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扭伤 > 内容

扭伤内容

8种最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

病请描述:运动有很多种方式,不单单步行是糖友适合的运动,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下以下几种运动对于降糖也是不错的。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疾病的防治也是综合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糖友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增加全身的综合素质。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人,血糖中度升高,血糖在11.1—16.7毫摩尔/升以下者和1型糖尿病稳定期糖友均适合进行游泳运动。游泳消耗的能量比走路大2~9倍,所以糖友在游泳时,要注意运动量不要太大,以防引起低血糖。并且游泳后不要马上大量吃东西。应该休息一会再进食,否则易引起肠道疾病。骑自行车骑自行车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具备有氧运动的特点,长期合理的坚持此项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人降低血糖。骑自行车初骑时速度不要太快,时间也不要太长,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加速加时。每次骑车至少30分钟,但不要超过60分钟。步行步行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使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上升,胰岛素受体后作用增强,还可以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促使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步行的种类:慢步走:每分钟行走50~80步,其实这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散步了,这种步行的节奏缓慢,行走稳健,很适合年老体弱的糖尿病人。中速走:每分钟80~120步,不急不缓,中速前进。 快步走:每分钟行走120步以上,这样的步伐,前进速度较快,消耗能量也是较大的,比较适合那些青年糖友。 击掌走:顾名思义就是一边步行一边击掌,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缩与运动。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与脂肪的消耗。步行的时间: 宜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步行。一般每次步行30分钟,每天1~3小时,每周3~5次。不宜空腹或餐前步行,以免发生低血糖。 跳绳跳绳是运动量也是运动中相比大的,比跑步都好。不中断地跳绳10分钟,和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消费的热量差未几,是一种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跳绳注意事项:1、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2、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的场地较好,切莫在硬性水泥地上跳绳,以免损伤关节,并易引起头昏。3、跳绳时须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须用力协调,防止扭伤。4、胖人和中年妇女宜采用双脚同时起落。同时,上跃也不要太高,以免关节因过于负重而受伤。5、跳绳前先让足部、腿部、腕部、踝部作些准备活动,跳绳后则可作些放松活动。广场舞舞蹈具有增强心肺功能、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对健康有益。广场舞对中老年妇女的各项指标以及可以在国内外有关中老年女性参加各种健身运动的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运动具有改善机体机能,提高免疫水平,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延缓衰老等作用,通过调查、测试等对比研究发现:1、长期参加有广场舞蹈的锻炼对老年人的身体形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体脂率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冠状动脉硬化,这些直接反应机体健康以及心血管系统致病因素的数值。2、长期参加广场舞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能延缓机体的衰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3、长期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注意事项:对于广场舞的参与者来说,舞蹈动作难度要适中,选择自己有十分把握完成的难度动作,切记不要求太难,这样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同时增强自己的信心。不要过于盲目,要弄清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什么样的舞蹈,切忌盲目仿效。特别是老年人,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也要避免街舞等难度较大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一般宜从简单动作做起,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动”起来就会有健身的效果。爬楼梯 爬楼梯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对人体大有裨益。爬楼梯可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加强、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大、血液循环加速,有效提高心脏和肺部的功能,起增强体质的作用。爬楼梯还可以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注意事项:务必做足热身运动,比如5分钟蹲起及跳跃运动等,有助于防止关节损伤。爬楼梯要循序渐进。踢毽子 经常踢毽子,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生理学研究表明:每日踢20~30分钟毽子降糖效果最佳;超过40分钟,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但血液中脂肪增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但如果踢毽子时间过短也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踢毽子所需场地小,不必与人争抢,运动量大小可随意控制,因人而异,男女老少都可参加,特别方便。在不适宜从事其他户外活动的情况下,在室内踢毽子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太极拳太极拳降糖能够直接降低血糖,因为太极拳运动强度适中,刚柔相济,通过有规律肌肉的舒张收缩可加速完成吸收转运葡萄糖的功能。同时太极拳运动干预降糖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胰岛素的敏感性起主导作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降糖多种疗法的新思路。太极拳强调意识与动作、呼吸的高度配合,通过训练受试者在习练时身心高度放松,通过腹式逆呼吸配合舒缓张驰的圆弧动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还有八段锦和瑜伽也能起到不错的降糖效果,喜欢这些运动的糖友可以坚持做起来。关注我们,有医生、健管师在线指导,您的健康无顾虑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6-27阅读量1.1万

老人提防“四骨症...

