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睡眠不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困扰,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每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仅6.5小时。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去医院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为了拥有更多的工作和休闲时间,大家开始向睡眠索要时间,长期的睡眠“欠债”十分普遍。对于一个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每晚8小时的睡眠其实并不够,更何况很多人每天只睡5~6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睡眠不足的人身体的会发生哪些变化?“主动”熬夜也好,“被动”失眠也罢,最终都会造成睡眠不足。睡眠不足,首先影响的就是大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可能造成大脑不稳定而出现“短路”现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科学家戴维·丁格斯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指出,睡眠不足时大脑会在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之间频繁转换,过程中会出现瞬间功能丧失,导致注意力下降、视觉处理程序突然中断等情况。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剥夺睡眠会导致大脑连接发生变化,是导致记忆力变差的根本原因。更严重的是,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近50万国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失眠会导致10年内发生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尤其是年轻人和非高血压成年人。对于心脏而言,人在入睡后的心率会比平时低10~30次/分钟,心脏可以趁机休息一下,而睡眠不足其实就是在剥夺心脏的休息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成年人,发生心脏病变的风险更大。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都需要肝脏参与,其中肝细胞分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体内脂质和葡萄糖的调节具有多效作用,而急性睡眠不足会使FGF21节律性水平升高。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上调肝脏脂肪生成酶而诱导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还会造成谷胱甘肽代谢、果糖和甘露糖及丙酮酸代谢紊乱。简单来说就是,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而造成脂肪堆积、血糖升高,最终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一项国外的对比研究也发现,睡眠不足会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对胰腺的促进和抑制调节失衡,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快速反应下降30%,引起血糖升高。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一项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与中等睡眠时间(每天6~8小时)相比,睡眠时间短(每天<6小时)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相关。研究对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中46万多名参与者(40~69岁)的数据分析发现,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肾脏损伤,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此外,晚上23点至凌晨1点是肾的休息时间,肾脏在夜间的过滤速度比白天要慢,睡眠缺乏会使肾脏机能更快衰退。最后,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造成肌肉紧张,使你每天起床都昏昏沉沉,甚至出现全身的慢性疼痛!如果不想变胖的话劝你多睡觉生活富起来了,很多人也胖起来了!这里想要再说一下的是,不只是“吃”会让你变胖,“不睡觉”也会!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的分泌,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其能够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并增加耗能,抑制脂肪的合成。研究发现,睡眠对瘦素夜间分泌模式的调节有一定影响,睡眠不足会造成血清中的瘦素含量下降,对神经肽Y的抑制减弱,导致食欲增加及能耗减少,产生肥胖。与其想方设法地节食减肥,不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得轻松。睡眠不足还可能让你“折寿”刊登在美国《时尚》杂志的一项由英国南部萨里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联合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经常熬夜会减少10%的寿命。该研究自2004年开始,利用百分比来计算熬夜者的寿命缩短情况,6年半后近1万名参与者去世,综合年龄、性别、健康问题及睡眠习惯等因素分析发现,经常熬夜的人相比其它人寿命缩短10%。研究的主要负责人Kristen Knutson教授称,熬夜导致寿命缩短可能与生物钟的不协调有关,熬夜者的身体没有获得足够的休息,长期如此会增加糖尿病、心理及神经疾病的发生风险。睡眠不足的同时,若还存在饮食过于油腻或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风险会成倍增加。关于睡眠这4个问题趁早弄清晚睡晚起算熬夜吗?熬夜的普遍定义是主动性晚睡,同时总睡眠时长不足。专家提醒,长期晚睡晚起也属于熬夜,而熬夜是纤维肌痛的主要诱因,健康的作息习惯能有效缓解纤维肌痛症状。当然,有些人睡得晚,起得晚,保持长期的规律且睡眠没有被明显破坏,对身体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可以从精神是否饱满、体力是否恢复来大致判断。睡不着与主动熬夜,哪个危害大?不论哪种情况,最终结果都是睡眠时间的减少,从而影响人的免疫力、记忆力,伤害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睡不着”会带来更多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午睡补觉有用吗?午睡确实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但并非人人适合。补觉对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问题不大,但对于长期睡眠不好的人来说,补觉反而会影响下一个睡眠周期的节奏。建议不要进行长时间的午睡,时长不超过半小时,同时尽量不进入深睡眠状态。明明很困却难以入睡?晚上明明很困,眼睛都睁不开了,躺到床上后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是为什么?这种时候,大多是身体困乏但大脑活跃,大脑还没进入“该睡觉”的状态,可以放松身心,再给自己一点时间。若是执着于“我要马上睡着”,反而可能更难入睡。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晚上吃太多等都会使你很难在床上放松,经常躺床上思考问题也会使身体与床建立不好的连接,建议慢慢尝试改变。