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多血质 > 内容

多血质内容

儿童便秘

病请描述:一、初步评估与鉴别诊断 1.病史采集:     -排便频率(≤2次/周)、粪便干粗、伴随症状(腹痛、肛裂等)。     -重点排查高发时段:转奶期、如厕训练期、入学后。     -家族史、用药史(如钙剂、抗生素)及精神因素(排便恐惧、学校回避)。 2.体格检查:     -腹部触诊(左下腹粪块)、肛门指检(直肠嵌塞或结构异常)。     -生长评估,排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器质性排查:     -若存在报警征象(如新生儿期便秘、生长迟缓、血便、腹胀呕吐),需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过敏性疾病等。 二、基础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膳食纤维:推荐每日摄入量=年龄+5g(如5岁儿童需10g/日),优先选择全谷物(燕麦、玉米)、高纤维蔬果(西梅、火龙果、西兰花)及豆类。     -水分补充:按年龄调整饮水量(如1-4岁:1300ml/日;4-7岁:1600ml/日)。     -母乳/配方奶优化:母乳喂养者母亲避免辛辣饮食;配方奶可选含益生元或低棕榈油成分。 2.排便习惯训练:     -定时排便:餐后30-60分钟(利用胃结肠反射),每次10分钟,避免久蹲。     -姿势调整:双脚支撑(如垫脚凳),身体前倾以增加腹压。 3.运动与腹部按摩: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脐周)5-10分钟,促进肠蠕动。     -鼓励户外活动(≥1小时/日),婴儿多进行俯卧或爬行训练。 三、药物治疗方案 1.急性嵌顿处理:     -开塞露(10ml/次)或甘油栓解除嵌塞,短期使用(避免依赖)。 2.维持治疗:     -渗透性缓泻剂:       -乳果糖(起始剂量1-2ml/kg/日,分次口服,维持2-4个月后逐渐减量)。       -聚乙二醇3350/4000(0.8g/kg/日,疗程≥6个月)。     -膳食纤维补充剂:小麦纤维素制剂(需配合足量饮水)。 3.辅助用药:     -益生菌:短期使用(2-4周)可能改善肠道菌群,但对慢性便秘效果有限。     -禁忌: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及含大黄类中成药。 四、行为干预与心理支持 1.如厕训练:     -2-4岁儿童需循序渐进,避免强迫性训练导致排便恐惧。     -采用正向激励(如奖励贴纸)建立排便反射。 2.心理疏导:     -针对学校回避排便或肛裂后疼痛恐惧,联合心理科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五、随访与长期管理 1.疗效监测:     -记录排便日记(频率、性状、疼痛评分),每4周评估药物剂量调整需求。     -功能性便秘需维持治疗6-12个月,复发率约30%。 2.家长教育:     -强调饮食与行为干预的长期性,避免过早停药。     -指导识别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便血)并及时复诊。 六、特殊情况处理 -婴儿便秘:母乳喂养者排查母亲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添加西梅汁(稀释后5-10ml/次)。   -肛裂/痔疮:温水坐浴+凡士林局部涂抹,必要时短期使用局麻药膏。

宁铂涛 2025-03-17阅读量594

心梗后反复心衰,原来是缩窄性...

病请描述:冯先生,57岁,河北沧州人,平时身体健康,但1年半前(2020年10月),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当时就近送到天津某医院,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回旋支闭塞,用药物球囊扩张,重新打通了这根血管。出院后,冯先生一般情况还可以,就是有时感觉乏力。这样过了半年,到了2021年4月底,冯先生因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在河北某市级医院住院,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缺血性心肌病,建议药物抗心衰治疗。 出院后的冯先生坚持吃药,但病情却越来越重,1个月后再次住院,检查后还是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导致的心力衰竭,继续药物治疗。此后,冯先生就开始了反复心衰,反复住院的循环,住院间隔越来越短,病情也越来越重,1年内住院次数达到近10次,不管是经济压力,还是身体上的折磨,让老冯全家心力交瘁。 时间到了2022年1月,老冯的病情更严重了,已经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稍微活动就感觉胸闷气短,双下肢严重水肿,到了天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查血肌酐558umol/L,血钾7.4mmol/L,达到急诊血液透析的指征,但当时血压低,收缩压只有70-80mmHg,不适合做血液透析,治疗上出现两难境地,医院一度开出了病危通知书。 后来,老冯的病情有所缓解,但因为病情复杂,合并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虽又看过几家三甲医院,但都没有给予进一步的治疗。最后,老冯的子女通过朋友的关系,联系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主任。他们通过手机把病例资料传给我,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老冯是有手术机会,虽然手术有风险,但等下去,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预期寿命也不长了。最后,老冯及家属决定来上海市胸科医院看一下,如果上海再解决不了,那其他地方也不用去看了。 来上海住院后,详细问了发病的来龙去脉,结合心超,胸部CT等,认为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明确,另外还复查了冠脉造影,目的是判断手术中冠脉缺血的风险及准备预案。还通过肘正中静脉测量了静脉压,达36cmH2O柱,说明心包对心脏的压迫非常严重,手术指征非常强烈。 住院1周后,手术如期进行。我们首先通过正中切口,打开患者的胸腔,术中证实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心包明显增厚,8-10mm,质韧,紧紧地包饶着心脏。我们按照标准的手术步骤,逐渐的将心包切除,这时可以看到心脏“欢快”地搏动。术后,经过手术、监护、护理团队的配合,老冯恢复顺利,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张步升 2024-08-07阅读量2022