病请描述:     冬季由于干燥寒冷,日照时间也大大缩短,很多老年人控制稳定的疾病又犯了,平添了不少烦恼。平时大家往往比较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却忽略了很多骨科疾病在冬季的变化。实际上,很多骨科病症在冬季也会有复发或加重的趋势,除了给身体带来不适,有些疾病甚至给老年人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老年人冬季做好骨保养也非常重要。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骨科疾病。 一、跌倒骨折列为夺命首位      不要小看老年人的跌倒。据统计,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跌倒是意外伤害死亡原因的首位,且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急剧上升。看似不起眼的跌倒,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老年人骨折,都是跌倒引起的。跌倒导致的髋部骨折更有“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之称。因此,老年人的骨保养,应以预防跌倒为首要目标。在冬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比夏季明显增加,原因和应对措施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穿得比较厚,活动不便,加之 气 温 低肌肉筋膜容易 僵 硬 ,动时更易跌倒 。 如 果 遇到雨雪天气,风 险 更 是 大 大增加。最典型的例子,某年上海突降雪,当日因滑倒致腕部骨折的病人络绎不绝,中山医院骨科急诊只能临时加派人手,抓紧处理病患,打石膏的老年人甚至排起了长队。      应对措施:雨雪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外出时要穿合脚、防滑的鞋子,以免摔倒。同时,老年人也要改变观念,不要认为衣物越厚才越保暖,应意识到,随着纺织材料技术的发展,很多轻便材料的衣物也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厚衣物的保暖效果,要尽量避免厚重衣物叠穿引起的活动受限。      二是体内维生素 D 含量不足。研究表明,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的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也大大升高。在没有外来补充的情 况 下 ,人 体 所 需80%以上的维生素D 必 须 由 皮 肤 经紫 外 线 照 射 后才能产生,食补 只 能 摄 取到 需 要 量 的20%。因此,晒太阳是一个 最 经 济 有效 的 补 充 维 生素 D 的方法。冬季由于室外活动减少,日照也不如夏季充沛,维生素 D 的合成明显减少,导致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容易跌倒。此外,冬季也容易“缺钙”,实际上是少了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人体对钙的吸收减少。       应对措施:冬季更要好好晒太阳,不但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还能减少跌倒风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晒太阳的时长与方式视季节而定。夏季可穿短裤短袖暴露头面部以及四肢皮肤于阳光下 10 至 15 分钟,秋冬季节则可以延长到 20-30分钟,一周 2 至 3 次即可满足维生素 D的储备。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玻璃可以阻断 90%的紫外线直射,而低辐射玻璃对紫外线的屏蔽率可达 100%,所以晒太阳最好在户外,不建议隔着玻璃。对于没有条件接受充足日晒的老年人,或者抽血检查发现体内维生素 D 浓度不足的,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 D 来做额外补充。当然,晒太阳和补充维生素 D 都只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举措之一,如果已经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应遵医嘱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      三是室内光线不足。家庭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大部分跌倒也是在家里发生的,很多老年人由于嫌麻烦或者为省电而不喜欢开灯,殊不知很多老年人跌倒就是因为室内光线不足、看不清障碍物和台阶,这一现象在日照时间减少的冬季尤为显著。      应对措施:为了保证室内良好的照明,建议老年人在家里多开几盏灯,或者使用亮度足够的灯具,现在的节能灯具耗电量远远小于传统灯泡;夜间起床上厕所时,也要保证沿路有充足的照明,如安装感应灯、夜灯等。否则一旦跌倒骨折就后悔莫及了,千万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老年人要顺应季节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降低跌倒风险。 二、骨松损害脊柱肋骨健康       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除了跌倒后容易骨折外,即使没有明确外伤也会发生骨折。临床上不乏因为咳嗽、喷嚏、做家务就引发骨折的病例。这类骨折多发生在脊柱和肋骨。刘阿姨和 王 阿 姨 就 是 这 样 的 典 型 例子。刘阿姨前几天趁着天晴晒了被子,可能是腰用了,当天腰就开始有痛,在床上休息了一天,第二天腰痛反而加重了,翻身和活动都受到影响。