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肉体带给人的痛苦,有时候,会让人生的光彩黯然失色。 家住宁陵逻岗的44岁男子王建(化名),就是这样一个因为病痛,而饱受诸多烦恼的一个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头部就长出一个鼓鼓的肉瘤,摸上去有点软,不疼也不痒。 家人有点担心,去医院问了问医生,医生建议观察,也就一直没有治疗。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很快,时光拉着王建,就来到了2022年。 这时候,王建发现头上的肉瘤在逐渐长大,他有点担心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脂肪瘤。 在医生建议下,王建做了切除手术,算是了了自己的一个心事。 可不想,按倒葫芦起了瓢。 王建头上的脂肪瘤没了,手术的部位,却长出了一个新的肉瘤,并且越长越大,不到十个月时间,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原先的脂肪瘤还要大,样子看上去就像一个肉葫芦。而且,经常痒的厉害! 这是咋回事,王建很郁闷,赶紧再去医院检查,医生判断王建属于疤痕体质,这个肉瘤属于疤痕疙瘩增生。 晕!王建无语,他问医生咋办? 医生说,疤痕疙瘩增生是在临床很难治疗的一种疾病,他建议王建去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找邓娟主任,邓主任擅长治疗这种疾病。 好吧,王建且信且疑! 为王建详细检查后,根据他的病情,邓主任拟定了系统治疗方案:第一步,手术切除王建头部疤痕疙瘩;第二步,采用术后干预治疗,防止王建疤痕疙瘩再次增生。 听了邓主任介绍,王建觉得挺在理,当天,他就接受了手术治疗。 王建的选择是对的吗?疤痕疙瘩真的会治好不复发吗? 2023年8月21日,9月16日,王建2次来院复诊,检查显示,他头部疤痕处皮肤恢复良好,疤痕疙瘩没有复发! 2024年1月26日,王建再次来院复诊,恢复效果更好,疤痕疙瘩未见复发! 这下,王建的“烦心事”终于消除了,他再也不用担心疤痕疙瘩的烦恼了!
邓娟 2024-10-10阅读量3491
病请描述:图文:锁骨下静脉血栓与治疗 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SCVT)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SCVT) SCVT可由原发病因或继发病因引起。原发性血栓形成进一步被描述为施力诱发性(Paget-Schroetter综合征)或特发性(常与未诊断的恶性肿瘤相关)。继发性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的导管或管路有关。 Paget-Schroetter综合征 虽然原发性血栓罕见,但由于复杂的心脏装置和癌症患者长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继发性血栓的发生率持续上升。 SCVT如不及时治疗,其急性病死率和长期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致死性急性并发症至关重要,如肺栓塞和静脉流入受限相关的长期发病率。 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最广为人知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少见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神经纤维瘤病、自身免疫性血管炎、辐射暴露、神经纤维瘤病和机械性原因(包括损伤或压迫性疾病)。 上肢深静脉血栓(UEDVT)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UEDVT更为常见。 贵要静脉血栓形成(横切面),加压超声检查显示贵要静脉不可压缩。 UEDVT的主要亚型中,以施力相关性血栓或Paget-Schroetter综合征最为常见。通常,报告的是其他方面健康、有剧烈上肢锻炼(包括但不限于举重和投球)史的男性患者。 此外,重复性身体活动(包括绘画)与UEDVT相关,在静脉胸廓出口综合征(VTOS)中更为常见。VTOS或施力诱发性血栓形成导致以下解剖边界的锁骨下静脉受压:1)锁骨和第一肋骨与锁骨下肌以及前内侧肋锁韧带的交汇处,和2)前斜角肌后外侧。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是胸廓出口大致区域的一系列综合征的统称,涉及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受压或刺激。最常见的病因是结构异常。胸廓出口综合征可表现为神经源性、动脉型或静脉型。3种变异中以神经源性最常见,主要累及臂丛下干(C8 ~ T1)。症状和体征因所累及的结构而异。TO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学检查和多种激发试验。未经治疗的TOS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冻结肩。TOS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正如其命名所暗示的,特发性UEDVT缺乏明显的潜在危险因素。此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s)相比,特发性UEDVT患者的血栓形成倾向指标的异常结果较少被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UEDVT患者的易栓试验结果阳性在特发性患者中比在施力相关或导管相关UEDVT患者中更具有预测价值。 导管相关性DVT占继发性UEDVT的大多数。继发性UEDVT多与留置导管有关,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港、起搏器或除颤器。 特定的癌症类型,包括卵巢癌和肺腺癌,以及较高的癌症分期,特别是转移性癌症,会增加留置导管中癌症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最初诊断为特发性UEDVT的患者中,癌症相关血栓栓塞的意义是后续癌症诊断的可能性。因此,在最初诊断为特发性UEDVT的患者中,有多达25%的患者进一步被诊断为以肺腺癌和淋巴瘤为主的癌症。 治疗/管理 SCVT的主要治疗是抗凝。 在原发性SCVT的最初14天内,药物或机械溶栓可获得良好效果。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或口服直接抗凝药(DOAC)进行3 ~ 6个月的抗凝治疗。 米国胸科医师学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建议使用LMWH或磺达肝癸钠治疗UEDVT, 应持续至少5日,之后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后者应继续至少三个月。 