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王阿姨今年五十岁,前段时间做家务时总是一阵胸口痛,去社区医院医生说可能是心绞痛,给开了硝酸甘油,说胸口痛的时候含服可以缓解,还嘱咐她去市里医院做个冠脉造影确诊一下。不过回去后,王阿姨发现胸痛时含硝酸甘油效果并不明显,赶紧又去了人民医院,在那里做了冠脉造影,奇怪的是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难道王阿姨的胸痛不是心绞痛?来源于微医图片库医生耐心地给王阿姨解释,像她这样通常都是家务劳动后出现胸痛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虽然冠脉造影是目前的诊断“金标准”,但是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无法准确评估一些微小血管的状况[1]。所以虽然冠脉造影没有发现血管狭窄和阻塞,但结合她的症状还不能排除心绞痛的可能性,而且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2]。在医生的建议下,王阿姨进一步做了更细致的有创检查,经过评估是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心绞痛,也就是微血管性心绞痛。关于微血管性心绞痛可能平时听得很少,但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近40%的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后没有发现动脉狭窄[2],这都是微血管捣的鬼。冠状动脉就像树根一样,有大大小小的分支,比较细的血管(血管内径<0.5毫米)就叫做冠状动脉微血管,最细的微血管也就比我们的头发丝粗一点点。别看它们很细,作用却很大,当我们运动或劳动时,心脏需要更多氧气,这时候首先作出反应的就是最细的微血管,它们及时扩张促进了大一点微血管扩张,进一步促进更大的微血管扩张,一级一级的扩张效果传导下去,直到大的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增加了血流,为心脏带去更多氧气[2]。来源于微医图片库年龄增长、肥胖、吸烟、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变窄或痉挛,影响微血管循环,最终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2],就像王阿姨这样心绞痛。常见的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可以有效扩张大冠脉,所以很多时候对心绞痛患者缓解胸痛效果很好,但是硝酸甘油对冠脉微血管的扩张效果不是很理想[2],这就是为什么王阿姨用了硝酸甘油后没有明显改善。通常对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尼可地尔,因为尼可地尔既有类似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可以扩张大冠脉,又有独特的钾离子通道开放作用,可以扩张微小冠脉,双管齐下,达到比较好的抗心绞痛效果[2,3]。当然,除了吃药,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等,幸好王阿姨平时身体不错,没有其他基础病,日常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即可。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 3 ):265-273.[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缺血伴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 12 ):1148-1160.[3] Taira N, et al. JAm J Cardiol. 1989 Jun 20;63(21):18J-24J.SIG-NP-20230703
微医药 2023-09-01阅读量2310
病请描述: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压榨性的胸痛或憋闷感,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给心脏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常由血管狭窄或痉挛所致,所以心绞痛的治疗目标一方面是“开源”,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缓解胸痛症状,另外一方面是“节流”,降低心脏所需要的氧气量[1]。来源于微医图片库用于“开源”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扩张血管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来缓解并预防缺血事件。如果血管已经被严重堵住,那就要通过介入手术用支架撑开狭窄的的地方了。“节流”则主要通过药物减缓心率和心肌收缩力,这样心脏的耗氧量就降低了,也可以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2]。据统计,我国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3],所以深受心绞痛煎熬的人群十分庞大,虽然临床上通过“开源节流”组合拳治疗,但是相当一部分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心梗、猝死等严重后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上面说到的治疗手段存在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就是几乎都是对大的冠脉血管有效,而对微小血管束手无策,如介入手术只能看出大冠脉血管的狭窄情况并放置支架,微小血管目前无法观察到[4];而最常用的硝酸甘油对于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缓解效果非常好,但对于微小冠脉血管引发的心绞痛效果却不是很明显[3]。所以治疗心绞痛,不光要管好大的冠脉血管,更要管好冠脉微血管,而且,冠脉微血管在数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临床上越来越关注冠脉微血管病变的识别和管理,尤其是对于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源于微医图片库所以如果已经出现了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冠脉造影检查并没有发现狭窄或阻塞部位,上面提到的药物治疗也没有明显改善,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需要考虑是否是冠脉微血管没有“管好”。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进一步的检查评估冠脉微血管功能,如果确实存在微血管病变,那可以在抗凝、降脂、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尼可地尔作为抗心绞痛药物[4]。尼可地尔是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的首选推荐药物,因为它既有类似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可以扩张大冠脉,又有独特的钾离子通道开放作用,可以扩张微小冠脉,兼顾大小冠脉的管理,是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心绞痛患者的理想选择[3,4]。参考文献:[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86.[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6):1-130[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缺血伴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 12 ):1148-1160.[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 5 ):421-430.SIG-NP-20230821
