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术后逆袭指南!瑞金专家3招+哈佛抗衰食谱,活出健康人生🔥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完成甲状腺手术超万例,擅长传统外科与微创消融技术,全网粉丝超100万。 一、甲状腺切除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最近收到很多粉丝留言:“切了甲状腺,是不是一辈子都要吃药?”“术后总觉得累,正常吗?”作为医生,我想告诉大家:甲状腺虽小,却是身体的“代谢总指挥”。一旦切除,身体会有这些变化: 激素调控模式改变 长期服药:需每天补充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就像给身体“充电”。 剂量要精准:术后前半年每6-8周复查TSH指标,避免过量(心悸、多汗)或不足(怕冷、疲劳)。 钙代谢可能失衡 手术可能损伤甲状旁腺(概率15%-30%),导致手脚麻木、抽筋。 应对方案:术后监测血钙,必要时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 代谢速度“过山车” 术后1-3个月可能怕冷或易疲劳(激素不足),也可能心悸多汗(激素过量)。 长期管理:通过药物调整,代谢水平可恢复正常。 划重点!术后隐形变化 心血管:心率可能下降,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 消化:30%患者会便秘,多吃膳食纤维(每天25-30克)。 情绪:激素波动易引发焦虑,建议冥想、规律运动。 二、甲状腺癌手术,选全切还是半切?生活质量大不同! 对于低危甲状腺癌患者,手术范围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全切(TT):需终身服药,术后易疲劳、声音沙哑,瘢痕更明显。 半切(HT):保留部分甲状腺,生活质量更高,术后6个月内恢复更快。最新研究:半切患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和社会功能上的评分显著优于全切。 微创技术新选择 腔镜手术:切口隐蔽,心理压力小,适合注重外观的患者。 热消融: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评估肿瘤风险,目前仍非主流方案。 我的建议:根据肿瘤分期、年龄和个人需求,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再决定! 三、术后如何活得健康又年轻?哈佛抗衰饮食来帮忙! 甲状腺术后健康管理,饮食是关键!哈佛大学30年追踪10万人发现:AHEI饮食模式最能抗衰防病! AHEI饮食核心清单✅ 每天必吃: 蔬菜5份(绿叶菜优先,少吃土豆)。 水果4份(直接吃,别榨汁)。 全谷物5-6份(糙米、燕麦代替精米白面)。✅ 每周必备: 鱼类(补充Omega-3)。 坚果、豆类(植物蛋白之王)。✅ 健康脂肪:橄榄油、菜籽油,替代动物油。 避雷清单:西兰花、卷心菜(含致甲状腺肿物质,建议烧熟后食用),超加工食品(关联衰老风险+32%)。 四、术后心理调适:别让“病耻感”偷走你的快乐 许多患者术后会有“病耻感”,觉得“得病是自己的错”“不想被人知道”。研究发现: 55.6%的患者因甲状腺癌自我责怪。 35.3%的患者选择隐瞒病情。 心理干预方案 科学宣教:了解疾病预后,焦虑降低50%。 正念训练:每天10分钟冥想,缓解情绪波动。 疤痕管理:术后2年是关键期,可用硅凝胶、激光治疗减轻增生。 五、费主任的贴心建议 术后复查清单:TSH、血钙、颈部超声(遵医嘱定期复查)。 用药小技巧:设手机闹钟提醒服药,避免与钙片、铁剂同服。 加入病友群:获取最新资讯,互相支持鼓励。 记住:甲状腺手术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管理的新起点!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科学养护,你完全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最新临床研究、饮食科学与心理干预,从“治疗-营养-心理”三维度提供解决方案。作为深耕甲状腺领域30年的医生,我坚信:知识是最好的良药,愿每位读者都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371
病请描述:14岁男孩总喊腿疼,补钙是万能解吗? 关于14岁男孩总喊腿疼的情况,补钙并非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因为腿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对此情况的详细分析和建议: 一、腿疼的可能原因 生长疼痛:14岁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骨骼生长速度快于肌肉和皮肤,可能导致生长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夜间,主要影响大腿、小腿和膝盖,且多为双侧疼痛。 缺钙:虽然钙是骨骼和牙齿发育的重要元素,但单纯的缺钙并不是腿疼的唯一原因。然而,如果孩子的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确实可能导致腿部抽筋和疼痛。 肌肉劳损: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可能导致腿部肌肉劳损,从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和压痛。 骨骼问题:如骨折、骨膜炎、骨髓炎等骨骼问题也可能导致腿疼。这些疼痛通常较为严重,且可能伴有肿胀、发红、发热等症状。 其他原因:如关节炎、风湿性疾病、血液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腿疼。 二、病例分享 患者小明,男,14岁,初中生。近半年来,小明经常感到双腿疼痛,尤其在运动后更为明显。家长最初认为是缺钙所致,于是给小明购买了大量的钙片和牛奶,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随后,家长带小明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发现小明的疼痛主要集中在大腿和小腿的后侧,且疼痛呈持续性,夜间更为明显。