对于施力诱发的SCVT和反复出现症状的患者,根据解剖特点进行胸廓出口减压或切除第一肋骨及其相关肌肉和韧带的手术可能会使其获益。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术也可治疗血栓形成,但其侵入性更大,通常只用于复发性事件。 在治疗癌症相关的血栓栓塞和上肢受累方面,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延长LMWH单药治疗是首选。 在急性UEDVT期间,不建议使用套筒或绷带进行加压治疗。然而,在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 无恶性证据的特发性原发性SCVT应抗凝治疗3 ~ 6个月。恶性肿瘤相关的SCVT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直至恶性肿瘤治愈或缓解。 导管相关SCVT的管理各不相同。如果导管可以拔除,且栓塞风险低,无血栓前风险,则应拔除导管。那么就不需要抗凝治疗了。如果栓塞风险高,应开始抗凝治疗。 一旦长期导管完成任务,必须移除导管,并且在移除后抗凝治疗必须持续至少6周。如果发生血栓形成,则需要使用导管进行治疗,并且导管仍有功能。应立即启动抗凝治疗,并在拔除慢性导管后至少持续3个月。 对于使用加压套筒的益处,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对于符合以下入选标准的UEDVT患者,建议采用导管辅助治疗:1)近期发病;2)出现严重症状;3)出血并发症风险低;4)功能状态良好。 过头运动员 (Overhead Athlete) 的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建议 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潜在病理生理学和外科治疗:说明锁骨下静脉(SCV)、颈内静脉(IJV)、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关系的胸廓出口的正常解剖(上中间)。在临床前阶段,需要将手臂置于上方的剧烈活动与SCV施力血栓形成的发生相关。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的SCV受压导致局灶性静脉壁损伤。SCV慢性反复压迫损伤导致环静脉周围瘢痕组织形成,可严重收缩管腔。狭窄的SCV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SCV完全阻塞,血栓延伸至腋静脉引起侧支静脉阻塞,表现为急性SCV施力血栓形成。导管导向静脉造影和溶栓灌注清除血栓并显示锁骨下静脉的潜在损伤。根治性治疗采用胸廓出口减压+第一肋骨切除+锁骨下静脉重建术。 预后 预后因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静脉闭塞的百分比而异。 如果不治疗,78%的Paget-Schroetter患者仍有残余静脉阻塞,且症状持续存在。41% ~ 91%的病例因血栓形成而致残。如果采取适当的保守措施或手术干预,施力性SCVT预后良好。 特发性SCVT的预后取决于有无恶性肿瘤或血栓形成倾向。 SCVT的癌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肺栓塞并发症占9.2%,上腔静脉综合征占14.9%,血栓后综合征占26.4%。 特发性UEDVT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低于继发性UEDVT。 据报道,与SCVT和恶性肿瘤相关的12个月病死率高达40%,主要是继发于基础疾病(恶性、多系统疾病),而不是SCVT的直接并发症。
吕平 2024-10-08阅读量1788
病请描述: “医生,我太痛苦了,下腹部、会阴部太疼了,特别是膀胱有尿的时候,要赶紧去尿,尿完后疼痛感觉能稍微缓解一下,但是过不了一会儿就又疼,起初以为是炎症,去医院查尿常规没有异常,看了好多医生都查不出病因,一直以为是炎症在治。近期加重到一天24小时都在疼,我都想直接带个尿袋或者把膀胱切了去……”45岁的张女士痛苦的说到。 这样的患者,门诊中碰到过好多,如果是膀胱有尿就疼,排尿后有缓解,出现尿频现象,很大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这种疾病往往在做尿常规、B超等常规检查,是查不出来病因了,一般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容量小,顺应性差,但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水扩张后膀胱镜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一些患者膀胱容量可减少至50~60ml,由于膀胱容量缩小,患者甚为痛苦,可见膀胱顶部小片状瘀斑、出血,有的可见到瘢痕、裂隙或渗血。发现溃疡有助于确诊,但大多数患者没有溃疡,对于溃疡的患者,一般在检查的同时就可以切除溃疡进行治疗,术后再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 对于非溃疡性的患者,可以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治疗方法比较多,保守治疗比如饮食、生活习惯,常用的药物有阿米替林、羟嗪,西咪替丁,卡马西平,西乐葆,白细胞高的可以用抗生素。膀胱黏膜不好的话,可以灌注透明质酸钠。如果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还需吃索利那新,如果疼痛,服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服用药物是需要根据个人症状确定。此外还有膀胱黏膜的电灼,溃疡切除、肉毒素治疗等。对于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非溃疡性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 神经调控术(SNM)是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神经调节技术。手术具有简单、微创、有效、可逆等优势。 此疗法分两期进行。一期为测试期,先通过骶孔穿刺植入电极,由导线连接至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评估患者排尿症状是否改善,可以帮助医生预判SNM的治疗效果,也可以让患者体验SNM的治疗效果。测试有效且患者满意,再行二期将刺激器长期植入患者臀部,可以长久地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这种分期的治疗方式可以降低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花费,也给患者提供了选择的权利。 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以缓解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对于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李旭东 2024-09-29阅读量1566