近视的预防

病请描述: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近视不仅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健康问题,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近视的矫正和控制分为西医和中医两种治疗手段:    西医的治疗手段:(一)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对于近视儿童,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的类型,近年来特殊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也成为临床可供选择的近视矫正措施,特殊光学设计的框架眼镜对于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二)角膜接触镜。1.软性接触镜: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多焦软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无自理能力的儿童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指导和家长细心护理下使用。2.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RGP):RGP镜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者,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3.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的进展。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在一般接触镜适应证与非适应证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规律随诊,预防感染。对于较高屈光度等疑难病例,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验配。    中医的治疗手段中医的研究表明,虚性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近视,中医九种体质中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以及血瘀质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上,耳穴压豆、针灸、中药熏蒸和中药内服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尤其耳穴压豆疗法是最常见的近视防控手段,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而备受青睐。耳穴压豆可以通过疏通眼部周围的经络,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另外,中药熏蒸能明显改善眼部疲劳和干涩情况。内服中药则可以调节全身气血,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调整体质偏颇,从根本上改善视力问题。    预防近视需多方面着手,除了医疗干预,家长和老师们也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多方面着手,帮助孩子们预防近视。1.近距离用眼:近距离用眼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用眼的总量外,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长(>45分钟)和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监督和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近距离用眼习惯。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重要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提倡学校多支持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提倡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从而达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量。3.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4.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5.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症状。临床研究表明,与不做眼保健操相比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滞后,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从而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亦可采用中医穴位电刺激等中医外治法改善调节功能异常。6.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还包括过多和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时间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均衡等。