家人带刘阿姨到骨科门诊,一拍片子,发现第一节腰椎骨折了。而王阿姨则是前几天气管炎犯了,咳嗽了几天,咳嗽好转后却发现右侧肋部很痛,一做家务,疼痛更加明显,到了门诊,骨科医生嘱咐王阿姨深呼吸和咳嗽,马上就诱发了同样的疼痛,于是让王阿姨去拍了肋骨片子和查了骨密度,结果发现右侧第 5 肋骨骨折,骨密度检查提示王阿姨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两位阿姨的骨头为什么这么脆弱?原来,这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在冬季,由于日晒和活动减少,骨质疏松症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冬季天气干冷,老年人也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导致咳嗽和打喷嚏。骨头脆弱的老年人,一番猛烈咳嗽和喷嚏折腾,有可能出现胸痛、腰背痛,这种疼痛往往随着身体活动、深呼吸等情况而加重,并且在骨折的部位往往有按压和叩击疼痛。这可能是出现了脊柱和肋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应对措施:在冬季,更要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适当的运动增强抵抗力,避免出现呼吸道疾病,因为猛烈和持久的咳嗽和喷嚏都可能会导致骨折。一旦出现胸背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除了排除心血管疾病以外,也勿忘检查有无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 三、减少关节疼痛反复发作      张阿姨近年来有个习惯,一入冬就往骨科门诊跑。“我膝盖骨关节炎好多年了,一到冬天总要发作一两个月,厉害的时候上下楼梯和走平路都痛,蹲也蹲不下去。这不,这几天感觉又要开始痛起来了,我赶紧来医院把药开上,这样我少吃几天苦头。”张阿姨如是说。     老年人经常需要面临各类慢性关节疾病的困扰。关节退变也称为骨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50 岁以后全身关节发生退变的比例高达 90%。在冬季的时候,老年人患有的骨关节炎就容易反复发作。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僵硬感,影响日常活动。      应对措施:除自然关节退化之外,潮湿、寒冷等因素,是诱发和加剧骨关节炎进展和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寒冷环境下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也增加。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冬季对关节部位保暖。在日常洗刷时,尽量使用温水,以免诱发手部关节炎。对疼痛的关节,可以使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改善不适,洗个热水澡 (洗澡后及时穿暖) 也能很好地缓解关节的僵硬和不适感。适当地活动关节也有助于减少关节周围肌肉的粘滞感,改善不适。当然,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到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药物和物理治疗等。 四、保持好姿势远离腰背痛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因为腰背痛到骨科就诊的老年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既有急性扭伤的患者,也有入冬后疼痛加剧的。低温下肌肉筋膜容易紧张,血液循环减少,比夏季更容易扭伤,腰肌劳损症状也可能加剧,张叔叔就是这样的例子。前几天,张叔叔双手托腰,缓慢走进骨科诊室,说道:“我今天就擦了个桌子,突然腰就别筋动不了了,我原来就有腰肌劳损,以前腰也扭伤过几次,但动作都比这次大,这次怎么稍微一动就扭伤了?”骨科医生在张叔叔腰上仔细地按压和叩击检查,发现没有明确的痛点,于是开了一点止痛药和肌松药,让他回家服用,并多卧床休息。三天后,张叔叔的腰痛明显缓解了。     应对措施:冬季要加强腰背部的保暖,可以穿上保暖的马甲,以免腰背受凉。尽量不要腰部突然发力和弯腰搬重物,做家务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参加锻炼前要注意充分热身,以免运动损伤。部分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病情可能在冬季加重而出现骨痛,也会表现为范围较广泛的腰背酸痛、易疲劳,出现这种情况,别忘了上医院排查骨质疏松。既往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如骨痛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注意!出现如下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1)疼痛剧烈,影响活动,休息无好转者。(2)出现夜间疼痛加重的患者。(3)合并胸背部压榨感、撕裂感者。(4)合并有臀部、大腿、小腿、足部等部位的疼痛、麻木和无力的患者。      以上就是冬季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病症,希望大家了解后能关注老年人的骨健康,减少这些骨科病症的发生。祝各位老年朋友度过一个愉快、安全、无痛的冬季。 作者:李娟,董健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董健团队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编号:20DZ2312000)