病请描述: 近日,A女士因腕关节起了一个包块影响到关节活动而来就诊。“手腕这里莫名其妙就长出这么大个肿块,不会是什么肿瘤吧?”A女士很紧张。 老王检查后发现,A女士手腕处有一个直径约为1.5厘米突出皮肤圆形包块,质硬,用力压之感觉腔内有液体存在,按之胀痛,手腕部活动受限。 经询问,A女士是一名白领,工作几乎是离不开鼠标,下班后又长时间玩手机,半年前就经常感觉右手腕酸痛不适,以为只是小毛病就没太在意,结果这一个月来突然发现右手腕部出现不明肿物,而且越来越大,这才到医院就诊。 首先,老王先声明,腱鞘囊肿本质上就是小液囊,并不是恶性肿瘤,也不会发生恶变,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腱鞘囊肿是一种形成于关节或肌腱上的小液囊,是一种良性囊肿,临床发生率较高。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腱鞘囊肿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腕背、桡侧腕屈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 腱鞘是包裹在肌腱外的组织,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固定、保护肌腱的作用,使其避免受到摩擦及压迫,并能在腱鞘内做自由的滑动。 腱鞘囊肿属中医学的“筋结”“筋瘤”“聚筋”“筋痹” 范畴。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认为,该病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长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止筋脉络道而成。 腱鞘囊肿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这个囊会越积越大,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粘连、卡压,可能会引起腕关节的活动不方便,甚至会导致局部的疼痛。 腱鞘囊肿如何治疗? 腱鞘囊肿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轻度疼痛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针刀治疗 穿刺抽吸/药物注射 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切除术 从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综合来看,针刀治疗与手术治疗优势明显。 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技术因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及骨伤科疾病方面优越的疗效在众多治疗技术中脱颖而出。针对腱鞘囊肿的治疗步骤包括:局部麻醉、刺入囊肿、切开囊壁、排出黏液、贴敷创口。针刀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微创、费用低、恢复快、复发率低。 手术治疗对于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和体积逐渐增大,以及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建议手术切除。推荐从蒂的根部完整切除囊肿,如囊肿与腱鞘相连,则同时切除周围部分腱鞘组织以降低复发率。但是,手术将整个囊肿包括囊壁切除,毕竟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创面,手术后会留下不太美观的瘢痕。 聊聊日常调护 腱鞘囊肿患者要注意对患部的休息,由于慢性劳损和炎症会诱发病情,因此,患过这种病的人,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的方式。 1.温水洗手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适时活动手,并自行按摩。得了此病,贵在早治,以免迁延成慢性。 2.旋转手腕当刺痛开始时,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此弯手姿势常引起手腕痛等症状。3.定期休息、运动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若需要长时间办公,也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休息时勤做室内运动,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针对肩颈、上肢、手腕进行拉筋及肌力训练,以增加柔软度及肌力。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而易复发的疾病,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如果您感到手腕不适,建议您及时就医。只要及时诊治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腱鞘囊肿并不会影响您的日常生活质量。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53
