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口中,约有1/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发病基础。很多人以为,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事。实际上,动脉硬化从年轻时就开始了,并且伴随一生,所以预防动脉硬化是终生的事。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原因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动脉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它涉及血管内壁的损伤、脂质的沉积、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等多个环节。这些过程共同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并逐渐形成斑块,从而狭窄或阻塞血管腔。 席刚明教授打比方道,“动脉硬化就像水管生了锈,其结果是管腔越来越窄。”如果这些“锈”把管道堵住了,就会造成很严重的不良后果。动脉遍布全身,动脉硬化也是全身性的。如果心脏冠状动脉堵了,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梗死;脑动脉堵了,可以导致中风;肾动脉堵了,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腿动脉堵了,走一段路腿就会痛,甚至可导致肢体坏死。席刚明教授提醒,步入中年以后,40多岁后,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就会迅速增加。30岁以后,就要提防血管硬化。 引起动脉硬化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等因素。其他诸如肥胖、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以及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等都可引起动脉硬化。 ▲ 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血管腔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防范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动脉硬化早期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席刚明教授建议,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人群最好每年进行动脉硬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管动态病理变化,为患者赢得早期治疗或干预的宝贵时间。 目前,动脉硬化的检测手段主要有两种:有创检测和无创检测。有创检测包括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是直接发现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对患者来说,有创性检查费用较高,有一定风险性,不适合常规筛查。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除了直观的影像学手段外,还可以进行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和踝臂指数/踝肱指数(ABI)的临床检测,可以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及时对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进行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了欧姆龙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受检者只需静息平卧,检测仪会自动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3~5分钟就可以检测完成。其具有速度快、无创伤、操作简便、准确灵活、价格实惠、适应人群广泛等众多优点,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 欧姆龙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3~5分钟即可知道动脉血管健康 哪些人需要进行动脉硬化检测? 1、具有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2、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降低)。 3、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4、长期头晕等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5、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6、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或陈旧性)诊断明确者。 ▲ 建议高血压、肥胖等人群进行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显示异常怎么办? 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及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安排进一步筛查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完善动脉的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如颈动脉彩超、四肢动脉彩超、头颈部动脉CTA、双下肢动脉CTA、冠状动脉CTA等,帮助患者明确病变部位、程度,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动脉硬化可以这样预防 席刚明教授提醒,动脉硬化在出现症状前是有办法预防、延缓,甚至逆转的。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针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并适当运动。 1. 控制饮食 每天平衡饮食,切勿偏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多吃鱼和植物油,少食动物性脂肪;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g以内。 2. 保持运动 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3-5次,可进行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剧烈的高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 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增加心脏负荷,易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4. 缓解压力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5. 药物治疗 由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出准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其中包含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7-25阅读量1884