微医药 2023-09-01阅读量1754
病请描述: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然而,高达70%的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后未检出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上将这种具有缺血性胸痛症状和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疾病定义为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NOCA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机制是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需氧与血供之间出现不匹配。根据这两种主要的机制,INOCA可以分为微血管型心绞痛和血管痉挛型心绞痛。微血管型心绞痛主要由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重塑或功能障碍导致,通常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中青年女性更易出现气促、肩胛骨区疼痛等不典型症状;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更多见于男性,以静息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短暂的血管痉挛可能无症状、或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但痉挛持续不缓解,则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猝死。冠状动脉痉挛可能与血管功能细胞功能紊乱、平滑细胞反应性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相关[1,2]。 来源于微医图片库 因为目前无法直观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国内对INOCA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临床上导致不少这样的患者被漏诊误诊。而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约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所以可以推测INOCA疾病负担较重。因为INOCA患者的症状差异较大,所以对于疑似患者,尤其是女性、长期吸烟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仔细鉴别并评估[1]。 对于怀疑INOCA的患者,首先应确定有无心肌缺血证据,并通过冠脉CCTA/CAG评估排除阻塞性冠脉狭窄。对于有心肌缺血证据且无阻塞性冠脉疾病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有创评估,包括FFR/CFR/IMR及血管反应性试验确定心肌缺血的具体机制[1]。 如果已经确诊为INOCA通常从采用联合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及药物治疗的模式,对INOCA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这有利于改善内皮功能和心绞痛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危险因素的管理,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功能障碍,因此有效的危险因素控制手段可改善患者微血管功能及血流储备能力。所以对于合并这几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通过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做好危险因素管理。需要注意的是,降压药的选择取决于心肌缺血的机制,对于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首选ACEI可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管重构、CFR并减少心绞痛症状,对于ACEI不耐受者可选择ARB;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则首选CCB[1]。 INOCA患者的药物治疗另外一方面是抗心绞痛的治疗,同样也需要根据不同机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机制,在INOCA患者中要谨慎选择硝酸酯类药物,因为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扩张心外膜血管,但对于微小动脉的扩张效果不确切,对于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不佳,甚至可能由于“窃血效应”反而导致患者症状加重;对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长期联合使用多种硝酸酯类药物时,可能导致MACE风险增加[1]。 来源于微医图片库 对于INOCA患者的抗心绞痛治疗,可以选择尼可地尔。尼可地尔是一类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可使得血管平滑肌超极化,减少细胞内钙水平、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及微血管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INOCA患者的治疗,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1]。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缺血伴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 12 ):1148-1160 [2] Real C, et al. Circulation, 2021, 144(4): 324-327. SIG-NP-2023072701
微医药 2023-08-10阅读量3875
病请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也就是目前临床上医生最信任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检查时先将能帮助显影的造影剂打入冠状动脉,在X光下就能清楚看到冠脉的形态,判断有没有狭窄或堵塞的情况[1]。但是有一类患者,明明已经出现了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心绞痛,甚至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做冠状动脉造影竟然显示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来源于微医图片库 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先搞清楚冠状动脉的结构。冠状动脉就像树根一样,有大大小小的分支,比较细的血管(血管内径<0.5毫米)叫做冠状动脉微血管,其中最细的小动脉内径甚至小于0.1毫米,也就比我们的头发丝粗一点点。别看它们很细,作用却很大,冠脉微血管可以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冠脉内的血流量,在心肌血供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血管数量上它们也占据绝对优势,冠脉微血管占到整个冠状动脉树的90%以上[2,3]!来源于微医图片库 但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能显示内径大于0.5毫米的血管[2],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明明已经出现了缺血症状,造影结果却显示正常,可能是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或功能有异常导致了病变,这一比例并不罕见,约占有心绞痛症状患者的10%-30%[4]。 