睡个好觉?专家说这个方法有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加重毯通过额外的重量,让人入睡时感到如同被拥抱般的舒适感,能够提升心情、减少对助眠药的依赖并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认为,证据充分表明加重毯可被健康专业人士推荐使用。弗林德斯大学的职业治疗师Suzanne Dawson表示,加重毯在职业治疗中已作为辅助工具在各个年龄段普及,只是还没有正式的临床使用指南。参考文献[1]贾丽娜,王兴娟. 睡眠不足对机体代谢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61-1062.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7.06.025.[2]睡眠不足是如何让我们一点点变胖的[J]. 医药前沿,2020,10(28):2-3.[3]曹家瑞. 英美科学研究:长期睡眠不足将使寿命缩短1成[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6):65.[4]ADAM BEAR. 睡眠不足会改变大脑活动[J]. 科学大观园,2016(20):34. DOI:10.3969/j.issn.1003-1871.2016.20.014.[5]许文琳,姜硕,谭晓婵,等.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睡眠剥夺影响肝脏代谢的核心基因及关键通路[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4):369-373. DOI:10.3969/j.issn.1005-4561.2024.04.018.[6]睡眠不足6小时伤肾[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12):6.[7]晚睡晚起但睡够时长,算熬夜吗?[J]. 中国总会计师,2024(1):190. DOI:10.3969/j.issn.1672-576X.2024.01.070.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1-17阅读量1497
病请描述:宝宝从出生到1岁的时候,身高每年大约增长25厘米左右,2岁时达到最高值。 3岁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一般5~7岁以后身高增长的平均速度为每年5~7厘米。因此,当孩子在某一年龄段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影响孩子身高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父母身高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都是高个子,那么孩子一般也不会太矮;如果父母都是矮个子,那么孩子也有可能正常生长。 2、营养因素:营养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身体健康,营养充足,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不会因为营养缺乏而长不高。 一、 提供均衡饮食 1、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瘦肉、鱼虾等; 2、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鸡蛋、乳制品、绿叶蔬菜等; 3、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饮食要均衡,不能偏食。主食可以吃米饭、馒头等主食,副食可以吃鱼、虾等水产品,蔬菜可以吃白菜、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水果可以吃苹果等水果。鱼、虾和蛋类要适量摄入。食物要煮得软烂一些,便于消化吸收。 5、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喝水,不喝甜饮料。尽量少吃巧克力,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咖啡因,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和神经,导致孩子难以入睡和深度睡眠时间减少,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尽量少吃高糖的水果和饮料。 二、 保证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为晚上9点至凌晨1点,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都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所以儿童应尽量保证每天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 此外,睡眠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儿童睡得越少,骨骼发育越慢。睡得少,会使骨骼生长的空间减少,导致身体矮小。 生长激素在晚上10点至凌晨1点之间分泌旺盛。儿童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分泌生长激素,这就是为什么晚上10点左右孩子就进入了深度睡眠状态的原因。 另外,白天活动量大也会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和毒素,影响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所以建议家长们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如果孩子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夜醒频繁、入睡后易醒等)时,可以让他们使用思慕可助眠产品(思慕可助眠益生菌)来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三、 适量运动 1、每日保证充足的运动量,每天要运动半小时以上,在户外有阳光的时候,多晒太阳对宝宝的身体非常好。 2、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只有晚上孩子进入深度睡眠时,才能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3、户外运动需要注意保暖。在冬季时,气温较低,要给宝宝穿上厚外套,避免宝宝受凉。 4、少吃零食和甜食。孩子吃零食的时候需要注意清洁卫生,还要注意控制孩子吃甜食的量,否则会影响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5、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人体生长发育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建议孩子多吃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维生素食物。 人体内的钙元素是促进骨骼发育的重要物质,如果钙元素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容易造成孩子骨折等症状,建议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四、 良好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和空气质量等。过热或过冷的环境都会影响到儿童身高的增长。 那么如何促进儿童身高的增长呢? 1、睡眠时间充足,深度睡眠时间大于1小时。 2、在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3、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4、儿童膳食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食物品种多样化,足量饮水,不偏食挑食。 5、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关爱和支持。 