病请描述:1. 心理精神因素对抽动患儿预后的影响?抽动障碍患者多有心理精神因素的异常,常见有情绪障碍,如表现焦虑不安、过分敏感、紧张恐惧等,或表现忧郁、易激动、好发脾气、冲动、攻击行为等,而这些心理精神因素可能造成抽动障碍主要症状更为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家长和教师对患儿均难以管教,往往出现严重的学习问题,严重影响患儿预后。有的抽动患儿除了有特殊学习能力缺陷之外,还因抽动症状,受嘲笑、歧视以致不愿上学或辍学,性格、行为的偏激可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就出现,并可影响身心健康。抽动患儿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需及时控制抽动和伴发的行为症状,减轻患儿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和情绪,对抽动障碍的预后和防止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抽动障碍患儿家庭因素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抽动患儿的家庭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国研究人员对抽动障碍患儿的研究中发现父母的不良嗜好对患儿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166例患儿中父亲有不良嗜好的为20例,占12%,其未愈病例中占2例。而母亲有不良嗜好的病例数较少,仅有2例,未愈病例占1例。如父亲在家吸烟能刺激患儿呼吸道,可能会引起喉中发声、清喉声、缩鼻等动作;打牌时嘈杂声音可使患儿情绪紧张、不安、睡眠不好,长期必将加重病情或诱发抽动,预后较差。所以父母,尤其是父亲应改掉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给患儿树立好榜样,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改善预后。3. 抽动障碍患儿身体其他器官功能有变化吗?抽动障碍患儿并无直接的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损伤,然而抽动障碍往往继发或伴发于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结膜炎、脑炎、脑外伤、染色体异常、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则可因其伴发疾病或继发疾病影响身体其他器官功能。另外,抽动障碍患儿易存在自伤行为,也可间接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对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疏导及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避免抽动障碍患儿身体其他器官受损的关键。4. 病程不同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有何不同? 抽动障碍按其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预后也不尽相同。如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相对较好。慢性抽动障碍可持续数年,病程越长,控制越困难,甚至伴随终生;第三型Tourette综合征,自愈的可能性很小,这一类型若在发病早期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其抽动症状一般可在16个月减轻并逐渐得到控制,即使存在少量的残留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够预测抽动障碍的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但有学者认为儿童期抽动症状的频度和严重程度难以预测成年期抽动症状严重程度。另外,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期表现为发声性抽动症状的患儿,成年后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程度要高于运动性抽动症状的患儿,但关于儿童期的一些抽动形式是否可以预测成年期抽动症状或共患病症状,目前仍存在争议。5. 抽动障碍患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吗?大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在长大后病情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完全缓解,所以对患儿的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一般不大,而且能够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只有少数病人症状会迁延,主要是因为抽动症状或伴发的行为障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或社交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所以发现孩子患了抽动障碍,要积极治疗,预防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加重。6. 母亲患有抽动障碍对怀孕有影响吗?目前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遗传因素有明显关系,但目前遗传方式尚不明确,此外,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的一定联系,因此,提示 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强迫症可能为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的不同表达,但是鉴于抽动障碍的可治疗性(删除),抽动障碍患者也适宜怀孕,但母亲患有抽动障碍对怀孕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孕妇同时伴有剧烈呕吐、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精神神经疾病时对胎儿也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能也不是很大,孕妇没有必要过于紧张,造成神经系统畸形和脑性瘫痪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也是其他致畸因素导致的。建议孕妇定期到医院随访。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早期干预,胎儿期也可以开始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预后。7. 婴幼儿时期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人的大脑有两个发育关键期,分别为胚胎期及婴幼儿期。在婴幼儿期中脑部重量增长最快,主要为胶质细胞增长、神经髓鞘及突触产生、树突细胞发育,神经细胞增殖是从妊娠3个月开始至出生后1岁,神经纤维细胞至4岁才完成分化。这时期是婴幼儿神经系统代偿能力最好、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时期给予良好的刺激,能有效促进树突、轴突等细胞结构形成及功能代偿。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该时期的婴幼儿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强大,是促进婴幼儿心智发育、体格发育及形成良好性格行为的关键期。近年研究发现婴幼儿心理、社会适应性、性格的形成与早期教育关系密切。研究结果也表明对0~1岁的婴幼儿按其神经心理年龄发展规律,由家长为其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大动作、语言、社会交往能力、感觉知觉、抚触等训练,干预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发现接受干预训练的儿童显著优于未进行干预训练婴幼儿,表明脑部发育与早期教育及成长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早期教育训练能有效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且随着训练时间延长,效果显著。