董健 2022-01-04阅读量9367

经常锻炼腰背肌,腰酸背痛远离...

病请描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久坐,或者由于工作不得不久坐,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弓腰驼背,腰酸背痛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发愁:有什么办法能预防腰背疼痛和腰部疾病吗?别担心,经常锻炼腰背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预防腰背疼痛和腰部疾病的方法! 应该怎样锻炼腰背肌呢? 有很多运动都可以锻炼腰背肌,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无需任何运动器材就能有效锻炼腰背肌的好方法,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慢性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患者,都可以通过这些运动来进行腰部锻炼。 1 小燕飞 小燕飞是一个类似普拉提俯身游泳的姿势:俯卧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关节屈曲,要始终保持伸直,如飞燕状。每次持续5~10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做小燕飞时需要注意:不要憋气,要保持正常的呼吸;头和腿抬起的高度要适中,不是越高越好,以免造成损伤;小燕飞的要点是静态保持,缓慢抬起后要保持5-10秒,而不是快速做很多个;小燕飞是一个保健动作,练习需要适量、坚持,不可急于求成。 2 五点支撑 也叫“拱桥式”: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每次持续3~5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 做五点支撑时需要注意:动作尽量缓慢,不能过快过急;腰臀部尽量抬至最高,以没有感觉腰部不适为宜;双上肢、双肘适度用力,避免颈椎受力,防止颈椎受伤。 3 平板支撑 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每次保持60秒,间歇不超过20秒。 做平板支撑时需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憋气,缓慢呼吸。 4 游泳 游泳是最适合于腰背肌舒展的运动锻炼方式,在各种游泳方式中,蛙泳则是锻炼腰背肌的最佳泳姿。 游泳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游泳场地;游泳的强度和和时间要适当,不要过度。 腰背肌锻炼适合所有人吗? 不是的,有以下情况者不建议进行腰背肌锻炼: 1 发生急性腰肌扭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此时腰部肌肉以及椎间盘处于水肿期,进行腰背肌锻炼反而会加重水肿,加重腰痛症状。 2 本身存在骨盆前倾。此时盲目进行腰背肌锻炼会增加腰椎的压力,引起腰痛,甚至导致腰椎管狭窄。 3 年老体弱者和有肩周炎等上肢不适者。腰背肌锻炼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消耗体力,年老体弱者盲目锻炼可能导致肌肉损伤;而小燕飞、五点支撑和平板支撑都需要上肢用力,可能会加重肩周炎等上肢不适者的症状。 4在进行腰背肌锻炼的过程中,腰痛症状明显加重,也要停止锻炼,必要时及时就医。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锻炼腰背肌,远离腰酸背痛

许鹏 2021-12-31阅读量9252

骨质疏松症的疼痛有这4个特点...

病请描述:知道骨松的疼痛有什么特点吗?如何和生活中常见的腰扭伤或者腰肌劳损疼痛进行区别?我们快来一起看看吧!本文旨在科普教育,不构成疾病诊疗建议。如您有任何针对个人的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需求,请咨询您的专业医生

骨健康和营养免疫 2021-04-29阅读量1.1万

防不胜防的雪天骨折:这些常识...