7、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慢跑、跳绳、打篮球等,对骨骼生长有很大帮助。但是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度运动,防止引起关节和韧带损伤。 五、 定期体检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很重视,但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却不是很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生长的异常,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将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干预。 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孩子在家中睡觉时要注意睡眠环境的温度和光线。在良好的睡眠环境中,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进入深睡眠状态,分泌出更多的生长激素,对长高有很大帮助。 2、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特别是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 3、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尤其是男孩子不要吃太多的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 4、锻炼身体很重要。长期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导致骨生长减慢和骨龄提前发育。 六、 定期监测儿童生长速度 定期监测儿童生长速度,能及时发现影响身高的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这对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生长速度是指在孩子出生后到3岁前每年平均长高多少厘米,3岁以后每年长高多少厘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得慢,就没有引起注意,甚至认为孩子长不高也没关系。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生长发育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达到标准身高。 一般来说,三岁以前每年可以长高4~5厘米;三岁到五岁之间可以长高5~7厘米;五岁之后到十二岁之间可以长高8~10厘米。 综上所述:1、饮食均衡;2、多运动;3、睡眠充足;4、定期测身高;5、及时发现影响身高的因素。这些因素都能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比同龄儿童慢或者在某一时期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七、 重视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使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遇到一些小事就会发脾气、哭闹。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地给予疏导和正确的教育,将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此外,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不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但有些家长仍然对孩子期望过高。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避免因长不高而产生自卑感。
生长发育 2024-06-12阅读量2461
病请描述: 《共识》围绕6个主题,就中国居民减重行动提出20项建议。 肥胖诊断标准:我国目前使用BMI≥24.0kg/m2和BMI≥28.0kg/m2作为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以男性腰围≥90.0cm、女性腰围≥85.0cm作为诊断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 01 健康生活方式:2条建议 《共识》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的首选和基础措施。包含2点建议: 1. 超重/肥胖是热量摄入多于消耗造成的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减重需要控制饮食,增加身体活动。 2.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可帮助有效减重。 《共识》介绍,“全生活方式管理”是指对超重/肥胖者同时实施多维度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三个要素。全生活方式管理优于单纯的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并可带来多重健康效应。 如果你最近慢慢在变胖,除了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外,也该考虑下自己的工作安排、睡眠时间等是不是需要调整了。或许它们已经在悄悄影响你的体重和健康了。 02 科学减重饮食:7条建议 合理膳食是科学减重的基础。《共识》在饮食方面一共给出了7点建议: 适当增加奶制品,有助于减肥 《共识》指出,膳食中适当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有助于减重。研究表明,牛奶对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奶及奶制品可提供优质蛋白质,是膳食钙的最佳来源,同时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素。 细嚼慢咽,每餐吃够20分钟 《共识》介绍,降低进食速度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体重。研究显示,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有关,特别是腹型和内脏型肥胖,建议成年人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20分钟。 管理好早晚两餐很重要 《共识》指出,夜间饮食和不吃早餐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减重。三餐定时有助保持健康体重。一般建议早餐7-8点吃完,晚餐依据工作时间固定在18-20点左右,21点后尽量避免进餐。 吃饭试试“东方健康饮食” 《共识》介绍,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有利于减重。每日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减少油、盐、糖摄入。 不推荐长期使用间歇性断食 《共识》指出,控制总热量、改变三大供能营养素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和间歇性断食有助于短期减重,但长期效果缺乏证据支持。不推荐长期使用。 想用生酮饮食要医生指导 现在不少年轻人会采取“生酮饮食”减肥。但是,《共识》指出,研究显示,短期应用生酮饮食减重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益处尚不明确,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下进行。 用“膳食补充剂”减重需谨慎 有些人会借助天然膳食补充剂减肥,包括肉碱、白芸豆提取物、咖啡因、辣椒素、壳聚糖、瓜尔胶等。 不过,《共识》指出,尚无明确科学证据证实,天然膳食补充剂的减重效果,需谨慎使用。