情绪是婴幼儿心理特征之一,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商,但情绪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早期对婴幼儿情绪进行控制及干预不仅有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同时有助于促进智力及体格的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干预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依恋、哭闹、趋避、节律性差、反抗情绪、注意力分散及总体情绪控制好于未接受训练婴幼儿。表明早期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性格及情绪,这可能与早期教育能增加家长与婴幼儿接触的机会、促进亲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心因性疾病发病率有关。此外,抚触及大动作训练可起到促进婴幼儿神经发育、体格锻炼及增强抵抗力的作用。8. 调整微量元素对抽动障碍重要吗?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发病与血锌、铁、钙、镁微量元素缺乏有一定关系。当机体缺钙时,神经递质释放受到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抽动障碍的发生。铁缺乏还会造成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传导。锌缺乏还会导致机体内某些辅酶合成障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神经递质传导受阻,精神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缺锌能改变人的注意力、活动度、神经心理行为和运动的发展,影响认知能力。缺镁时可以发生肌肉颤抖、抽搐、注意力不集中及冲动行为,严重者出现惊厥。体内铜缺乏能引起酶体系的代谢紊乱,将使脑细胞色素氧化酶减少,神经系统失调,大脑功能会因此发生障碍,使脑活力下降,出现记忆衰退、思维紊乱、反应迟钝以及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等症状。血铅含量过高是抽动障碍的另一个危险因素,铅的沉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会造成神经细胞伤害,尤其是大脑皮质和小脑,而这些部位正是抽动障碍发病的主要解剖学损伤部位。综上所述,抽动障碍发病与血锌、铁、钙、铁微量元素缺乏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小儿出生后各个发育阶段都应该密切关注机体的微量元素水平,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紊乱对预防抽动障碍的发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 预防感冒对抽动障碍重要吗? 感冒是抽动障碍发生的常见诱因之一,当服药使大部分症状得到控制后,一次感冒又可能使症状加重,所以预防感冒可以减少抽动障碍的发作。因此,抽动障碍患儿应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受热,流感流行期间抽动障碍儿童不到或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一且出现感冒症状也不要着急,尽快服用相应药物控制刺激症状,如滴眼药水预防结膜充血诱发眼部症状,含片含化以减轻咽部刺激症状,同时应用抗病毒等感冒药物,防止抽动障碍的再发或加重。10. 如何预防抽动障碍的复发?(1)加强患儿日常生活管理(如减轻学习压力、改善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儿的应激能力;(2)注重改善家庭环境与促进心理调适能力,比如帮助家庭成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建立和谐、宽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不能在患儿面前表现出焦躁、愤怒的情绪),鼓励患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向上心态;(3)减少抽动障碍发生的诱发因素:饮食如海鲜、食用色素和添加剂、富含色氨酸等食品;预防感染,不要发生感冒、发烧这种情况;(4)遵从医嘱定期复诊,症状消失时须继续坚持用药。因为抽动障碍复发大多情况会加重病情,使疾病更为复杂,如由简单性抽动发展为复杂性抽动,甚至出现其他共患病,转变为难治性,为后续的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所以,在治疗抽动障碍过程中,家长不应急躁、频繁更换及停用药物,坚持足量足疗程治疗。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医药 2024-07-05阅读量2192
病请描述:肾脏疾病对身高发育的影响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基石。然而,当疾病悄然侵袭,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可能对其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深远影响。本文将围绕小侃(化名)的案例,一位8岁男童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斗争历程,探讨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有效治疗策略。 我的一名患者小侃(化名),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8岁的年纪本应是无忧无虑、快速成长的时期,却因身高增长缓慢、频繁腿疼及夜尿等症状,引起了家人的警觉。在初步的家庭关怀未能缓解小侃的症状后,家人带他来到我这就诊。这一决定,成为了小侃康复之旅的起点。 在我的细致询问和全面体检后,小侃被发现身高仅达到同龄儿童的第三百分位,伴有轻度贫血,尿液分析更是揭示了异常信号——微量蛋白尿。这一发现立即引发了我的警觉,指示进一步的肾功能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肾脏超声波检查,确诊小侃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这一疾病,以肾小球的慢性炎症为特征,长期存在会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进而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儿童最为敏感的生长发育环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对小侃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肾脏作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功能障碍直接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进而干扰钙磷代谢,导致骨骼生长受阻。其次,持续的炎症状态和蛋白尿导致的蛋白质丢失,不仅减少了儿童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供应,还加剧了能量消耗,使生长潜力受限。此外,伴随的贫血不仅让小侃易感疲劳,减少了他的活动量,还间接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效率。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我迅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以减轻肾脏炎症反应,保护剩余肾功能。同时,针对小侃的营养状况,制定高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饮食计划,并辅以铁剂和维生素D补充,以纠正贫血和促进骨骼健康。对于持续存在的蛋白尿,采取ACE抑制剂或ARBs类药物,以减少蛋白漏出,保护肾脏。此外,定期监测血生化指标和肾功能,以及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也是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6个月的精心治疗与持续随访,小侃的病情取得了显著改善。肾功能指标趋向正常,蛋白尿显著减少,贫血得到有效纠正。更令人欣慰的是,小侃的身高增长开始加速,逐步接近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体力和精神状态也有了质的飞跃。家长的积极反馈与小侃重新焕发的活力,是对我努力的最好肯定。 小侃的案例不仅是个人战胜疾病的励志篇章,更是对临床医学实践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儿童慢性肾脏疾病不容忽视,早期识别、精准治疗与全面管理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通过跨学科合作、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我们可以为更多像小侃这样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守护他们的健康未来。