病请描述:这几天北方又普降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每到冬天,雪是最令人盼望的事!什么时候会下雪?会下多大的雪?那年的大雪真好……可当愿望成为现实,大雪带给我们美景的同时,雪后的路面湿滑导致的各种摔倒乃至于骨折真是令人“防不胜防”!雪天路滑多“悲剧”。每到大雪过后,骨科接到的扭伤、摔伤、骨折乃至车祸病人会都会有明显增加,尤其在节假日更多。雪天路滑,老年人一不留神摔倒或被自行车撞倒就容易摔成股骨颈骨折;儿童和青少年,在路上溜冰滑倒如发生骨折,大多造成手腕处骨折;孕妇摔倒会导致先兆流产。还有许多滑倒摔伤虽未真正发生骨折但已是疑似骨折,伤者痛苦,全家受累,还得大量花钱治病,但这些“悲剧”却年复一年地在冬季上演着。那么雪天上路需要注意哪些呢?老年人体质就已下降、身体协调性降低,所以在雪后结冰的路面上行走比较吃力,容易摔倒。走路警惕滑倒摔伤。特别是广场商场门前的装饰用理石等由于雪的覆盖会使人更难发现,年轻人走上去都极易摔倒,加上老年人大多骨质疏松;摔倒时最容易导致股骨、颈腰椎,尤其是腕、膝部的骨折,所以老年人遇到雨雪天气、冰滑路面,要尽量减少出门,即使出门也要备加小心,避免滑倒摔伤。穿高跟鞋的女性也应注意,高跟鞋鞋底滑而不稳,如果打滑往往会摔倒在地,易使头部、腰部、尾椎和手腕等受伤遇到危险。遇到下雪天,应尽量避免穿着高跟鞋,多穿鞋底有纹路的防滑鞋。另外,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患者,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饮酒过量以及服用激素药物、服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哮喘的类固醇药物等都会造成明显骨质疏松。因此,这类人雪天出行更要注意防止路滑摔倒发生骨折。雪天走路,要注意行走安全,一定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走路最好穿防滑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速度不要太快;在雪地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地平衡身体,防止滑倒;尽量避免走大理石路面。如果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手腕骨折。老年人需要额外注意雪天路滑,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神经肌肉调节能力差、视力下降等因素,相较于年轻人更容易摔跟头。摔得轻的算“捡便宜”,摔重了就会骨折。伤筋动骨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创伤,除病痛折磨和行动不便外,还可能引发合并损伤(如肋骨骨折可能会刺伤胸膜和肺,造成气胸风险;脊柱骨折则可能压迫到神经等)、下肢静脉血栓和远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风险、泌尿系感染风险和褥疮风险等)。对于原本就年迈体虚的老年人来说,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甚至可能威胁生命。说一千道一万,为防止“摊上大事儿”,防摔、防骨折、骨折后正确急救和恢复期的正确护理是重中之重。老年人骨折多发于脊柱、髋部、腕部和肩部,骨折的内因主要是自身骨质疏松,简而言之,骨头太脆,一摔就碎,所以强筋健骨是必修课;骨折的外因主要是跌、撞、碰、摔所引发的外力作用。因此,雪天行路需谨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走路一滑倒,亲人两行泪。并非所有的摔倒都会引发骨折,但是当跌撞部位出现疼痛,不能动弹,甚至本来两节的胳膊腿变成三节时,多半就是骨折“来敲门”了。倒后要采取正确措施。不少人认为,摔倒后只要能站起来走路就没事,不必上医院。其实不然:如果发生骨折,站起来试走只会导致骨折更严重,尤其是在无移位嵌插骨折,由于骨折两断端在外力作用下紧紧‘咬合’,摔倒当时再站起来走路是没有问题的,有时候X光片都看不出来,只有做CT才能确诊。而且,骨折后往往疼痛不明显,多数是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才会有剧烈的疼痛。所以,摔倒后不要因为当时没有疼痛难忍就立刻站起来走路。此外,有人为减轻疼痛揉捏骨折部位,也是很危险的!不仅会加重骨折,还可能导致骨折断端刺破血管和神经。那么,摔倒后应该怎么办?一般雪后骨折多集中在脚踝骨、尾骨和腰椎,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看看自己的大腿、腰部和手腕有无明显疼痛。摔伤者如出现持续性疼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较轻的,人们还能勉强活动;如果腰疼,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如果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加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此时应该尽快呼救,救人者也不能随意背抱伤者,而是要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即便是发生上肢骨折也不可乱揉乱动,应该用围巾、书本等固定好骨折部位,请求他人帮助,立即送往医院治疗。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不慎摔成外伤,不要自行用红花油、膏药等治疗,因为红花油等药物虽有活血的功效,但使用不当会加重肿胀,不宜在外伤早期(48小时内应间断使用冷敷)使用。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简而言之,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正确护理是基本原则。功能复位是有一定标准的,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位以后应进行加固,以便开展下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需遵医嘱进行,一般来说,10—14周后,下肢才能适度负重,4—5个月、甚至半年后才能恢复正常运动。总体来看,骨折的恢复和软组织挫伤不同,需要漫长的时间,也需要在骨科医生和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伤筋动骨一百天”,卧床期间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为预防肺部感染,应坚持翻身拍背来促进排痰;为减少泌尿系感染,应让患者多喝水、多排尿;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勤翻身,以防止褥疮的产生和加重;可借助药物和辅助器械来防止血栓形成,前提是必须遵医嘱进行。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全国仍有部分地区持续降雪。防摔、防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相关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内容来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嘉、侯氏正骨传承人侯秀娟医师)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不针对任何患者或病情,也不作为任何具体的诊断意见和结果判断。

朱亮 2019-02-19阅读量9483

踝关节扭伤疼痛

病请描述: 踝关节疼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如果得了这种疾病,就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出现踝关节疼痛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踝关节疼痛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如果能了解这个问题,就可以提前预防这种疾病发生。上海市同济医院关节外科孙业青踝关节疼痛的发生与下面这些原因有关所以人们为了避免自身出现踝关节疼痛,一定要提前进行预防。1、踝关节扭伤:这是导致人们踝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人们在受到这种因素影响后,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在初次扭伤即存在,一般是初次扭伤时局部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包括腓骨长短肌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后外侧疼痛、踝关节软骨损伤导致的踝关节腔内肿胀和疼痛,三角韧带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内侧疼痛、外踝韧带或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踝关节外侧疼痛等。2、踝关节韧带撕裂:这也是导致踝关节疼痛的一种原因,所以大家知道踝关节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后,要提前进行预防,韧带撕裂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无力”现象和在不平地面或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恐惧感。这种不稳定的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而且每一次扭伤都是对踝关节的再损伤,从而导致踝关节越来越松弛,并导致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继发损伤。3、踝关节反复扭伤:这也是踝关节疼痛的原因之一,人们在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后,患者会表现为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的疼痛、肿胀,在踝关节反复扭伤后逐渐出现,其原因是踝关节不稳定后出现的继发病变。最常见的是慢性滑膜炎的表现,即患者在长时间行走后可感觉到踝关节的肿胀、酸痛感。踝关节内继发软骨损伤是引起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关节疼痛的另一主要原因。踝关节疼痛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大家在了解踝关节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后,一定要提前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减少踝关节疼痛的发生,对于已经得了踝关节疼痛的患者,一定要针对自身的病因进行专科的治疗,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孙业青 2018-07-12阅读量8736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艾灸...