病请描述: 什么是FibroScan? FibroScan,也被称为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俗称“肝硬度”或者“肝弹性超声”,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检查,利用声波来评估肝脏是否存在纤维化或疤痕组织。它通常用于评估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例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FibroScan的操作过程 在FibroScan检查中,医生或技师会在患者的腹部涂上一点专用的胶,然后使用一个叫做“探头”的设备在皮肤表面滑动。探头会发出低频振动,这些振动会穿过肝脏组织,并被设备接收到。通过测量振动在肝脏组织中传播的速度,设备能够评估肝脏的硬度,进而判断纤维化的程度。 FibroScan的特点是无痛且快速,检查时间大约在5到10分钟之间。整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被要求在某些时刻屏住呼吸,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谁需要做FibroScan? 消化科或肝病专科医生通常会建议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FibroScan检查: - 患有慢性肝脏疾病(如乙肝、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 - 超声提示有肝脏回声改变(回声增粗增强); - 有肝病家族史。 通过FibroScan,医生可以确定肝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并监测治疗的效果。对于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疾病患者,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手段。 Q&A 常见问题解答 Q: FibroScan检查会痛吗? A: 不,FibroScan检查一般是无痛的。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探头在皮肤上移动时有轻微的压力,但不会引起疼痛。 Q: 检查前可以吃东西吗? A: 检查时应空腹,或者进食后2-4小时,对于已经纤维化的肝脏,进食可能导致肝脏顺应性下降,检测值偏高。 Q: FibroScan检查需要多长时间? A: 一般来说,整个检查过程大约持续5到10分钟。 Q: 检查过程中我需要做什么? A: 在检查期间,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右手臂举过头顶,尽量拉大右侧肋间隙,充分暴露肝区。测量时,患者自如呼吸或者屏住呼吸数秒钟,如果深呼吸,可使肝脏随着深大呼吸变化位置,影响检测结果。 Q: 会有测不出数值的情况吗? A: 是的,FibroScan检查有时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数值。导致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包括: 1. 体型问题:如果患者体型肥胖,皮下脂肪较厚,声波在穿透组织时可能会受到干扰,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2. 肋间隙较窄:FibroScan需要通过肋骨间隙发送声波。如果患者的肋间隙过窄,可能会限制探头的操作空间,导致数据难以获取或不准确。 3. 其他因素:如检查过程中患者未能完全配合,例如未能按要求屏住呼吸等,或者进食后检测,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Q: 如果FibroScan检测失败怎么办? A: 如果FibroScan检测失败或无法获得有效数据,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其他检测方法。例如,超声下肝弹性测定(也称为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替代方案,它同样可以评估肝脏硬度和纤维化情况。此外,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能被用于进一步评估肝脏是否存在肝纤维化。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替代检测方式。 总结 FibroScan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的肝脏健康检测手段。它通过测量肝脏的硬度,帮助医生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并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FibroScan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同时避免了肝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如果你有肝脏健康方面的疑虑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FibroScan检查。
刘黎黎 2024-09-06阅读量2956
病请描述:在人体的众多器官中,食管常常被忽视,但它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食管憩室,作为一种不常见的食管疾病,却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根据其发生位置的不同,食管憩室可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憩室三种类型。 食管憩室的隐秘性 食管憩室的形成往往是一个缓慢且不易察觉的过程。它可能在食管的任何部位形成,但通常根据其位置被分为三种类型。咽食管憩室通常由于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薄弱区域和肌活动不协调而形成。食管中段憩室则可能由气管分叉或肺门附近淋巴结的炎症引起的瘢痕牵拉所致。膈上憩室则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等引起的食管内压力增高有关。 食管憩室的隐秘性不仅体现在其形成过程上,还表现在其症状上。许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忽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憩室可能逐渐增大,症状也会逐渐显现。 食管憩室的潜在危害 食管憩室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憩室可能引发继发感染。由于憩室与食管腔相通,食物残渣和细菌可能进入憩室并引发感染。感染会导致胸骨后疼痛、发热、局部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食管憩室还可能在进食粗糙食物或咳嗽时发生出血。出血量可能因憩室的大小和位置而异,但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和休克等严重后果。 此外,食管憩室还可能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憩室位于食管壁内,随着憩室的增大,它可能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邻近器官。