虽然冠脉造影无法识别出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但我们面对它也并非束手无策,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无创和有创的方法用来诊断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常见的是通过不同方法检测冠脉血流储备CRF值来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CRF值是指冠状动脉微血管呈最大限度扩张时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与基础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的比值,这个值越小代表冠状动脉微血管舒张功能越差,临床上以CFR<2.0作为诊断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界值[2]。来源于微医图片库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往往预示着更高的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它涉及的患者人群非常广泛,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PCI术后、吸烟、雌激素缺乏等都是危险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有不少55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很可能与围绝经期雌激素迅速下降有关。在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方面主要以危险因素控制和抗心肌缺血治疗为主[2,4]。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减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预防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戒烟、控制体重、血压管理、糖尿病、相关代谢异常的治疗、血脂管理、科学饮食和定期体育锻炼、改善久坐的生活方式等[4,5]。来源于微医图片库 在抗心肌缺血方面,尼可地尔是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的首选推荐药物,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微血管,改善心绞痛症状。其他可选择的药物包括经典的抗心肌缺血药,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等[2,5]。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 3 ):265-273.[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 5 ):421-430.[3] 何立芸.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预后[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1): 37-41.[4] 胡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2020,6( 17 ):3444-3450.[5] 诸葛瑞琪.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临床诊疗新进展 [J].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 3 ):307-310.
微医药 2022-12-19阅读量2551
病请描述: 近年来,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1][2]。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持续攀升,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面对心血管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做好心血管病预防工作不容松懈。Ø 冠状动脉狭窄和冠脉微循环障碍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机制[3] 2013年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首次在冠心病的基本机制纳入了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将微血管功能障碍提高到了与冠脉狭窄同等重要的地位。指南指出,稳定性冠心病不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还要考虑冠脉痉挛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由运动或应激引起的胸部不适症状。 但作为享有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称号的冠脉造影检查也只能检测到5%的冠脉树,而其余95%的冠脉微血管无法显现。所以,除去大的冠状动脉病变后,若仍存在缺血症状或缺血证据,那就可能是冠脉微循环血运障碍导致氧或代谢的供求失衡,从而引起缺血性心脏病。 可见,冠脉不仅是冠脉造影可见的冠状大动脉,还包括冠脉微循环,两者都不容忽视Ø 冠心病二级预防之全方位管理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部分,指南[4]中也已明确指出抗血小板药、调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的长期规范使用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 而兼顾治疗“大的冠脉”狭窄和冠脉微循环障碍能带来更大的获益! 国外有重要研究[5]显示,尼可地尔可有效扩张不同直径的冠脉,包括微小冠脉(直径87±4μm),而且两项大型临床研究IONA(尼可地尔在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6]和JCAD(日本冠心病研究)[7]中也证实尼可地尔可显著减少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改善心绞痛患者的长期预后。 尼可地尔作为一种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既能扩张大的冠状动脉,又能舒张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是一种既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又能改善冠心病预后的抗心绞痛药物。 参考文献: [1] 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6):521-545.[2]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0-25. [3]刘慧芳. 论冠脉微循环的重要性及原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5):7-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680-694.[5]Akai K,et al.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5 Oct;26(4):541-7.[6]IONA Study Group.Lancet.2002 Apr;359(9314):1269-75.[7]Horinaka S,et al.Circ J.2010 Mar;74(3):503-9.
微医药 2021-12-08阅读量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