病请描述:盛夏时节,随着气温的上升,“冬病夏治”也在逐步的升温,各大医院都迎来了“贴敷”、“伏灸”的热潮,又到了一年治病的好时节。那么,为什么冬天的病要夏天治呢?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理论利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以补养阳气、温通经络、散寒驱邪、调畅气血,来鼓舞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而虚寒性疾病指的是正气虚弱、阳气不足而又兼有里寒的病症。冬病夏治的3种治疗方法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包括内服汤药煎剂和中药穴位贴敷及注射,非药物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在此介绍三种常用治疗方法。1.三伏贴三伏贴,即中药穴位贴敷,于每年夏季最热的三伏天进行,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上,通过刺激穴位,循经传导,深达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虚寒性的肺系疾病。禁忌症:上述适应症的急性发作期;感冒期间及发热病人;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病等慢性病病情不稳定者。2.艾灸艾灸,即用艾叶制成的艾绒、艾炷、艾条,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维护体内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适应症:外感风寒、营卫气血失调诸症;经络阻滞及风寒湿痹各种关节病证,如腰腿冷痛、颈腰椎病、关节炎等;拔毒泄热,疔痈疮毒;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带下、宫寒、胎动不安;各种因风寒引起的痛症;慢性久病、阳气衰弱、怕风怕冷、麻木痿软;脾胃虚弱,如慢性虚寒性肠胃病、慢性腹泻;肾虚阴亏、遗精早泄、阳痿、腰膝无力等症;无病自疚,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延年益寿。总之,艾灸的适应病症很广泛。禁忌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妇女经期忌灸;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的垂危状态等忌灸;颜面部不宜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宜灸;大动脉处、静脉血管、心脏部位等不宜施灸。3.拔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于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治疗疾病,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具有开泄腠理、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功能。适应症:风寒湿痹、颈肩腰背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痛经等。禁忌证: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过饥、过饱、醉酒时;高热抽搐及凝血功能机制障碍者;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妇女经期均不宜拔罐。温馨提示:1)冬病夏治期间慎食大量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即生冷寒凉、油腻甜腻、重口味及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因大量进食,致脾胃受损,导致消化减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2)冬病夏治的时间和疗程:于每年夏季的三伏天进行,每伏第1天开始,如为穴位贴敷,则连续三天,每次成人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可适当调整(如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可酌情隔日或延缓贴敷)。如为艾灸和拔罐,则需经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证辨证后,制定治疗时间。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效者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其意义在于减少“冬病”发病,减缓病情进展,因即时效果不明显,不能立竿见影看到疗效,若不能坚持三年的疗程则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3)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不是万能的,只是疾病治疗方法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所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合理的联合内服药治疗。其次,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病证辨证后施用。*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6-07阅读量1.8万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艾灸...

病请描述:盛夏时节,随着气温的上升,“冬病夏治”也在逐步的升温,各大医院都迎来了“贴敷”、“伏灸”的热潮,又到了一年治病的好时节。那么,为什么冬天的病要夏天治呢?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天人合一”、“未病先防“的理论利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以补养阳气、温通经络、散寒驱邪、调畅气血,来鼓舞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而虚寒性疾病指的是正气虚弱、阳气不足而又兼有里寒的病症。冬病夏治的3种治疗方法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包括内服汤药煎剂和中药穴位贴敷及注射,非药物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在此介绍三种常用治疗方法。1.三伏贴三伏贴,即中药穴位贴敷,于每年夏季最热的三伏天进行,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上,通过刺激穴位,循经传导,深达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虚寒性的肺系疾病。禁忌症:上述适应症的急性发作期;感冒期间及发热病人;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病等慢性病病情不稳定者。2.艾灸艾灸,即用艾叶制成的艾绒、艾炷、艾条,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维护体内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适应症:外感风寒、营卫气血失调诸症;经络阻滞及风寒湿痹各种关节病证,如腰腿冷痛、颈腰椎病、关节炎等;拔毒泄热,疔痈疮毒;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带下、宫寒、胎动不安;各种因风寒引起的痛症;慢性久病、阳气衰弱、怕风怕冷、麻木痿软;脾胃虚弱,如慢性虚寒性肠胃病、慢性腹泻;肾虚阴亏、遗精早泄、阳痿、腰膝无力等症;无病自疚,可增强抗病能力,使精力充沛,延年益寿。总之,艾灸的适应病症很广泛。禁忌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妇女经期忌灸;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的垂危状态等忌灸;颜面部不宜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宜灸;大动脉处、静脉血管、心脏部位等不宜施灸。3.拔罐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于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治疗疾病,达到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具有开泄腠理、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功能。适应症:风寒湿痹、颈肩腰背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痛经等。禁忌证: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过饥、过饱、醉酒时;高热抽搐及凝血功能机制障碍者;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妇女经期均不宜拔罐。温馨提示:1)冬病夏治期间慎食大量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即生冷寒凉、油腻甜腻、重口味及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因大量进食,致脾胃受损,导致消化减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2)冬病夏治的时间和疗程:于每年夏季的三伏天进行,每伏第1天开始,如为穴位贴敷,则连续三天,每次成人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可适当调整(如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可酌情隔日或延缓贴敷)。如为艾灸和拔罐,则需经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证辨证后,制定治疗时间。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效者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其意义在于减少“冬病”发病,减缓病情进展,因即时效果不明显,不能立竿见影看到疗效,若不能坚持三年的疗程则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3)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不是万能的,只是疾病治疗方法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所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合理的联合内服药治疗。其次,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和病证辨证后施用。*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8-05-21阅读量3.9万