压迫气管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则可能导致声音嘶哑。这些压迫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更为严重的是,食管憩室还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尤其是较大的憩室,其黏膜上皮可能因长期受到刺激而发生恶变,形成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食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因此,对于食管憩室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并治疗憩室对于预防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 食管憩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继发感染、出血、压迫周围组织等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憩室的大小和位置而异,但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食管憩室的诊断 食管憩室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憩室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让患者吞服钡剂并拍摄X线片,医生可以观察到食管的形态和憩室的位置、大小等信息。此外,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用于诊断食管憩室,但它们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此外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四、食管憩室的治疗 一旦确诊食管憩室,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食管憩室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是食管憩室治疗的基础。患者需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调整。避免进食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食管和憩室。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合并食管炎的患者。通过服用抗炎药物(如头孢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可以减轻食管炎症和疼痛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消除憩室本身,只能缓解症状和减轻病情。 手术治疗是食管憩室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较大的憩室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食管肌层切开术、憩室切除术和环咽肌切开术等。通过手术切除憩室或切开食管肌层等方式,可以改善食管憩室的症状并恢复食管的正常功能。 五、食管憩室的预防:守护食管健康 除了及时治疗外预防食管憩室的发生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食管憩室的建议: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食管和憩室。同时要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维护食管健康。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食管憩室等食管疾病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食管检查特别是对于有食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食管健康。 避免过度用力吞咽:过度用力吞咽会增加食管内压力从而增加食管憩室的风险。因此要避免过度用力吞咽特别是在进食过硬或过大的食物时要细嚼慢咽。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食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戒烟限酒以维护食管健康。 总之食管憩室虽然是一个隐匿的敌人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就能够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守护我们的食管健康。让我们共同关注食管健康远离食管憩室等食管疾病的威胁。
张百华 2024-09-04阅读量1608
病请描述:关于“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可在胸部X线、胸部CT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3cm、其周围有肺组织包绕的一种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影,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肺部结节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发的。肺部感染、良恶性肿瘤均可导致肺部出现结节,因此这种疾病较为常见。 所以,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肺结节患者以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为主要症状。这种疾病一般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与病因及结节的性质相关。 肺结节有哪些类型 (1)按数量分类: 1.孤立性肺结节:单个病灶。 2.多发性肺结节:2个及以上的病灶。 (2)按病灶大小分类: 1.微小结节:直径<5mm。 2.小结节:直径为5~10mm。 3.肺结节:直径≤30mm。 (3)按密度分类: 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括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胸部CT报告上 出现这些字眼要格外注意? 