微医药 2024-07-15阅读量2720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

病请描述: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中度至重度搏动性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学术界定义为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一、流行病学偏头痛影响了全球大概18%的人口,全球大概有13.3亿的偏头痛人群。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2019研究报告显示,偏头痛目前仍是全世界第二大导致患者失能的病因,且在中青年女性中排名第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6%,超过了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年偏头痛的年患病率是9.3%,大概有1.5亿人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年龄段(15-49岁)患病。我国偏头痛患病率是9.3%,但症状就诊率是52.9%,诊断正确率是13.8%,急性期治疗率是26.6%,预防治疗是22.7%。在中国,80.3%的偏头痛患者是由初级保健水平的全科医生管理,尤其是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更常见。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这个年龄段发作频繁、症状剧烈。偏头痛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常有遗传背景,在患有癫痫、抑郁症、哮喘、焦虑、卒中和其他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偏头痛也更为常见。 二、偏头痛类型根据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型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等。慢性偏头痛是指每月符合偏头痛特点的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而且每个月至少发作8天。这类头痛的诊断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尤其是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学术界对偏头痛有非常细致的分类,更多用于学术研究。临床上,还有一些临床较少见的偏头痛类型:这是头痛与您的经期有关的时候。 这些通常发生在月经开始前 2 天,并持续到月经开始后 3 天。 您也可能在一个月的其他时间出现其他类型的偏头痛,但月经前后的偏头痛通常没有先兆。这种也称为偏头痛。 您有先兆症状但没有头痛。 事实上,先兆通常是这类偏头痛的主要警示信号。 但您也可能有恶心和其他偏头痛症状。 它通常只持续约 20-30 分钟。 您有平衡问题、眩晕、恶心和呕吐,伴有或不伴有头痛。 这种通常发生在有晕车病史的人身上。专家对这种类型知之甚少。 它会引起胃痛、恶心和呕吐。 它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典型的偏头痛。 您的身体一侧有短暂的麻痹(偏瘫)或无力。 您可能还会感到麻木、头晕或视力改变。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中风的征兆,因此请立即就医。这类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甚至失明,但是眼科检查正常,这类偏头痛与脑干先兆性偏头痛的区别在于视觉症状仅限于单眼。脑干先兆性偏头痛,实际上是指基底动脉先兆性的偏头痛,可能和基底动脉重要的后循环血管的功能收缩障碍有关系,患者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或者短暂一过性的意识模糊、偏头痛。此类病人需要跟后循环脑梗死进行鉴别,如果患者初次发病,是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有没有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从临床表现很难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初次发病,很明确地鉴别,尤其在急诊,没办法进行很好的血管评估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此类患者预防的治疗方法和偏头痛类似,要避免咖啡因、腌制的食物、过度疲劳、生活不规律等诱发偏头痛发作的诱因。还需要对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干预,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管性的病变的评估,包括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变等。这种严重的偏头痛可持续 72 小时以上。 疼痛和恶心非常剧烈,您可能需要去医院。 有时,药物或药物戒断会导致它们。这会导致眼睛周围疼痛,包括周围肌肉麻痹。 这是一种医疗急症,因为症状也可能由眼后神经受压或动脉瘤引起。 其他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或其他视力变化。 三、基本病因与风险因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基于人群的家庭研究表明偏头痛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尤其是先兆偏头痛 。 受体及其调节位点似乎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事件有关。使用功能候选方法并使用来自 15q11-q13 基因组区域的标记对 10 个家族进行基因分型,该区域包含编码受体亚基的基因。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青春期女性发病尤其明显,而且常常有月经期发作规律,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不再发作。女性患偏头痛的频率是男性的三倍。2、年龄。 大多数人在 10 到 40 岁之间开始出现偏头痛。但许多女性发现她们的偏头痛在 50 岁后会好转或消失。3、家族史。 五分之四的偏头痛患者有其他家庭成员患偏头痛。 如果父母一方有此类头痛病史,则他们的孩子有 50% 的几率患上此类头痛。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风险会上升到 75%。4、其他。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癫痫会增加患病几率。 四、诱发因素来自工作或生活的压力、紧张、情绪不稳定、应激及应激后放松可诱发偏头痛。当您感到压力时,您的大脑会释放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痛。过度焦虑也可能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许多女性注意到她们在月经前后、怀孕期间或排卵期间会感到头痛。 症状也可能与更年期、使用激素的节育或激素替代疗法有关。如明亮或闪烁的灯光、大声喧哗等。大声的噪音、明亮的灯光和强烈的气味会引发偏头痛。浓烈的气味(香水、油漆味、二手烟等)均可诱发偏头痛。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可加重偏头痛。另外,经常服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也会诱发偏头痛。唤醒-睡眠模式的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强烈的体力活动可能诱发偏头痛,包括性活动吸烟同样是一个诱导因素摄入过多或摄入不足会导致头痛。 咖啡因本身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 五、症状偏头痛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开始常为隐约疼痛,逐渐变为搏动性疼痛,活动时加重,还可从头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累及头前部或整个头部;对光线、噪音和气味敏感;伴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部疼痛;食欲差;感觉非常的暖或冷;肤色苍白;疲劳;头晕;视野模糊;腹泻。比较罕见的症状包括发烧、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大多数患者的头痛持续约4小时,但严重者可持续超过3天。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因人而异,每月发生2~4次较为常见,但有些患者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偏头痛,也有些患者一年仅发生一两次。 六、就医,偏头痛的诊断非常依赖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偏头痛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应记录发作及处理的情况,并在就医时向医生描述。对于有头痛史患者,若头痛模式改变或突然感觉不同于以往,应尽早就医。若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就医:1. 突发的、严重的头痛;2. 头痛伴发烧、颈部僵硬、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复视、乏力、麻木或言语障碍;3. 头部受伤后头痛,特别是头痛加重;4. 咳嗽、劳累、紧张或运动后,头痛加重;5. 年龄超过50岁新发头痛。 七、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着重于神经系统检查,根据先兆症状及头痛性质,可能会检查意识是否清醒、言语交流状态、眼部活动、颈部强直性等,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一旦判断为偏头痛,如果患者还在发作期可能会快速叮嘱患者安静休息,以避免过多检查诱发更为严重的头痛发作。2、血液检查一般考虑偏头痛很少进行血液检查,当怀疑合并有血管疾病、脊髓或颅内感染、内分泌性疾病时,可能安排相关检查。3、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产生大脑和血管的详细图像,其可帮助医生排除脑肿瘤、卒中、脑出血、感染及其他脑和神经系统疾病。4、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使用一系列X射线可创建大脑的详细横截面图像,有助于医生排除肿瘤、感染、脑损伤、脑出血及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5、腰椎穿刺若怀疑颅内感染、出血或其他潜在疾病,医生可能会推荐腰椎穿刺。6、血清CGRP浓度检测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血清CGRP浓度与偏头痛密切相关。 八、鉴别诊断,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作出临床诊断。而通过脑部CT、MRI等检查,可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偏头痛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丛集性头痛,这是较少见的一类头痛,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持续15分钟~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本病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2、紧张型头痛,这类头痛为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3、症状性偏头痛,由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由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颅内肿瘤;由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膜炎等。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由内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表现为双侧搏动性头痛,头痛在发生时间上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部分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可逆性脑白质损害表现。 4、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这类属于继发性头痛。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可呈类偏头痛样或同时具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性质的混合性头痛,头痛在药物停止使用后2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对预防性治疗措施无效。 九、治疗 偏头痛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临床治疗偏头痛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轻-中度头痛·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应用;· 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 中-重度头痛,严重发作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麦角类制剂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复方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须注意: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因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此外,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1)缓解疼痛。 非处方药通常效果很好。 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咖啡因和布洛芬。 切勿给 19 岁以下的任何人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存在瑞氏综合症的风险。 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时要小心,因为它们也可能会加重头痛。 如果你使用它们太多,你可能会出现反弹性头痛或变得依赖它们。 如果您每周服用任何 OTC 止痛药超过 2 天,请与您的医生讨论可能效果更好的处方药。 他们可能会推荐可以很好地缓解偏头痛的处方药,包括曲坦类药物,以及较新的迪坦类药物。 您的医生可以告诉您这些是否适合您。(2)恶心类治疗药。 如果您因偏头痛而感到恶心,您的医生可以开药。(3)曲坦类。 这些药物可以平衡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您可能会吞下一颗药丸、在舌头上溶解的药片、喷鼻剂或打一针。 示例包括阿莫曲坦、依曲普坦、利扎曲坦、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 2、伴随症状治疗,恶心、呕吐者有必要合用止吐剂,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氯丙嗪。伴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3、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等不同治疗方法。有中草药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哪些中草药可能缓解偏头痛。但是,中医治疗偏头痛有悠久的历史。治疗偏头痛的中药主要有具有平肝、息风、理气、活血通络、止痉等作用的天麻、三七、柴胡、川芎、全蝎、白芷、香附、钩藤、葛根、白芍、郁李仁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针灸方面,从偏头痛发病的位置来说,它主要是在耳面部,基本上的以足少阳胆经,就是以少阳经也就是手上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阳明胃经受累为主。在治法上强调的是通络止痛、疏利少阳,取穴方面可以取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的穴位。最常用的穴位,如风池、太阳、头维、率谷、合谷、太冲、外关、足临泣。另外,脊椎按摩疗法、按摩、穴位按摩、针灸和颅骶疗法等物理治疗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是在偏头痛还未发生时的用药,其指导用药的适应范围包括:· 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症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 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均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 心血管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噻吗洛尔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偏头痛;· 钙离子拮抗剂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和缓解症状,如维拉帕米有助于预防有先兆的偏头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时间和严重程度。 6、其他治疗,(1)心理治疗,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是,降低身体各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由生物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2)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选择安静的场所 ,排空大小便 ,舒适地躺着或坐着。将注 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体的感受,摒弃杂念,进行自然有节律的缓慢 的腹式深呼吸 。 十、预后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偏头痛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可在60~70岁时偏头痛不再发作。 十一、并发症 1、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而且疼痛程度较严重,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2、无梗死的持续先兆,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以上,多为双侧性;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需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3、偏头痛性脑梗死,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性脑梗死。 4、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且痫性发作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偏头痛常见的合并症还包括:哮喘、慢性疼痛、纤维肌痛、抑郁症、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十二、日常照护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遵医嘱服药,可帮助患者预防和减少偏头痛发作。 1、家庭护理,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来缓解偏头痛病情:· 实践肌肉放松训练:放松方法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或瑜伽。· 保证足够睡眠:每天作息规律,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但不要过度。· 休息和放松:头痛时,可尝试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休息。· 坚持写头痛日记:即使看过医生,也要坚持写头痛日记。这将有助发现诱发偏头痛的因素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闭着眼睛休息· 将冷敷布或冰袋放在额头上,并轻按头皮上的疼痛部位。· 喝大量的液体 2、日常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如进食奶酪、巧克力等食物,避孕药、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及避免过劳、紧张、情绪不稳等,并遵医嘱服药。 十三、预防在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的同时,可遵医嘱服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策略,可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创建每日生活计划: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定时进餐。另外,尽量控制压力。· 识别并避免触发因素。 在日记中记录您的症状模式,以便找出导致它们的原因。· 管理压力。 冥想、瑜伽和正念呼吸等放松技巧会有所帮助。· 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定期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预防偏头痛。经医生同意,可选择喜欢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应注意,运动时要慢慢热身,因为突然剧烈运动会引起头痛。此外,经常运动也有助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个易发因素。不过,运动也不可以过度,过度运动也可能会诱发偏头痛,因此,需要坚持适量运动。· 减少雌激素的影响:对于女性偏头痛患者,雌激素可能会诱发或使头痛恶化,所以应避免或减少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定期进食。· 多喝水。· 得到充足的休息。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1866