生长发育 2024-05-25阅读量2512
病请描述:运用清热利湿法论治小儿肥胖病验案一则 导读 学龄期儿童,体胖数年,发现乳房增大1年,脾气急躁,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中医辨病为肥胖症;辨证为痰湿郁热证,治宜清利湿热,化痰降浊,方予邵师自拟肥胖方加减,效佳。 医案分享 初诊患儿,女,7岁半。 2023年9月9日初诊。 主诉:体胖3年,发现乳房增大1年 现病史:患儿自小体型偏胖,饭量大,家长诉喜食油炸食品、零食、奶茶等高热量食物,口气重,喜静坐,运动量少。近1年来身高增长缓慢,伴见乳房发育,入睡晚,夜寐欠安,脾气急躁,大便2日1解,偏黏,小便黄,无长期口服激素药物史,为求进一步诊治,故前来就诊。 刻下:体胖,双侧乳房隆起,易犯困,胃纳佳,夜寐欠安,大便黏腻,2日1解,舌质红,舌体胖大,苔腻微黄,脉滑数。 查体:身高133.5cm,体重40.8kg,BMI:22.9kg/m2,双侧乳房发育B3期,无硬结无触痛,无阴道分泌物。 辅检:(2023.8.27外院)生长发育评估示骨龄>实际年龄2岁;性激素测定:雌二醇14.78pg/ml,黄体生成素<0.04mIU/mL,卵泡刺激素0.38mIU/mL;乳腺超声提示:双侧乳房发育;经腹妇科彩超检查所见:子宫三径约2.2*0.7*1.8cm,卵巢大小左侧约1.0*0.7*2.1cm,右侧约1.7*1.1*2.2cm,均未探及直径大于4mm的滤泡回声。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 中医诊断:辨病:肥胖病 辨证:痰湿郁热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痰降浊 处方: 黄芩6g 麸炒苍术6g 泽泻6g 净山楂9g 丹参6g 荷叶9g 冬瓜皮12g 薏苡仁12g 陈皮6g 决明子9g 甘草片6g 白术9g 枸杞子6g 连翘3g 北柴胡6g 玫瑰花6g 14贴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1次。联合耳穴等外治法治疗。 嘱家长调整患儿饮食结构、控制食量,固定进餐时间,循序增加每日纵向运动的活动量,如摸高、跳绳、游泳、打篮球等,同时保证每日充足睡眠,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2023年9月23日二诊:家长代诉服药后体重减轻1.9kg,偶头晕乏力,食欲稍减,脾气仍急躁,夜寐转安,二便无殊,饮食结构逐渐调整,运动量较前增加。守原方加用石菖蒲9g矮地茶12g麸枳实6g干姜3g焦栀子3g,煎服14剂同前,继观。 2023年10月07日三诊:家长代诉近日体重减轻0.8kg,饮食偏嗜改善,进食后偶腹胀,脾气急躁,余无殊。治疗有效,原方加用槟榔6g,煎服14剂同前,继观。 患者长期于邵师门诊调理,方药随症加减,至2023年12月9日,患儿身高135.4cm,体重35.5kg,BMI19.3kg/m2。 本案患儿初诊时年龄为7.5岁,身高133.5cm,体重40.8kg,BMI22.9kg/m2,对照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标准,7.5岁女童BMI>19.2kg/m2可考虑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病机多属脏腑同病,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情志失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致气血、阴阳失调,故见肥胖。《素问·奇病论》曰:“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小儿饮食不知节制,喜好甜食,加上高热量食物的摄取,易脂肪堆积而成肥胖。《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以及《医学入门》载:“久坐久卧尤伤人也”。可见缺乏运动,脏腑功能失调,脂肪就此堆积,也易导致肥胖的发生。 小儿肥胖以食积、湿盛为标,脾虚为本。本虚标实,脏腑兼杂为常态,故治疗需在清热利湿、祛痰降浊基础上,重视固护中焦,调畅情志与脏腑气机。本案患儿平素体胖,发育提前,饮食过度,食积生热。小儿“脾常不足”,过食肥甘厚腻,营养过剩,超过脾之运化功能,则脾阳受困,健运失常,水湿停积,凝滞不散则变化成痰。水湿泛溢肌肤之间,故形体肥胖;痰湿互结,壅滞于乳房,出现乳房发育;若痰湿不化,日久郁而化火,可见舌红、苔腻微黄等症状。 首诊以自拟肥胖方黄芩、苍术、泽泻、山楂、丹参、白术、荷叶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将清热利湿,化痰降浊之法贯穿治疗始终。方中苍术芳香化湿、苦温燥湿健脾;白术甘温,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偏于守中;泽泻淡渗利湿兼以泄热,化浊降脂。“化湿、燥湿、渗湿”三法并用,守中有通,补泻并行,补则健脾助运,使化湿运积有权。加用山楂消食健脾、荷叶祛湿降脂、冬瓜皮利水消肿、丹参活血祛瘀生新,同时取黄芩苦寒之义,除湿浊、清胃火,以助抑制食欲,辅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因苦寒伤阳,故用薏苡仁、陈皮健脾助运,固护中焦之本。患儿脾气急躁易怒,邵师方中佐以北柴胡、玫瑰花,以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的目的,“气畅则痰消”。诸药合用,补泻兼施,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之效。 二诊患儿体重减轻,偶头晕乏力,加用石菖蒲以化痰开窍、健脾和胃,矮地茶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焦栀子凉血止血,加干姜,取其温热之性,以增散湿利水之能。三诊中患儿进食后偶腹胀,加用槟榔化痰消积,以助腑气通降。 小儿肥胖病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治病求本,要抓住饮食、遗传、运动缺乏、情志气机失调等因素,共同调节,使得机体内部保持阴平阳秘,气血脏腑和畅状态,改变肥胖产生的内环境。这就需要监督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坚持运动,以调动正气,内外协调,才能更好地免受邪气侵扰。 药对浅析 荷叶、决明子化湿降脂:荷叶,味苦,性平。归肝、脾、胃经。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中有“莲叶升阳气,消脂瘦身”之说。决明子入肝经,既有润肠通便、清泻肝火之功,又有清利降脂、平抑肝阳之效,与荷叶配伍可直达中焦,共奏化湿降脂之功,亦可起到的润肠通便作用。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2486