1、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是指病灶密度增加的程度相对来说比较轻,表现为云雾状的密度增高影,透过这个病灶可以看到其内走行的血管、支气管影。 磨玻璃结节根据里边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性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可见于很多病变,良性病变,比如炎症、水肿、出血,甚至局灶性的纤维化;癌前病变,比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病变,比如原位癌,早期浸润性腺癌和微浸润腺癌。 第一次发现肺内磨玻璃结节,建议三个月之后复查,磨玻璃结节影仍然存在,大小、形态没有明显改变,不排除恶性可能,建议定期复查。 2、分叶征 分叶征是指结节边缘不光滑,呈分叶状。 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向各方向生长不均匀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气管、血管和叶间裂等框架结构阻挡造成的。 出现明显的分叶,恶性的可能性特别高,是肺癌比较明显的征象;浅分叶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是一些良性病变,比如结核,要进行鉴别。 3、毛刺征 毛刺征是指结节边缘呈细线状或者是毛刷状,短而齐,呈放射状分布。 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向周围浸润性生长,或者是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引起了纤维化,或者是新生血管生成造成的,一般是恶性肿瘤的征象。 4、胸膜凹陷征 胸膜凹陷征是指结节和胸膜之间,可以看到三角形或者幕状的影像。 这个影像的尖端指向结节,基底在胸膜,是由于肿瘤里的纤维组织或者瘢痕对胸膜牵拉造成的,也是一个恶性征象,多见于肺癌。 5、空泡征 空泡征是指在结节里可以看到1-2mm大小、低密度含气的影像。 这种影像多是由于未闭的支气管造成的,常见于肺泡癌。 6、支气管充气征 支气管充气征是指结节内能够看到含气的支气管影,可以见于普通的炎症、结核,还可以见于恶性肿瘤。 肺结节的评估 病理检查是金标准 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肺结节是恶性的,通常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比如穿刺活检做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肺内取活检有很多方法,包括支气管镜下活检;影像导引下活检,比如CT导引下活检、B超导引下活检;术中胸腔镜下活检。 支气管镜下活检,对于发生在肺内、中带的结节,诊断价值比较高;对于肺外带的结节,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降低,所以支气管镜下活检最常用于肺内、中带的病变。 CT导引下活检更适合于肺中、外带的病变,对于肺内带的病变也有比较高的价值,相对用得更广泛,文献报道对肺内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达到90%以上。 B超导引下的活检,适用于病灶紧邻胸壁或紧贴肺外带的情况。 随访or手术? 早期肺癌首选手术根治切除,效果是最好的。比如原位癌、微浸润癌或者癌前病变,做根治性切除五年以上生存率是100%;比如浸润性肺癌,有转移的可能,早期根治切除以后,五年以上生存率可达到85%-90%。 虽然说早期肺癌治愈率很高,但是早期肺癌不容易发现,因为早期往往没有症状,特别是小结节,单靠症状早期发现是不现实的,那么就要依靠体检或筛查。 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CT;肺癌的高危人群,比如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加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CT。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628
病请描述:白天愁眉苦脸,晚上睡不着 吃饭吃不下,整天摸着胸口 …… 自从去医院体检完后 就变得闷闷不乐 大家问TA怎么回事 原来是体检肺里发现了小结节! 这些年,随着高分辨率CT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体检发现了肺结节 肺结节!!是肺癌吗? 要不要手术割掉??? 某度查了查 感觉自己得了绝症 大家的担心也不是没有依据。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肺癌依旧是全球发病率(11.6%)和死亡率(18.4%)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很多人一旦检查出肺部出现结节,就会将其与肺癌联系在一起,因此而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 什么是肺结节? 胸部 CT:红色箭头所指为肺结节(黑的是肺,白的是结节) 肺结节,在肺部影像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根据肺结节大小不同: ▶ 直径<5mm称为微小结节; ▶ 直径5mm-10mm称为肺小结节; ▶ 直径11mm-30mm称为肺结节。 根据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成分,可将肺结节分为三种: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 纯磨玻璃结节(结节后可见肺纹理) ↑ 实性结节(结节后看不见肺纹理) ↑ 混合磨玻璃结节(中间实性成分,周围磨玻璃)↑ 不是所有肺结节都是肺癌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首次通过体检或肺癌筛查项目做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90%以上都为良性。且良性的肺小结节是不需要临床干预,更不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很多肺结节是岁月留下的瘢痕,就像脸上长了一颗痣,是肺部陈旧性改变或者良性结节。 从肺结节的大小上来说: ▶ 直径小于5mm的小结节:其恶性的可能性小于1%,不用过于紧张和担心,定期做CT检查观察它的变化情况即可。 ▶ 5-8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在2-6%之间。 ▶ 8-20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在18%左右。 ▶ 超过20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会明显增高,可高于50%。 从肺结节的密度成分上来说: 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 这3种结节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最容易是恶性的,是混合磨玻璃结节。 1.纯磨玻璃结节 纯粹的磨玻璃结节,体积小于8㎜,边界较清楚,多属良性。但磨玻璃结节恶变,易形成肺腺癌,且高发于女性。 2.实性结节 完全是一个高密度的影子,在CT下呈现白色的。实性结节,表面光滑小而圆的,多属于良性。 3.混合磨玻璃结节 部分磨玻璃,部分实变的结节,恶性率在60%以上。 恶性结节有分叶、毛刺、中间有空泡,有些会有胸膜牵拉,也可能会往正常的肺组织里伸展扩散,吸取周围组织的营养让自己迅速生长,可以说是“最可怕的结节”。 肺结节处理原则 1cm以下,多建议随访: ▶ 针对<5mm的肺小结节,需要结合患者有无高危因素(老年男性,吸烟,肿瘤家族史等),无高危因素,可不随访,若存在有高危因素,建议年度复查胸部CT。 ▶ 针对5-10mm的肺小结节,医生会根据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有无毛刺、分叶和胸膜牵拉,是否有引流支气管、血管征及空泡征等综合判断肺结节的危险程度,并根据肺结节是低危还是高危,结合患者有无高危因素等,最终决定复查的间隔时间,因此一定需要在医生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密切随访。 随访中有如下变化者,多考虑为良性:①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无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变模糊;②密度均匀或变淡;③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随访中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①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②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③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④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⑤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0.8cm以上,多建议尽早诊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尽早诊治,如果不能确诊,建议进行肺结节多学科会诊(MDT)。 发现多个肺结节怎么办? 比如发现肺部有3个多发结节,一个1cm以上的且呈现混合磨玻璃结节形状,两个5mm左右的。那这个1cm的结节就是威胁最大的病灶,也是首先需要处理的病灶,而两个小结节相对比较稳定,可以继续密切随访。 这就和打地鼠一样,看哪只先冒头就先打哪个,这是目前比较推崇的“打地鼠原则”。 但有些患者会有不止一个具有威胁性的病灶,尤其是患者为高龄且合并很多基础疾病、肺功能情况不佳,这时就需要权衡利弊并进行个体化处理。此时专业的肺结节MDT诊疗团队就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常规手术切除外,还需要利用其他多种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肺部局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以及化疗、靶向治疗等进行综合性管理。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329
病请描述: 医生,我总是吃了就吐,该不是得癌症了吧! 总是吃了饭就会呕吐 还伴有夜间反流、咳嗽? 这不是典型的食管癌吗?! 但其实除了食管癌,还可能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叫贲(bēn)门失弛缓症 01 什么是贲门失弛缓症? ANSWER 贲门,位于食管下段与胃的交界处,即食物经过食管进入胃的入口。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率低,为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 正常人进餐时,食物经吞咽进入食管上段后,食管下段括约肌就开始依次蠕动及松弛,为推进食物入胃作好准备。 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食物到达贲门时,因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贲门无法松弛,导致食物下行入胃遇到阻碍,这时患者会明显感到吞咽困难。同时,因食物潴留食管腔内导致压力升高,食管长期不堪重负可异常扩张。 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 02 贲门失弛缓症如何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目的在于降低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以解除括约肌痉挛、缓解症状。常见的手术疗法有以下这些: 1、经腔镜改良Heller手术 Heller手术的核心是贲门肌层切开。以往的开式手术是典型的大切口小操作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现已基本在腹腔镜下完成,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小、康复快、手术瘢痕小、疗效佳等优点,是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2、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最新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并逐渐成为贲门失弛缓症新的治疗方式。 该术式吸收了Heller肌切开术的优点,完全切开食管下段环形肌层乃至全层切开,理论上具有与外科Heller肌切开的相媲美的疗效,并且该术式保留了内镜微创治疗优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损伤食管裂口以及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His角),保留胃食管连接部正常解剖结构,术后食管炎发生率低,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对于长期存在吞咽梗阻、食物反流的患者应及时完善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后期病情恶化,演变成食管癌。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333
