面是帕金森病本身的自然进展过程所导致,此时脑内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减少,对于左旋多巴的转化和多巴胺的储存、释放都进行性减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大量口服外源性的多巴胺,即美多芭所产生的副作用,在临床上经常能够感受到患者服用多巴胺的量越大,进入到晚期的时间就会越快,因而不求全效、细水长流,缓慢增加患者多巴胺的剂量,是临床的治疗原则。 帕金森会突然加重的原因: 服药不规律: 这个是帕金森病加重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帕金森病一旦确诊,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很多轻症患者服药后震颤减轻或是肢体活动灵活就自行减药。 生活不自律、不规律: 经常劳累、熬夜,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影响,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尽量避免劳累、熬夜,保持作息规律。 服药与饮食的互相影响: 蛋白和脂肪等食物是人体营养所需,但是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有影响,所以应将饮食与服药的时间隔开,既不影响身体所需营养,也不影响药物疗效。 不良的情绪和心境: 情绪对病情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乐观的情绪,利于疾病的治疗,不良情绪可加重疾病的治疗,建议患者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病情;家属也多关心、多理解,多多开导患者,家庭支持是治疗帕金森病坚实的基础。
王学廉 2024-08-09阅读量1304
病请描述: 越来越多的人容易陷入各种焦虑,容貌焦虑、工作焦虑、生活焦虑、考试焦虑、社交焦虑……那是不是有了这些焦虑情绪,每天控制不住的焦虑,就意味着得了焦虑症?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傻傻分不清楚 焦虑情绪只是描述一种焦虑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是适度的,也就是正常的,也可以是过度的,严重到疾病的程度就成为焦虑症了。 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过度害怕和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以及相关的行为改变。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为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出汗、尿频、失眠等,及运动性不安。 与正常的焦虑情绪不同的是,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程度更加严重,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持续时间过长,患者为此感到痛苦。 焦虑症具体类型有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焦虑发作,也称惊恐发作或惊恐障碍,有的人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表现出突然的心慌胸闷、气短、窒息感,觉得自己马上就不行了或要发疯了、失控了等。 2.各种恐惧症,包括社交恐惧、对一些特殊物品的恐惧、对高处或者幽闭空间恐惧等等。 3.广场恐惧,对人多拥挤或者特别空旷的场合,如影院、剧院、车站、码头、广场等场所,会产生紧张不安的恐惧感,一直回避。 4.广泛焦虑,会莫名其妙的处于一种容易紧张不安状态,多表现为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总是放心不下、担忧不安,严重者可以惶惶不可终日。 所有焦虑症的表现都是容易紧张、不安、焦虑、恐惧、过分担心为核心症状。同时在发作的时候往往也伴有各种身体上面症状,叫躯体症状或者加生理症状。像头昏、头晕、心慌、气短、尿频、尿急或者消化道问题,浑身头皮发麻、皮肤发紧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此外,社交焦虑症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感到紧张、脸红、动作笨拙而回避见人交友。在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分离焦虑障碍往往表现出不愿意与自己所依赖的人物分离,分开就感到极度焦虑、紧张害怕、做噩梦等。 如何诊断焦虑症? 焦虑症,属于医学诊断性用词,需要由专业机构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专项检查后作出,有着严谨的诊断标准和要求。 概括来说,诊断焦虑症,除了要求具有前述病理性焦虑的基本表现之外,还要求症状持续的时间≥6个月,且这些症状并不是由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焦虑症”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6-06阅读量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