孩子骨折术后要喝骨头汤?一份...

病请描述:骨折术后吃什么成了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毕竟以形补形的方法流传至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隔壁好心家长又说不应该喝骨头汤,对孩子身体不好。问她为什么,家长又挠了挠头,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平时运动与玩耍中孩子难免出现磕碰,发生骨折后家长们除了及时接受治疗、注意日常护理外,殊不知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许多。“到底谁说得对?”“孩子骨折后又或是生长期喝骨头汤到底靠不靠谱儿?”下面为大家分享骨折恢复期的饮食建议A.均衡饮食骨折之后,饮食均衡是很重要的。骨头的愈合和修复都需要营养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都要摄入,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猪皮或猪蹄类食物是很有益的。B.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赖氨酸多吃含钙的食品和促进钙吸收的食品对骨折有益,如虾米、芝麻酱、豆制品、奶制品等。C.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折愈合促进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益骨折病人康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鲜枣、猕猴桃、草莓、桂圆、荔枝、柑橘等,蔬菜西红柿、辣椒、甜椒、苦瓜、豆瓣菜、花菜、青苋菜等;D.补充矿物质多食富含铜、锌、铁元素的食物对骨折恢复来说同样重要,海产品、黄豆等含锌比较多;麦片、蛋黄等含锰较多;E.补充纤维素蔬菜水果,可以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蔬菜水果中纤维含量高,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休养期间出现便秘。润肠作用好的有香蕉、蜂蜜等。为什么不推荐喝骨头汤?准确来说不建议过量食用,由于肉骨头主要有钙以及磷组成,所以进食骨头汤的患者会使体内骨质内无机质成分上升,会阻碍早期骨折愈合,影响患者早日恢复。且长期休养患者会因进食大量的骨头汤引起血钙增多、血磷减少等表现出现。但骨头汤味道鲜美,对食欲有刺激作用,因此更建议少量食用。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注意让孩子忌高糖、辛辣刺激与难消化的食物。

陈珽 2022-01-27阅读量8043

在美国绘制血管内卒中治疗的路...