症状自查 | 注意!这些都是...

病请描述:导语:近几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在也成为了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会造成活动不便、下肢麻木、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终身瘫痪,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警信号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腰椎间盘突出的预警信号:  1.容易腰扭伤  许多人都有过腰扭伤的经历,大多是因为过度或过强的运动劳损造成的。但是如果你没有什么大的运动,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起床叠被时就突然发生腰扭伤,并且休息几天,或者热敷、口服止痛药就能消除疼痛,那就要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警信号。  2.腰部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期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一般表现为扭动不方便,在活动方面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前屈时受限严重,活动时会有疼痛感。3.腰部疼痛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期会有腰部疼痛的感觉,并且是反复出现,可持续几周或数月,平卧位疼痛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有的人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比如坐立还有翻身,一般休息后疼痛会减轻,但是在受到震动后会发生疼痛加剧。  4.腰早不痛晚痛  腰椎间盘位于腰部每节脊椎骨之间,由于人们白天工作时大多直立身体,身体的重量可将椎间盘压扁,若往后侧突出,便会挤压紧邻的神经根,引起腰痛感。腰部位于躯干的下部,承受的重量自然最多,加上腰部是整个躯干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而随着一天中工作时间的渐久,腰椎间盘就越突出,因此疼痛就越加剧。经过一晚上的休息,腰椎间盘会有所复位,腰痛就获得缓解,所以有些人往往早上腰痛较轻,甚至完全不痛,但是工作到中午过后就开始发作,越到傍晚就越疼痛。5.下肢放射性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一般多发生于一侧下肢,少数可能出现双下肢疼痛的症状。疼痛一般在臀部开始,渐渐放射到大腿和小腿部,有的还会发展到脚上,从而影响站立还有行走。当咳嗽、打喷嚏或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下肢放射痛加重。6.间歇性跛行  腰椎间盘突出后,椎间盘突出物会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尤其在人站立或者行走的时候表现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症状又有所缓解。有的人在发病的一开始,徒步行走500米后就感到腰痛和下肢疼痛,经过休息或者下蹲片刻后疼痛缓解或者消失,又可以继续行走,但是,一会儿之后又出现了腰痛和下肢疼痛,需要再次休息,如此反复,症状越来越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就有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存在,有的突然发生,有的反复发作。但是这些症状没有一定的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以有类似的症状,因此,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只是在腰椎间盘突出发病后才想起这些表现。  小编提醒:如果大家(特别是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青壮年、长期从事坐位工作的人、产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易发人群)出现以上症状,应当引起注意,及时预防和治疗。  另外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站姿、坐姿、睡姿以及劳动姿势的合理性,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应注意保暖;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6-07-08阅读量2.8万

科室导航 | 骨科细分科室多...