病请描述:张女士,是个心宽体胖的乐天派,家庭和睦,同事关系也不错。唯一遗憾的是,已经年逾四十了,还没抱上孩子。2018和2019年分别于孕7周,8周2次胎停清宫,当时B超均未见胎心,第2次胎停清宫时,胚胎染色体检查结果为16-三体。之后月经量有减少,但B超排除宫腔黏连。2020年12月因月经稀发半年就诊,当时体检:BMI28.1,高雄体征不明显。化验报告:性激素水平正常,雄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血脂和肝肾功能正常。B超提示双侧PCOM.胰岛素释放实验显示2小时GLU8.1mmol/L,INS88.14uIU/ml;生殖免疫检查异常报告提示CD16+56+比例偏高。诊断为PCOS,IGTT,复发性流产。考虑导致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为肥胖,糖代谢异常导致的排卵质量差,第二原因可能为细胞免疫紊乱, 给予二甲双胍0.5gtidpo和中医治疗,效果不佳,月经不规律,且自测BBT单相。21年4月复查,2小时血糖胰岛素无明显改善,体重未减轻。张女士非常发愁:难道这辈子就和孩子无缘了吗?21年5月开始进行身体成分管理,根据她的身体成分检查结果,即超重高体脂正常肌肉,给她进行饮食运动指导。这对张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张某在30多岁时曾尝试减肥,但因未能坚持而半途而废。告知她:已经42岁了,再不努力,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生娃了。张某养成了苛刻的“自律”,咬牙坚持了下来,2个月后体重减轻15斤,之后月经周期35-40天,自测BBT双相。 21年7月复查,性激素正常,2小时血糖6.5mmol/L,同意备孕,嘱备孕期间继续用二甲双胍,并进行卵泡监测。8月20日经期第17天复诊见成熟卵泡19-20mm,内膜厚7mm,试孕,给予阿司匹林和达芙通口服,但试孕未成功。之后2个月,她因工作繁忙未来就诊 11月28日患者突然来报喜,自测早孕试纸+。30日极少量出血给予达芙通保胎,停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 当时化验,CD16+56+:25.39%↑,促甲状腺素:1.17mIU/L,孕酮:20.15ng/ml,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868.90mIU/mL。12月2日: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1991.20mIU/mL。12月9日B超示宫内无回声8-8-7mm,因出血量略增加,达芙通加量至每天3顿,每顿10mg。12月23日B超示孕49天左右,见心搏,孕囊旁积液,双侧S/D正常,12月9日之后出血量反增加,达芙通加量值每天2顿,每顿20mg。22年1月6日血止。超声报告提示:1.宫内妊娠(63天左右)2.孕囊旁积液15-14-13mm,继前治疗。1月20日复查B超,1.宫内妊娠(77天左右)2.宫腔粘连带可能,停达芙通。 孕22周羊水染色体检查报告正孕期继续控制饮食,孕25周糖耐量筛查阴性。22年8月分娩一健康男婴。张女士尝到了“自律“带来的果实,断乳后继续健身达人的旅程,保持紧致的身材。另外。“自律”的习惯被她发展到工作领域,因而获得了晋升的机会,真是家庭事业双丰收。 妇科专家门诊(西院):周一上午,周二全天、周四全天、周五下午 特需门诊(西院):周三下午
王哲蔚 2024-05-14阅读量2057
病请描述:50岁糖尿病,空腹血糖8.2,失眠,现明显改善 ㅤ 50岁王大姐,刚来的时候血糖8.2,气色非常不好,很明显就是那种虚脱的瘦。 ㅤ 一年前诊断出来的2型糖尿病,当时没有治疗,血糖低的时候6.5,高的时候会高到8.9,其实很高了,但是她不想吃药,以为能靠饮食控制好,结果后来身体越来越差,出现入睡困难,便秘,感到害怕来找到我。 ㅤ 刻诊:脉细,苔白,舌胖、质暗淡。血压高压180,低压75,血糖8.2。 ㅤ 辨证后开方:太子参,五味子,麦冬,柏子仁,炒枣仁,首乌,丹参,砂仁,檀香,大黄,生黄芪。 ㅤ 服用7剂后口干现象缓解,睡眠改善,但依然感觉乏力多汗。高压140,低压70,空腹血糖7.3,都有了明显改善。这时,原方不变,再投7剂。最后,身体状态舒适,血糖平稳,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ㅤ 其实糖尿病并不难治,通过症状找到源头,再从源头 ㅤ 口干便干是阴虚,乏力消瘦容易出汗是气虚,这是典型的气阴两虚,而且王大姐除了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必须要解决血瘀的问题。 ㅤ 👉因而,我们来看这个方子: ㅤ 1、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 2、丹参、砂仁、檀香:行气活血,解决血瘀问题 3、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 4、大黄、首乌:通便 5、黄芪:补气 ㅤ 任何一种病,就像是一个机器出现故障了,只要找到故障的源头,那么机器就能运作,同理人也是一样。
王海颖 2024-04-01阅读量1194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是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罹患风险的一组异常健康状况,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腹部脂肪过多(苹果身材)。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常常合并存在,两者有着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是银屑病常见合并症 代谢综合征是银屑病最常见合并症之一。合并症会影响银屑病治疗用药。往往需要预防性用药,以减少罹患心脏病、卒中等严重疾病的风险。 银屑病性炎症是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关联的桥梁 银屑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促炎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银屑病性炎症可诱发代谢综合征。 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在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中起作用 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都存在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可导致DNA断裂而引起细胞死亡。内质网应激影响人体蛋白质合成、碳水化合物转化和脂肪产生等功能。 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有关联 脂肪细胞因子在脂肪代谢和维持器官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低水平脂肪细胞因子的银屑病患者容易发生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严重程度影响代谢综合征罹患风险 病情严重的银屑病患者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对于严重的银屑病,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需要考虑同时使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 肠道微生物组与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 肠道微生物组包含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人体代谢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影响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病情。有研究发现,肥胖症和银屑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出现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可能诱发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影响银屑病治疗用药 有些银屑病常用药可能诱发或加重代谢综合征。例如,合并肥胖症或2型糖尿病者,需慎用氨甲喋呤;环孢霉素可诱发高血压、减弱脂肪代谢能力和增加胰岛素抵抗。某些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也可能影响体重或影响脂质代谢。另外,某些心血管疾病常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或β阻断剂(如美托洛尔),可能加重银屑病。 生活方式转变有助于控制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 生活方式转变,如饮食调整、增强体育运动、戒烟等,有助于银屑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治疗。饮食中,摄入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和脂肪过多,而摄入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和精益蛋白(鸡肉、鱼肉等)不足,可导致超重或肥胖,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赖伟红 2024-04-01阅读量1960