病请描述:在美国绘制血管内卒中护理的路径图及其对运输模型的影响摘要背景:这项横断面研究的目的是确定60分钟地面或空中可到达经认可或国家指定的血管内卒中中心(ECC)和非血管内卒中中心(NECC)的美国人口百分比,以及30分钟车程内有ECC的NECC百分比。方法:将脑卒中中心大致分为ECCs和NECCs。对中风中心进行地理测绘。将人口划分为普查区,并计算其质心。估计了从质心到最近的ECC和NECC的最快空中和地面旅行时间。结果:总体而言,49.6%的美国居民有60分钟的地面访问ECCs。大约37.7%(1.13亿人)缺少60分钟的地面或空中ECCs通道。大约84.4%的人有60分钟的时间进入NECC。77.9%的人有地面通道。大约738名NECC(45.4%)在30分钟车程内发生ECC。结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口缺乏60分钟的血管内卒中护理,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量。交通模式和额外中心的规划应根据现有设施的位置和邻近程度,针对每个州进行调整。J Neurointerv Surg. 2021 Feb 16;neurintsurg-2020-016942. doi: 10.1136/neurintsurg-2020-016942. Online ahead of print.Mapping access to endovascular stroke care in the USA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nsport modelsJared Aldstadt # 1, Muhammad Waqas # 2 3, Misa Yasumiishi 1, Maxim Mokin 4 5, Vincent M Tutino 2 6, Hamid H Rai 7, Felix Chin 7, Bennett R Levy 8, Ansaar T Rai 9, J Mocco 10, Kenneth V Snyder 3 11, Jason M Davies 3 12, Elad I Levy 2 3, Adnan H Siddiqui 13 3Affiliations expandPMID: 33593798 DOI: 10.1136/neurintsurg-2020-016942Abstract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ercentage of the US population with 60 min ground or air access to accredited or state-designated endovascular-capable stroke centers (ECCs) and non-endovascular capable stroke centers (NECCs) and the percentage of NECCs with an ECC within a 30 min drive.Methods: Stroke centers wer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broadly as ECCs or NECCs. Geographic mapping of stroke centers was performed. The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census blocks, and their centroids were calculated. Fastest air and ground travel times from centroid to nearest ECC and NECC were estimated.Results: Overall, 49.6% of US residents had 60 min ground access to ECCs. Approximately 37.7% (113 million) lack 60 min ground or air access to ECCs. Approximately 84.4% have 60 min access to NECCs. Ground-only access was available to 77.9%. Approximately 738 NECCs (45.4%) had an ECC within a 30 min drive.Conclusion: Nearly one-third of the US population lacks 60 min access to endovascular stroke care, but this is highly variable. Transport models and planning of additional centers should be tailored to each state depending on location and proximity of existing facilities.

刘建仁 2021-03-13阅读量8375

记近日收治的一位独居孤僻直肠...

病请描述:某日,社区志愿者小李定期来关怀独居老人。金先生今年已经81岁了,他无儿无女、无人照料,再加上他有些怪癖、不爱与人交流的性格,更是没人愿意关心他。小李听说了金先生的情况,就开始定期来照看这位老人,一来二去竟也和金先生相处得很好。但是,这天小李敲门许久都无人应答。于是,小李敲响了邻居的家门,“您最近有见到隔壁的金爷爷吗?”听了这话,邻居才想起来最近几天都没见过他,甚至没听见屋内有人走动。小李有点担心金先生出了什么事,急忙联系户籍警,准备破门而入,没料到金先生裹着被子颤颤巍巍的开了门,小李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浓药膏的味道。小李把金先生搀扶回床上后,帮助金先生打扫房间,发现卫生间垃圾桶内有许多带有血迹的纸巾。在小李的再三询问之下,金先生终于说出他已经断断续续便血3个多月了,有点乏力没有食欲总想睡觉,再加上不想麻烦小李就一直没提及。听了这话,小李觉得必须带他去医院看医生。医生检查之后以“直肠占位”收入科室,第二天早晨傅传刚教授查房时为金先生做了直肠指诊,发现在距肛缘约5cm处触及肿物,质硬,但比较活动,指套有染血。傅教授摸的时候就紧皱眉头,凭着多年的经验,有了初步的直肠癌诊断的判断,马上让主管医生安排了下午的肠镜。 肠镜下所见“菜花样”“糜烂坏死”“污苔”“出血”,一个又一个词汇都表明着这个肿块的没想象中简单。肠镜结果 术前谈话    主管医生安排术前谈话,当得知切掉肿瘤肠段后直肠暂时不能排便,要做一个造口时,从入院到现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金先生,突然站起来吼到:“我不治了,我要回家。“说着冲回了病房,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医生、护士、护工阿姨都上前劝阻,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傅教授闻讯赶来,主管医生跟傅传刚教授汇报了这样一位“特殊”老人的情况,傅教授特别重视,把金先生请到医生办公室耐心的劝导、安抚,拿着手术图谱和模型仔细的讲解分析给他听,肿瘤位置虽低,但未侵犯肠壁周围重要组织结构,我们采用“3D腹腔镜、白色无血、极致微创、精细精准、腹部无切口”的先进技术,将会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的创伤,而且这个造口只是暂时性的,术后只要你配合治疗、加强营养、保持心情平和愉悦,临时性造口不久就可以还纳回去的,之后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排便、生活......慢慢的金先生接受了手术方案,同意签字。手术进行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傅教授团队给金先生实施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保护性临时回肠造口术,手术后很成功,历时不到3小时,完整切除了直肠肿瘤,不仅保留了肛门,同时也保住了肛门的功能。 术后恢复     由于我们悉心专业护理,加上金先生基础疾病较少,术后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术后三个月复查肠镜,吻合口光滑完整,为老人做了回肠造口还纳手术。第二次手术后,傅传刚教授带领团队查房看望金先生,他感叹到:“我无儿无女,没想到因为生了这个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里,还能遇到你们这么优秀的团队的帮助。你们不仅医术精湛,还情暖人心。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报。”说完,金先生情不自禁地抹了抹湿润的眼眶。术后随访    金先生自述,造口还纳后虽然开始大便次数较多,半年后逐渐恢复到每天2-6次,现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傅传刚 2021-02-25阅读量8869