病请描述: 不怕不体检,就怕体检“扫到雷”。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许多患者审视体检报告时发现血压、血糖、血脂等都很正常,正当心情美丽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了“左肺上叶见小结节”的字样。 明明去年肺上还好好的啥也没有,怎么今年突然长出个结节,网上说结节就是肺癌早期,难道我这么年轻就得了......想到这里,他吓得脚都软了。 是啊,好好的肺上咋就长出了“肺结节”呢?那么多的“肺结节”哪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扒一扒“肺结节”的那些事。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为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最大直径小于0.5 cm的叫“肺微小结节”;最大直径在0.5 cm~1 cm之间的叫“肺小结节”;最大直径在1 cm~3 cm之间的叫“肺结节”。如病灶大于3 cm,则称为肿块。 在临床上,肺结节很常见,而且良性远远多于恶性,因此,体检CT查出肺结节就担惊受怕或者发现就要求手术切除其实没必要。 肺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肺结节都是怎么出现的。 1、良性疤痕形成的结节 就像皮肤受伤后会留一个疤一样,当肺内的炎症或外伤痊愈后也会形成纤维灶或者小结节。 横看成岭侧成峰,下图CT扫描时显示的是叶间裂上的一个结节影(图1),而CT冠状面重建则显示该结节影其实为线状的疤痕或淋巴组织(图2)。 2、粉尘吸入形成的小结节 由于未注意防护,长期吸入无机粉尘,而在肺内形成了多发的小结节,同类的无机尘肺病多见于煤矿工、焊工、陶工以及石棉、云母、滑石、水泥等处理工人。 吸入有机粉尘同样也可引发肺结节的形成,例如采棉工人的棉尘肺、吸入谷物粉尘的农民肺以及暴露于木尘的木工等。下图是一位采棉女工,长期吸入植物性粉尘,在肺里形成很多微结节和索条状影。 3、感染造成的肉芽肿 感染造成的肉芽肿性结节有时单纯从CT片的形态分析,跟肺癌鉴别困难,需要抗炎治疗后复查,或者增强CT看结节的强化特点,炎症结节常常明显均匀强化,结核球一般不强化或者环形包膜样强化(肺结核会破坏内部组织包括血管,引起广泛坏死),肺癌多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肿瘤血管少而乱)。还有些无法确诊的,需要多学科会诊,借助PET-CT或者穿刺,或者手术后病理等手段。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在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双肺上叶尖后段以及下叶背段的钙化点,最常见于再不知情况下感染后自愈的肺结核患者。通常,在结核和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中常可见小于1 cm的钙化结节,而结核瘤和结节性组织胞浆菌病可达4 cm。 4、炎症及感染 炎症及感染可以造成局灶性的病变或结节灶。 5、肺内淋巴结 肺内淋巴结(IPLN)是指发生在肺四级支气管平面以下、肺实质内的淋巴结,其发生率为1.5%~7.0%。随着CT检查和低剂量肺CT筛查的开展,越来越多IPLN被检出,但由于对其CT表现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大宗病例的报道,很多IPLN被疑为恶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不仅增加了医疗负担,还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 鉴于IPLN直径较小且主要位于肺周边部位,因此既往文献与本研究均证实其大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体检或其他原因行胸部CT检查被偶然发现。有研究发现,在病理在低倍镜下,全部结节均见不同程度的炭末沉积。Shaham等研究认为IPLN以男性、中老年好发,可能与长期吸烟或职业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长期吸烟是IPLN的重要致病因素,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吸烟和吸入性粉尘等抗原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6、原发性肺癌 恶性的实性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分叶,可见短毛刺(多为2 mm左右,病理为邻近肺组织的塌陷不张,也有研究认为是肿瘤局部浸润);早期腺癌和肺鳞癌有一定收缩力,可以牵拉邻近胸膜形成胸膜凹陷征;还可以牵拉周围间质包括血管,形成血管集束征:周围性的恶性肺结节多见于肺腺癌,在结节的近肺门侧,由于恶性肿瘤血管较丰富,小动脉扩张;同时远肺门侧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常扩张。 7、肺转移瘤 肺转移瘤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的结节和肿块,常见于肺底部(肺动脉血流占优)和胸膜下肺外周(外1/3)。大小不一,粟粒结节见于甲状腺癌,肾细胞癌和黑色素瘤;大的肿块见于肉瘤,结肠癌和肾癌。 形态学为典型的为球形,多边界清晰,光滑,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为典型的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见于出血性转移,支气管内播散,转移性腺癌;混合密度结节见于实性结节环绕磨玻璃密度,常为结节合并出血性病变。 如何减少肺结节的出现? 1、不抽烟! 2、工作环境粉尘较多应注意个人防护。 3、雾霾天出门建议佩戴有效过滤PM2.5微粒的口罩。 4、屋头装修不要太豪华,少用石材! 5、厨房注意通风。 6、心情要舒畅!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