病请描述:2.2体质因素作为重要辨病依据 体质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所形成的素质特性,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其根据个体的形质、机能、心理等因素,每个个体存在差异性。体质形成受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活、饮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变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通过机能、心理等差异现象表现出来。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由来己久,始见于《内经》,其中可找到系统的阐述。指出体质与脏腑的形态结构、气血盈亏等多方面的相关性。临床上对患者予以施治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案,将体质与“治未病”的中医思想相结合,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预防和治疗疾病。《灵枢·五音无味》提出女性的体质特点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女子善郁,易致情志异常,肝脏首当其冲,长期的情志不舒,郁郁寡欢,气机郁滞,易形成肝郁体质。黄煌教授归纳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体质的指征分为六种,包括木火质、肝郁质、脾弱质、温热质、阴虚质、阳虚质。其中有对肝郁质临床表现的详细描述。由于机体先、后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体质存在诸多差异,对于其分类主要是根据个体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予以划分。 体质的类型及命名方法存在诸多差异,但其划分基础均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为理论基础,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的思维方法,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个体的体质的特异性,往往导致了对某种病邪或疾病的易感性,并在疾病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现代医家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属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周仕萍等分析乳腺增生与体质关系中发现病例组中气郁质患者比例最多占32.70%,黄守清等研究甲状腺结节与体质的关系中发现阴虚、气郁、阳虚、气虚质为主要的的危险因素,通过辨析体质的不同从更多的层面认识疾病,对于临床认识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田琳等通过调查慢性胆囊炎与体质分布情况发现湿热质最多,占整体的16.7%,其次为气郁质为34人,占全部的l6.2%,分析其原因发现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体质所致。由上可知体质可以影响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性,而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四个疾病中临床观察发现偏颇体质中均以气郁质多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诸郁均不离肝。又有《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记载:“厥阴有余病阴痹……涩则病少腹积气。”表明厥阴脉涩,经气不足,可能会发生少腹积气等病证。此外由韩国李济马先生创立的四象医学,根据人体阴阳含量多少,将人体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种类型,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与传统中医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但各有千秋。 3、临床中整理发现合并有乳腺增生的患者在“肝郁”的基础上,多伴有郁而化火的证候特点,如临床上多表现为烦躁,易怒,头痛等症。并且平素多有情志不舒或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无法及时疏解,郁滞于里,故而为病。合并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多有痰作祟,甲状腺结节的基本病机为肝脾受损,肝郁克脾,运化失常,蕴酿成湿,聚湿成痰,痰气郁结,阻滞气机日久可生瘀血病变,或痰郁化火伤阴,形成阴虚火旺之变,痰结气郁血瘀结于颈前,发为瘿瘤。合并有胆囊炎的患者多伴有湿性的特点,平素多嗜食辛辣肥甘之品、嗜茶饮酒,损伤脾胃,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或起居不当,湿邪侵入而致病,临床上除了表现为恶心、暖气、腹胀、进食油腻加重等症状外还有湿袭阴位所致的白带增多,或伴有异味,或阴瘁等妇科伴随症状。故选用桂枝茯苓丸合加味逍遥散,根据合并有不同疾病表现为不同证候的特点,加减用药,主次分明,阴阳兼顾,异病同治,为患者减轻心理及经济负担。同时对于单发子宫肌瘤的患者,按“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益气健脾,调和阴阳,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选自:申蕾等,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 原文链接地址: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3-07阅读量2045
病请描述:最近78岁的退休教师蒋老师遇到了烦心事,本想准备出国看儿子,出国前检查身体,却发现了异常,验血的肿瘤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达到19.485ug/L,需要去看泌尿外科,于是他非常焦急的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邓刚主任主任接待了他,邓主任告诉蒋老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简称PSA)是判断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敏感指标,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是急剧升高,一组来自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全国30个登记处的数据显示,1988~1992年的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96/10万人口,1993~1997年为3.09/10万人口,1998~2002年为为4.36/10万人口。1979年中国台湾地区仅有98位前列腺癌新病例;1995年已上升至884位,年龄标准化发生率达7.2/10万人口,2000年有635人死亡,死亡率为5.59/10万人口。2007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的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81/10万人,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美国,大于70%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都超过65岁,50岁以下男性很少见,但是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呈指数增长。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其中一些已经被公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一级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2个或2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邓主任看过检查单后,告诉蒋老师出国游可能要改变了,罹患前列腺癌的可能很大,邓主任说:直肠指检(DRE)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佳的初筛方法。