脑外伤后遗症的规范化治疗

病请描述: 1.什么是脑外伤?       脑外伤,顾名思义,是脑部受到了损伤。指因为车祸、跌倒、爆炸等造成的脑部损害。 对于轻症患者,休息观察即可,重症患者则有死亡风险。 轻度脑震荡、单纯颅骨线性骨折为轻微损伤。颅脑损伤多见于工矿,交通事故,火器伤,锐器伤,钝器伤等,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虽皆可单独发生,但需警惕其合并存在,其中,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2..脑外伤有哪些后遗症?    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 包括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头痛、神经过敏、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疲劳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发现。如果这一组症状在脑外伤后3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而无好转时,则为脑外伤后综合征。通常这类病人多为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外伤,没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颅脑外伤还会引起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如下:(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 3.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易疲劳与精神萎靡,或行为冲动,亦可出现谵妄状态。 (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颅脑外伤还会遗留颅骨缺损和脑积水(一)颅骨缺损(defect of skull)部分是由于开放性颅脑创伤或火器性穿通伤所致,部分是由于手术减压、颅骨病变所致的穿凿性破坏或切除颅骨病损所致。颅骨缺损会致头皮塌陷会影响美观,也影响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循环,导致脑功能下降,脑组织在颅骨缺损区摆动亦可诱发癫痫,一部分伤员因害怕颅骨缺损区被撞击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伴有有精神症状。颅骨重建具有以下作用:1.恢复患者头面部容貌,增加生活自信;2.恢复颅腔的解剖生理结构,重建脑的保护屏障,消除恐惧心理;3.改善脑组织供血、促进脑脊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病情稳定后及时修复颅骨缺损(补脑壳或补头骨)尤为迫切。(二)脑积水(Hydrocephalus)不是一种单一的病,脑积水多见于各种颅脑外伤后或颅内肿物,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按压力可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根据脑脊液动力学可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早期CT表现为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1]  。其典型症状为头痛、下肢无力、起步或步态站立不稳、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进行性自主语言躯体活动减少,腰穿观察后可确诊。中度与重度脑积水通过一次CT扫描脑室普遍扩大,并伴有大小便失禁、进行性痴呆、卧床不起 [2]  、便秘、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即可确诊。3.脑外伤后遗症如何规范化治疗?(一)耐心倾听和心理辅导大多数病人认为自己病情非常严重,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顾虑重重,怀疑自己能否正常工作与生活。对脑外伤此从医学角度向病人讲解,诚恳地告诉他们各项检查都正常,只要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很快便能痊愈,而且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中女性较多,情绪多变,针对这一特点,认真倾听其主诉,耐心解释其提出的问题,引导其阅读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观看一些令人快乐的电视节目,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觉到温暖,情绪逐渐趋于稳定。(二)稳定情绪和生活照顾因此类病人大多无器质性病变,在情绪稳定时,都能做一些很细致的工作,所以,及时地给予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生活护理:1.脑外伤后遗症病人注意居室的安静、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一切干扰。2.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3.对慢性期病人不要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例如早起、洗漱、进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个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病人的责任心,如负责自己居室的门窗开关、清洁床头桌、扫地等,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4.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逐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5.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6.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份,必要时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三)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和定期随访神经外科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或相关的药物或康复治疗等医疗措施,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如颅骨缺损修补、脑积水分流手术、昏迷促醒手术、神经功能重建手术。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1.1万