病请描述:导语:很多骨科患者在医院挂号就诊时可能会发现,骨科下面还细分了好多科室,比如创伤骨科、脊柱外科、矫形骨科等等。虽然科室细分有助于疾病得到更针对性的治疗,但是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在挂号时犯了难——究竟要看哪个科呢?  为了帮助大家看对骨科科室,小编罗列了骨科常见的细分科室及其诊治范围,你可根据自己的疾病选择相关科室。  一、创伤骨科  1.诊治范围:  运动系统创伤疾病    2.诊治疾病举例:  (1)骨折:四肢骨骨干的骨折、关节周围以及关节内的骨折,骨盆和髋臼的骨折等;(2)关节脱位:四肢各关节的脱位,也称脱臼;(3)韧带损伤:各部位韧带的拉伤、扭伤、断裂等;(4)挤压综合征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因肢体长时间受挤压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表现;(5)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肌腱断裂、滑脱;肌肉挫伤、破裂;(6)火器伤:由火药作动力发射或引爆的投射物(如弹丸、弹片等)所致的损伤;(7)骨和关节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结核、关节结核。二、脊柱外科  1.诊治范围:  脊柱、脊髓相关疾病   2.诊治疾病举例:  (1)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畸形和后天获得性畸形;(2)脊柱、脊髓损伤:颈椎、胸椎、腰椎段的骨折、脱位、损伤或者脊髓损伤;(3)脊柱、脊髓火器伤:由火药作动力发射或引爆的投射物(如弹丸、弹片等)所致的脊柱、脊髓损伤;(4)颈肩痛和腰背痛:因肢体长时间受挤压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表现;(5)脊柱脊髓疾病:如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椎管狭窄、椎管内外肿瘤、椎间盘突出;(6)脊柱感染性疾病:如脊柱炎、椎间盘炎、脊柱结核等。三、关节外科  1.诊治范围:  各种关节损伤及病变   2.诊治疾病举例:  (1)非化脓性关节炎:全身各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2)无菌性骨坏死:股骨头无菌性骨坏死、全身骨骼的无菌性骨梗死等;  (3)关节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慢性化脓性关节炎等;  (4)运动医学、运动损伤:各种关节损伤及半月板损伤、盘状软骨损伤、关节韧带损伤等;  (5)人工关节置换:各种人工关节置换术。四、手足及显微外科  1.诊治范围:  手足部损伤及病变  2.诊治疾病举例:  (1)四肢先天性畸形:先天性肢体缺陷、手、足部畸形;(2)手部损伤和疾病:手部的挤压伤、切割伤,手部关节脱位、韧带损伤、骨折以及手部肿瘤、炎症等;(3)足部损伤和疾病:足部关节脱位、韧带损伤、骨折以及足部肿瘤、炎症等;(4)肢(指)断离伤:断肢(指、趾)再植和再造;(5)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如四肢血管、神经、肌腱的损伤;(6)手部火器伤:由火药作动力发射或引爆的投射物(如弹丸、弹片等)所致的手足部损伤;(7)腱鞘滑囊疾病:如腱鞘炎、腱鞘囊肿等;(8)手足部感染:如手足部脓肿、甲沟炎等。五、小儿骨科  1.诊治范围:  14周岁以下儿童、青少年骨科疾病   2.诊治疾病举例:  (1)先天性及发育性畸形:肢体缺陷、手、足、脊柱等畸形;(2)运动系统及骨骺损伤:如各种脱位、骨折、软组织损伤等;(3)挤压综合征与骨筋膜室综合征:因肢体长时间受挤压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表现;(4)骨病骨肿瘤:营养代谢性骨病和遗传性发育紊乱性骨病,骨骼系统肿瘤和瘤样病损及软组织肿瘤;(5)骨和关节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六、骨病骨肿瘤科  1.诊治范围:  骨骼系统和四肢软组织肿瘤及病变  2.诊治疾病举例:  (1)骨骼系统肿瘤和瘤样病损: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2)四肢软组织肿瘤:起源于肌肉、韧带、骨膜、脂肪等软组织内的肿瘤;(3)营养代谢性骨病和遗传性发育紊乱性骨病:如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硬化、混合性骨病等。七、骨质疏松科  1.诊治范围: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2.诊治疾病举例:  (1)原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2)继发性骨质疏松: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脏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3)骨质疏松性骨折: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八、矫形骨科  1.诊治范围:  各种骨与关节畸形的矫正2.诊治疾病举例:  (1)先天性骨与关节畸形:如先天性髋关节畸形、先天性斜颈、鸡胸、拇外翻、扁平足等;(2)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创伤或手术后肢体弯曲或长度改变,存在成角、旋转或重叠畸形。小编提醒:不同医院门诊骨科分科会有差异,以上分科仅供参考,具体还要以就诊医院内的分科为准。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清楚自己患的是哪种骨科疾病,建议先去看普通骨科门诊,更多关于骨科就诊的攻略,你可点击→《门诊攻略 | 门诊就诊小贴士——骨科》、《门诊攻略 | 教你如何选择医生——骨科》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6-07-07阅读量2.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