最初可疑前列腺癌通常由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应接受例行DRE和PSA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一次的检查。中国台湾地区专家共识,推行美国建议为佳,中国大陆专家也是同样看法,国内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进行常规PSA和DRE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定期检查、随访。对DRE异常、有临床征象(如骨痛、骨折等)或影像学异常等的男性应进行PSA检查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血清总PSA(tPSA)>4.0ng/ml为异常。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复查。血清PSA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PSA值各年龄段分别为:40~49岁为0~1.5ng/ml,50~59岁为0~3.0ng/ml,60~69岁为0~4.5ng/ml,70~79岁为0~5.5ng/ml,≥80岁为0~8.0ng/ml。临床上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取得组织病理学诊断得以确诊。少数病人是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病理中偶然发现前列腺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因此,推荐经直肠B超等引导下的前列腺系统穿刺,除特殊情况不建议随机穿刺。所以蒋老师首先需要住院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蒋老师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住进了市一医院的泌尿外科病房,做了相关检查,经直肠前列腺精囊超声检查发现蒋老师的前列腺增生伴多发钙化斑,前列腺左侧外腺区有1.9*1.0*1.9cm的不均质回声结节,界欠清,未见明显包膜,形态欠规则,结合PSA检查要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又进一步做了磁共振检查,前列腺MRI平扫+增强见前列腺外形增大,左后外周带局部结节样短T2信号影,增强后强化明显,局部包膜尚完整。前列腺周围静脉丛高信号存在,两侧精囊腺未见异常信号。相邻膀胱壁完整。检查结果:前列腺增生伴小囊变;前列腺左后外带结节,考虑占位性病变,请穿刺进一步检查。邓主任很快安排了穿刺活检。在等待休息一周后病检结果回来了:左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5+3=8)右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3+3=6)。这样就确诊了,已经属于前列腺癌高危患者了。前列腺癌的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一旦前列腺癌诊断成立,建议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准确的临床分期。很快邓主任又给蒋老师安排了全身骨扫描ECT检查,未发现全身骨转移。 这样蒋老师诊断为T2C期前列腺癌,下一步主要是治疗方案了。邓主任说目前治疗方案选择是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理,我们推荐循序:对于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低危前列腺癌为: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2)根治性放射治疗,3)主动监测。主动监测主要是对低危的前列腺癌患者主动监测前列腺癌的进程,在出现肿瘤进展或临床症状明显时给予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简称根治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已尝试治疗进展性前列腺癌。主要术式有传统的开放性经会阴、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近年发展的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手术要考虑肿瘤的危险因素等级、患者预期寿命和总体健康状况。尽管手术没有硬性的年龄界限,但应告知患者,70岁以后伴随年龄增长,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将会增加。放射治疗又分为外放射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①根治性放射治疗②辅助性放射治疗③姑息性放射治疗:主要缓解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外放射治疗的外照射技术主要包括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等。近距离照射治疗包括腔内照射、组织间照射等,是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或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进行照射。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包括短暂插植治疗和永久粒子种植治疗。后者也即放射性粒子的组织间种植治疗,相对比较常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准确定位,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内,提高前列腺的局部剂量,而减少直肠和膀胱的放射剂量。根据病情也可以选择近距离照射治疗联合外放疗或内分泌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采用内分泌治疗,机理是前列腺细胞在无雄激素刺激的状况下将会发生凋亡。任何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均可被称为雄激素去除治疗,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去势和抗雄(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治疗。内分泌治疗方案主要有:①单纯去势(手术或药物去势);②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③间歇内分泌治疗;④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⑤辅助内分泌治疗等。这些手段都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根据蒋老师年纪较大、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高危前列腺癌等的病情,我们经过和患者及家属反复交流,制定了近距离照射为主,根据随访结果配合内分泌治疗的方案。给予125碘(125I)永久粒子植入,手术很顺利,术后5天蒋老师出院。术后一月复查CT,粒子位置良好,血PSA降至0.2 ng/ml以下了。蒋老师这下可以放心地去美国看孙子去了。 邓主任最后告诉大家,前列腺癌发病原因虽然主要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但是外源性因素会影响从潜伏型前列腺癌到临床型前列腺癌的进程,这些因素的确认仍然在讨论中,但高动物脂肪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过多摄入腌肉制品等。阳光暴露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呈负相关,阳光可增加维生素D的水平,可能因此成为前列腺癌的保护因子。在前列腺癌低发的亚洲地区,绿茶的饮用量相对较高,绿茶可能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因子。 前列腺癌的预防至少要从40岁就要开始,前列腺癌保护,你准备好了吗?