传统医学对小儿抽动症的认知

病请描述:自从上周在微博发布了一个有关小儿抽动症的医案,最近收到了一些年轻妈妈的私信咨询。事情是这样的,国庆节前一位老患者带着小孙子来门诊看过敏性鼻炎,一直吸扭鼻子并且嗓子发出“吭吭”声,还伴有眨眼睛,从进门到结束没停过。外婆焦虑地说这样子已经1个多月了,看了很多医院,拿出一大堆药,有止咳药、化痰药、抗过敏药、鼻喷激素,甚至头孢、阿奇霉素,还有口服很多维生素、钙、锌都无济于事,很是发愁。每次都是开学的时候发病,睡觉前吭吭声特别明显,睡着后就消失了。追问发病原因,这位外婆说小家伙在附近国际学校上小学,小朋友机灵活泼,父母对孩子学业要求高,周末都在课外辅导班学习,有网课也有现场上课,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平时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查体舌质红,苔腻,典型的心肝火旺,给于清肝泻火,息风止痉。二诊,家属代诊,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复诊,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孩子奶奶直夸中医真很神奇。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会有不自主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耸肩等小动作,最初有些家长并不在意,认为只是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停地纠正孩子的行为,更有甚者大声呵斥并打骂孩子以让其改正,却不知这样反而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大动作越来越多。经过了解,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得了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呢?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时起病,原因未明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收缩运动或不自主发声,症状此起彼伏,间歇性反复发作,少数可持续到成年。发作时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鼓肚子等是常见表现。此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很多医生和家长可能会误诊为其它疾病,如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坏毛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反复出现某一个动作,紧张时加重,或者家长老师批评时可以稍加控制,注意力转移后可以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动作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或伴异常的发声,或者结巴、重复别人或者自己语言,排除其他疾病后,都要考虑。 有些家长私信我,也提到一开始他们并不大相信中医的治疗,但是西医治疗方法实在有限,西药比如硫必利、可乐定贴剂、氯硝安定都是一些抑制神经的药物,真的不敢轻易使用。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否认,尤其是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可能会给孩子用一些麻痹神经的药物,这也是一部分家长所担心的,毕竟小儿抽动症,西医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解释,但在中医经典上其实有根可循的。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病与西医不同,西医采取的是对抗疗法,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采取压制、对抗的办法一样,控制抽动症状用的是抗精神病类的药物,但是治标不治本。而中医是全身调理,可以调理体质,使孩子达到阴阳平衡。孩子服用中药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脾气好了,性格活泼,体质增强了,也很少感冒了。而且中药也都为天然的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比较小。除了药物以外,中医还有一些特殊疗法,配合治疗效果更好,比如推拿、针灸、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这些治疗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为什么近些年患抽动症的小患者越来越多,呈现高发趋势?为何城市里的孩子居多?先来了解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时期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体结构,脏腑功能,生理病理,发病和恢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上又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等特点。 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稚阴未充,稚阳为长”,按照中医理论,阴为人体“精”“血”“津”“液”等具体物质性的东西。阳是指身体内各个生理功能的活动。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稚嫩和不完善的,形与气相对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2.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身体机能脆弱,抵抗疾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护理失宜,较成人更易发病。比如本来肠胃功能不足,若再加上饮食失调,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紧接着又易感受风寒出现咳嗽,哮喘 ,发热等并发症。 3.“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儿为纯阳之体,神气怯弱,常易发生高热,惊风,神昏,抽搐,便是我们所说热引肝风内动的病理特点。小儿脾胃虚弱,大家都能理解,下面重点谈谈“肝脏”与小儿抽动证的关系。《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的是什么呢?“掉”是指肢体震颤动摇,“眩”是指头目昏花。说的是肢体抽动,头晕都与肝脏有密切关系。肝脏又和肾脏,脾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说“肝肾同源””肾主水,肝主木,在五行相生相克中肝木需要肾水的滋养,人体的每个脏器要达到阴阳平衡,保持整个机体的健康。朱丹溪提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小儿体质本是稚阴稚阳,最易损耗,加上后天喂养失当,比如现在孩子常吃肉食。大家都有一个认知,多吃牛肉,海鲜高蛋白类食物孩子体质好,吃的过多又加滋食其他肥甘厚腻,日久化热生火,伤及体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补习班轮番上,作业做到很晚甚至十点钟以后睡觉的比比皆是。晚睡伤肾伤阴,实在是让人心疼。如果仔细观察,很多孩子下眼睑肉肉的,红红的,眼周明显的黑眼圈出来,这些都是脾肾阴虚的外在表现。另外孩子伸出舌头,舌尖红,甚至有草莓样红点,又表现出心火旺的症候,多是虚火上炎,虚实夹杂等表现。 4.“久视伤肝,伤血”,临床上遇到一些近视的小患者,我会加一两味养肝柔肝的药,都取得不错的效果。人体其实是一张全息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部位的疾病便能反应出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问题,便是“见一知著”。比如平时我们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双眼就会干涩模糊。“肝又主筋,开窍于目”,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生血和藏血的器官,眼睛的正常功能主要依赖肝血的滋养,如果长期用眼过度,就会耗伤肝血。肝血属阴 ,肝血不足又会导致肝木不能得到滋养,筋脉失养,从而出现,眨眼,鼻子抽动,清嗓,肢体抽动等症状。 5.孩子学业繁重,睡眠不足,熬夜伤及肝肾,肝肾阴虚内耗,加上外在家长们在孩子学习上的攀比心理,焦虑情绪,进一步对孩子进行压迫,孩子缺少玩伴,没有地方倾诉,也不允许反抗,孩子情绪得不到流动,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生风,如此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近年来抽动症会逐渐增加的原因。农村的孩子,走出校园,天大地大,视野宽阔,情绪得到舒展,即没有那么多作业,也少有家长在学习上过多的逼迫。加上农村土地多,孩子接地气,脾土收到补养,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保持畅通,体质自然就相对好一些。 抽动证,不是孩子习惯不好,而是各种原因导致孩子阴血消耗太过,筋脉失去濡养,自身机体求救的一个信号。孩子是需要被理解的,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孩子更是需要被看见的,看见即是爱。 另外我们会发现,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是春天最为多见。中医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特征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也就是五行。春天属木,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春天是肝气最旺的季节,每到春天,易出现肝风内动,扰动心神而发病。我们临床也观察到每到三四月份,新发病的病人特别多。 抽动症容易反复发作,该如何去调理患了抽动症的孩子呢? 首先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本病,知道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躯体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坏毛病,家长要对孩子的抽动“视而不见”,不要提醒,不要对孩子说他这样是有病,如有必要和老师经常沟通,要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其次要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少看或少玩过于刺激的电视、游戏,少接触电子产品。 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放松紧张的心理,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要多鼓励,尽可能不要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家长不要有断根的急迫要求,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关注,以防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 当孩子抽动发作明显时,不要强制其控制,可让孩子帮你做些轻松些的事,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而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比如打乒乓球、跳绳都是很好的使身体保持平衡的运动。特别注意预防感冒,现在发现很多孩子感冒发热以后会诱发或者加重本病。 饮食要注意少食肥甘厚腻如肉类、油炸类,少食海鲜、牛羊肉这些。因这些蕴而化痰生热,痰热扰神,就会病情更难控制。多食用百合莲子粥、茯苓山药粥等补肾脾、安心神、助运化、祛痰湿的药食同源类中药。

刘宝君 2020-11-08阅读量1.3万

屁股差点被掏空,千万别小看这...