也就是说研究还不够充分,而且,有些研究还发现,个别的膳食补充剂使用后可出现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03 科学减重运动:2条建议 《共识》指出,运动是科学减重的核心。建议: 有氧、抗阻、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有效减重 《共识》介绍,长期规律的快走、长跑、广场舞、长距离骑行等有氧运动有利于减脂;引体向上、俯卧撑、深蹲,哑铃、壶铃等抗阻运动能够预防肌肉量下降;高强度间歇运动有助提高减脂效率。 每周运动超过250分钟减重效果明显 《共识》指出,维持中等强度运动超过250分钟/周可帮助减重,较高强度运动减重效果更明显。其中,维持中等强度运动(150~250分钟/周)即可达到适度减重目的;超过250分钟/周,可达到明显减重并维持的效果。 04 健康心态和睡眠:2条建议 想减重睡眠最好别低于7小时 《共识》指出,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增加肥胖风险,超过7小时有利于减重,特别是有利于预防腹型肥胖。不过也不建议睡太长时间,比如超过9小时。 保持健康积极心态有助减重 《共识》介绍,长期持续地心理压力可增加肥胖风险,保持良好的心理和情绪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干扰人的认知功能,如执行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在慢性压力之下,我们往往容易暴饮暴食或者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同时减少活动和睡眠时间使得体内脂肪堆积。 05 减重辅助方法:2条建议 常照镜子有助恢复健康体重 《共识》指出,照镜子、正念有利于恢复健康体重。比如,有研究显示,经常照镜子可以改变认知,影响人的膳食行为;正念可以让人们对进食的过程有更好的觉察,有助于改善饮食行为的失调,强化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这就是心理学方法用于减肥。 针灸疗法或有助减重 《共识》介绍,针灸疗法辅以生活方式管理有助于减重。耳针、针灸、穴位埋线等方法或有助于超重、肥胖者减肥。针灸通过改变中枢神经递质,调节饥饿感和饱腹感,增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脑啡肽、β-内啡肽和血清素水平,降低食欲,而起到减重的效果。 06 减重药物手术:2条建议 《共识》指出,药物和手术治疗也是临床减重的重要手段。 1. 超重/肥胖合并“三高”的患者,经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有效减重的,可考虑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肥胖有效,适用于重度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 07 儿童肥胖问题:3条建议 《共识》提醒,要关注儿童肥胖的问题。建议: 1. 超重/肥胖儿童的体重干预目标是维持体重不增或增长速度减缓,最终达到健康体重,而非必须降低绝对体重。方法首推生活方式干预,父母和家庭的参与至关重要。 2. 超重/肥胖儿童减重应注重膳食结构调整,减少外出就餐,控制进食速度、零食和含糖饮料。 3. 超重/肥胖儿童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减少久坐,每天电子设备使用不超过2小时。
俞一飞 2024-05-27阅读量909
病请描述:矮小儿童的病因和诊治 幼儿身高偏低,一般是指孩子的身高比同龄、同性别人群的平均值要低。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慢性病等都会导致身材矮小。家长在这方面也是比较困惑的,这里讨论了导致孩子身高不足的原因,诊断及治疗。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呢?原因有很多,我们首先谈一谈遗传因素,身材矮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父母身高较矮,孩子身高也可能较矮,比如爸爸160,妈妈150,那从遗传角度来讲,这两位家长的后代,平均遗传身高也是矮小的,这个和基因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就是矮小或者偏矮,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存在身高仍然是正常的情况。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身材矮小。第二个,营养不良,其实现在营养营养不良相对于以前是比较少的,只是有的小朋友比较挑食,缺乏足够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导致营养不良,这也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之一。第三个,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也可能导致身材矮小,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也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身材矮小。 儿童身材矮小的诊断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孩子的身高、体重、体型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做一些实验室检查,如生长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导致身材矮小的具体原因。影像学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做X光、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孩子骨骼的发育情况。 预防儿童身材矮小的有效措施包括,第一要均衡饮食,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钙、铁、锌等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营养素。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鸡蛋和豆类。第二,充足睡眠,保证儿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获得推荐的睡眠时长,以促进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睡眠期间分泌,因此充足的睡眠对儿童的生长至关重要。 第三,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以便及早发现生长发育问题。如果发现身高增长缓慢或有其他异常迹象,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第四,避免不良生活习惯,限制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鼓励他们参与户外活动,以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长时间坐着或玩电子游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活动量,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第五,管理慢性疾病,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等,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妥善管理病情,以避免对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整体健康和生长速度。第六,心理支持,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减少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以上这些措施对预防儿童身材矮小是非常有效的,希望家长们把这些措施实践起来。
生长发育 2024-04-26阅读量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