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小明在走路时步态有些异常,似乎有些跛行。进一步的X光检查和血液检查显示,小明的骨骼和关节并无异常,但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 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小明可能患有“青少年肌炎”。这是一种以肌肉疼痛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青少年期。虽然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三、治疗与康复 针对小明的病情,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休息与制动:为了避免进一步加重肌肉损伤,我们建议小明暂时停止剧烈运动,并尽量减少行走和站立的时间。 药物治疗:给小明开具了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以缓解疼痛和抑制炎症反应。 物理治疗:在疼痛缓解后,安排小明进行了一些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等,以促进肌肉恢复和防止肌肉萎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小明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他开始能够正常行走和跑步,疼痛也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给小明补充大量的钙质,而是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小明的病例,我们可以看出,补钙并不是解决所有腿疼问题的万能方法。当孩子出现腿疼症状时,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便医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和适度的运动锻炼,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面对孩子的腿疼问题,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567
病请描述:人上了岁数后,常常会感到腿凉、腿疼,其实 这很可能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出的求救信号。 有很多人认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 脉硬化了,出现冠心病、心梗、脑梗、偏 瘫…其实,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 疾病,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还会累及下肢动 脉。 (0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答:下肢动脉硬化是由子动脉壁中斑块增多 而造成的,斑块增多会使血管管腔变窄,甚至 堵塞,被输送到腿和脚的氧气就少了,继而下 肢肢体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患者通常感 觉到下肢或足部怕冷,腿部摸起来发凉。 注意 斑块可能破裂,从而导致栓塞,让栓塞的远端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的症状。 (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1.下肢或者足部感觉怕冷,腿部摸起来发凉 2.活动后腿部或臀部肌肉酸胀或酸痛行走活动后会感觉腿没劲儿,休息后可缓解 3.腿部感觉异常,可有麻木感、烧灼感 4.皮肤苍白或发紫 5.足部伤口愈合困难 6.肌肉萎缩 7.足部或者脚趾出现坏死 8.爬楼上楼梯的时候腿酸胀无力或者疼痛 临床上,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初期 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会出现“走 路活动后小腿无力或者抽筋样疼痛,体息一会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这种临床症状专业术语称为:“间 歇性跛行” 小提示 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肚、乏力、 发凉、疼痛等情况时,要引起重视,就医进一 步检查,确定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堵 塞。 (03)有针对这个的检查吗? 有。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查体,可能会选择 以下一项或者多项检查: (04)发现下肢动脉斑块怎么办? 有很多人没有下肢动脉缺血的明显症状,只是检查 的时候发现了下肢动脉斑块。这时,接受正规的治 疗非常重要,能改善症状避免斑块加重。主要包括 以下这些方面: 1.中西医治疗 2.戒烟 3.血糖控制、高血压的治疗 4.健康的饮食、运动 (05)我没有什么症状,还需要重视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IAHA)有关下肢动脉硬化的指南 指出,下列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 年龄大于等千70岁 •年龄为50至69岁,且具有吸烟史或糖 尿病史 •年龄为 40至49岁,伴有糖尿病,且至 少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其他危险因素 •下肢症状提示有间断性跛行或静息痛 下肢脉搏检查异常 已知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比 如冠心病、颈动脉、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黑人 族、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吸烟、高血 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06)我没什么症状,还需要去做相关筛查 吗? 