病请描述:屁股差点被掏空近日,安静的病房里,时不时传来轻轻抽泣声,原来是30床小张在换药,他嘴里咬着毛巾,手紧紧攥着床沿。换药时的疼痛让他面部扭曲,汗水浸湿了床单。小张的老婆含泪,细声叮咛着医生说:“医生麻烦您给他换药时稍微轻点,都怪我不好!”小张老婆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是安徽来的,今年家乡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多处防洪决堤,村里的庄稼都被淹了,村里防汛人手紧缺,他又是村里的民兵,可是前不久他刚刚做了肛周脓肿切开术,却不顾身体没有完全恢复,义无反顾的冲向防汛前线,每天泡在洪水中好几个小时,我为了给他驱寒,连续熬了几天胡辣汤。”没过几日,小张发现屁股靠近左边附近有一个突起肿物,摸着还有点痛,也就没当回事,以为吃胡辣汤上火,会自己消肿,再说是在防汛期的特殊时期,哪有时间看医生,只能自行口服消炎药治疗后,再一次奔赴在防汛前线。就这样反反复复坚持到汛期结束。才发现肿块越来越大,臀部胀痛难忍,伴有脓液流出,坐卧难安,无法入睡,且时有高热症状。臀部病灶几经波折,小张求助于傅传刚教授特需门诊,特地日夜兼程来到上海。经傅教授查体后发现小张左侧臀中部可见直径约1.5cm大小的瘘口,挤压可见脓液溢出;直肠指诊齿线上左侧可触及6*6*4cm大小的质硬肿物,粘膜完整,表面结节样改变伴水肿。傅传刚教授说:“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一般不能自行治愈,若任其发展,最终脓肿将向肛周皮肤或肛管直肠腔内破溃形成肛瘘,如果脓液得到引流,症状可暂时缓解,随后破溃口可愈合,脓液又不断积聚,感染向周围继续扩散,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并可能发生新的脓肿,并形成多个破溃口,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如果一直拖着不手术,感染的范围会越来越大,甚至会蔓延到整个肛周组织,此时手术的难度就会非常大了,你现在必须入院再次手术。”肠镜所见直肠肠外病变MRI破溃形成肛瘘直肠穿透至臀部经过傅教授及全科医护专业而细致的术前讨论,为小张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前傅传刚教授亲自和家属谈话,告知相关的手术方案及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术前讨论傅传刚教授和邓业巍教授于2020.08.25共同实施左侧坐骨直肠窝坏死炎性组织经会阴切除术+肛瘘挂线术。术中发现,瘘口距肛门超过15cm,临近周围组织红肿,皮下组织呈炎性硬结,范围约10*5cm,直肠及肛管摸不到内口。如果强行探查至内口切除,会使肛门括约肌损伤,会引起肛门失禁。傅传刚教授决定做半弧形切口彻底切除周围多发炎性瘢痕及坏死组织,刮匙反复搔刮臀部窦道内炎性坏死组织,切开瘘口边缘感染失活组织,予以挂线引流。分二期手术再治疗。左侧坐骨直肠窝坏死炎性组织经会阴切除术+肛瘘挂线术(术者:傅传刚教授及团队)    挂线引流术后傅传刚教授检查患者引流情况术后傅传刚教介绍,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门直肠周围急性感染性化脓性疾病,肛周脓肿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触之可及波动感,伴畏寒、发热等感染症状。肛周脓肿通常需要行手术切开引流,部分病人可能复发。患者小张就属于肛周脓肿手术后,由于延误治疗,以至病情反复,病灶范围逐渐扩大,发展成了复杂性肛瘘(穿臀瘘),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早发现,早手术治疗,不延误病情!术后病理结果:“肛周”送诊组织部分衬覆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见多量慢性炎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多核巨细胞。截稿前,患者已经出院,3至6个月后,待感染控制后再行二期肛瘘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就不大。肛周脓肿术后生活护理指南在进行肛周脓肿手术之后,如果身体没有不适的情况,大家最好不要坐浴,做好卫生清洁,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干爽,避免感染,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复发。平时生活中可以躺着,尽量不要长时间的坐着,当然可以偶尔坐着,因为久坐不利于肛门内部的血液循环,对于肛周脓肿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肛周脓肿手术之后要密切注意内出血的发生,有些患者接受了传统肛周脓肿手术,由于术后创面容易渗血或因为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所以患者要特别注意,在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发生出血现象,从而加重病情。肛周脓肿在进行手术治疗后,术后患者一定要坚持到医院换药,医生在换药的适合会查看您伤口愈合情况,以避免肉芽增生过多或假性愈合的情况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早睡早起,注意休息。肛周脓肿术后饮食调理指南在术后2-3天内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如牛奶、果汁、汤,之后可以进食无渣或少渣的食物如米粥、软面条。在术后一周,最好是吃点水果,考虑手术后一般吃水果需要有选择性,建议选择可以帮助进行润肠通便的水果比较好,特别是西瓜、苹果、梨,香蕉,特别是香蕉,可以帮助进行改善。大家还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芋头,就是很好的食物,能够帮助患者清热解毒,恢复健康的身体条件。尽量避免食用那些辛辣刺激、烟熏、油炸之类的食物。

傅传刚 2020-09-21阅读量1.1万