邓刚 2023-12-04阅读量1518
病请描述:天赐小兄弟,造就了男性,若小兄弟不行,男性也会遭到致命打击,所谓小兄弟不行,其实就是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vsfunction,ED),一旦患上这种毛病,小兄弟在做爱做事的时候,就没办法站起,即使站起也保持不了足够的时间,就没有办法顺利的爱爱。我们的性功能障碍门诊,主要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那什么是ED呢?ED就是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勃起以进行满意的性交。男性从产生性冲动到勃起有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神经、激素、血管等身体因素的协调,以及心理因素的配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表现,引起勃起功能障碍,也就是ED。 过去,往往将男子“性无能”泛称为“阳痿”,其科学界定不确切,并且带有歧视性贬义。直到1992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经有关专家讨论,决定用勃起功能障碍(ED)一词代替阳痿。偶尔一次“不行”不属于病态,一般来说如果三个月连续不能充分勃起,性交失败率已经超过1/4,很不幸,说明你患上了ED,这不仅伤害了男性的自尊心,更可能导致男性不育,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破坏原本和谐的家庭。 这不27岁的IT精英小杨就遇到了“大麻烦”,最近3个月对自己的性生活格外的不满意,婚后曾避孕1年多,但是每日工作繁忙,性生活频率本来不高。在父母催促下开始准备生育,却发现勃起功能不佳,连连失败,越是着急准备,越不成功,溃不成军甚至开始逃避性生活,小杨慕名来找泌尿外科邓刚主任求诊。邓刚主任详细询问了病史、进行检查后,发现各项化验检查基本正常,诊断“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碍”。给予心理疏导,改善生活方式,辅助用药后恢复和谐性生活。 邓刚主任说,诊断ED还需要注意ED发生时的性欲如何?性刺激下阴茎能否勃起?硬度是否足以插入?能否维持足够时间?有无早泄等射精功能障碍?在时间上要了解ED发病是突然发生,还是缓慢发生,程度是否逐渐加重?在环境上注意ED是否与性生活情景相关?有无晨间勃起等?过去与现在有无夜间及晨醒时阴茎勃起,性幻想或视、听、嗅和触觉刺激有无阴茎勃起。 专家曾在我国北京、重庆及广州3个地区对2226位20岁以上男性的问卷调查中。ED患病率为28.33%,40岁及以上年龄段ED患病率为40.20%。另一组北京地区大样本调查显示,ED患病率为41.2%,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受到ED的困扰,然而患者的救治率仅为17%。一个难以启齿的疾病,难言之隐的痛,深深地挫伤男人的自尊心,也不求助医生。有的人有了ED,自己偷偷去药店购买药物来解决。 45岁黄老板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常常喝酒应酬。但是最近两年觉得“性趣”减弱,一度以为是工作劳累。因为连续两年没有性生活,被妻子怀疑有了外遇,婚姻一度走到了边缘,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私下服用一些壮阳药也无效果,终于鼓起勇气向妻子袒露心声,在妻子的鼓励下找到了邓刚主任,给予相关检查才发现血脂和血糖已经超出正常很多,他本人毫无察觉。 邓刚主任介绍说,ED分为心理性、器质性和混合性三种,器质性ED指的是由一些疾病导致的“不行”。心理性ED指的就是心理及精神障碍导致的“不行”或加重其病情;混合型顾名思义,就是两种因素都存在。其实ED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ED的发生不仅受到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躯体疾病以及性伴侣关系、家居状况等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手术等,发育过程有无消极影响与精神创伤,成年后有无婚姻矛盾,性伴侣不和,缺乏交流;意外坎坷,工作压力大,经济窘迫,人际关系紧张,性交时外界干扰;自身不良感受,怀疑自己的性能力,自卑;性无知或错误的性知识;宗教和封建意识影响等。这些因素中的任意一种异常都可能导致勃起障碍。 60后的男人同样不可或缺“性福”。52岁的吴先生是某事业单位职员,离异5年,常年熬夜上网打游戏,长期高血压,2年前突发脑梗塞,因为治疗及时,无运动后遗症。但从前更加不爱运动,自己注重加强饮食营养。与新女友相处1年,性欲很强,但是勃起功能似乎完全丧失。着急怕女友分手,遂来找邓主任治疗,给予相关检查,发现血、尿糖很高。给予降糖降脂并加强运动,按需口服万艾可,勃起功能恢复,喜结良缘,羡煞旁人。 我们按照ED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按阴茎勃起硬度分级:1级,硬度像豆腐,阴茎只胀大但不硬为重度ED;2级,硬度不足以插入阴道,质地像剥皮香蕉,为中度ED;3级,能插入阴道但不坚挺,质地像带皮香蕉,为轻度ED;4级,阴茎勃起坚挺,质地像新鲜的小黄瓜,为勃起功能正常。 其实,ED并没有那么可怕,它和其他疾病一样,可以通过特殊检查、实验室检查、体检检查、相关的激素水平测定找到病因结果,然后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得到控制和恢复,千万别因为羞涩,难以开口,耻于求医。大家经过全面的检查,积极的治疗,就可以早日恢复,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正视疾病,找出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 而黄老板的病因就是因为躯体疾病中的糖尿病、高血脂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外周血管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而影响勃起功能,查明原因后,邓刚主任给予降糖降脂药物并配合对症规律服用PDE-5抑制剂后,在专业治疗下恢复了正常,重振雄风。 那我们平时生活中该如何预防ED的出现呢?邓刚主任这样说:首先要矫正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高血脂、肥胖、药物滥用等;加强原发疾病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阴茎硬结症、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调整心理状态:解除焦虑、紧张、抑郁等;加强性医学教育;和谐夫妻感情:配偶参与,配偶鼓励。其次是要饮食调养,如新鲜蔬菜水果,补充坚果,牛肉,肌肉,山药,海参,墨鱼等,都有助于提高性功能,改善阳痿早泄。此外,规律运动是最好的壮阳药,让你在应付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能有剩余精力和爱的她颠鸾倒凤。要了解性知识,正确对待性欲,避免产生恐惧感,夫妻之间多交流,以消除双方不和谐的因素,这样更有助于一起愉快的玩耍,但以上这些只是预防和辅助治疗ED的一些手段,如果症状严重还是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邓刚主任最后还告诉大家,性功能障碍门诊就诊的项目还有包括性欲减退或亢进、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异常勃起、早泄、不射精,逆行射精。 谁都可能有低迷、软弱的一天,逃避拖延并不可取,坦然面对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不要跟着小广告走,积极就诊正规大型医院的男科门诊,不要耽误了快乐的自己,男同胞们应该勇敢地走出这一步。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男同胞们,健康生活,做一个坚强勇猛的男人!
邓刚 2023-12-04阅读量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