通过筛杳检杳出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是有意义的。因为能识别其他部位发 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患者。而通过筛 查出来的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也可以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可降低心肌梗 死、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下午;上海九院 (瞿溪路500号〕新门诊楼三楼血管外科
秦金保 2022-11-01阅读量2451
病请描述:这一届年轻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 过去,大家认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都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事实上,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和习惯的改变,昔日“老年病”正在变成“青年病”。特别是高尿酸问题困扰年轻人,年轻人想拥有健康的躯体,似乎并不太不容易。 快乐肥宅水喝喝喝,结果我得了痛风 小马|17岁,在校学生 “医生、医生,不好了,不好了,快来给看看我儿子的脚是咋了?痛得在地上打滚。”我还清楚的记得爸爸带我闯进急症室里,声音急促的喊叫声。 那天记忆非常深刻,我疼得都无法站立了,直接抱着脚在地上翻滚,嘴里忍不住地嚎叫着:“痛!痛!好痛啊!痛死我了”。医生俯下身去给我查看,但是我的脚趾太疼了,红肿一片,痛得都不想让医生触碰。 我从小体质就胖,特别喜欢喝碳酸饮料,吃饭要喝,运动渴了要喝,睡觉前热了也要喝,几乎用碳酸饮料代替了水。爸妈都不让我喝,但我控制不住也不听。但这样的习惯导致了痛苦的事情发生。 急性单发关节痛,局部红肿,体质胖,又爱喝饮料,痛风可能性较大,医生建议马上带我做个血尿酸检查,结果发现我的血尿酸高达623μmol/L,我的关节剧痛无疑是痛风引起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痛风多发生于成年人,似乎未成年人很少发生。实际上,最近几年像我这样爱喝饮料的小胖哥出现痛风的越来越多,痛风越来越低龄化。 才二十几岁,尿酸数值就高到700多 小玲|26岁,程序员 医生说我尿酸数值高达700多,我听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心里感到极为悲哀,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大概知道原因所在,职业缘故,工作繁忙时,往往一坐就是一天。回到家就躺平玩手机,也不想着运动。早上基本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了,中午就点外卖吃,晚上喜欢吃点重口味的食物犒劳自己,火锅、油炸、烧烤、海鲜……还喜欢喝奶茶,一天不喝奶茶就觉得缺点什么,不舒服。尽管家人和朋友经常警告我,要我注意适当控制,但我从来都当耳边风。在我看来,年轻有的是挥霍的资本。 恶果终于到了兑现的时候。有一天半夜,我突然感觉腰酸背疼,刚开始以为是长时间没正常休息的缘故,选择休一天假休息下。可是一天过后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的疼痛,去医院一查,尿酸值爆表,我隐约记得上次体检尿酸才310。 医生告诉我,我的那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因。每日熬夜,身体的代谢不能正常的循环。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久坐不运动,喜食高嘌呤、高脂类食物。人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就会影响健康。后来,医生给我开了降尿酸药物——立加利仙(苯溴马隆),抑制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并且特意强调饮食健康。 三十出头,我得了高尿酸血症 大海|33岁,公司主管 高尿酸血症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老年病,比如我爸爸妈妈那一辈,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才会患。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这个病会找上我。 我今年33岁,年纪轻轻被提升为公司管理层,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想好好工作、好好表现。经常加班熬夜,007是常事,基本没时间运动,喝酒抽烟成了我缓解压力的办法。有时候晚上加班能抽掉一包烟,不规律的生活状态让我的体重蹭蹭涨。 就是这些不良的习惯,为我的“病来如山倒”埋下了伏笔。疼痛发作几乎没有征兆,突然而至,有时候是半夜睡觉时,有时是上厕所时,很难忍受。我初期以为着凉抽筋儿,但疼痛的时间很长,痛感也很强,就像有刀割在身上一样。 其实这些都是有预兆的,在此之前,我在体检的时候就知道尿酸有点高,但一直没注意。以至发展成痛风,如果再不注意还会引发肾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趁年轻,多锻炼,别把健康当作挥霍的资本。年轻人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小毛病时必须引起重视,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时后悔莫及。
痛风中心 2022-10-19阅读量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